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

  • 唐人笔下的晋史
    。”《载记》专论异族君主《晋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了《载记》来记录五胡十六国时期异族政权主要君主的历史,有整整三十卷的内容,都在讲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异族统治者的故事。从历史写作的传承来看,早在司马迁写《史记》时,就有《匈奴列传》,并把匈奴君主的谱系,纳入华夏历史叙述的脉络中,是一种史学上“大一统”观念的体现。而书写两晋史,更加绕不开异族政权的历史了,而房玄龄他们的操作方法,与司马迁如出一辙,将五胡历史纳入官方主流叙事,但区别在于,不会把他们的君主

    领导文萃 2023年17期2023-09-12

  • 曾晓文新移民小说中的异族婚恋书写探析
    题,而其作品中的异族婚姻书写尽管数量不多, 但却由于视角的特殊而呈现明显的民族特点, 也浸透了作者的个人思想, 成为曾晓文新移民小说创作中的一大亮点。文中对“新移民小说”概念的界定借用倪立秋在《新移民文化小说研究》中的定义:新移民文化小说是指从20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后,由中国新移民者(包含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和澳门移居国外的人)在海外写作的小说作品[1]。“异族婚恋”指的是跨民族的恋爱婚姻社会关系,既包含异性之间,又包含同性之间。该文主要集中于曾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2期2022-12-03

  • 浅析《无声告白》中异族家庭关系
    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异族家庭关系,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本书的阅读群体是全世界每个家庭中的父母和孩子,也揭示了诸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家庭教育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常我们把“混血”定义为:一个人的父母来自两个不同的种族或者族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日益频繁,通过不同的媒介或者旅行到达另外的国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异族家庭的日益增加。显而易见的是,和传统家庭相比,异族家庭有它的特殊性,因为文化的差异,家庭成员之

    今古文创 2022年29期2022-11-01

  • “脸盲”并不简单
    脸盲”, 而是“异族效应”——人类辨识同种族群面孔的能力高于辨识异族族群面孔的能力。“异族效应”在未满6个月的婴儿身上并不存在, 他们可以精准辨识外国人的面孔, 甚至分辨出长相不同的猴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婴儿的面孔识别能力开始减弱, 9个月大时, 仅能认得出本国人的面孔了。准确分辨同族人的面孔有利于社交和生存,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脑便不再费力去分辨异族人的面孔了。训练识人能力生活中, “脸盲”可能会带来社交尴尬, 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 面孔失认症很难痊

    发明与创新 2022年29期2022-10-03

  • 文化的功用
    、唐末,都能见到异族的影子,在中原大地,他们甚至一度成为主人。一开始他们无不带着野蛮和血腥,后来慢慢地在汉文化的滋养下,逐渐变得文明起来。由此可见,文化虽然不能帮助汉族抵挡异族的入侵,却能同化戎狄,最后消灭野蛮,始终占据历史的主流。国家如此,个人亦是如此。也许其发迹腾达并不依凭文化。奋发力搏之初,他们可能对文化甚至是蔑视的,嗤笑的,觉得文化对于权力斗争,商场博弈毫无用处。等到功成名就,对文化莫名地开始欣羡倾慕,孜孜以求,即便是本质粗野,也要装出一副温文尔雅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5期2022-05-31

  • 跨文化教育中的学生情绪认知和管理:认知科学的启示
    认知科学中被称作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ORE),其相关效应已被称为群内优势效应 (in-group-advantage)。1969年,该现象首次由Malpass和 Kravitz发现[3],后被广泛应用于各族裔面孔识别的研究中。如今,针对异族效应的研究成为了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有关异族效应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面孔身份再认和种族分类两方面。以往研究发现,人们对本种族面孔的再认反应更快且准确率更高[4],而对异种族面孔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8期2022-01-01

  • 秦汉时期关中人口迁移与族群的互动、交融及认同
    关中汉人脑海里的异族形象似乎长久挥之不去,而这又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族群认同。降汉的匈奴人金日磾在取得汉武帝信任而“入侍左右”时,被汉人称为“胡儿”[6]2960。而当汉武帝“属霍光以辅少主,光让日磾”时,金日磾仍明确说自己是“外国人”,甘愿做霍光的副手,以避免“使匈奴轻汉”[6]2962。这足以说明当时汉人的“匈奴人就是外国人”这一观念确实影响到了归附汉朝的匈奴人本身。甚至到了金日磾弟弟金伦的曾孙金涉、金参、金饶时,其异族性似乎依然被汉人想起,故他们的职任一

    唐都学刊 2020年3期2020-12-01

  • 文学场域中的异我情结:马来文学族群叙事中的他者建构
    意识,尤其在书写异族他者建构的层面上,既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又具有书写主体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他者建构的视野暴露了特有的“符号权力”生成逻辑。其质量的产生与“主观精神”的形成,显示了文学创作明晰的目的与发展过程。本文以法国社会理论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field)理论介入马来文学的他者建构分析,通过几部经典作品对于异族形象塑造的解读,展现马来文学场域的形成如何成为一种“言说他者的资本”,与此同时检视马来文学“异族情结”的

    今古文创 2020年35期2020-09-10

  • 战时日本中国史学界的一个侧面 ——对《异族统治中国史》成书的考察
    亚研究所编撰的《异族统治中国史》出版问世。在日本面临的战争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出版纸张供应日渐紧张的情况下,这本400 余页历史读物的出版对于当时的日本军政当局而言,其意义非同一般。正如编者在序言中所写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终极问题可归一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此处所谓“中国”之情况,可以想见扮演了重大的角色,自然过去对中国统治的历史,在民族对策的考察上,启示我们诸多重要的教训。其中就异族统治中国的事迹,愈发占有很大的比重。①東亜研究所:《異民族の支那統治史》,東京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3期2020-07-25

  • “四海”与“海”无关
    它是古人根据周边异族的居住方位,对异族习惯上的一种泛称,并不是专对哪一个种族的称谓。四海指的既是夷、狄、戎、蛮,那么“四海之内”就是夷、狄、戎、蛮四方异族所包围的范围,也就是古代中国统治的疆域范围,亦即我们常说的九州岛之地。《礼记·王制》中说:“凡四海之内九州岛。”九州岛是古代中国的自称,一般是指《尚书·禹贡》中所谓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四海”的“海”字既有“远”的含义,也有深、晦暗、不了解之意。古代交通不便,这大概也是

    课外语文·中 2020年11期2020-01-07

  • 浅析南宋遗民伤春词中的民族挫败感* ——以刘辰翁词为中心
    族第一次整体性被异族统治,失去正统地位。这对汉民族来说是亘古未有之事,也是难以接受的现实。这种落差直接导致了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民族优越心理的崩溃。我们不能盲目的将这种挫败感定义为狭隘的民族意识。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心理因素。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汉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和打击。因为临安沦陷于春天,每当春天来临,相似的景色自然会激起遗民们对同样发生在春天的国破家亡的记忆。所以,以春天为描绘主体的伤春之作相对来说更多地体现了这种民族挫败的悲怨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8期2019-11-13

  • 明朝人也爱八卦
    明朝似乎是一个对异族女子特别感兴趣的朝代。沈德符说,在探讨御虏之法时,就有一位翰林待诏提出要改变对方的生活习俗,从而减弱其战斗力。比如让对方的女性都缠足,这样就会魅惑男子,使其怠于打斗击刺,这样就可以弱虏、破虏。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双方在和谈时有一条,也先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英宗。复辟时,英宗还问:“也先的妹妹呢?当时许给朕了啊,也先不会失信了吧。”手下人告诉英宗,也先的妹妹来了,但早已被大将军石亨夺去,随来的侍女也都杀了。英宗吃了大亏,好在人还冷静,赶紧

    百家讲坛 2019年6期2019-07-13

  • 大学生情绪对异族效应的影响研究 ——以东南亚面孔识别为例
    ,林 媛一、前言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ORE),也称跨文化效应(Cross-race Effect,CRE),或本族偏向(Own-race bias,ORB),指的是人们对本族面孔的识别能力比对异族面孔的要好,这里的“本族”和“异族”一般指的是人种或族群。早在1969年Malpass和Kravitz就发现了这一现象[1],后来被广泛应用于黑、白、黄三大人种,及各种族群、民族的面孔识别研究当中,几乎一致证实了异族效应的广泛存在[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1-11

  • 《与神同行2》:面向阳光,才能把阴霾甩到身后
    战场上来回来一个异族的孤儿,这个异族孤儿得到父亲的怜爱和细心传授兵法武艺。江林自此失去了父亲的宠爱和器重,失去了成为父亲接班人的闪耀光芒,他把这个异族弟弟视为劲敌。经年后的一次战役,父亲带着异族弟弟上了战场,弟弟回来了,父亲战死沙场。继承了父亲官位和权力的江林独自清扫战场,从死人堆里发现了手指微微颤动的父亲,父亲没死,他还活着!江林惊喜之余格外惶恐,他害怕父亲活着回来后,会让弟弟取而代之,鬼迷心窍的他把父亲还活着的秘密生生吞咽下去,一狠心离开了战场,成为了

    女性天地 2018年11期2018-12-19

  • 《尤利西斯》中“他者”形象翻译分析
    者自己很少到过“异族”之地,很多时候是靠别人的描述或者自我想象创造出一些“原始的”、“异国情调的”、“东方的”异族元素来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满足西方读者对“异国情调的”猎奇心理。异族形象的塑造受到主客观双重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塑造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集体想象,另一个是塑造者自己的想象。巴柔认为,一切形象都是在“自我”和“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中形成的自觉意识(孟华,2001: 155)。 褚蓓娟认为,“他者”是注视者的主体情感、思想与被注视者社会文化相

    英语知识 2018年2期2018-11-28

  • 中国大学生在东南亚面孔识别中异族效应的实验研究
    。这一现象称之为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ORE),也称跨文化效应(Cross-race Effect,CRE),或本族偏向(Own-race bias,ORB),指的是人们对本族面孔的识别能力比对异族面孔的要好,这里的“本族”和“异族”一般指的是人种或族群[1-5]。东南亚(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分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5-22

  • 浅议元杂剧中与权势勾结的无赖形象
    败和灭亡换来的是异族的统治,科举制的废除断送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前途,而在汉族人低下的异族统治时代里,传统知识分子更是没有立锥 之地。在异族高压的统治下,有很多知识分子决心不再为文,更有甚者“断其右指,杂屠沽中”。但是还有一批不屈的知识分子,不甘如此受命运的拨弄,依然要在其他的领域获得一些成就,达到自身内外的平衡。“但也有一些智者不想这么退缩,而是用关汉卿那样地不屈劲头寻找着一种足以酣畅倾吐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便是元杂剧。而之所以称元杂剧的繁荣期是中国戏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2018-04-01

  • 伤痛的平衡与人性的探寻 ——论《沙捞越战事》中“异族”女性形象
    画了杂居海外的“异族群体”众生相。“异族”相对于华人来说,只能通过平时所见来感知,并进行艺术加工呈现在作品中。在华人文学作品中的“异族”,是建立在以华人为基础上的概念。如《沙捞越战事》围绕着主人公华裔周天化同时塑造了日本人、加拿大人、英国人、依班人等“异族”人种。“异族”叙事是海外作家进行文化审视与文化反思的重要场域,本文试图以“异族”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来挖掘小说中的深刻内涵。由于主人公周天化一生独特的移民经历,因此,以往评论界对《沙捞越战事》的研究焦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8年2期2018-03-28

  • 彝族《开路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传播障碍与策略
    不言自明的,但对异族文化读者来说可谓是不知所云,从而也给跨文化传播彝族文化造成一定障碍。如经词中提到诸多彝族传统节日,比如“二月节”表示“彝族的年节”,“七月十七日”表示“彝族的祭祖节”,“四月的一天”表示“彝族四月的跳弓节”,“五月的日子”表示“彝族农历五月忌欢节”,“八月的一天”表示“彝族八月尝新节”。作为本族语的读者可能比较清楚这些节日背后反映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惯、和审美情趣,但是对于缺少彝族文化背景知识的异族语读者来说是很难理解到这些节日信息的,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3期2018-03-27

  • 憎恶他们,为什么
    现,如果画面上是异族面孔,被试者的杏仁核会被激活,杏仁核是与恐惧、焦虑和侵略性相关的大脑区域;而如果画面上是相同种族的面孔,则被试者大脑梭状回被激活,大脑梭状回是与人脸识别相关的大脑区域。看到异族面孔时,“我们”的大脑梭状回没有被激活,这意味着记忆异族面孔对于我们来说十分困难。还有数据显示,人们对于同族会产生“同构反射”,比如看电影时,看到一个人被用针扎手指,便会觉得自己身体的相同部位阵阵刺痛,但如果把这个人换成异族面孔,大多不会产生这种感觉。另一个实验则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1期2018-02-02

  • 游侠·江湖盟
    时,因经历与北方异族作战,盟中人数骤然减少,风气也更为自由。盟主时常一年轮换一次,也不必特意召开比武大会。而是由现任盟主与选好的下任盟主对打一次,仪式性居多,其结果必定是现任盟主(或真或假的)落败,随后新任盟主上任。白羽令江湖盟的信物为白羽,因此江湖盟又称“白羽盟”。盟中每一个人均有发出白羽令的权力,普通盟众可发出一枚白羽,若有急事可发两枚,盟主有事是三枚。若盟中有十万火急的大事,可一次发出五枚白羽。江湖盟中,发出五枚白羽的一共只有三次:第一次是为抵御北方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18年12期2018-01-09

  • 神经教育学:脑、心智、行为与教育的跨学科整合
    了表情加工。3.异族效应“异族效应”是指识别与再认自己本族人面孔的成绩显著优于异族面孔,具体表现为“对于异族面孔无法进行分辨,看起来都很相似”。此结论最早由Feingold得出,目前Merry Mo博士、Fu团队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异族效应可更一般化地定义为本族和异族面孔加工的差异性。该差异主要体现为:(1)异族分类效应。(2)异族再认效应。(3)异族的视觉加工效应。(4)异族的神经生理效应。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6年8期2017-05-06

  • 体验人类共同的情感
    融入主流社会后与异族的互动”这样几个阶段,这和王国维所言的人生三境界十分契合。 可以说,这三种境界几乎是所有海外华人新移民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几个阶段。曾晓文的创作也不例外。如果说她初期创作的长篇小说“美加两部曲”中明显带有第一阶段的某些回望故国痕迹的话,之后的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遣送》《卡萨布兰卡百合》等系列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移民岁月》,则侧重于对移居地生活的感受和对异族形象的初步认识与感知,而到了以中篇小说《重瓣女人花》为代表或标志的

    文学自由谈 2017年1期2017-03-11

  • 论英国小说中异族他者形象的嬗变:从《鲁滨逊漂流记》到《尤利西斯》再到《长日留痕》
    富英论英国小说中异族他者形象的嬗变:从《鲁滨逊漂流记》到《尤利西斯》再到《长日留痕》文/申富英根据德里达,“所有他者都是完全他异的”。“他者”(The Other)是“自我”对“自我”以外的任何不熟悉的人或事物的一种建构,是“自我”借以界定自我的手段。在对他者的建构中,自我往往赋予他者与自我所具有的特质相反或相对的特质。英国小说历来都不乏异族他者形象,从英国小说发端的《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开始直至当代,异族他者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

    社会观察 2016年2期2016-11-26

  • 谁是“希腊人”?—对希罗多德《历史》的新历史主义阐释[1]
    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异族观念冲突、调试的场所;“他者”解释模式依据的所谓“历史事实”是“雅典帝国”权力塑造的结果,而在构建蛮族“他者”的文本表象之下,是围绕“雅典帝国”合法性的权力斗争。希罗多德《历史》的矛盾叙述,源自不同政治权力的话语构建。希罗多德;他者;雅典帝国;新历史主义Notes on the Author:Tao Guo is Lecturer in t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t Southwest Uni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年2期2016-11-26

  • 於梨华小说中的华裔后代书写 ——以《一个天使的沉沦》和《彼岸》为例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异族婚恋三个方面对於梨华小说中的华裔后代书写加以理解及分析。关键词:於梨华华裔后代身份文化认同代际裂痕异族婚恋於梨华早期的小说,以《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为代表,主要是反映台湾留学生旅居异域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以及由此引起的“无根”的迷惘,因此她也被称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和“无根一代的代言人”。到了1996年,《一个天使的沉沦》发表,又再次展现了於梨华创作的新视角,正如她所说的:“我的写作路线早已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归》《雪地上的星星》

    名作欣赏 2016年17期2016-07-12

  • 植物能“识亲认故”的奥秘
    请警惕!”而与“异族”蓝禾草生长在一起的那株箭叶蓼,却无动于衷,身上丝毫毒素都没有产生,反而自顾自地加快了生长的步伐。2007年,加拿大科学家苏珊·达德利也对植物“识亲认故”的奥秘进行了探索。苏珊采用一株生长在北美五大湖岸边的开花灌木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植物美洲海南芥做研究对象。他先将海南芥跟一株异族植物小叶红檀种在一起,几个月后再移栽,与自己的“兄弟”叶子花属植物深红三角花“合住”。研究发现,当海南芥和小叶红檀生活在一起时,海南芥对这位“陌生合租人”表现出非

    绿色中国·B 2016年3期2016-06-12

  • The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of the Chinese Culture
    .[3]严仍昱.异族国王统治对英国政治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4]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history.[5]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g_dynasty.[6]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ndred_Schools_of_Thought.戴晓杭(1979-),男,上海人。

    现代盐化工 2016年3期2016-02-21

  • Morphing技术下维、汉大学生面孔倒置效应的实验研究
    对被试识别本族与异族面孔的认知反应有影响。当图片由本族面孔开始时,要求被试进行“目标图片更像异族面孔”的判断时,被试做出的反应会在图片连续变化中较早的图片上;而当图片由异族面孔开始,要求被试进行“目标图片更像本族面孔”的判断时时,被试做出的反应会在较晚的图片上,明显的表现出了本族效应。(2)当图片由本族面孔开始时,被试在正立面孔图片连续变化中比倒立面孔图片连续变化中做出的反应停留在较早的图片上;而当图片由异族面孔开始时,被试在正立面孔图片连续变化中比倒立面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8期2016-02-06

  • 我们为什么容易对外国人“脸盲”
    有一个专业名词:异族效应。全世界人民都不太分得清安南、曼德拉和摩根·弗里曼,他们看起来就像大众的迈腾、速腾和辉腾。异族效应是发生在面孔识别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了。截至本世纪初,80%的面孔识别研究都发现了显著的异族效应。异族效应的表现还跨越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年龄。科学家们在不同的面孔记忆任务中也发现了异族效应的普遍性。而且,异族效应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变化。2000年,科学家Slone A. E.在研究中

    人民周刊 2016年2期2016-02-01

  • 夹杂浪漫与烦恼的异族婚恋
    记者采访了几位有异族婚姻、异族恋爱的年轻海外华人,看一看他们夹杂浪漫和烦恼的婚姻、恋爱故事。接受度大大提高不管是因为交通工具的进步还是网络的发展,人们跟外界联系的成本和难度都大大降低了。跨国、跨种族婚姻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大家的接受度也在提高。除了主流的美国、亚洲国家等,华人异族婚姻的版图也扩大到了非洲。以非洲为例,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在非华人数量超过了100万,虽然只约为在亚洲的1/30,在美国的1/8,非洲是华侨华人数

    幸福家庭 2015年8期2015-08-12

  • 异族效应影响工作记忆的比较过程:来自ERP的证据*
    310007)异族效应影响工作记忆的比较过程:来自ERP的证据*王 慈 丁晓伟 高在峰 尹 军 水仁德**(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 310007)以往有关异族效应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在知觉阶段的加工机制,尚未有研究探讨异族效应对工作记忆加工过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延迟匹配范式,以反映比较过程中表征冲突的前额N2为指标,对异族效应影响工作记忆比较过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异族效应调节人脸在工作记忆中的比较过程:本族人脸较异族人脸可诱发更负的前额N

    应用心理学 2015年3期2015-06-24

  • 为什么我们总分不清外国人的脸?
    有一个专业名词: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异族效应是发生在面孔识别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了。截止到本世纪初,80%面孔识别研究都发现了显著的异族效应。异族效应的表现还跨越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年龄。科学家们在不同的面孔记忆任务中也发现了异族效应的普遍性。而且,异族效应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变化。2000年,科学家Slone A.E.在研究中对被测试者进行了两次再认测验,分别是即时再认和延迟

    今日文摘 2015年6期2015-05-30

  • 异族接触大学生异族效应的脑机制探索*
    过程中,人们觉得异族面孔识别困难,难以觉察异族面孔的差异,不易区分。这种现象在不同族群间稳定存在,叫做异族效应。目前,对异族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探索,大部分集中在异族效应出现条件下,而有些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异族效应消失了[1-4]。有研究表明,在高接触的维汉群体间,异族效应消失了[5]。我国学者王玉平博士用事件相关电位发现一个与冲突加工有关的新的负波成分N270,N270 能通过波幅大小有效反映不同刺激表征的区分程度,且人脑加工复杂面孔信息冲突时也可诱发N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8期2015-04-11

  • 亚·捷列霍夫创作的人性思考
    其《石桥惨案》《异族》等小说展现了作家对苏联历史及国家政治形态的反思以及对当代俄罗斯社会现实的描述,特别是对社会政治历史中人性演变的思考。捷列霍夫早期最重要的作品是自传体的中长篇小说《巴巴耶夫》,全文以左琴科式的辛辣口吻描述了捷列霍夫自己作为外省“闯京”者在首都生活中的世故化,并高超地绕过了哀歌的写法,客观展示了苏联“末世”的怪诞现实中人性被从意识形态的神坛上拉下来后所面临的不伦不类;作为捷列霍夫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石桥惨案》的问世是当代俄语文坛一个具

    学术交流 2015年8期2015-02-25

  • “他者”的丑陋化与被拒绝 ——丛笔下的黑人形象研究
    衬。二者所呈现的异族交往被异族文化和身份特征阻断,表现出欺压与被欺压、自我放荡与自怨自艾的对立。丛甦的黑人书写深刻地突显出对“他者”的丑陋化以及被拒绝的批判意识。形象学 黑人形象 丛甦 他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R·OGorman Anderson)将“民族”界定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limited),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他强调:“事实上,所有比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接触的原始村落更大(或许连这种村落也

    名作欣赏 2015年5期2015-01-28

  • 为什么我们总分不清外国人的脸?
    有一个专业名词: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异族效应是发生在面孔识别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被科学家们发现了。截止到本世纪初,80%面孔识别研究都发现了显著的异族效应。异族效应的表现还跨越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年龄。科学家们在不同的面孔记忆任务中也发现了异族效应的普遍性。而且,异族效应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变化。2000年,科学家s1one A.E.在研究中对被测试者进行了两次再认测验,分别是即时再认和延迟

    中外文摘 2015年10期2015-01-03

  • 手机技法制作个性化屏保
    文/图:异族 编辑:乔枫伟 美编:刘丽娜手机技法制作个性化屏保文/图:异族 编辑:乔枫伟 美编:刘丽娜你有没有完全通过手机拍摄、处理一张具有艺术感的极简照片,并把它作为你的屏保、桌面?你不需要一个纯净的背景,只需要在生活中找一个场景,并使用2个App就可以搞定!上个月,《影像视觉》举办了“DC体验课之手机摄影”,本刊报道过的“跨界玩家”异族为学员讲解了如何通过手机拍摄、后期制作极其简约的纯背景照片。对此很多读者都非常感兴趣,这里我们将向你详细讲解如何制作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4年10期2014-08-15

  • 重建斯文
    ,即使中国一度为异族武力征服,最终的结果,也还是异族建立的政权被中国传统文化“斯文”之“大”所“化”。所谓异族,也都在这种“大而化之”的过程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一句话,历史上中国之所以被视为“大国”,更多的是由于中国在文明程度上备受世人瞩目的高度成就。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富强”,在此情况下,中国要想真正在世界上建立一个“伟大”之“大国”的地位,而不仅仅是作为财富和武力意义上的“超级大国”,就尤其不能不认真思考如何重建中国文化与文

    党建文汇·上 2014年6期2014-07-04

  • 明代后宫异族妃嫔与明、蒙、朝三方关系*1
    071)明代后宫异族妃嫔与明、蒙、朝三方关系*1崔 靖(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明立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达到削弱北元、拉拢朝鲜的目的,欲通过联姻的方式与藩属国高丽、北元权臣王保保等人结成稳定的政治集团,他征选了一批蒙古、高丽女子入宫,这也打破了自古以来“胡妇”不入宫传统。异族妃嫔作为政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蒙、朝三国的联系,但所起政治作用与明政府的期望值相距甚远。随着国力的下降,明代的外交政策从开放进取转变为消极保守,蛰伏已久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12

  • 面向他者——北美新移民文学研究的新思考
    新了以华人为主、异族为辅的旧局面,而是追求跨越族群的人物塑造与表达,努力用亲身的异族体验去塑造“活”的异族人物,比如《小姨多鹤》(严歌苓,2008年)让族群杂居的背景从遥远的北美大陆置换到我们所熟悉的时空中,展现异族者在我们母国文化环境中的种种挣扎,让族群杂处的微妙感受成为我们经验中的一部分,来印证与反思新移民在寄居地上所表现的种种悲欢与困顿;在主题上,不再强调东西文化的冲突与挣扎,而是着力呈现“双重经验”融合后的精神财富,比如《美国旅店》(郁秀,2004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11-14

  • 浅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异族婚恋”书写:曾晓文、陈谦小说比较研究
    婚恋”题材中的“异族婚恋”书写,又突出地表现了多元文化之间的冲撞与融合、异族个体之间精神上的交流与隔阂,更能展现北美新移民文学的特殊风貌。本文对“异族婚恋”概念的界定,是指跨族裔之间的恋爱或婚姻关系,既包括异性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性之间的关系,而所谓“双重特异”指的是婚恋关系中两个人具备“‘异族’的身份与‘异常’的恋情形态交织融合,呈现出一种‘双重特异’的爱情模式”。在曾晓文与陈谦的小说当中,有关“异族婚恋”的描写几乎都带有“双重特异”的特点。如曾晓文的《

    名作欣赏 2013年12期2013-08-15

  • 略论《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对比
    “同族对比”和“异族对比”两种。所谓“同族对比”,是指刘氏和焦氏本家族的人之间所形成的对比,这种对比所产生的效果,我们不妨把它称为“同族对比效果”;而所谓“异族对比”,是指在刘氏和焦氏两个家族中充当同种社会身份的人之间所形成的对比,这种对比所产生的效果,我们不妨把它称为“异族对比效果”。下面,笔者将就这两种对比类型及其所产生的对比效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焦刘两家的家庭成员具有一致性和“对称性”,形成了三组“异族对比”关系:(一)焦仲卿和刘兄;(二)刘兰芝和小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4-01

  • 幼儿面孔加工异族效应的眼动研究*
    是人们加工本族和异族面孔的异同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Hugenberg,Young, Bernstein, & Sacco, 2010; Sporer, 2001)。相关研究不仅能使我们理解面孔加工是否具有普遍性, 也有助于阐明认知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如经验在塑造视觉加工中的作用和种族偏见、刻板印象的起源和建立(Hugenberg et al., 2010;Kinzler, Shutts, DeJesus, & Spelke, 2

    心理学报 2013年2期2013-01-31

  • 《尤利西斯》的 “异域幻象”与乔伊斯的爱尔兰文化观
    现在对作品中诸多异族形象的描写上。本文拟从形象学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分析《尤利西斯》中的异域形象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其与乔伊斯的爱尔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异族幻象;意识形态;殖民主义;文化身份《尤利西斯》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系意识流经典作品。自它问世以来,学界从美学、哲学、文化诗学以及创作方法和语言文体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拟从形象学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做进一步考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07

  • 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
    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唯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眈眈。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

    剑南文学 2010年11期2010-11-09

  • 九句话说尽中国史
    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唯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眈眈: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

    意林 2010年12期2010-05-14

  • 除奸定西山
    将正在商议明日向异族发起总攻。异族的大部队在鸡踝山北山坡扎下大营,有二十万之众;将军的部队在东边一处无名高地安营扎寨,与之形成对峙,将军挂帅的蒙古军有骑兵十万、步兵十万,两军数量相当。几次正面交锋下来,不分胜负。强攻不下,必当智取,众将对第二天的行动方案各抒己见。军师力主安排一股部队从东麓翻过鸡踝山,经西北麓向北坡迂回,直插敌军后方,主力部队则正面强攻,使敌军腹背受敌。军师的计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将军没有说话。偏将毕克见将军没有表态,激动地站起来,说

    金山 2009年4期2009-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