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铺

  • 凡人微光
    店铺,是“二小早茶铺”。上小学时,我常来吃;上了初中,课业重了,就很少来了。今天难得醒得早,即便天气严寒,我也想来尝尝这熟悉的美味。早茶铺开了二十多年了,店主人是一对老夫妻,六十多岁,都是干净、细致的人,十来平方米的地方收拾得井井有条。油条、豆浆和豆腐脑是店里的主打产品,味道比其他店里清爽香醇,不少人慕名而来。老夫妻都是热情的人,店里大多是回头客,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二小”和“二小老婆”。“一杯豆浆、一根油条,钱扫码给过啦!”我冲二小老婆喊道。“是你呀,

    初中生世界 2023年43期2023-12-11

  • 茶上“拉花”折射的风雅妙趣
    盛。在汴京有很多茶铺,普通人就在茶铺里喝茶,谈不上有多精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喝到赵盼儿那样的茶人点出的“茶花”。但是,正因为有广泛的基础,才能产生出像赵盼儿这样的茶艺翘楚。而有了苏轼这样的文豪“加持”,茶艺也能进一步上升到哲学层面。日本茶道最早来源于中国。《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对日本茶道在世界上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他明确指出,日本茶道就是继承的宋代茶艺,后来经过千利休等人发扬光大,成为日本人的“传统美学”。之所以被称为“茶道”,是因为日本人不仅喝茶、点茶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15期2023-07-14

  • 那间街角的茶铺(节选)
    成都是个大茶铺在旧时的成都,茶铺无处不在,桥头、街角、巷尾、庙前、树下……各种层次的茶铺、茶楼、茶园、茶亭、茶厅,五花八门,洋洋洒洒,熙熙攘攘。人们耳边无时无刻不响着堂倌的吆喝声,震天的锣鼓声,咿咿呀呀的清音,抑扬顿挫的评书……来到成都,仿佛进入了一家大茶馆,节奏不慌不忙,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不担忧明天,没有远虑,一碗茶便道尽了生活的真谛。成都因为茶铺而成都,茶铺因为成都而茶铺。成都和茶铺难解难分,有多少人从孩提到垂老,在那里耗尽了一辈子的时光。茶铺如何

    台港文学选刊 2023年3期2023-06-14

  • 点亮好生活唱响振兴故事
    村是廊坊市霸州煎茶铺镇下辖的社区,也是远近闻名的“淘宝村”。车通过高高的牌楼之后,平口村就近乎全貌地映入眼帘,沿着中心大街往里驶入,绿化、路灯、公园、学校以及现代化的居民社区都让人深深感受到产业发展为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平口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商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伟告诉记者,平口村共有586户、2000余人,几乎每家都是私营企业主,有专注于生产的企业、也有专注于营销的企业,主营领域集中在民用生活用品,包括拖把、擦窗器、绞肉机、置物架等

    华北电业 2023年3期2023-06-02

  • 茶馆的地域性
    定程度上讲,成都茶铺茶铺生活也可以笼而统之地称为“中国文化”之一部分,这即是说成都茶铺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公共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事实上,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扬州、南通、成都等地的茶铺,都有不少共同点:人们以茶馆作为市场、客厅、办公室、娱乐场所、解决纠纷之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它们都是“中国茶馆”。然而,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茶馆的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在北方,如北京,戏院在17~18 世纪便产生了,北京的茶馆多是从演戏的戏院发展而来,刚好与戏园从

    中外文摘 2022年13期2022-08-02

  • 开放场域
    气候。此外,广州茶铺改造借助屋顶花园进行自然渗透来打破经典现代主义范式的框架,而南沙厂房改造则通过在大空间中置入变形网格形成“村落状”结构的场域,以抵抗原有的完形。以上所有的项目都是对基于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而非具体建筑样式对岭南文化的回应。CHEN Donghua Studio founder, CHEN DONGHUA,quoted Gilles Deleuze’s opinion “identity is the effect of differen

    世界建筑导报 2022年2期2022-04-25

  • 宋朝的那些宋潮
    即使没有一间赵氏茶铺,也一定有陈氏茶铺或是张氏茶铺。悠游的行人,在茶铺停驻,唤来掌柜娘子,点一盏颇有些名堂的谢源茶或青凤髓,闲谈之间,暑意也消退了。在网剧《梦华录》里,女主赵盼儿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登场。这部剧从开播至今,经历了口碑的跌宕起伏,但不可否认,它仍是这个初夏最热的剧集之一。它对“宋韵文化”的还原,不但引发网友关注,也让学者很有考证的兴趣。知名历史作家吴钩就不断在微信公号“我们都爱宋朝”上,谈论这部剧的细节与真实历史的关系。更多不为人知的“宋潮”,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6期2022-03-15

  • 新书推荐
    性。《那间街角的茶铺》作者 : 王笛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時间 : 2021年10月定价 : 69.00元在一个城市中,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和城市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就是一个城市性格的展示。在历史学者王笛看来,茶铺就是成都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舞台,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社会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承担着从交易市场到娱乐舞台等几乎所有的街头空间的功能。《那间街角的茶铺》讲述的是1900—1950年近代成都和茶铺的故事,王笛跳出了一般非虚构历史读物书写帝

    决策探索 2021年23期2021-12-24

  • 喝茶二味
    成团茶。王婆开的茶铺,也算是万能饮品店——有点像今日的奶茶店?苏轼有所谓“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小团月就是团茶。但他似乎也并不觉得,茶加了太多香料是好事。他读过唐人薛能的“盐损添尝戒,姜宜煮更夸”诗后,认为唐人饮茶味道太重,有“河朔脂麻气”,味道太凶了;又说唐人煎茶还用生姜和盐,在他的时代还这么做的,就要招人笑了。但宋朝民间喝茶,却是另一番模样。大概开茶铺的,也不只是卖茶。比如临安有卖绿豆水、卤梅水等现成饮料。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我们熟知的《

    新民周刊 2021年31期2021-08-30

  • 勒个成都,茶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跳动。观音阁老茶铺|来人间一趟,去茶馆被“烫”推开这个百年老茶铺的木门,入眼是升腾着热气的老虎灶。灶头烧着几把掺满水的壶,洗净的茶杯整整齐齐地放在灶台上。拂去青烟,只见铜壶、铝壶在烧得炙红的煤眼上沸腾,凹凸不平地缝中盘踞着‘千脚泥’,光漏过屋顶的天窗洒在灰白的墙上,映着随处可见的老式画报,黄色竹椅随意摆开,一张张老旧的木桌旁坐满了茶客。老虎灶旁是个大水缸,水缸的四壁爬满青苔,水是井水,由地下抽出,喝起来一股清甜。放入茶叶,开水一冲,茶香就出来了……得兴的

    厦门航空 2021年2期2021-03-02

  • 怎么“看”? ——以宋小词《血盆经》为中心对新世纪乡村小说叙事视角的思考
    。《血盆经》中的茶铺村与中国众多乡村一样面临经济模式转型、人口结构变化、情感结构重塑等问题,然而小说并非一味呈现苦难,而是将乡村艰苦的生存、狭窄的精神世界与弱者们执着的生、温腻的善交织融汇在一起,作品因此充满张力、蕴藉动人。此种叙事效果的取得与小说叙事视角的运用密切相关。这部小说采取以隔离为主,不时启用锲入的叙事视角,既从外部整体审视乡村的困境、症候,也从内部体验乡村的疼痛、希冀。叙事视角的融合使《血盆经》饱满丰盈、余韵不绝,体现作家的价值立场,展示了宋小

    新文学评论 2020年4期2020-11-18

  • 老巷的雨
    坐下来,在巷旁的茶铺喝杯茶呢?卖菜阿姨的吆喝和自行车的铃声以及行人踩在地上的脚步声,谱成了一曲忙碌而优美的生活交响曲。若是觉着聒噪,你也不妨听一听雨——听这位藏匿在云后的智者,讲述老巷的故事。春日的雨,极温暖,极平和。没有冬雨的清冷,也没有夏雨的热烈。缠缠绵绵,像一个姑娘流下的泪。它比柳树、小草起得早,才刚破晓,就氤氲了老巷。像一个画家,一笔一画地把老巷画活了,把远处的山也画醒了。夏日的雨,极喧闹,极热烈。像一个爽利的妇女,滔滔不絕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硕大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0年11期2020-09-10

  • 茶铺物语
    乡道县道。从故乡茶铺前经过的车,从独轮车到手扶拖拉机,到小四轮、大四轮车,再到高档轿车,车来车往不停歇……铺,零星洒落在湘西南红丘陵,介于村镇之间。任时光淘洗,一些铺发展成小镇,另一些作为驿站的铺则逐渐消亡,故乡的茶铺就属于后者,但是在我心中,这是一个不可消磨的历史图标。听老一辈人说,从武冈至宝庆(邵阳市),怀化至永州,一路上崇山峻岭,路途遥远,商旅们定会在路过的茶铺(湘西南叫“伙铺”)歇脚,高峰时期,歇脚伙铺达到十几家。做桐油、茶叶、瓷器、土纸等产品的生

    中国公路 2019年20期2019-10-24

  • 一条安放身体的狗
    张。一家山野间的茶铺,有桂花树,有灯笼,有房前流动的小溪,有肥硕的南瓜叶。我坐着,面对着山,面对着怕怕遮挡住脸庞的报纸。茶铺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他们的儿子在地上来回地爬。隔桌是五个成熟女人,四个在打麻将,一个站在旁边观看。突然间,又有几个鲁莽的汉子从山坡上跑下来,围拢着看她们打麻将。“这是最普遍的娱乐,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刺激。”怕怕在报纸后面对我说。“还是不难求的刺激。”我朝着南瓜叶说。“你缺少很多乐趣。不是吗?”怕怕的眼睛移到报纸的上方,看着我,“你的乐趣

    幸福·悦读 2019年7期2019-10-08

  • 茶 铺
    李劼人茶铺,这倒是成都城内的特景。全城不知道有多少,平均下来,一条街总有一家。有大有小,小的多半在铺子上,有二十来张桌子;大的或在门道内,或在庙宇内,或在人家祠堂内,或在什么公所内,桌子总在四十张以上。茶铺,在成都人的生活上具有三种作用。一种是各业交易的市场。货色并不必拿去,只买主卖主走到茶铺里,自有当经纪的来同你们做买卖,说行市;这是有一定的街道,一定的茶铺,差不多还有一定的时间。这种茶铺的数目并不甚多。一种是集会和评理的场所。不管是固定的神会善会,或是

    小读者·阅世界 2019年9期2019-09-10

  • 创建中国市井影像
    到城乡大大小小的茶铺里,观察、拍摄有意味的瞬间,有时甚至以茶客的身份融于其中。喝茶,听戏,摆龙门阵,加深了对四川茶铺兴衰历史、城乡百姓与茶铺的关系、茶铺在民众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1992年6月,陈锦个人摄影专著《四川茶铺》出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图文并茂的专题摄影图文集。他在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四川茶铺的由来、茶铺与茶道、茶铺众生相以及茶铺文化说。这是对中国式纪实摄影文本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陈锦从影像与文字两方面抢救般为后世留下不可多得的关于四川茶铺的历史资

    现代艺术 2019年1期2019-09-10

  • 一条安放身体的狗
    张。一家山野间的茶铺,有桂花树,有灯笼,有房前流动的小溪,有肥硕的南瓜叶。我坐着,面对着山,面对着怕怕遮挡住脸庞的报纸。茶铺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他们的儿子在地上来回地爬。隔桌是五个成熟女人,四个在打麻将,一个站在旁边观看。突然间,又有几个鲁莽的汉子从山坡上跑下来,围拢着看她们打麻将。“这是最普遍的娱乐,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刺激。”怕怕在报纸后面对我说。“还是不难求的刺激。”我朝着南瓜叶说。“你缺少很多乐趣。不是吗?”怕怕的眼睛移到报纸的上方,看着我,“你的乐趣

    幸福 2019年20期2019-07-23

  • 印象骑楼
    水巷口的。在老爸茶铺长长的遮檐下候着一壶花茶,看霞光变幻绮丽,海南的天,实在很有看头。茶铺的伙计生得敦敦实实,三块厚肉在肚前垂颠颠。他本人说话极有感染力,麻溜溜的海南话淋漓押韵,像滑过粉的腻肉片儿。人闲惯了也就忙不起来了,茶客少,但凡招呼完事,他便心平气和地坐到一旁,深一句浅一句,听着茶客天南地北去。我在茶铺一角拨弄着茶盖,看白气袅袅地升上来,电视里的琼剧正咿咿呀呀唱个没完。几近秃顶的中年男人呲溜溜吸着腌粉,街坊邻里,国家大事,摊一手六合彩,三五成群,好不

    椰城 2019年5期2019-06-20

  • 老辜“变形记”
    所,说自己想开个茶铺,现在生活压力大,自己不能“坐等靠”,要找点事做。看到老辜的积极态度,付所长很是欣慰,放下手中的工作,听老辜详谈了自己的“创业”想法。老辜居住的小区是个大院落,街坊邻居多,大家都爱喝茶摆龙门阵,所以老辜想在院落里开个小茶馆,不仅能方便邻居们生活,自己也能挣得收入。但现在,老辜在营业执照办理和店铺租赁费上遇到了问题。为帮助老辜顺利开上茶铺,付所长和社区书记多次奔走于街道、民政部门、工商部门和司法局,为老辜争取政策帮助,筹措资金。一个月后,

    人民调解 2019年12期2019-03-01

  • 北大荒
    是盛水,他想开个茶铺,挣点零钱打发日子。开宁官道是一条老路,据传建于宋朝,那时这条路是山东、河北和东北三省进京的必经之路,那些雄心不泯的仕客、文人及游侠纷纷踏着这条官道涌向汴京开封,得意者留京高就,失意的原路返回或半路去劫生辰纲。奇怪的是开宁官道历经千年却没有冷清,时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来西往的过客仍络绎不绝。二叔当初决定把家安在这里,是因为他喜欢这条路和这条河。二叔的窝棚后面有一道拦河坝,坝下有一个潭,常年积水不断。二叔把这个水潭当成了自己的缸子,每天

    当代小说 2019年12期2019-02-02

  • 采茶记
    趣?请随我一起去茶铺茶场一探究竟吧!茶铺茶场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里,周围的景致美极了!一入茶场,一排排茶树像一个个身穿绿色军装的士兵威武地站立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茶香,我们陶醉在绿色的茶的海洋中。跟着茶场的茶农简单学习了如何采茶后,我们一头扎进了茶园里开始采茶。最先采的是一类茶叶——嫩叶子茶叶,这种茶叶漫山遍野都是,我们要比的是谁采得又快又好。分组后,定下了我和“水龙头”一组,跟“小芹菜”“小雷公”那组比赛。“预备——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

    爱你 2018年18期2018-11-14

  • 安珂:“女蒲松龄”的杯茶故事
    成都送仙桥的一家茶铺迎来了自己开店以来的一件大事——由一万多个故事集结而成的《无事茶》出版。这本书上的故事,全部是用茶换来的。一张桌子的茶摊,接待二三人,想倾诉的随意表达,想独处的便缄默。喝茶的人不需要给钱。只需要讲一个真实故事。便可抵茶资。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里的城市。自古以来,成都茶馆都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茶馆文化,已深深烙在成都人的生命中。但用故事换茶,也算一件新鲜事。这家特别的茶铺主人叫安珂。古有蒲松龄柳泉摆茶摊收集奇异故事,如今,送仙桥头开茶铺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20期2018-05-31

  • 采茶记
    趣?请随我一起去茶铺茶场一探究竟吧!茶铺茶场在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里,周围的景致美极了!一入茶场,一排排茶树像一个个身穿绿色军装的士兵威武地站立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茶香,我们陶醉在绿色的茶的海洋中。跟着茶场的茶农简单学习了如何采茶后,我们一头扎进了茶园里开始采茶。最先采的是一类茶叶——嫩叶子茶叶,这种茶叶漫山遍野都是,我们要比的是谁采得又快又好。分组后,定下了我和“水龙头”一组,跟“小芹菜”“小雷公”那组比赛。“预备——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

    爱你·阳光少年 2018年6期2018-05-14

  • 百面怪侠
    芥末路边的茶铺里,零零散散地坐了几个茶客,大家都喝着凉茶,以解这酷暑的闷热。江久灵坐在门口,呆呆地望着远方,连端起的茶水都顾不上去呷一口。他心事重重,盘算着该去哪里寻找药王。正这么想着,一匹高头大马从远处奔驰而来。马蹄声打断了江久灵的思绪,他转头一看,马上的汉子身形魁梧,背上插着双刀,看到茶铺便勒了马,大声喊道:“给大爷我上一壶凉茶。”双刀客走进茶铺眼光四扫,盯上了角落里唯一晒不到太阳的座位,虽然那里早已有一人在喝茶了。“你起来,滚那边去。”双刀客一拍桌子

    故事大王 2018年8期2018-03-14

  • 陈锦:《茶铺》叙事
    式以陈锦老茶馆《茶铺》系列作品为主题,到场嘉宾有来自政界、艺术界、文学界、新闻媒体等各界朋友40余人。陈锦的摄影作品以四川的人文风光为主。他深入四川各地,拍摄了大量反映四川人生活的作品,如老建筑、老习俗等,荣膺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其中,他的力作《茶铺》,被圈内誉为“西南茶饮民俗文化研究经典”。在摄影圈,“茶馆”可谓陈锦的标签。他先后出版过《四川茶铺》《茶铺》《川人茶事》等相关摄影集,该作品被誉为“中国摄影新时期里程碑式的著作之一”。在他的镜

    齐鲁周刊 2018年4期2018-02-01

  • 喝茶
    ,村东渡口有一家茶铺,离我家很近,我几乎每天都要到茶铺报到。开茶铺的是位老艄公,茶水是免费喝的,渡河也不收钱,只在每年的夏秋农闲之际到渡口四周的村庄要“道口粮”。无论有没有人渡河,我都会爬进船舱里玩耍。有人渡河,我就跟着渡河,趴在船沿,用手撩动水面,拍打水中自己的影子,咯咯地傻笑;口渴了,便跑到茶铺讨水喝。在我的记忆里,茶水就是为了解渴的,这种老土的想法一直在我心底根深蒂固,虽然自知这种思想的局限。好友好久不见,见面往往会到茶社或者咖啡馆小坐,要上一壶茶,

    爱你 2017年10期2017-11-14

  • “泡”在茶馆里的城市
    民公园内的“鹤鸣茶铺”,有近百年历史。“鹤鸣”二字,出自于《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无论是外来游客,还是本地人,要体验最成都的茶馆都要到此游走一番,坐上竹椅,泡上一碗茶,细细品味老成都的味道。另一个很受老成都茶客欢迎的是观音阁老茶馆,它坐落在成都市双流县彭镇的一个小巷里,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一直保留着老成都的味道。茶馆起于1912年,老板姓李,子承父业,一干便是几十年,老板说,经营这家茶馆是对老成都茶馆文化的传承和坚守,茶馆承载着太多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30期2017-08-16

  • 摄影师陈锦用30年将成都拍成“清明上河图”
    拍摄切入点选择了茶铺。“据清末傅崇矩《成都通览》载,当时省城成都市的街巷有516条,茶铺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铺;到了民国,人口不足60万人的成都,有茶铺599家,每天大约有12万人坐茶铺,更有‘一市居民半茶客’的说法。”陈锦说,茶铺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能反映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要了解四川、了解成都,就应该从茶铺开始。为拍摄到最真实的茶客状态,陈锦曾拿着“长枪短炮”在茶铺里“等镜头”,但总是进入不了茶馆的“真实”。后来,他转换身份,将自己从摄影师变成茶

    北广人物 2017年20期2017-06-01

  • 回忆:老先生记忆深处的骑楼
    喜欢天将亮时,老茶铺冒出的茶烟,老爸茶堂里的座无虚席,老街乡邻之间的家长里短。旧年里,老先生会总趁着早市热闹劲儿,找一处早点铺,吃上一碗地道的海南粉,饭后再去上不远处的花鸟市场,逗逗鹦鹉、八哥,这是老先生多年的习惯。待到傍晚夕阳将至,晚風正好,信步至楼下的茶铺,煮一壶茶,是熟人相倾也好,是萍水相逢也罢,两三句叨扰,兴致起,得一响贪欢,恍惚间过去几个时辰,也是常有之事。而今,有千里奔赴而来的游人;有刷好新漆,重新修整的老房子。可老先生不喜欢,这里没有了老爸茶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6年11期2017-04-04

  • 紧要关头,事业向婚姻让步
    叶市场接手了一家茶铺,做起了茶叶、茶具生意。这个茶叶市场有二十几个铺子,铺位相邻,大小相仿,每家都有自己的主打茶。与很多市场内商户之间激烈竞争的情形不同,我们这个市场内因为各家的主打茶不同,铺子之间没有恶性竞争,还经常相互介绍客户,老板之间特别融洽。比如一个不懂行的顾客,跑到一家以红茶为主打产品的铺子买绿茶,老板就会告诉他:“我这里的红茶最好,绿茶不如隔壁的好。当然,价格要比他实惠一些。你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在我这儿买,要是想喝好一点的,建议你去他家。”在这

    妇女生活 2017年3期2017-03-15

  • 续缘茶
    茶商,他开有一间茶铺叫鑫鑫茶行。李员外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子翔。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员外突然得了急病,临终前把茶铺交给了儿子,并一再叮嘱,一定要好好地经营,不能让茶铺毁在他的手里。可是李子翔只会品茶,对经商一窍不通,没几年他就把万贯家财挥霍一空,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只好把房屋和茶铺都抵押给债主。李子翔没有什么其他谋生的技能,只好对妻子说:“我已经没有能力养活你,没办法,你去另找个好人家嫁了吧。”妻子哭着离开了,而李子翔则到处流浪乞讨度日。这天,李子翔流浪到春

    三月三 2017年2期2017-03-01

  • 续缘茶
    茶商,他开有一间茶铺叫鑫鑫茶行。李员外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子翔。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李员外突然得了急病,临终前把茶铺交给了儿子,并一再叮嘱,一定要好好地经营,不能让茶铺毁在他的手里。可是李子翔只会品茶,对经商一窍不通,没几年他就把万贯家财挥霍一空,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只好把房屋和茶铺都抵押给债主。李子翔没有什么其他谋生的技能,只好对妻子说:“我已经没有能力养活你,没办法,你去另找个好人家嫁了吧。”妻子哭着离开了,而李子翔则到处流浪乞讨度日。这天,李子翔流浪到春

    三月三 2017年2期2017-03-01

  • 恨君不似江楼月
    秀好不美丽。乔家茶铺门可罗雀,与熙熙攘攘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清枫抬脚入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方正楷书“茶”,柜架上零星摆放着几种茶叶,藤木椅上懒洋洋地卧着一只白猫。清枫正想问店家何在时,听到一阵女子浅浅低声:“公子,要来点茶?”木凳前一位女子亭亭而立,语笑嫣然。案台上的茶盏还冒着热气,芳香四溢,清新宜人。清枫突然觉得自己竟一时语塞。这姑娘,好美。清枫是位明眸皓齿的秀才,从家乡前往京城赶考,立志在朝为官打下一片江山。风尘仆仆来到扬州只为自己积累妙词佳句,感受美

    美文 2017年2期2017-02-16

  • 珠宝街
    珠市街这段有很多茶铺,比较大的一家叫“一品泉”,此外多是打铁的作坊,镰刀斧头菜刀摆在摊上任人挑选。其时祖父已经退休,退休后的祖父是“一品泉”的常客,每日如同上下班,一早起床就直奔茶铺,店里备有热水洗漱,完毕后唤声“泡头碗”。店家便端上一杯茶水,早点店中也准备好。每到寒暑假,便是我最开心的日子,随着祖父上茶铺,专挑那喜欢的麻花、白糖糕吃。祖父在店里与人天南海北地闲扯,他最得意的大概是参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到中午吃饭,祖父便把茶杯端到存物搁板,交代说“下午还

    老友 2017年3期2017-02-07

  • 国际茶闻三则
    网)□日本老字号茶铺推出全球最浓抹茶冰淇淋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静冈县岛田市的老字号茶铺“丸七制茶”社长铃木成彦秉持“不让茶远离日常生活”的理念,制作了被誉为“全球最浓”的意式抹茶冰淇淋,在美食点评和网络上成为话题。报道称,静冈县藤枝市的直营店“七屋”内挤满了顾客,主要为20多岁的年轻人。来自名古屋市的女大学生团体欢乐地说:“虽然苦,但是很好吃。”冰淇淋按抹茶的浓度分为7个等级。最高的“浓度7”的茶叶使用量约是“浓度1”的7倍。每个冰淇淋的售价为340日元(

    茶博览 2016年10期2016-11-16

  • 让“慢”成为生活的主题
    在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铺茶馆花上三五元钱沏上一壶老酽茶,可以慢悠悠地从早饮到晚;在火锅店,老友们围着火锅觥筹交错,谈笑风生。对比成都人的慢生活,反思我们习惯了吃饭“狼吞虎咽”,走路“争分夺秒”,说话“快语连珠”的急性子,的确与我们的退休生活不相适应。急性子会给晚年生活带来很多弊端,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难以保证晚年生活的高质量,也难以达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及社会和谐。细细品味,“慢”是一种成熟、一种境界。让“慢”成为退休生活的主题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慢

    老同志之友 2016年10期2016-09-05

  • 沧桑老茶馆
    ,民国初期被用作茶铺。几十年前,彭镇发生火灾,整个镇子几乎化作灰烬,惟有这里幸免于难,因而,这座老宅不仅成了镇子历史最古老的见证,而且还有了一种吉祥安宁的象征意味,因为,这里曾是观音菩萨踩着的地方。后来开设茶馆,店主便把这里取名叫观音阁。不用说,观音阁十分红火。有些老人天天光顾,一辈子在这儿喝茶,死了,临走出殡时,随葬品中也少不了要有一杯观音阁的茶水。这都是些老话了,那些隔夜的茶水早已经泼了出去。如今,观音阁不仅依旧是当地人的最爱,更吸引着无数游人慕名而来

    金秋 2016年18期2016-05-04

  • 荒芜,流水的野心(组诗)
    迂腐的码头最后的茶铺坐在百年前,开过茶花的地方木格窗子的夏天透出向死而生的暗示纽扣屈服于流年我愿意把酒杯还给粮食岁月的长鞭,沾满落英的灰烬我愿意以瓷片的方式紧贴雨雾中 安慰失眠的茶铺远行的秋天桌上的信笺是天空的旧床单,如此的安静安静的秩序,留不住飞鸟背负理想的鸟需不需要光亮,和波澜壮阔的花开几页废弃的信笺 写下的暗淡让她有些悲伤响亮的秋天,渐行渐远真相禁果,是爱的真相而一朵花不是生活的真相,可以选择在楼梯也可以在窗台如果发生在书房,那是偶然的想象不是真相,

    四川文学 2015年10期2015-12-17

  • 林徽因的“茶铺
    她曾这样写昆明的茶铺:“这是立体的构画,描在这里许多樣脸。在顺城脚的茶铺里,隐隐起喧腾声一片。各种的姿势,生活刻划着不同方面:茶座上全坐满了,笑的,皱眉的,有的抽着旱烟……不都是为着真的口渴。四面窗开着,喝茶。跷起膝盖的是疲乏,赤着臂膀好同乡邻闲话。也为了放下扁担同肩背,向运命喘息,倚着墙,每晚靠这一碗茶的生趣,幽默估量生的短长……”据说,林徽因写作常在夜里,还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上一瓶插花,穿一袭白色的睡袍,在清风飘飘中酝酿佳句。既然是传说,人姑妄言之,君

    做人与处世 2015年24期2015-09-10

  • 一个杀子老人的生死劫难
    生开了一间简陋的茶铺,每天收入不足10元。家境好的老伙伴们,常来黄茂生的茶铺打牌,每次留下1元桌钱。他们知道,黄茂生祖孙俩仅靠每人每月200元的低保过日子,很难。喝醉酒的小儿子动不动会掀牌桌,不仅如此,大儿子家二十几岁的大孙子也对爷爷动过手。“把他爷爷揪住摁地上打。”老人们回忆。黄茂生被警察带走后,200个邻居联名请愿:“该死者(黄勇军)与黄茂生系父子关系,长期辱骂殴打虐待父亲,民愤极大,死有余辜,请求宽大处理。”近两个月后法庭宣判,黄茂生被判处有期徒刑三

    凤凰资讯报 2015年7期2015-06-10

  • 茶的味道
    部张罗营业。除了茶铺就是豆花饭馆。从一早开始,茶铺内坐无虚席,几百人拥挤在狭窄的走廊上喝茶的盛况蔚为壮观。简易的木桌竹椅,赶完集市的大爷、汉子、妇女带着儿童。御下背篓、扁担,带着卖了农货的喜悦,吆喝店主泡上一碗浓浓的盖碗茶。哒上几口叶子烟,侃些家常事的同时,穿插几句荤段子,爽朗的大笑弥漫在这茶铺长廊。有的不时酌两口老白干酒,店主小工不停地端茶倒水穿梭其间,忙得不可开交。一元一碗的微利难挡内心的喜悦。一天的赶集,半天的买卖,未近中午,集市就快散场了。但茶铺

    参花(下) 2014年1期2014-12-12

  • 在城市的屋檐下
    “兄弟,我是这间茶铺的老板。你站在这里被雨水飘到,迟早也得湿透,感冒了就不好了。不介意的话,到店里坐坐,喝杯茶暖暖身子吧。”金诚觉得很突然,犹豫了一下,挤过人群走进店里。黄晟看见金诚并没有因为彼此陌生而拒绝邀请,高兴地笑了。金诚坐在店里,喝着老板为他倒的热茶,从心到整个身体都慢慢地热乎起来了。想到城市里还是有好心人的,把自己从屋檐请到了屋里,他不禁有些许感动。虽然身体暖和了,但是鼻子却出现了阻塞,连茶的清香都闻不出来了。黄晟微笑着问:“兄弟,怎么样?我这茶

    微型小说选刊 2014年21期2014-11-17

  • 华山阴阳指
    贺清华“高升茶铺”是官道旁的一个露天茶铺,此时茶铺里独坐着一个茶客一一“铁翅雕”孟浪。孟浪的茶桌上放着一个包袱,包袱里放着一本绝世的武学秘籍《华山阴阳指》,传说能学会这套武功的人可以独霸武林。这本秘籍是无涯老人三天前交给他的,交给他之后,无涯老人就去世了。官道上来了两匹马,两个人从马上跳下进了茶铺,他们看了一眼孟浪,又看了看桌上的包袱,然后坐下了。这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修罗双煞”两兄弟。两兄弟刚坐下,官道上又响起了马蹄声,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驶来。来者是“夺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4年7期2014-05-14

  • 一条安放身体的狗
    张。一家山野间的茶铺,有桂花树,有灯笼,有房前流动的小溪,有肥硕的南瓜叶。我坐着,面对着山,面对着怕怕遮挡住脸庞的报纸。茶铺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他们的儿子在地上来回地爬。隔桌是五个成熟女人,四个在打麻将,一个站在旁边观看。突然间,又有几个鲁莽的汉子从山坡上跑下来,围拢着看她们打麻将。“这是最普遍的娛乐,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刺激。”怕怕在报纸后面对我说。“还是不难求的刺激。”我朝着南瓜叶说。“你缺少很多乐趣。不是吗?”怕怕的眼睛移到报纸的上方,看着我,“你的乐趣

    现代青年·细节版 2014年10期2014-04-15

  • 在城市的屋檐下
    “兄弟,我是这间茶铺的老板。你站在这里被雨水飘到,迟早也得湿透,感冒了就不好了。不介意的话,到店里坐坐,喝杯茶暖暖身子吧。”金诚觉得很突然,犹豫了一下,挤过人群走进店里。黄晟看见金诚并没有因为彼此陌生而拒绝邀请,高兴地笑了。金诚坐在店里,喝着老板为他倒的热茶,从心到整个身体都慢慢地热乎起来了。想到城市里还是有好心人的,把自己从屋檐请到了屋里,他不禁有些许感动。虽然身体暖和了,但是鼻子却出现了阻塞,连茶的清香都闻不出来了。黄晟微笑着问:“兄弟,怎么样?我这茶

    三月三 2014年4期2014-04-01

  • 老昆明的茶馆风情
    更有打围鼓的乱弹茶铺——也就是滇剧清唱的茶馆。还有雀茶铺:“逐日俱有十数个卖雀人坐在茶铺内,各携有二三个大笼及三五小笼,俱关着若干雀子在内待售。”还有芦茶铺,芦茶铺除了卖茶,还卖槟榔、芦子。“惟是在云南边地上,今尚有几种夷族人,仍是离不开槟榔、芦子,一样的和着熟石灰来嚼。”其实,芦茶铺就是除了喝茶还可嚼槟榔的茶馆,这种茶馆外面好像没听说过。罗养儒先生笔下的老昆明茶馆是很有特点的。罗养儒先生记述道:昆明的茶铺,最早要数昆明县衙门隔壁的那一家,无字号,开设的年

    茶博览 2014年12期2014-01-02

  • 马连道与龙井山
    前往马连道访茶。茶铺不比咖啡馆,总是冷清有余。常有南腔店主扑近身前,问您平时喝什么茶?茶具看看吗,可以便宜的……招揽声此起彼伏,渴慕的眼神巴巴地望过来,让人实在是无所适从。最开始去马连道,总是不忍拂人殷勤之意,便搭话,便喝他们端上来的茶,最后也总要称个散碎斤两,看到自己给枯坐一天的店员们带来些微不足道的收入,也就欢喜安心地离去。因自己在这种生意场中比较迂,很少讨价还价,更不懂揣测卖家用心,所以买回来的茶,也常常有赝品。龙井便是其一,叫价昂贵,而口味繁杂。当

    中国新时代 2011年3期2011-12-24

  • 五祖寺
    小孩子在一天门的茶铺里等候着,尚被系坐在车子上未解放下来,心里确是有点孤寂了。最后望见外祖母,母亲,姊姊从那个山路上下来了,又回到我们这个茶铺所在的人间街上来了(我真仿佛他们好容易是从天上下来),甚是喜悦。我,一个小孩子,似乎记得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到现在那件过门不入的事情,似乎还是没有话可说,即是说没有质问大人们为什么不带我上山去的意思,过门不入也是一个圆满,其圆满真仿佛是一个人间的圆满,就在这里为止也一点没有缺欠。所以我先前说我在茶铺里坐在车上望着大人们

    名作欣赏 2011年25期2011-08-15

  • 隐于市的心灵捕手
    街巷边颇具规模的茶铺,人们除了喝茶闲述之余,擦鞋的、修脚的,看报的、玩麻将的,林林总总且都井然有序。一把竹椅,一手盖碗,我也曾享受过半日的安逸,那时就感叹“少不入川”这句话的真切。此后虽多次赴蓉,也不知道是我的忙碌还是成都的演变,那种纯粹市井的茶社似乎越来越难见到了。于是追悔当初没有多留点影像,摄影这玩意就是这样,身在其中时容易忽略,想起来时发现周遭已经改变。很多成名的摄影师并不比谁聪明,他们的成功反而更显迂腐。他们会几十年如一日地拍摄同一个题材,例如陈锦

    数码摄影 2009年10期2009-10-10

  • 张家巷的平凡岁月
    它的门边是一个小茶铺,里面砌了一个专烧茶水的老虎灶。那时,许多人家都不在家里烧开水,一是节省柴火;二是铁锅烧出来的水泡茶不地道;三是要喝茶就到茶铺里去。偶尔家里来了客人,才到天主堂门口去打开水。烧开水的老板是一个瘦高女人,嘴有点歪,常年系着阴丹蓝围腰,待人非常和善。老虎灶很大,上面铺了一块约2公分厚的钢板,掏了七八个圆洞,每个圆洞上放一把铜壶。灶旁有一个用汽油桶改成的瓮子,里面盛满了水,利用老虎灶的余热加温,保持水的热度,可随时往茶壶里添水,也可供给买热水

    龙门阵 2009年6期2009-09-18

  • 我的二十四城记
    店的隔壁,是一个茶铺茶铺的顾客,多半是些青壮年,也就是那个大厂的年轻工人。那时还没有出现优化组合、下岗再就业的概念,但是我已经看出来了,这些大型国企很不对头。当年热血沸腾地听我们演讲的工人,如今无所事事,每天去厂里报个到,就到茶铺里混上一整天。他们年纪轻轻,精力旺盛,却没有地方去消磨。可惜我当时没有明白这一点,为一点小事还惹恼了他们。这下可好,几乎所有的人一拥而上,把我暴打了一顿,小小的干杂店被砸得稀烂。当时我异常愤怒,现在则是另外一种心情。我想,他们不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9期200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