私欲

  • “事上磨练”:王阳明的德育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执着于外物,落入私欲窠臼。探讨“事上磨练”中“事”即“欲”的实践哲学韵味,重点则要落在私欲的剖析。“七情有著,俱谓之欲”[3]122,即“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执着于外物,就称之为私欲,可大致界定为“需求的过度膨胀”[5]。若刨根究底处诠释私欲私欲即为侧重利己的价值追求,戕害主体的身体与精神追求。可借用王阳明“侃去花间草”及“求知”二事为例澄明私欲。当草未对主体形成妨碍时,却执着于是否将其拔除必会造成身体之累;当对知识的求索仅是出于功利之心时则会容易遗忘自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9期2022-11-22

  • 大局多毁于私欲
    陈鲁民人皆有私欲,没有一点私欲倒有些不正常。有私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私欲和大局搅和在一起,以一己私利侵害国家利益,把个人私欲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为自己鼻尖上的蝇头小利而影响大局。遗憾的是,这种人偏偏历来都不少。李斯,才高能强,为秦国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其私欲恶性发作,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国家,留下了不光彩的记录。秦始皇读韩非著作,仰慕不已,感叹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为讨好,把老同学韩非引见给秦始皇。可他见韩非圣眷日隆

    检察风云 2022年11期2022-06-14

  • 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人的“四知”都被私欲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晋朝袁宏在《后汉》中说:“小人之邪,顺之私欲。”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小人都是顺从私欲,而君子则不是。君子“欲为事,先为人圣”,“人圣”做好,事才可能做好。在社会生活当中,顺从私欲,是小人的主要特征。推而论之,一个人的生意从来做不大,就是做人出了问题。做事并不难,筹措资金,着手去做,但是做的结果如何呢?无论是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最终取胜的还是靠“先为人圣”的根本。(谷山摘自《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1-14

  • 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人的“四知”都被私欲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晋朝袁宏在《后汉》中说:“小人之邪,顺之私欲。”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就在于小人都是顺从私欲,而君子则不是。君子“欲为事,先为人圣”,“人圣”做好,事才可能做好。在社会生活当中,顺从私欲,是小人的主要特征。推而论之,一个人的生意从来做不大,就是做人出了问题。做事并不难,筹措资金,着手去做,但是做的结果如何呢?无论是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最终取胜的还是靠“先为人圣”的根本。(谷山摘自《

    思维与智慧 2022年3期2022-01-14

  • 心学学习四步法
    良知”是不受人的私欲支配的,是“觉知”的境界,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已经内化成人的一种本能,一种自觉的意识。那如何达到“良知”呢?这是学习的第三步,就是先生说的“致良知”。先生告诉我们,“良知”是由心上所发,所以在“致良知”这个问题上抓住“心”,在“心”上下功夫,就是学习的不二途径。既然是在心上下功夫,那么“致良知”就要不断地做减法,不断地打磨“心”。故此先生的学说被称为“心学”。第四步是体悟先生“此心光明”的境界。学到这一步基本掌握了心学系统,但要达到这一

    宁波通讯 2021年23期2021-12-29

  • 私欲与是非
    人的真心,而人的私欲也发源于此。宋明理学扭曲了人的童心,让人的私欲不能得到真实的表达。而基于“童心说”,人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是非观念。私欲与是非是李贽“童心说”的二重向度,而这两点则最终统一于李贽的“真心”这一个体主义伦理观。虽然不太彻底,但是这一观点对传统观念仍然有颠覆性,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关键词:私欲;是非;童心说;伦理中图分类号:B248.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8-0045-04李贽作为晚明时期最

    学理论·下 2021年8期2021-09-13

  • 王畿与江右王门工夫论之比较
    与凡圣相异、觉化私欲与扫荡私欲、上根人与中下根人三方面探究王畿与江右王门工夫论的异同,以期推动阳明后学工夫论研究。一、凡圣同体与凡圣相异真性迷失于物欲,是王畿与江右王门共同面对的问题。王畿认为:“吾人本来真性,久被世情嗜欲封闭埋没,不得出头。譬如金之在矿,质性混杂,同于顽石,不从烈火中急烹猛炼,令其销熔超脱,断未有出矿时也。吾人学问不离见在。”[1]448他针对人之真性要出离世情嗜欲的解决策略为“不离见在”,也就是良知见在。“见在”是明朝人的口语,也就是今

    武陵学刊 2021年5期2021-03-08

  • 心学学习四步法
    良知”是不受人的私欲支配的,是“觉知”的境界,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已经内化成人的一种本能,一种自觉的意识。那如何达到“良知”呢?这是学习的第三步,就是先生说的“致良知”。先生告诉我们,“良知”是由心上所发,所以在“致良知”这个问题上抓住“心”,在“心”上下功夫,就是学习的不二途径。既然是在心上下功夫,那么“致良知”就要不断地做减法,不断地打磨“心”。故此先生的学说被称为“心学”。第四步是体悟先生“此心光明”的境界。学到这一步基本掌握了心学系统,但要达到这一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12期2021-01-17

  • 我们为什么要交换苹果
    提是,你不能存有私欲私欲是什么?私欲就是你与别人交换苹果,为的是得到别人的苹果;就是你与别人交换点子,为的是得到别人的点子;就是你向朋友倾诉烦恼,为的是让朋友分担烦恼;就是你与朋友分享快乐,为的是让自己更加快乐。所有的这些,都因为你的自私。你只为自己着想,你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在世间,只要私欲还在,就永远没有真正纯粹的交换与分享。【原载《知识窗》】

    杂文选刊 2021年1期2021-01-13

  • 我们为什么要交换苹果
    提是,你不能存有私欲私欲是什么?私欲就是你与别人交换苹果,为的是得到别人的苹果;就是你与别人交换点子,为的是得到别人的点子;就是你向朋友倾诉烦恼,为的是让朋友分担烦恼;就是你与朋友分享快乐,为的是让自己更加快乐。所有的这些,都因了你的自私。你只为自己着想,你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在世间,只要私欲还在,就永远没有真正纯粹的交换与分享。

    知识窗 2020年11期2020-11-30

  • 清初私观念中的公共性意识
    欲望的基础上,对私欲、私利进行了正当性与非正当性区分,论证了个体正当性的私欲、私利要求是一种公共的利益诉求,具有普遍性;同时对他人私欲、私利予以承认,并倡导人们在遵循“絜矩之道”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公平正义的公共价值理念。正是从这一角度,清初士人为私的公共性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论证,清初士人的私观念中具有一定的现代公共性意识。公共利益意识:清初私观念中公共性意识的核心要素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正是在承认私人利益的基础上,马克思深

    社会观察 2020年1期2020-11-15

  • 王阳明“良知学”的理论探析
    的功夫去除内心的私欲完成真知的发掘,并完成个体的修养与磨练。本文从良知学产生的历史契机出发,对良知的特性进行梳理,进而对致良知何以可能展开论述。良知作为道德理性原则,指引我们明白何者为是何者为非,由内而外逐渐展开实际行动。尽管王阳明的致良知有着主观唯心主义色彩,但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到物欲影响而舍本逐末的个体,一定程度上能从道德本体的角度为解决当下的矛盾提供一些启发。【关键词】 良知;道德;私欲【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0年43期2020-09-10

  • 王阳明哲学思想中“良知”的概念探讨
    岂还有理。若心无私欲,则即为天理也,人生之事当只在查乎此心,去其私欲。心学思想体系确实在强调“心”即“天理”,但也并不否认“心”会受到私欲的蒙蔽,其主张与程朱理学所强调的“存天理灭人欲”是相一致的。这里心学思想体系看似与“良知”概念有了偏差,但实际上,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体系从未抛弃过“良知”这一概念,只是在其基础之上引入了“心”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扩大化。但从心学核心理念中不难看出,“心”的核心或者是本体,即是“良知”,当“心”的所有私欲都去掉时,剩下的不就是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9

  • 论阳明学中的“真诚恻怛”:思想渊源、工夫内涵及当代意义①
    问题。阳明一直把私欲视作工夫所要对治或克除的主要因素。私欲由作为背景的气质、习心与作为前景的物欲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原本这三者不必然是私欲,只有有所偏失才构成私欲。如后所述,所谓偏失,主要就是指背离一体之仁。气质、习心分别形成于先天和后天,它们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物欲则是具体情境中意念的牵引,其影响是直接的、显著的。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私欲。事实上,私欲同时也是阻碍工夫施行的主要因素。至于推动和保证工夫完成的因素,自龙场悟道以后,除了意识到成圣之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1-19

  •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天理能够战胜你的私欲,你就没有忧愁。人的忧愁是怎么产生出来的,都是因为欲望,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私欲、我见,因而产生出忧愁。你的理能够战胜你的私欲,“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天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而符合天理的话,你就在仁者的境界当中,所以仁者是先难后获。要成为仁者,你要一点一点地约束自己,当你达到那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已经为仁者,而不自知。“勇者不惧”,勇敢的人是没有畏惧的。“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你的气概,什么气,

    醒狮国学 2020年4期2020-01-04

  • 《传习录》选读(上)
    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清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亦须讲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9年9期2019-10-07

  • 知善知恶是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第一要义
    谓真心,就是没有私欲掺杂的赤诚之心。阳明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爱其心,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这个不为“私欲遮隔”的孩童之心,就是王门“四句教”中说的“无善无恶心之体”。这个“无善”是指不有意为善。真正的善不是故意为之,有意为善就使善从目的转化为手段,往往有利己的動机在里面,其本质不是善。我们现在强调的不忘初心,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其次,知行合一要合于真意。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探讨王阳明借用“树”与“根”对“致良知”的阐释
    其在阐述“去恶念私欲”和“良知善行”思想的具体应用。关键词:致良知;恶念;私欲;为学本原;树根之喻王阳明作为心学的代表性人物,其提出来的“心即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一扫理学腐化之风。其学说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的“良知”,指的是我们对事物反应的根本,使我们自然而自发地知道是为是,非为非。这种知,是我们本性的表现①。《孟子·尽心上》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是本来就拥有的东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2019-07-16

  • 从大众传播角度分析标题党现象
    用“墙外人”的窥私欲来满足自身的“暴露欲”。网络的信息世界更为公开化,个人的隐私在这个信息化世界无所遁藏,人们受技术的局限减少,获取信息更为轻易的,途径更为便捷。隔着屏幕,现实所产生的拘束也削弱。人们的窥私欲也更有了伸展空间。传播渠道限制的逐渐解绑,催生了与之前不同的传播者,从代表特定利益的集团或群体范围扩大到代表自身的自由个体,个体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较之前也逐渐加强。受众从之前的被动地位,慢慢融会成与传播者对等的交流者、他们相互间可以同时进

    大众文艺 2019年15期2019-07-12

  • 私欲不可以放纵
    傲慢不可以增长,私欲不可以放纵,娱乐不可没有节制,志向不可过大。这四点是先王用来追求福禄,贤人用来深深警戒的原则。陛下贞观初年的时候,孜孜不倦,屈己从人,唯恐不及。近年以来,稍稍有些骄奢放纵。自恃功业之大,心中蔑视前代圣王;自负圣智之名,内心轻视贤才。这是傲慢在増长。想要做什么事,都要随心所欲,即使有时压抑欲望听从规谏,最终也是不能忘记这些欲望,这是私欲的放纵。一心只想着嬉戏玩乐,从无厌倦,虽然没有完全妨碍政事,却已不再专心治理国家,这是娱乐的无度。天下太

    中国民政 2019年6期2019-01-26

  • 希腊神话的内在文化精神
    为本;反叛精神;私欲;命运观作者简介:焦博(198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2一、以人为中心的神话意识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支配自然力,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后期的人类支配这些自然力,神话也就逐渐消失了。”认识自然是人类的梦想,希腊人民刚刚从自然形态中分离出来,就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2018-12-15

  • 养心莫善于寡欲
    以上所说欲望皆指私欲,即因个人生理、心理的需求和享受而产生的意念,以及為实现这种意念而产生的冲动。私欲只为利己,而大多则会损人。为达目的,不顾一切,窃取、欺骗、暴力等卑鄙、恶劣手段常相伴随。利欲熏心之人,其心皆是黑心。养心,就是保护和经营心的殿堂。依孟子理想,人心应是仁义礼智专品店,以今之语言形容,是高大上的专品店。这个专品店不要粗劣、低俗的杂货,而生理、心理的私欲恰恰就是这类东西。问题在于,孟子的理想难以完全彻底实现。也就是说,私欲的杂货会不可避免地挤进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8年8期2018-09-21

  • 恬淡应世去私欲
    ,即淡泊名利。有私欲,则生烦恼。淡泊名利,不是不重事业,事业为公,事业有成,心里充实。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国医大师刘祖贻湖南省文联主席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欧阳斌(笔名心安)01 养生先养心,养心即养神心安:这是祖贻师最为强调的一个原则,“养心在静”。如何能静?一曰淡泊名利。名利本系身外之物,是你的终归会来,来则当仁不让;不是你的不必强求,强求必生烦恼;二曰戒“贪、嗔、痴”。佛教认为,心病皆由烦恼而生,而烦恼多是自寻的。贪、嗔、痴乃烦恼之源。故应戒贪,对男女和五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9期2018-09-11

  • 私欲有界 自由无边
    底,干部的堕落是私欲在作怪。人都难免有私欲,但是一旦掌握了公权力,就必须要控制私欲的膨胀,必须把握好私欲的界限和实现的手段,因为实现私欲不等于拥有自由,私欲太多必然牵制自由,以错误的方式实现私欲还可能失去自由。古人说无欲则刚,没有了私欲,做事的出发点不是为自己的利益,人就有底气、做事就硬气,就比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的易学习同志,从坚定的共产党员立场出发,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服务,控制自己的私欲,不以公权谋私,最终赢得百姓的拥护,角色也得到观众的认可。廉政

    新长征·党建版 2018年10期2018-06-11

  • 俗眼看《尊生》
    知岁月变迁,人的私欲淡化了“权力等于责任”, 将其越描越黑,以致让人误以为“权力等于更好的待遇”。当责任变成了当权者的一种选择,待遇渐渐成了充要条件时,逐鹿朝野、征战四方也愈演愈烈,于是责任与待遇也就本末倒置了。可庄子一丁点儿嘲笑世人的念头都懒得有,他只是平静地说“尊生”。至于是否有人能参透,便不是他想知道的了。以上那些世俗之论,也不过是臆断罢了,可我已然再一次被折服。他身在世俗之中,心却在世俗之外,睁着参透一切的双眼,冷冷地指出问题的根在哪儿,告诉我们要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11期2018-05-30

  •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要严格控制自己的私欲,像守城御敌一样。【拓展延伸】在这个说话太容易的时代,我们或许忘了守口如瓶不仅是一种优秀品质,更是一种修行。适当保持缄默,培养守口如瓶的品质,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良好行为。古龙曾有言:“要知愈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愈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亦必有慑人之处,其言之价自就更高。”我们都拥有一条思想的河流,而语言可能会翻滚起巨大的浪潮。守口如瓶,才能让浪舒缓下来。我们只有在静默中,方知水的深阔。守口即守心,舌乃心之苗。当人止语时,心才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8年45期2018-01-18

  • 养身无非寡欲
    ,人一旦被过度的私欲淹没,那必定是扭曲的世界观。总会认为自己拥有的不够多,在利己思想的驱使下,不但可能做出有悖于社会公德、社会行为规范的举动,而且内心世界也会缺乏平静、安详、愉悦,常常充满失望、失落、失败的阴影和忧烦、焦躁、紧张的情绪,无疑会对自身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欲不可无,但不可过,寡欲,刚刚好。人的欲望繁多,但通常最多见的主要是财欲、名欲、色欲,如果能在这三个方面寡欲,对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大有裨益。据《玉壶清话》记载,王昭素便是寡欲的典范。王昭素为人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1期2018-01-09

  • 志忍私情,然后能公
    张九龄这样,心无私欲、刚正不阿,保持高洁品行,怎不令人心生敬意?德国作家格拉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声名大噪,可他生活中却孑然一身,没人照顾。总理府担心这样下去会对格拉斯的健康不利,便在报纸上发布招聘启事,详细写明招聘女秘书的程序和条件。有位年轻女士看后,立即写信给格拉斯说:“尊敬的格拉斯先生,我非常乐意为您做一切事情,当然,一切事情是指所有的任何事情!”格拉斯很快给这位女士写了一封有趣的回信:“尊敬的女士,关于文学上的事,我们可以畅快愉悦地交流,也恳请你对

    华声 2017年8期2017-06-10

  • 正好,才是最好
    也唤醒了他心底的私欲,要知道,私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往往会冲走你的所有,包括你的生命。很可怕。其实,在这样的意外出现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以平常心待之,这样就不会出现内心混乱的情形,原来该怎么生活的,就怎么生活。当然,还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即使这块金子能为你换来更多的美味佳肴,你也消化不了多少,因为,你只有一个胃。这样想想,就没有化解不了的心结。很喜欢这则笑话,一个人被老虎叼走,他的儿子要去救他,就拿起刀赶去杀虎,而他的父亲却在老虎的嘴里大声喊道:“我的孩子,你要

    做人与处世 2017年6期2017-04-19

  •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刚”。缺乏信任、私欲纵横,只会给项目和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领导者和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做到相互包容、相互信任、无私无欲,那么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有了保障,而有底线的容忍,有创新的无欲,以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目标去管理项目,则是使个人、项目、企业做大做强的真正保障。关键词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信任 私欲 胸怀 志向一个建筑公司,除了组成机关的各个部门之外,更主要的是作为企业利润来源的一线项目部。项目部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项

    经营者 2017年1期2017-03-08

  • “顺”走马桶盖这事,我们该多些集体反思
    記点//一、滥用私欲人有私欲私欲不是病态,但对私欲的滥用则是病态行为。伦理道德是私欲的枷锁,只不过这个枷锁不是外人直接套在我们的脖子上,而是靠我们自己主动约束自己。只要我们自己在私欲可以膨胀的地方稍稍松懈,就可能抛掉道德的枷锁,把那些自己觉得无伤大雅的身外之物据为己有。二、个体与集体当中国游客走出国门的那一刻,他们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游客形象和国家形象。当某个个体游客做出不文明的行为之后,人们不会说谁干了什么事,而是会说中国人、中国游客干了什

    求学·素材版 2017年1期2017-03-02

  • 阳明心学与党员修养
    理,而是要“去除私欲”,“格”是“去除”,“物”是“私欲杂念”。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正是应该放下个人利益、去除私欲,为国家、人民而奋斗终身。知行合一与实践真理。由于王阳明把“格物”理解成“去除私欲”,于是“致知”也就不再是朱熹所说的探究世界上各种各样东西的理,而是“追寻人心之天理”,因此格物就是致知,致知就是格物,这是最高层次上的知行合一。判断一个人“知不知”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行不行”,我们说一个人孝顺,肯定是因为他做了孝顺的事,而不是说了孝顺的理论

    浙江经济 2017年18期2017-01-26

  • 得众之要在乎见情
    圣君一定要把个人私欲顺從天下人的心意,而不敢使天下人来顺从自己的私欲。”陆贽的可贵处是强调“人情”、“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因此“舟即君道,水即人情”的提法与把水比作人民相比就更进了一层。人情即是人之所欲,为君的所作所为都必须顺从天下人的心愿。所以陆贽强调“得众之要,在乎见情”。如果君民之间,情的渠道不能沟通,只逞私欲而不顺民欲,那么一切治国之道都是虚的。时光流转,穿越历史的时空,“得众之要,在乎见情”仍有现实意义。(冯忠方摘自《中老年时报》7版201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10-20

  • 城管的网络直播
    播的火爆,那么窥私欲的满足,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观看者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自由窥探,主播又有主动权,并非像被狗仔队偷拍那样被动暴露。当表达欲和窥私欲,以这样完美的方式相遇,网络直播又有什么理由不火爆呢?而舆论对于网络直播多少带有一点高冷姿态,可能是源于这两种欲求都有些抒发过度了吧。表达欲越过了底线就成了暴露狂,窥私欲更不用说,天然就有种猥琐感。其实任何欲求如果能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人类本能。放到公共事务领域,“窥探欲”何尝不是一种知情的诉求。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7期2016-10-14

  • 如何看待被另一半查手机?
    ,但对于隐私和窥私欲孰先孰后,一目了然,在人类还没有产生隐私概念的时候,上帝拥有强烈的窥私欲并认为这是自己的特权,不惜以强大的神力捍卫这种欲望,残酷制裁任何试图剥夺这种特权的宵小之徒。到了人类社会,隐私权和窥私欲之间又燃起新的战火,父母对孩子说“房间和抽屉不许上锁”,老师向学生说“把你的日记本给我”,未成年的孩子们忍辱负重地煎熬并战斗着,像特工一样秘密地记录和传递情报,心想总有一天我可以逃离你们的魔爪。然而,当他们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以为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6年2期2016-07-04

  • 体内的小人
    。由于它和我们的私欲、妒忌、虚荣、贪婪等无形地融为一体,不但不被我们发觉,反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一旦它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我们可就站在高尚的反面和人性的阴影里了。当然,体内的小人最初并不这么可怕。我们或许有点贪心、心生妒忌、有些私欲与别人的利益相关。当体内的小人满足了我们,使我们得到好处,我们便会放纵它。久而久之,它就来操纵我们,异化我们,一点点使我们成为货真价实的小人。所以,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心里画一条自我的防线,将体内的小人视为自己的敌人,因为战胜这种体内

    晚报文萃 2015年6期2015-08-12

  • 坐功入静
    敛,从而克服自我私欲产生,通过静坐能顿悟明心见性,得道成真。”道家主张“坐忘”。《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即摆脱现实形体的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相忘。佛家的功夫是“坐禅”,音译“禅那”,简称“禅”,意谓思维修或静虑,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现代人就是坐不住,成天跑东跑西、忙这忙那,就像丢了魂似的,悲乎!(英翔宇摘自《新民晚报》2015年2月26日)

    读者 2015年9期2015-05-04

  • 必须严控私欲膨胀
    刊评论员必须严控私欲膨胀本刊评论员据史记载,明朝大贪官严嵩之子严世蕃,比其父亲更是私欲膨胀、贪得无厌,搞团团伙伙,大敛其财。经三法司会审,查实金银共八百两,先发配雷州充军,最后还是被定死刑。严世蕃被斩首那天,京城民众像过节一般,纷纷前往刑场观看,欢声笑语,胜似郊游。历史上,类似严世蕃的典故很多,说的都同一个道理:私欲膨胀是从政者大敌。勿庸讳言,私欲是人的本能,控制私欲却非人人所能。现实生活中许多从政者有车有房,生活无忧,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配有秘书,工作有人

    红土地 2015年11期2015-02-06

  • 懂爱
    己不为索求,不存私欲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彼此相遇当一切过去时光,会把它做成美丽的剪影沉寂又翻滚在纯简的心里带给你一生甜蜜人的一生该如何懂爱他/她至少该有一次在亲情与羁绊之间抉择把一颗心揣在焦灼火热的胸膛里相互携手,领悟幸福才更知爱之珍贵人的一生该如何懂爱他/她至少该有一次和所爱的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一同享受阳光,微风黄昏,雨露在接纳与磨合中让爱经受流年——爱是什么?是一边甜蜜,一边苦涩一边悲伤,一边幸福着爱是什么?是一半坚强,一半柔弱一半担当,一半依附着爱是

    参花(下) 2014年1期2014-12-12

  • 试析孔子近仁的四种品质“刚”“毅”“木”“讷”*
    些刚实只为着一己私欲而发,为复国当皇帝可以卧薪尝胆,为当官成就功名可以悬梁刺股。确实,战胜内心的欲望较之受此欲望诱惑而排除万难更难,所谓“刚”就是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主体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其视听言动皆听从内心的真实呼唤,而并非受外物役使。(三)“刚”为何必须克欲孔子所谓要克的欲并非概指一切生存本能,而是指与道不符的私欲。“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欲”要不要克关键是要看其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2014-08-15

  • 简论韩贞的养真与忧道
    ”。韩贞反对一切私欲,甚至倡导“无欲”。他曾经在诗中吟道:“此心无多术,冲容养我真。有私非入道,无欲始疑神。”[1]170“此心无多术”说的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只有排除人的一切私欲。韩贞对人的名利等欲望看得很透。他在《与孙玉峰》诗中曾说:“十分善处十分乐,百万财来百万忧。”[1]175也就是说,人对财物的欲望越多,忧愁也就越多。所以他不慕仕进,甘贫乐道。儒学教谕谢楠题匾曰“寻到乐处”、“超然自得”。[1]197中州武仲明也题赠二匾:一曰“与人为善”,一曰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4-02

  • 谈和谐
    ,克制心中膨胀的私欲,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始终让正确和美好装满内心。只有内心和谐了,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胸怀宽阔、豁达大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更加安定。和谐需要人们共同努力。人生只有两条路,那就是光明与黑暗。光明是通往天堂的路,黑暗是通向地狱的路。光明是无私的,黑暗是自私的。“私欲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私欲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所以不要允许私欲在你的心里怀胎,不要走错了路。民间有句话说得好:“心里没病死不了人。”所以人不能只注重外表的清

    当代矿工 2010年1期2010-08-31

  • 宽容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私欲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宽容是一面旗帜给我们遐想给我们信任也给我们快乐感谢宽容给了我们那么多感动与被感动的美好回忆感谢宽容给了我们爱与被爱的广阔天空就让我们再使劲地握一握手吧告诉世界懂得宽容的心永远年轻指导老师应文杰议一议这首诗题材很好,很有意义。宽容,这个词有很大的容量,包括心理容量、社会容量和人与人之间的容量:宽容,或者可以说是为人的大度,做人的准绳。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磨擦,有些矛盾,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宽容”二字应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作文世界(小学版) 2009年6期200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