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

  • 川西高原近地面风速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源贫乏区,而川西高原却是四川省能达到可开发风能资源等级标准的主要区域之一[17].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平均海拔4000m~4500m,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18].由于川西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年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均为四川省最高值,是四川省主要的牧业基地[19].分析川西高原风速变化,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气候变化和风能、光能等资源的利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文中气象资料均来源于国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03

  • “扶智”在川西高原地区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及后脱贫时代的出路探究*
    扶智”提出前川西高原地区教育的困境从教育政策和措施的角度看:一是学校数量和规模指数整体偏少。我国川西高原地区面积虽大,但单位面积人口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再加上学校数量少,给适龄儿童入学带来了客观上的阻碍。二是在校生人数偏少,适龄儿童入学率低。以2017年的数据,甘孜州人口约为130万,但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仅有不到16万人。同时,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存在严重的差异,城镇适龄儿童入学率可达到90%,但偏远地区的入学率还不到40%。三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2022-12-29

  • 2001-2020年川西高原植被EVI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驱动力分析
    趋势的结论。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第一台阶向第二台阶的过渡地带,区域内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明显。同时,川西高原是长江、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12],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敏感性高[13]。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植被变化引起的自然、社会效应,将对川西高原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亟需对该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在该地区开展了相关研究。李元春等[14]基于NDVI数据对甘南和川西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4期2022-07-03

  • 基于不同标准的四川强降温时空分布和区域特征
    影响,尤其是川西高原(阿坝州、甘孜州)、攀西地区(凉山州和攀枝花市)和盆地周边高寒山区大雪、冰冻天气的危害更为严重。1950年以来, 我国的寒潮研究各有侧重,如陶诗言[1]把45°~65°N、70°~90°E 范围划为寒潮关键区,张淮等[2]分析了东亚反气旋活动规律。这些工作对早期了解我国寒潮活动规律和建立预报方法有重要价值。20世纪80年代,气象工作者对寒潮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寒潮中期过程的基本物理事实,同时对寒潮中期预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1期2022-05-18

  • 基于归一化旱情综合指数的川西高原草地伏旱监测分析
    00)引 言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其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与四川东部地区差异很大,该区域是四川省主要的牧业基地,也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缺草”导致该区域生态急剧恶化,畜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1]。夏季是牧草生长的关键时期,而干旱会明显影响牧草长势,造成牧草产量下降、黄枯期提前、生育期缩短等,且干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草地群落结构简单化、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不断扩展、鼠虫害频发等[2]。因此,对草原区域的干旱进行准确、有效地监测,不

    干旱气象 2021年6期2022-01-10

  • 锚杆挡墙与锚喷结构在挖方边坡支护中的应用
    摘 要:川西高原藏区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地理空间资源有限。城镇化危旧房改造时,不可避免地会局部开挖向坡要地来拓展城市空间,改变城市面貌。随之产生的挖方边坡,尤其高开挖边坡,其支护安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川西高原雅江县城北旧城改造新建高边坡支护工程为例,论述了高开挖边坡实施的可行性,并结合岩土体条件,阐述了锚杆挡墙与锚喷组合结构方案在治理中具体应用,实践表明治理效果良好,可作为类似项目永久性高开挖边坡工程支护的参考。关键词:川西高原;挖方边坡;锚杆挡墙;锚喷中

    河南科技 2021年27期2021-11-28

  • 浅谈川西高原公路设计景观绿化难点与对策
    文简要介绍了川西高原植物在垂直分带及平面分布的主要特点,针对该区域公路景观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重点介绍了植物选种以及草皮移植技术等。关键词:川西高原;高海拔;高寒;公路工程;绿化;景观;设计1 区域概况川西高原位于我国西部省份四川省之西,青藏高原的东南缘,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高原区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7 022'~104 027'与北纬27 058'~34 019'之间,整个区域面积约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5期2021-09-23

  • 川滇农牧交错带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突变分析
    [10]. 川西高原和松潘高原分别位于中部和北部地区. 川滇农牧交错带是青藏高原到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主要过渡地带,是中国滑坡、山洪、泥石流的主要发生地区,极端降水在这些地貌灾害中起着重要作用[11-12].目前针对西南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国内外学者做了许多工作[13-15],研究区包括四川省[16-18]、云南省[19]. 但以上研究区域范围较大,对极端强降水反应敏感的川滇农牧交错带研究甚少,而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研究较多[20-21]. 因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7-19

  • 川西高原唐古特大黄规范化种植技术简介
    马林摘 要 川西高原地区是唐古特大黄主产区,所产药材质地坚实,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高,需求量日益增长,其人工栽培面积也在逐年上升。针对该区域大黄种植较粗放、品质不稳定、效益不高的问题,根据近年来调研、实践和前人相关研究结果,集成一套包含种植生态环境条件、育苗、整地、施底肥、移栽、田间管理(中耕除草、追肥、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轮作等内容的川西高原唐古特大黄规范化种植技术。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规范化种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川西高原中图分类号:S5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12期2021-03-17

  • 1981~2017 年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
    上游,主要由川西高原、攀西山地和四川盆地组成,地形复杂.特别是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四大霾区之一[9],区域内大气层结稳定,易出现逆温和静风的现象,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高,工业发展快[10],在过去几十年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截止目前,针对四川省大气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并不多,王涵瑾等[11]的研究指出成都市夏季环境容量最大,冬季环境容量较少,季节内的大气环境容量差别主要源于湿降沉在年内的分布不均.陈云强等[12]通过研究川南经济区不同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容量得到气态污

    中国环境科学 2021年2期2021-03-17

  • 川西高原错季草莓种植的适宜度分析*
    盛华,邹雨伽川西高原错季草莓种植的适宜度分析*张旭然1,王明田2,3**,杨再强1, 4,徐 超1,郑盛华3,邹雨伽5(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44;2. 四川省气象台,成都 610091;3. 农业农村部西南山地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9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无锡 214000;5. 四川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成都 610091)基于1986−2015年川西高原48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日

    中国农业气象 2021年2期2021-03-10

  • 川西高原植被NDVI动态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严重的破坏。川西高原处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地带,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四川省重要的生态保护红线区[6]。区内自然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6-7]。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域内植被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7-9]。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全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对维持气候系统、碳循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10-12]。植被的改善

    水土保持通报 2020年4期2020-10-14

  • 入侵川西高原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分析
    -7月中旬在川西高原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研究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种群虫源地分布及迁飞路径,对丰富草地贪夜蛾迁飞生物学以及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对入侵川西高原的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月底-7月中旬川西高原查见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6月下旬-7月初迁入成虫繁殖而来。川西高原草地贪夜蛾迁入虫源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和缅甸北部。草地贪夜蛾可从虫源地随

    植物保护 2020年2期2020-06-08

  • 四川省错季草莓生产区冰雹灾害分布及风险区划
    :错季草莓;川西高原;冰雹;时空分布;风险区划中图分类号:X43;S66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2-0049-06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2.0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istribution and risk evaluation of hail disaster of stagger-season s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期2020-05-11

  • 四川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分析
    换站汇总,将川西高原选取的7个交换站汇总。汇总内容为年平均温度、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年平均风速、高温日、低温日和暴雨日。(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气候变化的分析主要从两方面分析,包括连续的气候变化趋势和不连续的气候突变[6]。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方法采用累积距平法,气候突变分析的方法采用M-K检测[7-8]。二、四川区域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事件分析四川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川西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在西部,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在东部。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8期2020-04-19

  • 川西高原葡萄酒酿造新技术
    10066)川西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优质高山葡萄酒的重要产区。该区域纬度低海拔高,气候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①极端低温相对较高,冬季无需埋土防寒。②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000h以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果实成熟期气温相对冷凉,有利于果实中芳香物质和酚类物质的积累。③干旱少雨,年降水量300~800mm,葡萄的成熟期一般晚于集中降雨期,能较好地避开雨季,病虫害较轻。④该地区平均海拔2000m左右,紫外线强,有利于果实花色苷等酚类物质的合成与累积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2期2019-03-01

  • 拓展川西高原林区航空直接灭火能力浅析 ——以扑救雅江县“2·19”火场为例
    021)1 川西高原地理环境及航空护林沿革1.1 川西高原地理环境及生态作用川西高原地理位置在东经99°08′24"至104°45′28",北纬27°40′28"至35°09′08"之间,属长江上游、四川省西部,是川西地区的主要林区。其背倚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形复杂、地势险峻,海拔较高在4000~4500 m,相对高差在2000~3000 m。川西高原气候的特点明显,寒冷干燥、日照充足、降水量少、干湿季分明。树种以冷杉、云杉、柏、落叶松、华山松、高山松为主

    森林防火 2019年1期2019-02-13

  • 川西北高原常见藏兽药资源统计分析
    42种常见的川西高原藏药材的生长环境、海拔高度、性味功能、入药部位和采集炮制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了解藏兽医方剂学与治疗学有所帮助,并对推动藏兽药的应用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 研究材料与方法1.1 药材来源和采集本研究共采集川西北高原常见藏兽药142种,其中包括康定采集的报春花、荸荠、插田泡、地黄等,泸定县的柴胡、大蓟、杠板归等,色达县采自的大黄、多刺绿绒蒿、高山毛茛等以及若尔盖县采集的红花绿绒蒿、马蹄黄等。1.2 数据处理方法由中国期刊网检索相关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9期2019-01-05

  • 当代少数民族人物画现象解析
    景。关键词:川西高原;民族;人物画[基金项目:阿坝师范学院2017年规划项目《少数民族人物画表现研究——以川西地区为例》。(编号ASB17-19)]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是近年来文艺界的一种大势所趋。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远离都市的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上的不便利,让他们逐渐形成一种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状态。这种独立让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各自特有的文化风貌,而这些独特的习俗恰好对外界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如果细究民族特色的神秘元素,会发现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大观 2018年5期2018-07-09

  • 信仰
    直爬坡就上了川西高原,不用吸氧器的人就寄居在這里。高山之上,碧云蓝天,美不胜收,然美景之下空气稀薄,四季寒冷,植被缺乏,无时蔬瓜果,食物缺乏,就是在这样的地方,人们还在这里坚守。家在哪,人在哪,心也在哪,也是离天国最近的地方。茫茫荒原,雪山云霭,人在此,信也在此,没有信人怎样度过这寂寥的时光呢,怎能有末后的指望呢?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因为信,所以信,人在旅途,一路向上。【作者】任红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

    世界文化 2018年5期2018-05-28

  • 川西高原草本沼泽湿地脊椎动物多样性现状研究
    31%。整个川西高原的沼泽湿地面积合计 1 173 683.02 hm2,占全省沼泽湿地总面积的99.80%,其中草本沼泽湿地在阿坝州和甘孜州的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草本沼泽湿地总面积的32.71%和14.85%。四川省的草本沼泽湿地总面积为 3 659.48 hm2,阿坝州共计草本沼泽湿地面积为 1 197.08 hm2,其中若尔盖 1 124.62 hm2,小金县72.46 hm2。甘孜州共计草本沼泽湿地面积为543.52 hm2,其中九龙县73.83 h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2期2018-05-10

  • 川西高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及对策
    066)1 川西高原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川西高原具有较为丰富的环境资源,给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条件,全面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事业将是促进川西高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2016年同期增长12.8%。其中,城镇居民36.77亿人次,增长15.1%;农村居民13.24亿人次,增长6.8%。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城镇居民花费3.77万亿元,增长16.8%;农村

    江西农业 2018年7期2018-02-12

  • 川西高原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分析,得出了川西高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可控性的结论。关键词:川西高原;海磨路;环境影响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6-0105-031研究概述1.1研究区域概况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俗称康巴地区或康区。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位于长江上游,既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又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要防线;既是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又是我国实现生态保护与生

    绿色科技 2018年6期2018-01-28

  • 川西高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义。关键词:川西高原;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4-0135-031研究概述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俗称康巴地区或康区,地处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位于长江上游,既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又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重要防线;既是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又是我国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攻坚地段的组成部分。其中所涉及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江河干流

    绿色科技 2018年14期2018-01-25

  • 雍正时期清政府在川西高原设置土司的行动及特点*
    区域又被称为川西高原。据史志记载,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已在川西高原地区一些地方设置郡县,元明时期则深入这一地区置有大批土司。清初继续推行土司制度,在川西高原打箭炉(今康定)及其以东地区进行招抚,一批土司先后归附:至康熙后期,清政府已在雅砻江以东的川西高原地区设置大小土司50多员。进入雍正时期后,清中央政府在川西高原又设置了一大批土司,使此地区土司制度比明代更为完备,清在这一地区设置土司的行动至此也基本完成*李绍明:《历代中央王朝在四川藏区的建置》,《四川藏学研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1-18

  • 三维遥感在川西高原旅游中的应用
    资源。本文以川西高原为例,通过制作三维系列动画图,以三维遥感可视化及动态分析来展现川西高原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资源。关键词:三维遥感;旅游资源;川西高原引言:川西,秘境的绝美风光,相信很多人都没有领略过。但有些地方名气较大,比如稻城亚丁、康定、四姑娘山等,即使是这些名气较大的旅游景点,也还有继续挖掘的旅游价值。其实这些为人称赞的地方只是川西大地上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美景也许并没有被完全开发利用。三维遥感影像可视化及动态分析可以极大程度的挖掘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

    城市地理 2017年8期2017-11-02

  • 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索
    12100)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索梁文超,赵鹏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对森林航空消防灭火直升机机型、直升机取水、洒水灭火方式等进行研究,并对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灭火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中小型直升机采用机腹水箱洒水更适合为川西高原林区实施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火作业。森林;航空消防;川西高海拔林区;机型;机腹取水1 直升机机型的性能探索目前国内森林航空消防工作主要使用的直升机机型有M-26,M-171,K-3

    森林防火 2017年3期2017-10-13

  • 川西高原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探讨
    摘 要】:对川西高原某地区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林分密度林龄不同的云杉人工林中,随着林龄的增长,云杉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其生态功能也随之增强。【关键词】:川西高原;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 引言】: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自从人类迈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重工业、农业、林业等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0期2017-10-12

  • 川西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婷摘要 利用川西高原红原和诺尔盖1971—2010年逐日观测资料,研究了2个站点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红原和诺尔盖这2个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其中红原约以每10年0.26 ℃的倾向率增高,诺尔盖约以每10年0.27 ℃的倾向率增高;降水量则呈现减少趋势,红原降水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16.34 mm,诺尔盖降水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4.72 mm。通过研究气候变化的特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源,进而从气候方面采取适当措施缓解生态环境退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6期2017-09-22

  • 四川省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计算ET0,并对主要气象因子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相对变化率、敏感系数及其对ET0贡献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ET0呈现微弱减少,而攀西地区则呈现一定的增加,其空间分布表现为: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南部年ET0为高值区,多在1000~1350mm,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年ET0为低值区,多在651~900mm,从西南向东北呈现“高-低-高”趋势。各气象因子对ET0的影响(对ET0变化的贡献率)主要取决

    中国农业气象 2017年9期2017-09-16

  • 川西高原红景天资源的开发研究进展及前景概述
    特性,综述了川西高原区红景天的分布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川西高原红景天资源的开发难度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红景天;川西高原;开发利用;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S57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197031 引言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为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药用植物,亦是珍稀的环境适应性药物。红景天全株均可作为药用,但民间多以其根状茎最为常用。作为红景天属植物的主产区

    绿色科技 2017年15期2017-09-01

  • 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量化研究*
    ·农业生态·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量化研究*田双清,陈 磊,谢皖东,陈宇阳,陈文宽※(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目的]研究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川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治理川西地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分析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0~2013年川西高原农牧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4期2017-07-07

  • 川西高原精细化生态敏感性评价
    0225)川西高原精细化生态敏感性评价吕远洋, 刘志红, 叶帮苹, 张 思, 张 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成都 610225)川西高原地处我国第一、二阶梯过渡带,生态类型复杂,生态敏感性评价对川西高原环境保护决策、全国生态敏感性区划有重要意义。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选取水力侵蚀敏感性、冻融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指标作为川西高原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依据,对川西高原进行精细化的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 川西高原水力侵蚀中度及

    水土保持研究 2016年1期2016-10-26

  • 川西高原植被状况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遥感研究
    0000)川西高原植被状况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的遥感研究李晓铃,冯建东,王 鑫(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利用近年来川西高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分别以年和季为时间分辨率分析川西高原的植被长势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川西高原植被长势呈显著增加趋势;除夏季外,各季植被长势增长显著;川西高原夏季,反应植被长势的NDVI值与季均温、季平均积温、季平均降雨量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春、冬季NDVI值与温度、积温的相关性优于降水;春、夏

    绿色科技 2016年14期2016-10-11

  • 艺术本土化的现实表现 ——川西高原油画
    实表现 ——川西高原油画郑宇明 (阿坝师范学院美术系 624000)现在很多画家都以川西高原为题材进行了油画创作,并得到了大量艺术家及评论家的充分肯定。本文在对川西高原的地域环境、地貌特征及风土人情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方位考察的基础上,对以川西高原为题材的油画创作运用绘画风格比较、内涵提升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其艺术价值及贡献,阐述了民族化道路的艺术价值,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川西高原;油画;少数民族阿坝师范学院校级规划课题:

    大众文艺 2016年19期2016-07-12

  • 川西高原牧民定居背景下的民族客栈创业可行性分析
    客栈,是发展川西高原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川西高原牧民“三农”问题的一个全新突破。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分析川西高原民族客栈的生存条件,从而对创办和发展民族客栈的条件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一、川西高原牧民定居工程自2009年起,四川省政府在川西高原大力推进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建设为重点的牧民定居工程,引导牧民由游牧生活变为固定居住的现代生活方式,大力推行牧民定居行动。现如今,大多数的牧民都搬进了独具藏族特色的

    旅游纵览 2015年10期2015-09-10

  • 川西高原农业气象研究初探
    3002)川西高原农业气象研究初探胡 尧(四川省阿坝师专人文社会科学系,四川 汶川 623002)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步伐的推进,我国的高原农业产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在高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其多变的气候特征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在下面的研究中,将就川西高原农业气象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川西高原;农业气象;研究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3000~3500m以上,地质环境较为典型,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4期2015-03-20

  • 川西高原的岩土体的冻融破坏类型及其灾害效应
    10081)川西高原的岩土体的冻融破坏类型及其灾害效应铁永波, 白永健, 宋 志(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 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1)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冻融条件下冰碛补给型泥石流物源汇集机制研究”(41101086); 中国地质调查局公益性调查项目(12120113010200)第一作者:铁永波(1979—),男(汉族),云南省大关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貌学研究。E-mail:tyongb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2期2015-03-18

  • 川西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0062)川西高原雪灾时空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杜华明1,2, 延军平2, 杨 蓉2, 杨登兴2(1.绵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2.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摘要:[目的] 掌握川西高原雪灾的空间格局和发展动向,为灾害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以川西高原16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气温与降水量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对川西高原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3期2015-03-14

  • 首座高效生态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3500米的川西高原【本刊讯】日前,按照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调控中心指令,阿坝电力调度中心启动红原花海光伏电站带电,并一次投运并网成功。试运行期间,经具资质专业单位并网检测调试,机组发电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由中环股份子公司阿坝州红原环聚生态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花海光伏电站(邛溪光伏电站),建设在海拨3500米的川西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投运的首座高原高效生态型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兆瓦,采用高效跟踪低倍聚光技术,并与高原现代畜牧业综合开发利用。红原花海光

    中国设备工程 2015年3期2015-01-26

  • 川西高原苹果综合试验站召开果树管理现场培训会
    键技术落实,川西高原综合试验站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南新镇召开了果树管理现场培训会。茂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健、县科技局局长李金荣、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杨春生、南新镇镇长杨国强、农技中心主任张跃勋等相关领导出席,南新镇及其他乡镇的科技人员和种植户的代表等 70余人参加了现场培训会。会上,川西高原综合试验站站长谢红江副研究员对近年来开展的“树形改造、果草畜循环模式、反光膜铺设、绿色防控”等系列技术进行了现场示范和总结,并结合高原苹果优势与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11期2012-08-15

  • 川西高原植被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的相关分析
    的复合影响。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季节和昼夜温差大,地质环境典型,地表生态脆弱,研究川西高原植被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对于学术界和发展四川经济和旅游业都比较重要。张永恒等[14]研究了西南地区植被与气候关系,但没有涉及周期变化,陈权亮等[15]研究了川西高原植被和陆面温度变化,但没有涉及植被和气候的相关性分析。川西高原NDVI和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相关性及周期变化是怎样一个状况?文中将对该地区的植被和气候的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