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

  • 图像隐喻:禅画《牧牛图》的审美意涵及其跨文化视域
    道中,“牛”和“牧牛”成为禅师们常用的话头,禅画《牧牛图》及其图颂在宋代成为表达禅宗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禅画以多幅图像连续构成,禅理以叙事彰明,颇具北宗特质。宋代以来的《牧牛图》及其图颂有多种,但因图像亡轶及作者不详,后世的探究和影响都未达到其思想应有的态势。现代学者台湾的吴汝钧提到三种《牧牛图》,分别为清居的五图、廓庵的十图、自得的六图[1]。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确证有四种《牧牛图》:一是廓庵的《十牛图》;二是Seikyo(Ching-chu),即清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25

  • 元代题画诗的现实依据与价值追求 ——以对牛题材画作的题咏为考察路径
    图》、南宋毛益《牧牛图》以及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阎次平《四季牧牛图》。另外见于《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文献记载的还有《雨村牧牛图》、戴嵩《牧牛图》《逸牛戏童图》、顾德谦《渡水牧牛图》、董元《夏山牧牛图》等,可谓数量众多。牛题材画作的兴盛不绝与古代农业社会注重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元人对牛题材的题咏主要集中在《饭牛图》《叩角图》《丙吉问牛图》《牧牛图》一类画作,且对《饭牛图》《叩角图》的题诗在元代才兴起,具有浓厚的元代社会特色,对《牧牛图》的题咏亦是在原有主题基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2期2023-12-11

  • 管窥李可染牧牛题材作品的意趣
    作为表现对象。“牧牛”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田园牧歌情调的动物。李可染画牛,始于1940年他寄住在重庆金刚坡时,农户家里有个小牧童,小牧童天天牧牛的情境使李可染就此为素材,开始画牧童与牛。[1]李可染笔下的“牧牛”既是写实也是写意,是托物言志。他以牛为师,写牛也是观照自己。一、李可染画牧牛题材的因缘中国画的写意花鸟画往往呈现出放笔恣逞,直写“胸臆”,强调情绪的“疏阔”。表现对象不是只取其形,而是更要取其神,即“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此表达物象内在的

    名家名作 2023年13期2023-09-14

  • 柯基腿那么短,凭啥能牧牛
    绝对意想不到——牧牛。在犬种分类中,柯基的组别属于工作犬。在英女王伊丽莎白把柯基升级为皇家宠物之前,柯基以牧牛犬的身份活跃在农场中。柯基天性喜欢把物体聚拢,或驱赶(不是驱散)眼前的动物。牧民巧妙地利用了柯基的天性,把它们训练成了牧牛犬。柯基放牧的牛都很膽小温顺,并不是斗兽场那种带角的公牛,再加上牛在牛群中也有从众心理,因此,牧牛犬只要能控制处在队尾和外围的牛,就能让牛群定向移动。通常,牧牛犬只需要吠几声,牛就会乖乖听话往前走。不过有时候,对于不爱走的懒牛,

    今日文摘 2023年6期2023-05-30

  • “捕风者”
    1年,威廉姆斯在牧牛山风电项目现场留影。2022年9月的一天,一辆巴士开进了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牧牛山风电项目现场,车上是32名高中女生和4名教师。身穿“中国电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的简称)工作服的运维经理西蒙·威廉姆斯迎上前去欢迎,带着来访师生参观了升压站、风机机位等设施。听到工程师介绍,牧牛山项目专门安装了IDF鹰类保护系统以保护濒危鹰类时,师生们纷纷发出了赞叹声。看到这一幕,威廉姆斯露出了微笑。这是塔州政府发起的活动,以鼓励高中生未来从事可再生

    环球人物 2022年23期2022-12-11

  • 两件《春季牧牛图》刍议
    一幅“佚名《春季牧牛图》”(图1),笔精墨妙、情趣盎然,不仅生活气息浓厚,还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面对如此平和的生活画卷、醉人的田野牧歌,遂勾起笔者久违的儿时田野牧牛记忆,以至于几个月来魂牵梦绕难以释怀,不仅惊其艺绝、愕其笔精、叹其墨妙,更是感其情怀、赏其清韵、品其质趣、悟其寄予。图1 《春季牧牛图》一、佚名《春季牧牛图》赏析与断代此幅《春季牧牛图》为淡设色绢本镜芯,纵30.7 厘米×横78.5 厘米,从形制上看原应是一手卷,图绘仲春之季牧童于沃野中放牧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9-28

  • 戴嵩画牛
    出售戴嵩画的一幅牧牛图,他非常喜欢,就找个借口把画留在自己家中。反复观赏之后,还临摹一幅假画还给朋友。由于米芾临摹得十分逼真,以至于朋友取走这幅临摹的牧牛图时都没有发现。不过,几天之后,这位朋友还是很生气地来到米芾家,将假画还给他,要求拿回自己那幅真迹。米芾十分诧异,问朋友是怎么分辨出真假的,朋友告诉他:“真画的牛眼里有牧童的影子,你的摹本却没有。” 我们学过的很多古诗里的母牛场景,都是一个牧童戴着柳条编成的草帽,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那么,戴嵩的牧牛图里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期2022-03-22

  • 小农夫
    漆。第二天一早,牧牛人正赶着牛群要出村,小农夫把他拉进屋说:“你瞧,我有头小牛,还不能自己走,你得抱着它走才行。”牧牛人于是把小木牛抱到牧场,把它放在草地中央。小木牛总是那么埋头吃草的样子,牧牛人说:“瞧它那副埋头吃草的劲头,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跑了。”晚上,牧牛人打算赶着牛群回村。他对小木牛说:“既然你能吃就吃个够吧。等你吃饱了准能自己回村的。我可不想再抱着你走了。”可是小农夫站在门口等着,看到牧牛人赶着牛进了村,没见到小木牛,就问牧牛人小牛在哪儿。“还在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12期2021-12-22

  • 沉默的守林人
    了一大群牛和一个牧牛人。牧牛人走在几十头牛中间,个子瘦小而神色慵倦。我们和牧牛人交错而过的时候,我看到牧牛人脸上露出一副异常的神色。牧牛人孤单的身影在健壮的黄牛中间,显得苍凉而孤寂。回到小木屋,罗三安让我把已掏空了内脏的两只野兔放在火盆上烤。他自己烧了一大锅的热水,把热水倾倒在木盆里后脱得赤条条的,一丝不挂。罗三安赤裸的身体叫我吃了一惊。他的身体壮健而强盛,他发达的胸大肌和臀部肌肉在火光的映照下发着暗色的光,臀部浑厚而结实。罗三安把水撩得哗哗响,拼命地搓着

    当代人 2021年10期2021-10-31

  • “不教而诛”和西周法制
    载了伯扬父对于“牧牛”和他的上司打官司所作的判决,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牧牛”可能是负责放牧的底层官员,他与上司发生诉讼,败诉后发誓不再诉讼。但他违背自己的誓言,对上司再次提起诉讼。铭文没有交代“牧牛”和上司间具体的纠纷,但按照周律,违背誓言已是重罪。伯扬父认为,“牧牛”需要再次发誓,并让五个人见证。“牧牛”本该受鞭打一千,但考虑到具体情况,伯扬父赦免了“牧牛”五百鞭,只打五百,并罚三百寽。周人提倡以刑教中,以誓教恤。《周礼》中讲述了十二种教育,其中“七

    清风 2021年17期2021-09-22

  • 宋代大足石刻《牧牛图》剖析
    崖壁有一组石刻《牧牛图》造像。是宋僧赵智凤营建,开凿于南宋孝宗淳熙至理宗淳佑年间 (1174—1252 ),前后历时七十余年。这组《牧牛图》的龛高570厘米,长2910厘米,造像取材于现实,采用了山中牧牛的表现形式,顺着山岩的自然弯曲,利用岩间的流水,刻出了牧人挥鞭赶牛、冒雨登山、吹笛击拍、攀肩谈笑、畅然酣睡;牛儿翘尾狂奔、侧耳倾听、跪地饮水、自舔其蹄这些生动逼真的形象。其别致的民间情调,抒情诗一般的艺术节奏,把人们带入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象之中。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7期2021-09-10

  • 制心如牧牛
    们的心,经典以“牧牛”做譬喻,即“制心如牧牛”。宋代的廓庵师远大师甚至撰绘《十牛图》,附上自序和偈颂,阐释修禅制心的方法、顺序,至今脍炙人口。牛,放纵不管,会渐渐懒惰、不做事、不耕田、不拉磨;心,不用它,会慢慢迷糊、愚昧,本来具足的光明体愈来愈暗。心像牛,不管理不调伏,它会胡乱行走,把田里种植的庄稼踏坏。“制心如牧牛”,如果你把牛管理好,它会很温驯、勤劳,安分守己地工作。管理我们的心,就像管理牛马,你不管它,心无处可安,每天在色、声、香、味、触、法的尘劳世

    意林原创版 2021年2期2021-04-13

  • 牛年趣说水墨牛
    地。他笔下的水墨牧牛图,是一幅幅江南风情画,山水、草木、牧童,当然还有牛,情趣盎然,诗意无限,极富生活情趣。那些牛,或耕地,或吃草,或行,或住,或卧,或浴,姿态不同,情趣各异。牛背上的牧童更是逍遥自在,或趴,或站,或坐,或看山,或观景,最调皮的是在牛背上放风筝、玩虫子,个个悠然自得。勾勒点染,生动传神。我最喜欢的是李可染的《犟牛图》,画面简单,生动有趣。一童死命地往前拽,一牛死也不动步,两犟相遇,不知道后来谁犟过了谁。关于犟,黄胄在《驴图》里说,“叫站不站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2期2021-04-01

  • 牧牛
    把调心的过程当成牧牛,在北朝就有《牧牛图》壁雕了,后来还有无数首《牧牛图颂》诗。禅门里也有公案:一日,石巩禅师在厨房里做事,马祖问:“做什么?”石巩答:“牧牛。”马祖问:“怎么牧?”石巩答:“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马祖道:“你真会牧牛!”“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来”,即是时时看住念头,一动邪思,马上止住。

    河北画报 2021年1期2021-03-23

  • 短笛无腔信口吹
    者之一王震所绘《牧牛图》正表現了这样的场景。此作笔墨酣畅灵动,又不失沉着稳重,牧童背对观者而坐,笛声似有画外之音。题款曰:“耕罢归来无个事,高歌一曲过前溪。丁卯(1927年)仲春之吉白龙山人写于海云楼。”钤有“王震大利”(白文)、“一亭”(朱文)两方印章,另有一常用章“白龙山人”(朱文)做压角。此幅藏品另有一名为《短笛无腔信口吹》,源于其外签条处有吴昌硕第三子吴东迈手书题签。由于王震对有着“海派巨擘”之称的吴昌硕的扬誉,使得吴氏绘画在日本广受推崇。除了画家

    中国收藏 2021年3期2021-03-11

  • 南宋散佚海外的牧牛
    一、散失海外的《牧牛图》以牛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早在唐便已形成风气,与鞍马一起成为绘画表达的主题。画马有曹霸、韩干等名家,而牛则有戴嵩、戴峄、韩愰、李渐等,五代厉归真、北宋朱羲、朱莹、甄慧、王凝、祁序等亦均是画牛的高手。南宋时以画牛名世的画家很多,李唐、智融、李迪、阎次平等人,都留下了诸多精美的作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不少此类作品散佚海外,成为海外遗珍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在世界各地公私收藏机构。1.《雪中归收图》(两幅)此两图皆为李迪所作,各纵24.2

    收藏家 2021年10期2021-01-17

  • 古诗词里的游戏
    此,不知谁是痴。牧牛在古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农耕,因此,孩童牧牛是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之一。对孩童来说,牧牛也算得上是一项游戏了,因为孩童在牧牛的时候,可以独自玩耍,尽享牧牛的欢快时光。江陵才子崔道融就曾将儿童牧牛的场景演绎得活灵活现——牧 竖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译文: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遇到人故意装成一副很神气的样子。放牧时,趴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牛耕田时,他就倚在溪田边悠闲玩耍。除了崔道融,唐代诗人李涉也留下了笔墨,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20年3期2020-12-16

  • 古诗歌中的“牛”
    的“牛”——“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陇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牧童词》)。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b8i,塘岸或河岸)中。牧童“远牧牛”,本想让牛自行食草,他们同伴之间则可尽兴嬉戏一番,“饥乌啄牛背”,使之不敢丢下己牛去玩耍。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诗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

    课外语文·中 2020年8期2020-11-06

  • 古诗歌中的“牛”
    的“牛”——“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陇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牧童词》)。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bēi,塘岸或河岸)中。牧童“远牧牛”,本想让牛自行食草,他们同伴之间则可尽兴嬉戏一番,“饥乌啄牛背”,使之不敢丢下己牛去玩耍。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诗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

    课外语文 2020年23期2020-08-31

  • 牧牛
    星星和杂草堆场是牧牛河一生最快乐的事它见证的微距和艰辛扎在牛粪上的容光北岸向阳的罗兰和我怎么也吹不响的短笛都在这流水上轻佻抑或漂来的一段朽木打著的久远旗号被谁吹起,茅草在安身的葬地其二在林木的选择上斑鸠依然挑剔从不对杨子儿歌浅草上跳步,迎着云在同一片,涟漪和凸起的水泡一只游鱼睡醒在彼此的对视里翻个身,回神潭底其三这风流的图卷中没想到的向往还有橡子林啄木鸟的回击无处安放的睡梦是最头疼的事不过哨子,满含夸耀在语言的组织把星星草惹得欣喜其四身旁信步的游蛇殒命在锹

    参花·青春文学 2020年6期2020-06-12

  • 全真道圆明老人所述修性《十马图》试论
    是以牛为喻,并用牧牛来喻修心。用牧牛喻修心,最早出自小乘佛教经典,中国禅师由此而衍生了用《十牛图》来表示明心见性的修道过程。道教内丹学原与佛教无关,至北宋张伯端,开始引佛教禅宗明心见性来说修性,于是全真道士圆明老人也用《十马图》来喻修性。佛道二教的修性上,佛教爱用牧牛,道教则爱以心猿意马为喻。[关键词]内丹;修性;牧牛;牧马[中图分类号] B9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9)05—0034—07Abstract:For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22

  • 李天平:一边挑着合作社,一边挑着贫困户
    公安县甘家厂乡牧牛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人口30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7人。牧牛村在全乡率先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号召农户土地入股,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而李天平则是牧牛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领头人。一开始,土地股份合作社对于分田到户已经几十年的乡亲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合作社前景如何,是骗局,还是利好?能否保障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收益?村里大多数人是持怀疑态度的。思想疙瘩不解开,再美好的蓝图也不能变成现实。为做乡亲们的工作,李天平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跑东

    党员生活 2019年8期2019-09-19

  • 牧牛图:禅宗“渐悟”的教科书
    ,但这不是普通的牧牛,而是佛教禅宗有关心性修炼的一种比喻。我们知道,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认为,凡人的心性受各种欲望的影响,对世界的认知处于“迷”的状态。禅修的目的,是要将人从“迷”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提升到“悟”的状态,这个过程称“禅悟”。禅宗讲人的“禅悟”,有“顿悟”和“渐悟”两途。主张“顿悟”的是惠能;主张“渐悟”的是神秀。“顿悟”的修法,适合少数特别有慧根的人;大多数人根器愚钝,需要“渐悟”。即便是“渐悟”,一般人学习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宋代的

    东方收藏 2019年2期2019-07-15

  • 牧牛
    要说的那只小小的牧牛犬。那一天,我们从满州里往海拉尔赶,下午六点过钟,在离海拉尔还有几十公里的一个公路收费站,当地的朋友小李引导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景象。一群吃得饱饱的、倦懒的牛群正在我们的马路对面和我们并行往前走,它们的家似乎在我们这个方向的前边,它们正要横穿马路走到我们这边来。小李告诉我们,在内蒙牛羊是上帝,汽车是要给它们让路的,但这毕竟是在主干道上,有这么多疾驶而过的汽车,而且,我前前后后在搜寻,竟没有看到一个放牛的人。我正要问,小李用手指了一下牛群中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8年10期2018-11-13

  • 讼卦中的诉讼观念及问题 ——以匜铭文为参照
    要内容析别如下:牧牛的罪名:与自己的官长争讼,“似乎不论情节曲直,牧牛已犯以下犯上之罪”。 至于牧牛与师的争讼因何而起,铭文未见,说明其未被纳入审理此案的视野之内。将讼卦与铭文对勘可以看出,二者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一致认识:第一,赞扬理讼者的德行。铭文中作为案件审理者的伯阳父,数次减轻或命牧牛赎买自己应受的处罚,表现了理讼者不以严刑处理诉讼案件的质量。这彰显了“大人”的宽容之德,说明理讼者运用刑罚时的慎重。但,用刑慎重并不能支持其处理案件的方式是合理的。第二

    江淮论坛 2018年4期2018-08-24

  • 来葡萄牙,参加一场火热的牧牛人节
    ,享受一场火热的牧牛人节吧!浓厚的牛文化在一些公共场所,处处可见一头头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彩牛。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些彩牛为何不出现在酷爱斗牛的西班牙?里斯本的彩牛,每一头都散发着“牛”的气息。然而,更牛气的还属华人旅游商店卖出来的各种有关葡萄牙牧人节、奔牛节以及斗牛节林林种种的旅游纪念品。许多华人商店都出售有类似牛眼罩、牛辔、牛鞍、牛镫、牛靴和牛铃等与牛有关的小小金属纪念品。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小小的金属旅游商品却紧紧地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郊区一个叫

    神州民俗 2018年4期2018-05-15

  • 天下
    南苏丹 牧牛3月4日,一名苏丹男孩在牛群旁生火取暖。南苏丹畜牧业以牧牛为主,目前有1000万~2000万头牛。雨季时,牧民驱赶牛群到高地放牧,以避开低地地区嗤嗤蝇之害。当旱季来临时,牧民将牛群迁移到接近河流的低地。洪都拉斯 火灾3月5日,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停放警方扣留车辆的场所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巴勒斯坦 跑酷3月4日,加沙当地年轻人在沙滩练习跑酷。波多黎各 巨浪3月5日,波多黎各圣胡安老城,巨浪汹涌而来。南非 水荒由于持续的干旱,南非开普敦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11期2018-03-26

  • 赝画
    坐时随便捎上一幅牧牛的老画,说是画也不是啥金贵的东西,随便挂挂也挺不错的。凌风是学理工科的,稔熟的是电脑图纸和预结算,对绘画几乎是一窍不通,只是画的是江南水乡,小河流水,茵茵绿草缭绕细柳,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再加那似曾相识的可爱的小牧童,似乎看到了自己难忘的童年。凌风的眼中流露出的是由衷的惊喜,也就破例留了下来,请人重新装裱了挂在办公室里。不多久,省里汪头儿来检查工作,其实这汪头儿说是检查工作,实际上是趁行将退下来之前到各地走走透透空气联络联络感情。汪头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2期2018-02-21

  • 小牧童的悠闲生活
    孩儿只能帮家里放牧牛羊。那他们放牛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牧 竖[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崔道融的《牧竖》描绘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装得像大人一样,神气十足。放牧时,躺在牛背上吹短笛;耕田时,就靠在溪边田头休息。多么悠然自得啊!黃庭坚的《牧童诗》把长安城里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与小牧童作对比,说小牧童多么自在逍遥啊,不知道比那些人要强多少倍。李涉《牧童词》里的小牧童更是充满童真,他

    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版 2017年8期2017-09-04

  • 牧牛
    我不及一棵草何谓牧牛人草最清楚一父亲是牧牛人我是牧字人关于迷人风情关于怡人美景关于甜蜜爱情我写了很多可关于那个人——那个四十多年跟了牛后的人我却不曾写过!夕阳西沉余晖尽敛我却再也寻不到一个被宽恕的理由……二父亲跟了牛后四十多年牛后领了父亲四十多年父亲喝酒四十多年酒喝了父亲四十多年那无情的霜花过早地浸染了你沧桑的鬓发那迎风流泪的眼睛已看不清远去的牛群六十五度的烈酒灼伤了你饱经风霜的心房即使抿上一口你也会禁不住地干呕他赶着牛儿在岁月里徜徉他掖着鞭儿在旷野中摇晃

    民族文学 2017年1期2017-02-16

  • 修行如牧牛
    大足石刻连环画《牧牛图》下游览一番,便能静心不少。《牧牛图》共十余组刻图。画面伊始,倔强的牛怒吼着,牧童拉着缰绳与牛相持不下,此图唤为“未牧”;第二组“初调”,在牧童的强制和鞭策下,牛虽未被完全驯服,但头已开始勉强转过来;第三组“受制”,牧童站在牛首旁,右手車牛,左手扬鞭,正驱牛下山,牛已能勉强顺从人意;接下去的“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忘”,刻画的是牧童与牛的关系慢慢缓和。“双忘”刻图中,牛温顺而卧,牧童怡然自得,敞

    感悟 2016年7期2016-12-19

  • 愿你长一双慧眼
    有一组雕像叫作“牧牛图”,刻着十个牧人十头牛。其中有个吹笛老牧人,长髯飘胸,悠然自得。奇怪的是,不少人参观“牧牛图”的时候,眼中所见一律是牧童,写文章也说“十个牧童十头牛”。老牧人的胡须为何被视而不见呢?这与传统的看法有关,见“牧牛图”,“牧童横笛”之类的看法便产生了。也与先人之见有关,上世纪40年代,曾有专家撰文说“牧牛图”刻有“十个牧童十头牛”。妨碍人们独具慧眼的第二原因是资历、名气的累赘。被称为数学王子的高斯,发现非欧几何之后秘而不宣,他被自己的发现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6年10期2016-11-07

  • 离家
    里。最初,爸爸的牧牛场就是我们的家,在提若村往北三百多公里的一大片牧场里。我跟爸爸、妈妈、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挤在一座只有一个房间的泥巴屋里。(本来我还有两个姐姐,不过都在我出生之前就死了,一个是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另一个死于坏疽。)我的伯伯、伯母和堂兄弟姐妹们,也住在这片牧场的泥巴屋里。本来我奶奶也住这里,自从我爷爷死后,她就跟我两个未婚的姑姑一块儿,住回了村子里。在牧牛场的日子过得十分缓慢。冬天的时候河床干涸,麻雀的窝就像干草苹果似的,挂在金合欢树上。

    小读者·阅世界 2016年3期2016-08-04

  • 修身养性如牧牛 ——大足石刻《牧牛图》体育养身“调心”解读
    )文学修身养性如牧牛 ——大足石刻《牧牛图》体育养身“调心”解读谭宏(重庆文理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庆永川402160)大足石刻是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过程中的杰出代表。许多造像“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的哲学观、文化观以及养身观。大足石刻《牧牛图》用“连环画”式的图像故事,不仅演绎了佛教的禅悟过程,而且阐释了体育健身之 “调心”“收心”“放心”“放松”的过程。我们从体育养身的视角审视《牧牛图》,可以看到其对人修身养性、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人通过“牧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29

  • 形意共相融,张弛互相依
    表现形式。紫砂“牧牛壶”(见图1)就是以通过造型的半抽象和装饰的半具象,使造型与装饰互融、半抽象与半具象互补作为创作意念而设计制作的,它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农家乐的意境和勤奋努力、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心境。1.半抽象的“牧牛壶”造型造型是紫砂壶艺的主体,紫砂“牧牛壶”选用上等的清水泥,色泽紫红,细而不腻、润而不耀,质感沉稳。壶体以传统的“牛盖莲子壶”款式为基础,遵循紫砂光货圆器“圆、稳、匀、正”的要求,表现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骨肉亭匀的

    江苏陶瓷 2015年8期2015-05-30

  • 探讨李可染“孺子牛”作品的童心之缘
    白天在田里耕地的牧牛、粗声喘气的牛、晚上安静吃草的牛、闲逸蹭痒啃蹄的牛,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看的明明白白,而牛身上的温驯质朴的品性深深震撼着李可染。忆起鲁迅曾把自己与无私奉献的挤奶的牛相比拟,牛辛勤劳动一生,它用自己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质让世人为他所钟爱,它那质朴憨厚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于是李可染把牛作为模特用水墨开始了从事牧牛题材作品的艺术创作了。同时在《水牛赞图》跋中也说过:“回忆当年郭老与吾同住在重庆郊区金刚坡下,吾始画牛,郭老写此诗,共三十六行,盛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6期2015-05-30

  • 牧牛
    曾蘅牧牛,在林边、旷野、水岸?多么自由的图景,想起来就格外奢侈!自己几十年的生活里却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牧牛——那是牛儿在青一色的草地逍遥自在地寻草嚼食,牧者忘情于山水草木间不知时日地消磨光阴,无忧无虑,让生命的感知凝固在人与动物怡然自得之间,太理想化了!更何况牧者乃垂髫,放牛娃娃不弄些惊心动魄的事来,何以安得下少年那彷徨的心呢!今日没了那样的场景,哪怕在郊野村头,即便在昔日,只怕也未必是随处可见的景象,要不那么多画者怎么都有牧牛图画作呢?如唐时韩、戴嵩,

    收藏界 2015年8期2015-05-30

  • 慧眼看生活
    唐代画家戴嵩的《牧牛图》沿街叫卖,米芾见了,忙让人把卖画人叫进衙门。他对这幅《牧牛图》爱不释手,于是对卖画人说要带回家好好研究研究。岂不知他想借此临摹一幅。他临摹的手段极高,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常常借别人的画临摹,然后把两幅画同时拿出来,让别人自己去拿一幅。结果呢,人们往往看不出哪幅是真的,哪幅是米芾临摹的,反倒把真本留下,把米芾的临摹本拿走了。别人知道米芾这样,由于怕丢了真本,就不敢借画给他了。这次,米芾看了《牧牛图》,越看越爱,起了私心,于是,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09年39期2009-08-27

  • 牧牛图》之谜
    时还献给宋太祖《牧牛图》一帧。这幅画十分独特,白天看牛在栏外吃草,夜里看牛在栏内歇卧。太祖遍问群臣此画奥妙之所在,都回答不出来,这就成了历史上的《牧牛图》之谜。在《昨梦录》一书中,曾提到当时有个名叫赞宁的和尚,他说:“牧牛图上实画两头牛,一头以南海之珠脂调色绘之,另一头以沃焦山之石磨色而画;故前者夜间发光可见,后者无光则昼见。”“南海珠脂”和“沃焦山之石”都不是容易取得的,也没有人加以实验,因而人们不信此说。后来有人认为,《牧牛图》是采用“大蚌含胎结珠未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2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