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

  • 乳酸菌胞外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0 引 言微生物胞外多糖是由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包括藻类、酵母、细菌、真菌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以紧密结合的荚膜或松散附着的黏液层形式分泌的胞外大分子[1]。微生物胞外多糖与动物和植物胞外多糖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微生物胞外多糖的来源容易获得,生产周期短;(2)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生产条件可确定、可重复,利于避免对环境的影响;(3)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质更稳定[2]。自20 世纪中期以来,随着葡聚糖溶液作为血浆膨胀剂的第一次临床试验,微生物胞外多糖可以应用于医

    中国乳品工业 2023年9期2023-10-18

  • 新型冠状病毒与胞外诱捕网的研究进展
    治疗变难度极大。胞外诱捕网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病原菌入侵时最先发挥作用的中性粒细胞,还是单核巨噬细胞,均可以产生胞外诱捕网。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后,胞外诱捕网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机体而言并不友好。新型冠状病毒与胞外诱捕网之间到底如何相互作用,本研究将逐一阐述。1 胞外诱捕网1.1 胞外诱捕网的发现与发展2004年,Brinkmann 等[1]首次发现,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及其产物刺激后,中性粒细胞活化并伸出由DNA 缠绕

    医疗装备 2023年3期2023-03-22

  • 肠膜明串珠菌HDE1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多糖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研究
    ria,LAB)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部分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分子质量大、黏度大、结构复杂多样等特点[1]。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和降血糖等功能,具有开发成益生元的潜力[2],还可以作为增稠剂、稳定剂等改善或增强乳制品的口感和流变特性[3],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4]。一般来说,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主要从泡菜、果蔬酱、水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5-7]。

    食品工业科技 2023年4期2023-02-14

  • 四环素和铜离子对生物除磷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230601)胞外聚合物普遍存在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和表面,附着于微生物的表面,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可以抵御对微生物细胞有毒害作用的杀菌剂和有毒物质[1]。同时,胞外聚合物具有富集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功能,在胞外各种酶的催化下,将营养物质降解为微生物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1]。而在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会受到污水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如抗生素、重金属及农药等,破坏胞外聚合物结构和功能,从而威胁微生物的生命安全,影响到污水处理的效果[2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09-27

  • 胞外多糖促进胁迫条件下农作物生长的研究与展望
    524088)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EPS)是一些特殊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水溶性多糖,属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1],可以分为由一种单糖构成的同多糖和由2种以上单糖构成的杂多糖,对微生物的生长、定殖、抗逆等生理学过程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多领域[3]。多糖类物质在诱导植物抗逆性方面的应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对于其他外源添加物,多糖不仅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特性,同时由于其本身

    江苏农业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7

  • Rufibacter sediminis H-1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多糖保湿和乳化性能研究
    。微生物多糖分为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及结构多糖[11]。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EPS)是一些特殊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种高分子水溶性物质,部分胞外多糖具有保湿和乳化的功能特性[12-13]。Sun等[14]发现Paenibacillussp.产的胞外多糖在相对湿度43%时,保湿率与透明质酸相近,使其可能成为化妆品行业中较昂贵的透明质酸的良好替代品。Zhao等[15]从Pseudomonasf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7-12

  • 黏着剑菌CN-02胞外多糖在缓解水稻Cu2+胁迫中的作用
    食安全至关重要。胞外多糖是由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其由单糖通过糖苷键的形式连接而成。由于单糖种类丰富、糖苷键不同以及侧链修饰差异,使得自然界中的胞外多糖多种多样,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其中,胞外多糖中的羟基、羧基、硫酸基团等官能团,对金属离子的吸收至关重要。山东大学侯万国教授团队[1]研究发现,富含羟基、羧基的深海中温菌Wangia profunda SM-A87胞外多糖对Pb、Cu、Cd有较强的吸附能力。Mukherjee等[2]发现,砷(2mM)增加了H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9期2022-05-28

  • 全球首个光合细菌胞外多糖PCT国际专利获批
    所研发的光合细菌胞外多糖G-EPS 分离、制备和使用方法,近日被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为发明专利。美国是《专利合作条约》(PCT)的成员国之一。据介绍,这是全球首个利用光合细菌胞外多糖实现植物促生抗病作用的发明专利。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物种,能分泌多种胞外活性物质,对植物有生长调节、免疫诱导、抗逆的作用。但是,沼泽红假单胞菌胞外活性物质的纯化、鉴定、功能分析研究滞后,是高效利用这一微生物资源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人员刘

    河南科技 2022年23期2022-03-03

  • 微杆菌XL1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活性研究*
    要的地位。微生物胞外多糖是细菌、真菌和藻类分泌到细胞壁外,且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天然大分子[1]。与动植物多糖相比,微生物胞外多糖不受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大规模工业化发酵,并具有成本低、易提取、无毒、安全性高等优点[2,3]。近年来,人们对微生物胞外多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索胞外多糖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去除和吸收重金属离子[4,5]、抗氧化[6,7]、抗肿瘤[8,9]、抗炎[10]、抑制黑色素形成[11]和益生元活性[12]等方面。目前

    广西科学 2021年5期2022-01-07

  •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制备、结构分析及其免疫活性
    热点。其中蛹虫草胞外多糖来源稳定、发酵周期短、不受地域限制并易于规模生产,已在开发增强免疫功能的健康食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显示,从蛹虫草中提取到的胞外多糖分子质量范围为1.56~36.00 kDa[10-12],具有清除自由基、诱导癌细胞分化、抗肿瘤、抗肝细胞氧化损伤等生物活性。但目前对蛹虫草胞外多糖没有进行更加系统的分离纯化,且多糖组分对免疫活性调节的机制研究还鲜见报道,对开发和利用蛹虫草胞外多糖资源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本研究在阐明蛹虫草胞外

    食品科学 2021年23期2022-01-06

  • Zn2+对香菇菌丝胞外多糖抵御镉影响研究
    源水平对香菇菌丝胞外多糖代谢量及其抗镉能力的影响,分析出Zn2+环境下香菇菌丝胞外多糖最佳生成条件,为香菇菌丝抑制重金属镉探索最佳加工工艺。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供试菌株:菌种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4℃保藏。cym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2g,酵母膏2g,磷酸氢二钾1.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46g,水1L。1.2 试剂与仪器镉标准溶液购自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碘化钾购自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氯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2021-11-29

  • 胞外多糖对酸奶稳定性的研究
    00 引言乳酸菌胞外多糖是由乳酸菌发酵产生的,分泌于细胞外,常渗入培养基中的一种糖类化合物[1]。一般为黏液或荚膜多糖等水溶性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2]。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食品添加剂,乳酸菌胞外多糖因独特的生理功能和产业潜力而备受研究者青睐。在生理功能上,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保护机体组织细胞、增强抵抗力和降低胆固醇等活性[3]。在物化特性上,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不仅能增加发酵乳的黏度,减少乳清析出,提高发酵乳的回复性和抗剪切力,还能显著提

    中国乳业 2021年9期2021-10-12

  • 乳酸菌胞外多糖对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发育[2-4]。胞外多糖(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种糖类化合物,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在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维护肠道健康上具有重要功能[5-7]。本文对乳酸菌胞外多糖调控动物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机制作一概述,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1 乳酸菌胞外多糖概述1.1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乳酸菌是一类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根据Bersy细菌学手册中分类法,乳酸菌包括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双歧杆菌属和片

    动物营养学报 2021年7期2021-08-09

  • 硼处理根瘤菌胞外多糖提取条件优化
    明,根瘤菌产生的胞外多糖(EPS)可以减弱或规避根瘤菌侵染宿主时遇到的防御反应,保护自身免受宿主防御[7],或在侵染过程中诱导菌体和宿主合成水解酶,引起宿主胞壁结构变化从而减弱宿主植物的防御反应,促进根瘤菌的侵染[8]。苗阳阳等[9]研究发现添加硼可以促进根瘤菌胞外多糖的合成,同时增强根瘤菌的侵染能力,提高根瘤菌在苜蓿各组织中的定殖数量[10]。缺硼会导致糖脂和多糖减少,膜厚度降低[11],减弱根瘤菌的固氮能力[12]。根瘤菌与宿主间能否成功共生主要取决于

    草原与草坪 2021年2期2021-05-28

  • 胞外核苷酸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①
    有重要作用,在细胞外空间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主动释放核苷酸到胞外空间,或在组织受损时泄露到胞外空间,这类核苷酸称为胞外核苷酸[1]。胞外核苷酸的浓度由定位于细胞膜的磷酸水解酶调节。不同浓度的胞外核苷酸,特别是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与不同的嘌呤受体相互作用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是广泛调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的重要信号[2]。免疫细胞也会主动释放ATP,且几乎所有免疫细胞都表达嘌呤受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2期2021-02-23

  • 曝气对人工湿地胞外多糖累积影响及表征分析
    生物和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11]。EPS的吸附能力强,絮凝性好,不仅可以作为保护层防治细胞被有毒物质杀死,又能作为营养源向细胞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12]。但过量的EPS 会导致基质孔隙率降低,形成生物堵塞[13-15]。EPS的主要成分又为蛋白质和多糖[16]。BASUVARAJ M 等[17]认为EPS的成分比EPS的含量对堵塞的影响更大。大分子的多糖和其凝胶化行为会使孔隙内多糖含量增加,且累积不易去除,与生物堵塞更显著相关[18-19]。因

    环境科技 2020年6期2020-12-26

  • 蛹虫草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结肠癌活性研究
    热点[7,8]。胞外多糖是一种可通过液体发酵技术,快速实现大量制备的菌株胞外活性代谢产物。目前,食用菌已成为制备功能性胞外多糖的重要真菌资源,其胞外多糖可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9~11]。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条件对后续进行多糖提取效率、组分分离纯化,以及组分活性筛选的研究均会产生重要影响[12~14]。然而,现有蛹虫草胞外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组分、液体发酵条件、生物学活性等方面[15~18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1-14

  • 高岭土对饮用水中微生物保护效果的研究
    生物的保护效果和胞外聚合物分泌的影响,旨在为高岭土在微生物保护方面的运用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高岭土,国药集团;次氯酸钠溶液、浓硫酸,分析纯,国药集团;Syto-9,分析纯,亚泰化工;碘化丙啶,分析纯,亚泰化工;聚碳酸酯滤膜,分析纯,英国Waterman;蒽酮,优级纯,上海阿拉丁;Lorry低蛋白试剂,上海荔达。SW-CJ-1FD超净工作台,上海一恒;CP214电子天平,上海奥豪斯;TH4-200荧光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UV-26

    生物化工 2020年5期2020-10-30

  • 屎肠球菌胞外多糖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研究发现,乳酸菌胞外多糖可作为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具有促进盐、酸与铜离子胁迫条件下水稻生长的特性[11-1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自行分离的屎肠球菌所产胞外多糖为对象,研究其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通过形态学指标测定、生理代谢分析、抗氧化体系活力测定等手段,初步阐明屎肠球菌胞外多糖诱导水稻缓解Cd毒害的效果与作用机理,为利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1 材料与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年9期2020-10-09

  • 盐胁迫环境下发菜胞外多糖抗氧化作用及镇痛抗炎活性
    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长链多糖,即发菜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一方面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会在细胞表面形成保护膜,保护机体蛋白质不失活。陈雪峰等[7]研究发现处于0.3 mol/L NaCl胁迫环境时,EPS的分泌量较常规非盐胁迫培养细胞增加50.3%,且EPS的结构与部分理化性质也发生了改变[8],说明EPS是应激性的代谢产物,可抵抗逆境胁迫。贾士儒[9]与Kanekiyo[10-11]等对

    食品科学 2020年17期2020-09-21

  • 乳酸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程中能够生产两类胞外多糖(expolysaccharides,EPS),一类是由同一种单糖组成的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HoPS);一类是由含有两个以上不同单糖的重复单元组成的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HePS)[7-9]。LAB产生的EPS无毒、能够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繁殖,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从而对机体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肿瘤反应和突

    中国酿造 2020年8期2020-09-04

  • 黄单胞杆菌胞外多糖对核桃生理代谢的影响1)
    pestris)胞外多糖致病性的研究较少,因而关于致病细菌胞外多糖对核桃黑斑病有何作用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研究利用分离鉴定出的核桃黄单胞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胞外多糖的提取。将提取出的粗多糖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分别作用于健康和感病的核桃植株上,观察其发病规律,测定其对核桃生理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胞外多糖对核桃黑斑病的影响,探究其致病机理。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黄单胞杆菌由四川农业大学林木病理实验室分离并保存。菌株活化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5-29

  • 响应面法优化Chlorella vulgaris 224胞外多糖积累及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
    以产生多种胞内或胞外多糖物质,这些多糖具有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和抗肿瘤、抗炎症、抗病毒、抗菌活性、抗氧化活性等[11]。Guzman等[12]发现绿藻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剂活性和抗炎活性。Chen等[13]研究发现从海水小球藻和紫球藻中提取的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和真菌的活性,尤其对中华根霉与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极强。Tannin-Spitz等[14]研究发现提取的紫球藻多糖,及其降解后的不同多糖组分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Sun等[15]发现球等鞭金藻的胞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0年3期2020-05-16

  • 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所。近年来,关于胞外电子传递的研究将经典呼吸链从细胞内延伸到了细胞外,基于此类呼吸链的能量代谢方式即为胞外呼吸[1]。胞外呼吸是指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在胞内彻底氧化有机物并释放电子,经胞内呼吸链传递到胞外电子受体使其还原并产生能量维持微生物自身生长的过程[2]。可以进行胞外呼吸的微生物被称为胞外呼吸菌,其广泛分布于土壤、河流、海底沉积物中,可分为异化金属还原菌、腐殖质还原菌和产电菌3大类,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极少数为革兰氏阳性菌[3]。胞外电子传递最早是在2

    四川环境 2020年2期2020-04-29

  • 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深入。研究表明,胞外HMGB1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参与多种常见眼部疾病——干眼、角膜病、青光眼、葡萄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组织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对疾病的愈合产生负性影响。沉默胞外HMGB1的功能有望成为这些眼科疾病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胞外HMGB1在常见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0 引言高迁移率蛋白家族(high mobility gr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03-04

  • 高产胞外多糖植物乳杆菌筛选及其发酵工艺优化
    0045)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种糖类高聚物的总称[1-2]。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肿瘤、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免疫调节等[3],此外,乳酸菌胞外多糖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黏稠度、质地和风味等[4],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5-7]。目前,乳酸菌胞外多糖的产量普遍偏低,这也是制约着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8-9]。基于此,近年来,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如何进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年21期2020-01-13

  • 双歧杆菌BB12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今为止,一些细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EPS)已经进行了商业化生产,并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等领域,如黄原胶、结冷胶、右旋糖苷和透明质酸等[4],但双歧杆菌等常用益生菌的胞外多糖还鲜有商业化应用的报道。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益生功能的主要分子机制依赖于自身分泌的胞外多糖[5]。益生菌胞外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6-7]、改善和提高免疫力[8]、抗炎症[9]、抗肿瘤[10-11]以及降低胆固醇等益生功能[12]。本研究主要对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年23期2020-01-13

  • 乳杆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3]。一些乳酸菌胞外多糖(LAB EPS)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重要的生理功能[4]。BJ Seo 等[7]发现植物乳杆菌YML009 胞外多糖中部分纯化的EPS(5~40mg/mL)具有清除DPPH 自由基的抗氧化功效,DPPH 自由基清除率达到44.73%,且清除率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强。Xin Wang 等[5]报道随着植物乳杆菌KX041(L. plantarum KX041)的EPS 作用浓度增加,对ABTS 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随之增高。李景艳[6

    中国食品学报 2019年6期2019-07-30

  • 根瘤菌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分分析
    泌到周围环境中的胞外多糖(exopoly saccharides, EPS)主要是由规则的重复单元构成的均质多糖[2],分子质量一般较大,其重复单位通常在1 000个以上。由于微生物多糖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多糖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由假黄单胞菌属产生的黄原胶可作为乳化剂、悬浮剂、稳定剂和凝胶增稠剂等运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3];由芽短梗霉发酵产生的普鲁兰多糖,是一种胞外水溶性黏质多糖,可作为食品品质的被膜剂、改良剂和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年11期2019-06-26

  • 4株姬松茸胞外多糖含量和生物活性的对比分析
    中在胞内多糖,对胞外多糖研究较少,仅有关于姬松茸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初步报道[10],尚无系统性的研究,相对于胞内多糖而言,胞外多糖提取加工方便,成本较低[11];另一方面,国内目前用于生产或研究的姬松茸种大部分来源于巴西和日本等地,我国品质优良的姬松茸菌株稀缺,种质资源严重不足[12-13],优良菌株亟待筛选补充。本研究利用4 株姬松茸菌株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生产胞外多糖,测定其胞外多糖产量并考察其抑菌、抗氧化、抑制α-淀粉酶活性,筛选产胞外多糖的优势菌株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12期2019-06-17

  • 戊糖片球菌S44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分析
    0119)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AB 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糖类化合物,是乳酸菌在长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产物,是无毒的有机体,对人体健康有益[1]。LAB EPS 不仅可以保护菌体而且因其具有调节免疫力、抗肿瘤、抗炎以及抗氧化等作用[2-4],在诸如化妆品、制药、食品等生物技术方面得以应用。生命体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10期2019-05-09

  • 戊糖片球菌P36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益生活性[4]。本研究所用的戊糖片球菌P36是项目团队从陕南泡菜中筛选出的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株,因有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在体内外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5-6],故本研究评价了戊糖片球菌P36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的能力。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与仪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ABTS 美国sigma公司;邻苯三酚、30%的过氧化氢、硫酸亚铁、1,10-邻菲罗啉、氯化铁 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恒温培养箱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3-20

  • 副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分析
    0500)乳酸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糖类化合物[1],是乳酸菌在长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产物,不仅可以保护菌体而且因其具有调节皮肤免疫力、抗肿瘤、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在诸如化妆品、制药、食品等生物技术方面得以应用[2-6]。本研究从四川传统发酵泡菜中分离得到的三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副干酪乳杆菌的发酵培养液中提取其生物合成的胞外多糖,对其体内外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扩大乳酸菌的综

    食品工业科技 2019年24期2019-02-18

  • 土壤学
    腐殖质—矿物间的胞外电子传递机制研究进展吴云当,李芳柏,刘同旭摘要: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是地球表层系统元素循环与能量交换的重要驱动力。虽然,在相关的土壤学领域,前期研究主要针对土壤胶体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开展,但近年来,以微生物—腐殖质—矿物之间电子传递为核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得到重视。相应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取得进展,也启示了我们从化学与生物两个角度重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过程。在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当中,微生物、腐殖质和矿物是3大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发生着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1期2019-01-29

  • 乳酸菌胞外多糖益生功能研究进展
    与其次生代谢产物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有关。自然界中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很多,目前研究的大多数菌株是从乳及乳制品、传统的发酵食品、动物肠道中分离获得的。近些年来,由于消费者的需求重点向天然无残留的安全健康的食品转移,所以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根据相关研究报道,乳酸菌胞外多糖已可以应用于酸奶、干酪乳等食品中,并作为益生元加以利用[3]。同时,乳酸菌胞外多糖还作为天然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畜牧业

    动物营养学报 2018年7期2018-07-16

  • 红树林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体外抗HSV-1的实验研究*
    拟青霉,其产生的胞外多糖初步证实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该多糖的抗病毒作用,为筛选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实验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药物淡紫拟青霉胞外多糖由本实验室获得,用双蒸水配成20 g/L母液,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分装,-20℃保存。临用时以DMEM维持液稀释至所需浓度。1.1.2 试剂及细胞株DMEM培养基(美国Hyclone公司),胰酶(美国Amersco公司),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MTT(美国S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4期2018-05-15

  • 香菇多糖抗氧化性与抑菌特性的研究
    力测试来评价香菇胞外多糖抗氧化功能。在浓度为0.30mg·m L-1条件下,香菇胞外多糖对羟自由基、DD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23%和62.58%,而如果浓度为0.25mg·m L-1,香菇胞外多糖能将68.12%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结论最终表明,其抗氧化能力比较突出。此外,对香菇胞外多糖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酸碱度值如果处在5-9之间,香菇胞外多糖则全面存在着抑菌活性,其中最强抑菌活性发生在酸碱度值pH=6时。结果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4-12

  • 微生物浸出过程中胞外蛋白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微生物浸出过程中胞外蛋白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余润兰 刘阿娟 刘亚楠 刘学端 邱冠周 曾伟民(1.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2. 中南大学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3)矿物-微生物-溶液多相界面是硫化矿生物浸出的关键场所,界面微生物胞外多聚物(EPS)关键组分胞外蛋白在生物膜形成、结构稳定和硫化矿溶解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生物浸出过程中EPS关键组分胞外蛋白的研究进展和胞外蛋白现有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冶金微生物胞

    生物技术通报 2017年7期2017-07-12

  • 青虾源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生物学特性及蛋白成分分析
    虾源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生物学特性及蛋白成分分析单晓枫,张海月,孙武文,康元环,陈 龙,张冬星,安鼎杰,田佳鑫,钱爱东(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8)为了研究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在青虾感染中的致病作用以及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本试验以青虾源维氏气单胞菌QXF0711B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胞外产物,采用打孔法测定其胞外产物的酶活性,并对溶血活性进行溶血谱分析,同时分析其致病性。应用液相质谱与串联质谱相结合方法(LC-MSMS)对其胞外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4期2017-06-29

  • 青枯雷尔氏菌胞外多糖研究进展
    泌到培养基中,即胞外多糖; 构成细胞的成分,即胞内多糖。广义上的胞外多糖指的是糖被,包括微荚膜、荚膜、黏液层和菌胶团[1]。病原微生物的胞外多糖被认为是一种致病因子,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2-3]。铜绿假单胞菌是人和动物的机会致病菌,它合成的大量胞外多糖是形成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其形成生物膜后对药物具有更高阈值的抗药性,给病人抗感染治疗增加难度[4-5]。Baker等[6]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胞外多糖形成生物膜,能显著提高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提出针对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2017-04-17

  • 基于黑木耳菌Aas1502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130033)以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优化黑木耳菌Aas1502胞外多糖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种类及培养基中碳源、氮源、KH2PO4和MgSO4·7H2O的浓度。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并通过方差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淀粉20 g/L、葡萄糖20 g/L、蛋白胨4 g/L、KH2PO41.5 g/L、MgSO4·7H2O 0.2 g/L,此时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分别为9.36 g/L和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7年5期2017-04-11

  • 盘基网柄菌 ——研究胞外诱捕起源和机制的模型
    NA和蛋白颗粒到胞外形成网状结构,即胞外诱捕网(extracellular traps, ETs),该结构具有抗菌作用[1]。最近有研究发现,社会变形虫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discoideum)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固有免疫细胞──前哨细胞(sentinel cells)也能够产生胞外诱捕现象[2]。变形虫约在10亿年前出现,是后生动物的祖先,因此利用盘基网柄菌研究胞外诱捕,对认识固有免疫细胞的起源、演化和保守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胞外诱捕的概

    生物学教学 2017年6期2017-02-18

  • 乳杆菌胞外蛋白提取鉴定与双向电泳图谱建立
    083)乳杆菌胞外蛋白提取鉴定与双向电泳图谱建立赵伟郭慧媛任发政陈尚武(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采用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提取乳杆菌胞外蛋白并进行了优化,通过SDS-PAGE分析了该方法用于7株乳杆菌胞外蛋白的提取效果,同时对乳杆菌不同生长期胞外蛋白的分泌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MALDI-TOF/TOF-MS鉴定了胞外蛋白,最后通过双向电泳(2-DE)分析了L.paracaseiL14的胞外蛋白组。结果表明:采用终

    农业机械学报 2016年9期2016-10-27

  • 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鳢源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分析张海月,康元环,孙武文,陈龙,张冬星,安鼎杰,田佳鑫,单晓枫*,钱爱东*(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胞外产物在乌鳢感染中的致病作用以及维氏气单胞菌的致病机理,以乌鳢源维氏气单胞菌WL161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胞外产物,采用打孔法测定其胞外产物的酶活性,并对与毒力密切相关的溶血活性进行进一步的溶血谱研究,同时分析其致病性。应用LC-MSMS方法对其胞外产物蛋白成分进行鉴定,利用G

    中国兽药杂志 2016年10期2016-02-07

  • 不同环境因子对爪哇伪枝藻分泌胞外多糖的影响
    热点[1].微藻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EPS)是由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水溶性多糖.这些释放的水溶性EPS能够很容易地从培养液中获取,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目前对藻类E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淡水微藻和海洋微藻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活性功能及其应用等方面.研究较多的有螺旋藻(Spirulinasp.)、盐藻(Dunaliellasalina)、小球藻(Chlorellasp.)和紫球藻(Porphyrid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8-09

  • 肿瘤细胞膜蛋白体细胞突变分析
    细胞特异性膜蛋白胞外突变(特异性膜表面蛋白突变),以期寻找癌症精准医疗的作用靶点。方法 收集7042个肿瘤样本的体细胞突变信息,通过对体细胞突变位点进行基因定位分析,筛选出全部特异性膜蛋白胞外突变,并统计分析这些突变的整体分布情况,鉴定特异性膜蛋白胞外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突变位点以及肿瘤类型。结果 对7042个肿瘤样本的4938362个体细胞突变,共筛选出97193个特异性膜蛋白胞外突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突变涉及4347个基因,包括65532个基因位点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11期2015-07-07

  • 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菌液体发酵胞外多糖条件
    黑木耳菌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条件,应用苯酚-硫酸法对黑木耳菌液体发酵的胞外多糖含量进行测量,对液体发酵黑木耳菌胞外多糖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供试黑木耳菌由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院提供。1.1.2 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20%,琼脂3%,葡萄糖2%,pH自然。液体发酵培养基:马铃薯汁20%,KH2PO40.30%,MgSO4·7H2O 0.15%,VB10.01%,碳源 3%,氮源0.15%,水果皮4%,中药材10%,pH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3期2015-03-19

  • 保加利亚乳杆菌G6高产胞外多糖影响因素研究
    0 引 言乳酸菌胞外多糖(EPS)是乳酸菌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常渗于培养基的一类糖类化合物,因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医疗、食品、化妆品和酶技术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现有研究表明,可生物合成胞外多糖的乳酸菌主要有: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瑞士乳杆菌、米酒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肠膜明串珠菌等[1]。但不同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合成能力差别很大,不同的营养基质和发酵条件其生物合成量也很不相同。本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2014年2期2014-12-16

  • 人工悬浮培养发菜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人工悬浮培养发菜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侯茂霞,戴玉杰,符宏磊,岳利芳,满淑丽(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研究人工悬浮培养的发菜胞外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体内实验表明:50~100mg/(kg·d)的发菜胞外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碳粒的能力和NK细胞的自然杀伤活性(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发菜胞外多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起到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作用.与空白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2-27

  • 双孢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目前对双孢蘑菇胞外多糖的报道较少[10],仅有对双孢菇的其他功能性成分进行相关研究。本文将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11-13]组成来提高深层双孢菇胞外多糖的产量,为以后的发酵和放大实验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 MJ-0811) 为本实验室保藏菌种;马铃薯、玉米浆 市购;葡萄糖、KH2PO4、MgSO4·7H2O 分析纯;蛋白胨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琼脂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4期2013-12-06

  • 温度对酸乳中乳酸菌胞外多糖作用机制的研究
    度对酸乳中乳酸菌胞外多糖作用机制的研究杨同香,王 芳,李全阳*(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重点探讨了不同发酵温度下酸乳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含量变化以及添加不同来源的胞外多糖对酸乳流变学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37℃条件下发酵所得酸乳多糖含量最高,达到461.4mg/mL,43℃条件下酸乳多糖含量最低,仅为247.6mg/mL。酸乳产生的内源性胞外多糖表现在产品特性上,其表观黏度及剪切应力随时间的变化都明显(P<0.05)高于外源添加胞外

    食品工业科技 2012年9期2012-11-15

  • 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米酒乳杆菌的诱变筛选
    ,LAB)产生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指由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并分泌于胞外、常渗入培养基中的一种糖类化合物[1]。自20 世纪40 年代人们利用肠膜状明串珠菌成功开发出右旋糖苷(dextran)以来,乳酸菌EPS 的研究与应用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兴趣。近些年来,其独特的物理学和流变学特性以及公认的食用安全性,使其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倍受青睐。乳酸菌胞外多糖是天然的生物增稠剂,它可以替代其它目前正在应用的、来源于非食品级细菌的

    食品工业科技 2012年23期2012-08-07

  •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霉胞外多糖提取工艺
    应面法优化红曲霉胞外多糖提取工艺汪鹏荣 蔡琪敏 崔宇辉 蒋冬花 陈丹凤(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金华 321004)对实验室自行分离得到的紫色红曲霉MP-66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沉淀时间、发酵滤液pH对红曲霉胞外多糖的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法分析对红曲霉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

    中国粮油学报 2011年12期2011-11-20

  • 一株融合菌株G23产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
    融合菌株G23产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张岩春1,2,戴智勇1,刘跃辉1,李盛钰2,杨贞耐2(1.湖南澳优食品与营养研究院,长沙410005;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长春130033)融合菌株G23是由植物乳杆菌C88和发酵乳杆菌F6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的菌株。采用动态流变仪,在不同多糖质量浓度、温度、pH值条件下测定融合菌株G23所产生的胞外多糖的流变学性质。所产胞外多糖溶液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可提高溶液体系的黏度。在1

    中国乳品工业 2011年2期2011-10-19

  • Lachnum YM 328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性
    8发酵条件以及其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盘菌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及培养基粒毛盘菌(Lachnum)YM 328,合肥工业大学微生物资源与应用研究室分离保藏菌种。发酵培养基:液体PDA培养基。1.2 YM 328胞外多糖的发酵、提取和测定摇瓶培养条件为温度25℃,转速180 r/min,装液量50 m L(容积为150 m L的三角瓶),在此条件下培养10 d。提取方法:将50m L发酵液过滤,滤液浓缩,加3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