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

  • 战时陪都文化与网红重庆内蕴提升路径研究
    ”思想的主导下,陪都文化、作品、景点不断被流量消解,这样的发展能否长久引人深思。同时陪都文化的发展前景也令人担忧,文化遗址一直被挖掘、修复,参观人数却相对较少且参观人群较为固定,许多00后甚至不知道重庆曾经是战时陪都,更不了解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如今重庆作为网红城市再度辉煌于国人眼中,这是陪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个契机,网红重庆文化与陪都重庆文化和谐共生,形成流量与文化的交织,两者的结合让重庆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在国人面前,在经济发展中更具竞争力。1 网红重庆的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3期2023-01-09

  • 论中国古代多京体系中的两京主体制
    (首都与某一重要陪都)为主体,其他陪都则居于次要地位,这样就形成了多京制都城体系中的两京主体制。这种体制在唐、宋、元、明、清各朝已经极为普遍,并渗透到古人的观念中。多京体系中的两京主体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关于中国古代的两京制问题,学界已有所涉及,研究的重点在明代的两京制,如郑天挺《明清的“两京”》、刘中平《明代两京制度下的南京》、林旭《从两京一都制到两京制——明朝曲折的定都之路》等①,文章对明代的两京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

    跨世纪 2022年4期2022-07-29

  • 探访歌乐灵音,红岩文化
    汇聚了红岩文化、陪都文化、巴渝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红色与古香的守望歌乐山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51平方公里,是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主体,山前的军统集中营“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和山南麓的陪都遗迹——蒋介石的官邸别墅“林园”鼎足分布的重庆西郊旅游热线。歌乐山森林公园林茂、石怪、泉美、洞奇,山有“渝西第一峰”的美誉。景区资源丰富,满山葱郁,色如碧玉,也有“山城绿宝石”之称。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以其清丽、古朴、幽深的森林自然风光和“歌乐灵音”入围古“巴渝十二景”

    莫愁·时代人物 2021年8期2021-08-14

  • 古都洛阳的“碎碎念”
    为时不时还要当个陪都,肩负起护卫都城的责任,起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西周、新莽、隋唐、北宋和金这几个朝代都曾把我当作陪都。“东都”(隋唐)、“西京”(北宋)、“中京”(金代末年)这些称呼,都被打上了陪都的烙印。我最后一次做陪都是在1932 年。那一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靠近上海的南京受到了威胁。国民政府决定将我作为陪都以防不测,但随着战事的结束,我也完成了陪都的使命。我的地盘为何我能够被这么多帝王看重,成为他们居住、办公之地呢?想来是因为

    奇妙博物馆 2021年2期2021-03-18

  • “8D魔幻城”:重庆城市形像的大众传播定位史解析
    。二、国家定位:陪都概念陪都史是中国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分支,而重庆是迄今为止中国陪都史上最后一个陪都。重庆的城市形像被定位为陪都的契机,因为国难,源于战争。1937年11月20日,从南京撤至武汉才三天的国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本日移驻重庆,……特此宣告,惟共勉之。”宣告中华民国衣冠西行、社稷南渡,重庆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诸国首都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起,进入战时首都时期。三年以后,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明定重庆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期2021-01-28

  • 被遗忘的陪都 ——明代兴都湖广承天府的名与实
    )关于明代京师及陪都,学界多将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中都凤阳府纳入京师或陪都之列,或认为兴都承天府(位于今湖北中部)空有其名而不论及,或不知兴都承天府之存在。例如《中国都城发展史》一书,在“明代的中都和两京”[1](p233)一节,未提及兴都承天府;又如《中国古代都城》一书,在论及明代京师和陪都时仅提到北京、南京和中都[2](p45)。目前,兴都承天府作为明朝陪都,已为少数学人所关注,如《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演变初探》一文,提到“明清时期陪都地区出现了留

    理论月刊 2020年1期2020-12-20

  • 民国“陪都”重庆音乐期刊发展述析①
    710061)“陪都”又称“陪京”,是指一个国家在首都之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早在炎黄国家萌芽时期即已出现陪都现象,之后多个朝代都设有陪都。20 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在受到日军炮火的威逼之下,于1937 年11 月16 日20 点,由国防最高会议第五次会议正式决定迁驻重庆。②在本次会议上,蒋介石以会议主席身份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其中讲道:“国民政府迁移重庆办公……”此次会议最后决议:“现为长期抵抗日本侵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年2期2020-08-24

  • 重庆市政府办公楼,重庆,中国
    秉奇设计理念——陪都特色、地域文化陪都特色:本项目面朝大礼堂,紧邻三峡博物馆、市委大院、中山四路(由众多抗战文化建筑群形成的街区),原址是抗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最高首脑机构所在地,解放后是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后再改建为市政府办公驻地,历史渊源深远。以“陪都特色”来打造建筑形象,赋予其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地域文化:在建筑形成与色彩、质料上以“坡顶青砖黄墙陪都文化建筑特色”为蓝本,采用了清雅的灰色条形面砖和暖黄色石材为主要外饰材料,强调色彩构成、

    世界建筑 2020年5期2020-06-13

  • 唐、日陪都布局与建置原因比较研究 ——以洛阳、太原、难波京、恭仁京为例
    1993年。涉及陪都的部分可参阅仁藤敦史与小笠原好彦的著作。(7)仁藤敦史:《都はなぜ移るのか遷都の古代史——中国古代都城形态史的解构》,東京:吉川弘文館,2011年。小笠原好彦:《聖武天皇が造った都——難波宮·恭仁宮·紫香樂宮》,東京:吉川弘文舘,2012年。目前已有学者指出,在没有直接材料证明都城之间相互联系的情况下,都城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希望将中国古代都城的形态史归结为相互联系、前后影响的历史,其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问题具体在于缺少比较标准,相似

    外国问题研究 2020年4期2020-03-08

  • 作为军镇制陪都之唐北都太原研究
    军镇制陪都是中国古代十大陪都类型[1]中一种较为重要的陪都类型。唐代北都太原是中国古代史上较为典型的军镇制陪都。本文从太原成为军镇制陪都的原因与过程、北都的官制、兵制、城制以及北都太原的特殊历史作用三个方面来展开对唐代军镇制陪都——北都太原的研究。军镇制陪都的概念是丁海斌提出来的,指的是以军事功能为主的一种陪都类型。此前学术界对这一类型陪都还缺乏专门性的研究。目前,对唐代陪都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京制陪都洛阳,研究方向以政治、经济为主,对北都太原的研究大多将注意

    跨世纪 2020年6期2020-01-06

  • 数独重庆
    政府抗战大后方的陪都,如今已逐步以旅游城市的姿态走进大众的视野。票选第2名的美女之都重庆市傍川而生,尽得物产之丰,其间美女迭出,怕更要令人流连忘返。根据一个网上流传的中国美女产地排行榜,重庆不负众望地稳坐第2名宝座,仅次于第1名的哈尔滨。也难怪!重庆地势陡峭,女孩平素出门即是自然的减肥运动:而雾日漫漫,不仅遮去炎阳和紫外线,两江汇流所蒸腾的水气也有保湿之功,催化出一位位艳若桃李、嗜辣成性的“渝美人”(重庆简称“渝”)。中国吃辣排行榜第3名重庆人可谓无餐不辣

    畅游行 2019年8期2019-09-10

  • 抗战时期陪都建筑文献研究
    331)抗战时期陪都建筑文献是重庆抗战文献中最核心部分,反应了抗战时期重庆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城市建设史,也反应了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陪都建筑文献产生于特定历史交汇期,达到了陪都有史以来建筑理论的高峰,制定和颁布了较完善的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建筑法规(法令)体系,对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战后新都市建设、传统建筑文化、建筑思潮以及国外建筑及其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战时陪都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理论支撑,形成了抗战时期特有的建筑学术范式和建筑学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2-21

  •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译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笑语喧哗,十分热闹,红岩村的年青同志送来梅花,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大家在一起举杯互相敬酒,表达着新年的祝愿,散席后众人意犹未尽,又一起品尝这胜利茶,谈论当今时事。只有精忠才能报答祖国,如今祖国正遭外侮,烽烟遍地,没有地方去寻求一家安乐。我们在陪都重庆载歌载舞地欢庆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让我们遥祝延安解放区繁荣昌盛。

    中国篆刻 2019年2期2019-01-09

  • 重庆经济危机与巴金的《寒夜》
    时蒋介石的战时“陪都”(重庆),他所加工构思的都是每天耳濡目染的事情,所以写的异常的生动与感人。他说:“整个故事都在我的住所附近。人们正在躲避警报或者生病......这种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价格飙升,生活艰难,战场接连告败......无论我走到哪里,即使坐在小屋里,我也能听到一般“小人物”的抱怨和诉求,特别是“冷酒馆”、“咖啡店”、“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等,”“小说中的每一个地点”作者“都熟悉”。正是由于巴金先生这么多的“熟悉”,才使这本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2018-11-06

  • 赵敬侯迁都邯郸考
    键词:直接原因;陪都;历史经验一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为宗主的周天子地位急剧下降,宗法制遭到破坏。然而,要说到破坏最严重的要数晋国,晋献公尽诛群公子,致使晋无公族的现象,晋成公又实行假公族制,卿大夫势力大大加强。赵从这样一个“母体”中分离出来,宗法制自然也不会得到很好地实行。赵简子为了实现其政治抱负,废太子伯鲁,重立与自己政治抱负相同的毋恤为太子,即赵襄子。襄子去世后,本该献子即位,但襄子之子桓子依仗自家势力逐走献子自立,仅一年去世,国人杀桓子子

    魅力中国 2018年2期2018-07-24

  • 陪都重庆文庙修葺计划:1941年[1]
    对1941年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主导的这次修葺计划进行讨论,希望将梁思成的“重庆文庙修葺计划”放置在一定的时空脉络与社会关系中展开论述。其中涉及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与重庆市市政机构间关系;梁思成、夏昌世、基泰工程司的关颂声、杨廷宝等之间的关系;也涉及战时仓皇建设之间的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问题。一、民初的文庙及其问题自清朝解体、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庙的处理就是一个持久的复杂问题。它既是一个观念问题,产权归属问题,也是一个物质形态的问题。旧政权退去,新政权建立

    建筑师 2018年6期2018-04-01

  • 视点聚焦、乡土认同与男性想象:陪都电影女性叙事的三个维度
    史经验恰好契合于陪都电影对战时重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一直以来,学界对陪都电影的研究往往止步于其宏大叙事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诉求或呈现的美学特征,而忽略了陪都电影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叙事模式,以及女性叙事在视点聚焦、乡土认同与男性想象三个维度上的显现。实际上,陪都电影对“革命叙事”经验的承袭及其对女性叙事效用的发掘形成了其特定的“表象”,成为特殊时期革命叙事话语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29

  • 抗战末期,蒋介石为何又动迁都念头
    为战时中国政府的陪都,刚安稳了几年,在1944年末至1945年初的时候,又冒出了迁都动议,引起了极大风波。1944年秋季,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中,中日双方在豫湘桂会战第三期的桂柳作战阶段極其惨烈。日军进攻前,民众为逃避战祸,纷纷逃离。桂黔路上,火车拥挤不堪,大批难民聚集在火车内外,甚至火车头上都挤满了人,等候开车。桂林、柳州、南宁相继失陷后,侵华日军第3师团和第13师团之主力约1万人,分3路北上,追击国民党杨森部、陈素农部等溃退军队。溃退的中

    人民周刊 2017年22期2018-03-20

  • 革命·爱情·成长 ——陪都电影女性叙事的三种模式
    401331)陪都电影特指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到1946年5月还都南京的八年半期间,在重庆制作、发行的电影。作为“大后方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陪都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等主要电影生产单位均在重庆,共拍摄了近200部影片,使陪都重庆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然而,当下对陪都电影的研究却止步于其价值诉求、美学特征、传播机制抑或宏大叙事,忽略了女性作为陪都电影的一种“现象”而产生的价值,未能关注到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3-19

  • 陪都重庆城市近代化中的企业与民众矛盾之解决
    [摘 要]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建立水电公司并修建了水电站。然而,水电站的修建和运行在有利于绝大多数民众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水灾发生时,以水电公司为一方、沿河的受灾民众为另一方进行了多次博弈,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国民政府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乡绅也参与其中进行协调,最终企业和受灾民众都做出讓步,矛盾得到成功化解。[关键词]陪都,城市近代化,企业,民众,矛盾[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18年1期2018-03-06

  •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决策与实施
    国民政府;重庆;陪都;战时首都摘 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蒋介石“蜀粤并重”的思想使他始终关注重庆的战略地位。1935年,蒋介石首次入川,初步确定以四川为民族复兴根据地,并开始着手统一川政,经营四川,为后来迁都重庆打下重要基础。“七七”事变后,处在谋划和犹豫中的国民政府最终决策移驻重庆。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首迁重庆。国民政府各部、国民党中央党部以及各国使节随之先后迁渝,重庆战时首都地位初步形成。1938年12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6期2018-02-09

  • 陪都语境下萧红的重庆书写
    ,学术界对萧红在陪都重庆的生活与创作常常一笔带过。本文试图对萧红在重庆的创作进行梳理,着眼于其创作题材与陪都语境的内在呼应,具体表现为大轰炸的创伤记忆、战时语境下知识分子的逃离、下江人群体的文化冲击以及对郊区底层民众的命运思考,揭示萧红的重庆书写对陪都重庆的积极意义。关键词:萧红 陪都 重庆书写1937年底至1946年5月,重庆作为“陪都”而存在。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大批文化机构、文人知识分子及爱国主义者纷纷迁往重庆,相关的“重庆书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1期2018-01-25

  • 洛阳再次成为行都
    “九朝古都、八代陪都”而闻名的“首善之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再次成为行都,成为国民政府名义上的政治中心。同时,也先行作了国民政府在外敌入侵下迁移政府于内地办公的探索和试验。一个政府两地办公国民党中央各部会首脑及党政军要员纷纷移驻洛阳办公后,留在首都南京者,仅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部长罗文干、实业部部长陈公博及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等人,其他各部则于南京原址设立驻京办事处,负责处理相关善后事宜,并由何应钦负责京中一切事务;国民政府财政部、交通部,分别设立驻沪办事

    红岩春秋 2017年8期2017-09-01

  • 被遗忘的“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研究综述
    、“直属市”、“陪都”、“行营”、“永久陪都”等。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迁都定都还都》卷对此作了文献梳理:1939年5月5日国民政府改重庆为直属市,“重庆市,著改为直隶于行政院之市”;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着由行政院督饬主管机关,参酌西京之体制,妥筹久远之规模,借慰舆情,而彰懋典”;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在即,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功能日益弱化,故在1946年4月23日国民政府恢复设置重庆行营。[2]从

    重庆行政 2017年3期2017-06-30

  • 王莽五都新论
    为此五都为“经济陪都”。陪都性质为政治性,并不存在所谓“经济陪都”,其说法并不能成立。从中地学说的观点看,王莽五都均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商业发达、矿产丰富、交通便捷等特色,更突显其区域中心城市特点,故王莽五都实为地方经济中心城市。王莽;五都;中地学说;经济中心一《汉书·食货志》载:莽乃下诏曰:“夫《周礼》有赊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焉。今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所以济众庶,抑并兼也。”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0

  • 抗战陪都电影中的女性叙事模式
    的重要组成部分,陪都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下对陪都电影的研究却止步于其价值诉求、美学特征、传播机制抑或宏大叙事,而忽略了女性作为陪都电影的一种“现象”而产生的价值,也就未能关注到女性叙事在陪都电影中已然成为一种切实存在的模式。在上世纪4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除了史诗品质的宏大叙事外,对女性的书写也表现出了日常生活叙事的诗意和琐细。陪都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以表达其价值诉求时,尽管采用了不同的叙事手段

    河北传媒研究 2017年5期2017-03-08

  • 谈中国古代陪都的经济意义
    36)谈中国古代陪都的经济意义丁海斌(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沈阳110136)陪都作为国家的重要城市,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们分为三种情况:综合性陪都以洛阳为例,享有千年东都之誉的洛阳在西周、汉代、隋唐、北宋等几个时期都曾具有经济中心的意义,承担着贡赋汇集中心、物质转运中心、商业中心和重要手工业、农业生产基地等角色,并曾经成为国际大都会;经济性陪都中,最具特色的是王莽设置的商业五都,而唐代天府之国的成都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成为南京和皇帝的避难所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06

  •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点及对当代篆刻的影响
    梁勇第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点及对当代篆刻的影响梁勇第篆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一项书法艺术,通过对文字的塑造,使汉字看起来更为美观,且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1-2]。在篆刻艺术发展过程中,抗战时期可谓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抗战时期,随着重庆被作为战时首都,大部分篆刻艺术精英也随之转移至重庆内,并在此期间创造出许多可作为后世借鉴的篆刻艺术精品。本文中为探讨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点,以及其作品对当代篆刻的影响,将研究过程做出以下阐述。抗战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2016-11-26

  • 中国古代的“陪都
    心”,即古代的“陪都”。陪都的地位仅次于首都,古代如何选择陪都的?这里选几个典型朝代来解析。东西控制型“两京制”——两汉时期 长安与洛阳的角色互转汉朝是刘姓王朝,有刘邦(高祖)建立的前汉和刘秀(光武帝)建立的后汉之分,后世史学家习惯将前汉称为“西汉”、后汉称为“东汉”,此叫法即因各自都城方位不同而来。公元前206年,刘邦受封“汉中王”。在“楚汉相争”中,刘邦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定鼎天下。当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

    人民周刊 2016年12期2016-06-30

  • 陪都“食”尚潮流
    的支路,细细品读陪都文化的精髓,也可以聆听嘉陵江轻柔的涛声,静享这城市中心的静谧。雾都宾馆,把时尚简约的现代元素与独特鲜明的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由太阳鸟、山茶花、铜梁龙、长江水等元素组成的艺术装置,为酒店的空间平添亮彩,予人感悟巴渝文化的魅力。300间温馨舒适的豪华客房,贴心的管家式服务,14个大小不同的会场,一站式秘书服务,丰盛的中西美食,以及专职宴会经理服务,为每一位客人传递尊贵的礼遇与享受。酒店一层的自助餐厅,呈现出一个妙趣横生的美食世界,中外餐点济

    旅游世界 2014年7期2016-04-20

  • 陪都南京对应天书院建立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476900)陪都南京对应天书院建立发展的作用及影响贾光1,徐泽源2(1.商丘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2.睢县博物馆,河南 睢县 476900)应天书院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固然有诸多因素,但当时商丘作为陪都南京,作为仅次于都城东京的第二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具有诸多优势条件,确是其建立、发展、兴盛的最重要因素。陪都;应天书院;作用;影响应天书院在北宋时期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早有公论。它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从民办书院到国子监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2

  • 陪都抗战文化对重庆城市品牌定位的价值
    400074)陪都抗战文化对重庆城市品牌定位的价值任洁(重庆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74)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更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城市品牌定位重在提炼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城市特质,进而创造和呈现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风貌。城市品牌的重要目的在于展现城市由内及外的吸引力,并通过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内在优势和市场化的竞争力。在重庆城市品牌的构建中,陪都抗战文化是重庆享誉世界的城市特质,表现了重庆深厚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坚强不屈的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24

  • 端木蕻良小说中重庆形象的建构
    家)眼中的重庆(陪都)形象。重庆负载陪都的符码意义后,陪都这个特定的自然、文化时空域,尤其是域内的人生百态是端木蕻良小说关注的重心。陪都的堕落人生、丑陋人性是作家揭批的重点。而在重庆期间,端木蕻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塑造了一批陪都“多余人”形象。端木蕻良以文学家的良心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端木蕻良;重庆形象;陪都空间;多余人以杨义、梅新林为代表的文学地理学研究重视地域流动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在文学作品中的相应体现。为此,在2009年重庆师范大学召开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8

  • 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演变初探
    36)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演变初探丁海斌刘文静(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摘要:陪都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意义的社会建制,其管理体制(官制)亦具有特殊性。陪都留守官制是中国古代陪都官制的主要特征和核心。中国古代陪都留守官制经历了一个现象出现期、制度确立期、彻底职官化和两京双套制时期。从先秦到汉晋是陪都留守官制的发生期,西周为陪都官制之始,直至东汉末期出现了陪都留守,预示着陪都留守官制向着新阶段发展。经过南北朝的酝酿,隋唐时期正式建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3

  • 以笔为枪写“战歌”
    峰1942年初,陪都重庆。一个戴着眼镜、身材瘦小的年轻人,急急赶往夫子池。在那里,著名演员金山和导演陈鲤庭正在等他。来到夫子池,三人直接进入会面主题。十天前,大作家郭沫若亲自登门,找到这个名叫刘雪庵的男子,邀请他为话剧《屈原》配乐及创作歌曲。接到邀请,刘雪庵热血沸腾。他明白,自己获得了用音乐战斗的机会。全面抗战爆发前,祖籍重庆铜梁的刘雪庵一直在上海从事音乐创作,因其曲风清丽优雅,颇得上海名流推崇。1937年,就在事业迅猛发展之际,刘雪庵却乐风大变——清丽优

    当代党员 2015年9期2015-09-18

  • 美丽“陪都”萨洛尼卡
    人们称它为希腊“陪都”。萨洛尼卡还有一些著名文化设施,位于赫蒂斯山麓的亚里士多德大学,共有三万多名学生,它的哲学、神学和考古专业在世界上颇负盛名。萨洛尼卡考古博物馆中的亚历山大大帝展览厅展出的珍贵文物,就充分反映了这位古代希腊著名君主在建立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的庞大帝国的复杂经历,以及他对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置身萨洛尼卡,今天希腊人尊崇文化、努力保护古迹以及继承灿烂文化——淡定从容、悠闲自足的乐观态度,都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希腊在欧洲算经济

    当代人 2015年6期2015-05-30

  • 评介:丁海斌著《中国古代陪都史》
    海斌著《中国古代陪都史》陈文豪①作者:丁海斌书名:中国古代陪都史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3月页数:653页定价:人民币98.00元书号:ISBN978-7-5161-0579-5为一本书写书评有两个要点:一是该书为有学术贡献的学术著作,二是该书是近一、二年内出版。①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19页。以后一标准看,丁海斌著《中国古代陪都史》(以下简称《陪都史》)出版已近三年,似乎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10

  • 回望迁都
    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宣称:“四川古称天府,山川雄伟,民物丰殷,而重庆绾毂西南,控扼江汉,尤为国家重镇。政府于抗战之始,首定大计,移驻办公。风雨绸缪,瞬经三载。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树抗战之基局,赞建国之大业。今行都形势,益臻巩固。战时蔚成军事政治经济之枢纽,此后自更为西南建设之中心。恢闳建置,民意佥同。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着由行政院督饬主管机关,参酌西京之体制,妥筹久远之规模,借慰舆情,而彰懋典。此令。”19

    今日重庆 2015年2期2015-03-31

  • 回望1937: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宣称:“四川古称天府,山川雄伟,民物丰殷,而重庆绾毂西南,控扼江汉,尤为国家重镇。政府于抗战之始,首定大计,移驻办公。风雨绸缪,瞬经三载。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树抗战之基局,赞建国之大业。今行都形势,益臻巩固。战时蔚成军事政治经济之枢纽,此后自更为西南建设之中心。恢闳建置,民意佥同。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着由行政院督饬主管机关,参酌西京之体制,妥筹久远之规模,借慰舆情,而彰懋典。此令。”重庆

    红岩春秋 2015年4期2015-03-11

  • 建设与教育:一代土木人的坚守——记重庆交通大学首任教务处长吴华甫
    关键词:吴华甫;陪都;建设;教育吴华甫,抗战胜利后中国首部城市计划书《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编写委员会技术组组长,1905年出生于上海,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完成专著《Analysis of Rigid Frame Structures by the Fluid Point Method》(《钢架结构的流点法分析》),由校方印刷发行。抗战时期临危受命,担任陪都重庆工务局局长,用才华和热血在崎岖狭窄又炮火纷飞的山城中创造出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战时首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0

  • 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10021)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过程及其历史影响胡军辉(《城市经济导报》编辑部,陕西西安 710021)本文从历史资料研究入手,对民国陪都西京市筹建过程及其在西安历史上的意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阐明城市发展与国家决策的绝大关系以及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为认识历史、经营城市提供借鉴。西京市;民国政府;筹建陪都多年来,有关西安市改名“西京市”,升格为直辖市的传闻在民间广为流传,“消息灵通”人士说得有鼻子有眼,房地产开发商也跟着推波助澜,似乎这个地处西北、屈居二线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4-11

  • 抗战时期陪都滑竿的作用与影响
    的滑竿是抗战时期陪都人民普遍乘坐的一种民间交通工具。“滑竿”的来历有两种,一说它始于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时候,爱国将领蔡锷在云南起义讨袁,护国军与北洋军在川南激战,由于伤兵太多,扎了许多临时担架应急,担架后来经过改进便成了滑竿。因为全用光滑的竹竿绑扎,由此得名滑竿。还有一说是,滑竿是四川地区的轿子演变而来,轿子是滑竿的前身,滑竿是简易的轿子。轿子在城内供短途乘坐,滑竿在城乡之间供长途乘坐,因而制式不同,乘轿只能坐着,乘滑竿却可躺下。它轻便快速,滑得快,所以被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24

  • 为庆祝抗战胜利举办的“陪都邮展”
    集邮界所瞩目的“陪都邮展”。这次展览由重庆市邮票研究会发起。1946年1月9日,应全体会员的迫切要求,重庆市邮票研究会理事长张枕鹤起草了邮展议案,呈报重庆市社会局:谨呈者:窃以本会成立以还三载有余,会员遍及国内各地,会务日有进展。当兹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之时,为倡导集邮、辅助教育、提高文化、发扬国光起见,谨择于本年二月三日至七日假江苏同乡会举行陪都邮票展览五天,俾供中外人士之观摩。■陪都邮展目录正背面呈报议案很快获准。理事刘恒生随即呈文上报邮政总局,请求在展场

    红岩春秋 2013年4期2013-11-14

  • 六十七年前想建怎样的重庆城——解读《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任 竞■陪都十年建设计划之长江大桥图67年前,也就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国民政府当局对重庆城市建设进行了一次规划,形成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这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在重庆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留下深远影响。重庆曾是“全国罕见”的“支离破碎”的大都市两江环抱的山城重庆,整个城市起伏不平,陆道少且曲折、狭窄,自由建造的木架砖柱楼房、平房参差不齐,杂乱无章,交通无次序,下水道经常堵塞,公共设施落后。30多万人口拥挤在十三四平

    红岩春秋 2013年4期2013-11-14

  • 抗战时期的陪都古典诗人群(二):以癸未年展上巳雅集为中心
    715]抗战时期陪都古典诗人群体蔚兴,各种群体雅集结社频繁,古典诗歌的脉络在陪都重庆绵延不绝。诗人的雅集活动彰显了陪都时期诗歌创作的存在样态,诗歌创作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具有“群”功能的社会行为,让古典诗歌的创作可以在新诗蓬勃兴起的压力下获得旧体诗群体的认同。抗战时期陪都的古典诗歌群体或以地缘,或以学缘,或以职官相区分,形成规模不一的群落,如果说“壬午年重九雅集”是以职官为关系网络形成的诗人群体典型的话,①本文关注的“癸未年展上巳雅集”便是以地缘为关系网络的雅

    名作欣赏 2013年32期2013-08-15

  • 传承与创新:抗战陪都文化建筑风格探索与实践——重庆市委礼堂改造设计项目
    于全川。抗战时期陪都地位的确立,更促进了城市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与后来的红岩风格、西南局风格建筑都成为了重庆本土独有的风格,并且形成了比较集中的建筑群落。对这几种特色建筑风格加以发掘与再利用,凸显西南城市的历史风貌,对于重塑城市空间人文气场不无裨益。陪都时期成就了近现代重庆建筑的精华。这些作品打破了照搬西方设计图纸,且必须由外国设计者监造的格局。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后,反法西斯指挥中心在重庆设立。大批海归建筑专家、学者也纷纷迁往重庆开

    重庆建筑 2013年1期2013-05-13

  • 浅谈重庆陪都时期的抗战诗歌
    作用。【关键词】陪都;抗战;诗歌“诗歌”是最常用的一种阐述心灵和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古代重庆文学以诗歌为盛,主要就民歌和文人诗歌的形式存在,并在巴渝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抗战以来诗歌功能由审美、娱乐、教育等迅速转变为社会功能。抗战诗歌以抗战为题材和线索,反映了现实的抗战,为全民抗战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国难当头,同仇敌忾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势力急剧扩张,国民政府、民族工业、文学组织等纷纷迁往大后方。在敌机的狂轰乱炸下,国土渐失,遇难同胞不计其数。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2期2013-05-07

  • 盛京陪都教育发展及对沈阳文化的影响
    6年光绪末年撤销陪都建制。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34年,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穆克敦”,满文意为“兴盛”,汉文写作“天眷盛京”,从此,沈阳被称为“盛京”。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在迁都北京的第二年(1645年),清承明的“两京制”,废明代陪都南京,正式把盛京作为清朝的陪都,到1906年光绪末年撤销陪都建制。从1645年设陪都到1906年撤销陪都建制,沈阳作为陪都有261年的历史。陪都是直接隶属于朝廷管辖的都城,也就是国家的第二首都,因此在各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07

  • 重庆区域文化对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的影响
    不拔、开放包容的陪都文化,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奉献的红岩文化等重庆区域文化精神将激励鼓舞着重庆民办高等教育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关键词:重庆区域文化民办高等教育影响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离不开教育这一重要途径和平台,文化内蕴的丰富与否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区域的文化内蕴对这一区域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重庆的区域文化就对重庆的民办高等教育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重庆的民办高等教育因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许多高校校址多选在相对离主城较远的区县,比如合川区就有民办大学

    文学教育 2012年12期2012-07-09

  • "陪都"时期国民政府的民事审判评析
    121013)"陪都"时期国民政府的民事审判评析宋宏飞 张丽(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抗日战争时期,迁都重庆后的国民政府的民事审判代表了抗战期间整个国民政府民事审判的运行状况.在战火弥漫的特殊历史时期,国民政府力主司法的功能不仅是为战争服务,更重要的还在于未来国家的基本法治建设.抗战时期的民事审判既具有平时的民事司法功能,又较之平时的民事审判更注重法官的专业性与审判的效率与效益的提升.陪都;民事审判;评价1937年,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7期2012-04-12

  • 古老而又年青的“陪都
    人们称它为希腊“陪都”。萨洛尼卡有一些著名文化设施,位于赫蒂斯山麓亚里士多德大学,共有30000多名学生,它的哲学、神学和考古专业在世界上颇负盛名。萨洛尼卡考古博物馆中的亚历山大大帝展览厅共展出的珍贵文物,就充分反映了这位古代希腊著名君主在建立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的庞大帝国的复杂经历,以及他对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深远影响。在这里,我都是学到了很多自己喜爱的这段历史。置身萨洛尼卡,今天希腊人尊崇文化、努力保护古迹以及继承灿烂文化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悠闲自足的

    出国 2011年9期2011-12-08

  • 赵清阁挥泪卖琴
    武汉逃难到当年的陪都重庆。在众多当年出刊的报刊中,我注意到《弹花》(刊名为手写字),它以登文艺作品为主,每月出版一期,篇幅虽不是很多,却都刊载着一些知名的人士宣扬鼓励人民为抗战效力的文章。后经友人孔罗荪为之约稿,我也就经常送些文稿给《弹花》,由此逐渐与刊物的创办人赵清阁认识了,得知她是河南一所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到陪都来一心想谋求为抗战出力的工作。正因为她一直酷爱文艺,就操办起了这份宣传抗战的期刊。她只凭个人有限的实力及发行这份出版物的收入,艰难地维持着

    世纪 2010年1期2010-12-26

  • 重庆地域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视野建构
    面是什么?到底是陪都文化、码头文化还是三峡文化?它的基本特质有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还处于争论当中。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地域文化”角度来统观重庆文学,就往往容易让人感到迷惘,不知从何入手,不知是否言之成理。由此,也部分地造成了重庆文学在研究界被冷落的情形。比如,近十多年学界对张恨水的研究,就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张恨水的创作与重庆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张恨水小说研究中存在的缺憾,包含了学术界对陪都文学和重庆语境的双重轻慢。这种情形,在对其他作家重庆书写的研究中,同样

    红岩 2009年5期2009-10-10

  • 洛阳到底是几朝古都?
    932年洛阳作为陪都的时期。“九朝古都”公认的九个朝代,也有人认为是多的意思,而“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数量。因洛阳的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误解。1、商、周、汉、魏诸朝都有多次迁都的历史,这些朝代的都城从历史纵向上看可能不止一个,如商就先后多次迁都,洛阳是其中的一个,安阳、郑州都曾经是商的都城。2、中国部分朝代的首都不止一个。出于战略和经济上的需要,一些王朝会设立陪都,例如唐,其首都为长安,洛阳则是统治者的行宫和巡幸之地。3、洛阳曾经是中华民

    百家讲坛 2008年13期2008-08-15

  • “六大古都”指哪些城市?
    国国都,辽时建为陪都,称燕京。金时正式建都,称中都。元为大都。明、清称京师,通称北京。民国初期亦都于此。南京在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初、太平天国及辛亥革命时均建都于此。西安,西汉、前秦、隋、唐等代均建都于此。洛阳,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以后)、隋(炀帝)、武周、五代唐均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梁、晋、汉、周、北宋、金(宣宗以后)皆以此为陪都;公元23年绿林军所立的更始帝亦曾建都于此。开封,五代梁、晋、汉、周及北宋皆建都于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9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