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

  • 温胆汤加减方调控血脂异常机制的研究进展
    ]。经典化痰方剂温胆汤是治疗痰浊内阻证的主方[2],其对于调节TC和TG水平作用有较多报道。现就近年来温胆汤加减方对血脂异常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 温胆汤来源及组方温胆汤作为经典化痰名方,最早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原方由生姜四两,半夏(洗)二两,枳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炙)二枚,甘草(炙)一两,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的温胆汤多在此基础上进行化裁,其中尤以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9期2023-08-18

  •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痰热证失眠28例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痰热证失眠疗效显著,无成瘾性、戒断反应等副作用,部分患者在改善失眠的同时血脂有降低现象。因此设计研究方案,以温胆汤加减方结合CBT-I为治疗方案,对照以艾司唑仑结合CBT-I治疗,观察温胆汤组疗效能否优于艾司唑仑组,初步探索其显效的机制,并观察其对血脂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一种中医结合CBT-I的疗法。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者职责隔离盲法的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10月至20

    环球中医药 2022年7期2022-07-18

  • 黄连温胆汤治疗湿热蕴结型2 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探讨
    果[4]。 黄连温胆汤是治疗湿热蕴结证的常用方剂, 但其治疗湿热蕴结型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尚不明确。为此,该研究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在该院收治的76例2 型糖尿病(湿热内蕴型)患者,对比分析黄连温胆汤的辅助降糖效果及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收治的76 例2 型糖尿病(湿热内蕴型)患者,随机分为双胍组(38 例)和黄连温胆组(38 例)。 黄 连温胆 组男18 例,女20 例;年龄57~82 岁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8期2022-06-14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疗效及对血糖的影响研究
    究对象,评价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于2020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82例肥胖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40~68岁,平均为(53.2±4.0)岁,病程在2~8年,平均为(5.2±1.5)年,FBG(空腹血糖)平均值(10.2±1.6)mmol/L、体重指数平均为(30.1±0.5)kg/m2、睡眠率平均为(39.2±2.0)%。对照

    贵州医药 2022年2期2022-03-28

  • 黄连温胆汤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干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样硬化进展。黄连温胆汤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常用复方,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降低血脂水平,减小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程进展的作用[3]。黄连温胆肠能否通过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黄连温胆汤为干预措施,高脂饲料饲养的载脂蛋白E(ApoE)-/-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探讨黄连温胆汤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效应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以期揭示黄连温胆汤干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4期2022-03-11

  •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冠心病伴抑郁、焦虑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依从性相对较差。温胆汤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名医姚僧垣所撰写的《集验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温胆汤是以南宋医家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收录的温胆汤为基础,其药物组成为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主要功效是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本研究运用 Meta分析,评价温胆汤加减方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方法 计算机检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23期2022-01-10

  • 温胆汤在胸痹心痛治疗中的运用*
    224000)温胆汤作为古今名方,乃治痰之祖,临床广泛临床;“痰”是胸痹心痛最为重要病理因素之一,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胸痹心痛,取得了较好疗效。这引起了我们反思,本文回归古代文献,追本溯源,理清温胆汤渊源,分析其功用主治及历史演变,探讨与胸痹心痛之间内在联系,并结合临床实例,化裁温胆治疗胸痹心痛,现总结如下。1 “温胆”之源据资料记载,温胆汤最早见录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80年)姚僧垣的《集验方》中,可惜此书现已散佚不可考。现存古籍中,“温胆汤”方名最早见于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4期2021-03-28

  • 吴光炯教授临证应用温胆汤系列方经验
    游绍伟温胆汤出自北周姚僧垣的《集验方》,由《外台秘要》《千金要方》记载而传下来,原方因其能温养胆气而常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属胆虚胆寒者,温胆汤有温胆之名而具有清胆之实,也有认为是和胆者,能理气化痰、温胆和胃。吴教授临证推崇方证辨证,善于辨证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疾病。温胆汤方中部分药物对于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排空等具有一定促进作用[1],吴教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常常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光明中医 2021年6期2021-03-27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组和西医内科治疗组,每组36例。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54.58±8.21)岁;病程(12.54±1.49)年;合并冠心病3例,合并糖尿病5例。西医内科治疗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4.21±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0期2021-01-31

  • 张波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不寐、胃脘痛、郁证的验案举隅
    中,张波擅长运用温胆汤治疗多种疾病。现将其运用温胆汤治疗不寐、胃脘痛、郁证的临床医案3则汇报如下。1 用温胆汤治疗不寐的临床医案患者李某,女,67岁,2019年2月初诊。其主诉为入睡困难2年,加重10天。刻下证见:其寐差,睡眠浅,醒后难入睡,纳差,胸中沉闷,口中发苦,咽部干燥,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张波认为,患者证属肝郁气滞、痰热扰心,治以疏肝解郁、清化痰热,方用温胆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温胆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清半夏 15 g、竹茹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2020-12-13

  • 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和穴位敷贴治疗更年期不寐疗效观察
    域,主要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对更年期不寐患者进行治疗,具备清热除烦,宁心安神效果。本研究选取病例简要介绍更年期不寐治疗中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实验对象63例更年期不寐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14例,女 17例;年龄 45~63 岁,平均(54.27±3.11)岁。观察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47~65岁,平均(56.28

    哈尔滨医药 2020年5期2020-11-26

  • 以法统方结合机器学习探索中医温胆治法沿革
    机器学习探索中医温胆治法沿革杨巍,文小平,郭晶磊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以温胆治法的清温倾向沿革为例,探索以法统方结合机器学习的中医治法研究方法。根据以法统方原理,将中医治法比较转化为方剂集合的比较,通过方剂药物组成变化研究治法的变化。建立并应用随机森林模型,量化比较2组或多组方剂集合的相似性,即不同治法之间的相似性。在《三因方》之前,温胆治法与温法的相似性为75%;在《三因方》之后,温胆治法与温法的相似性为19%。中医温胆治法在《三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11期2020-11-19

  • 观察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取2017.12~2019.11时段接收64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纳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32例采纳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比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率(3.13%)较对照组(15.63%)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关键词】温胆汤;西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型糖尿病【中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7-06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郁化火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郁化火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痰郁化火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7±0.6)mU/L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2019-07-01

  • 温胆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火亢证30例
    。本文是通过观察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火亢证的临床效果,并与西医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做对比,进一步讨论温胆汤加减方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从而体现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优势,弥补目前临床对脑梗死的治疗上的不足,给脑梗死患者寻求更有效更可靠的治疗方案,减少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生。我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温胆汤加减方及西医常规脑梗死治疗对30例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火亢证型病人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改善明显,与30例仅采用西医脑梗死常规治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1期2019-06-04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00)我院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0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8岁,平均(38.6±4.3)岁;病程10个月~12年,平均19.6±3.4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1~66岁,平均(38.8±4.6)岁;病程11个月~11年,平均(19.9±3.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期2019-04-08

  • 康进忠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经验
    将康进忠教授应用温胆汤治疗眩晕的经验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张仲景认为痰饮乃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伤寒杂病论》谓:“目眩、冒眩、振振欲僻地”,《金匮要略》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记载治疗眩晕之方剂10余首,可见张仲景极为重视痰饮在眩晕中的作用,首先开创“因痰致炫”学说,备受后世医家重视。朱丹溪亦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痰水致眩学说。因风致眩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肝主风,风性动摇,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2期2019-02-12

  • 温胆汤学术滥觞与演进❋
    100091)温胆汤是当代中医临床治疗痰证的常用方剂,这首方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以前。在其漫长的学术发展过程中,该方如何从温胆之剂变为治痰之方?在这一转型变化过程中,受到哪些中医理论变迁的影响?本文试从现有对该方的文献记载出发,紧密结合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大背景,勾勒该方发生发展的轨迹,并对影响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因素做出初步分析。1 《集验方》《备急千金要方》 肇始其端在现存医学文献中,温胆汤始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方·胆虚实第二》(以下简称《千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9

  • 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中医治疗
    验发现,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效果良好。王晶和李敬林[3]总结李敬林教授经验,李师教授认为痰火内扰是导致失眠重要病机。认为痰热扰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致不寐。故而以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每获良疗。黎壮伟[4]以清心化痰,和中安神为法,治疗内生痰热,上扰心神的失眠,处方也用温胆汤加减取效。贾春林和秦冰[5]认为失眠多由痰热扰心所致,以14味温胆汤清热化痰兼补气养血取效。朱莹和朱莹[6]教授提出失眠痰热扰心证分三期治疗,早期以祛除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2019-01-07

  • 加味温胆方对心肌缺血(痰浊血瘀证)大鼠细胞凋亡及 Bcl-2、Bax、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影响*
    发生[7]。加味温胆方出自《医宗金鉴》,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竹茹、苍术、延胡索、丹参、川芎、赤芍、牛膝、黄芪、节菖蒲组成,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外周血管阻力的功效,具有化痰、祛除痰饮、解郁散结 、止痛消炎的疗效,同时还能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平衡,提高心肌作功效率[8]。本研究拟探讨加味温胆方对心肌缺血(痰浊血瘀证)大鼠细胞凋亡及 Bcl-2、Bax、Survivin、Caspase-3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心肌缺血(痰浊血瘀证)的治疗提供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12期2018-12-25

  • 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临床观察
    生率较高。我院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耳石症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68例,均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康复科诊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36~47岁,平均(40.2±2.5)岁;病程1~4天,平均(2.2±0.6)天。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5~48岁,平均(41.0±2.6)岁;病程1~5天,平均(2.3±0.7)天。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2018-11-21

  • 温胆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活质量。笔者采用温胆汤治疗血管性头痛,旨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头痛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病程(26.93±1.72)个月;平均年龄(35.87±2.64)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平均病程(26.74±1.61)个月;平均年龄(35.92±2.7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5期2018-06-13

  • 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症体会
    生活。笔者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病案举例王某,女,40岁,已婚,2017年1月10日初诊。3个月前因和家人生气后,睡眠逐渐减少,每晚可睡1-2h,入睡困难,严重时彻夜难以入睡,眠浅易醒,平素烦躁易怒,口中黏腻,纳差,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内蕴。治以清热化痰,和胃利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10g,陈皮15g,半夏9g,枳实15g,茯苓30g,竹茹15g,炙甘草6g,胆南星9g,莲子心9g,柴胡12g,黄芩9g,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7期2018-03-19

  • 温胆汤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
    054000)温胆汤始见于《集验方》,其后被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收录,其主要病机胆寒气郁,痰湿内停,胃气失和。历代医家灵活运用,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变化创制出诸多类方,应用于精神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大大拓展了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现就温胆汤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综述如下。1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症状复杂、至今未明确其病理基础的重性精神障碍。根据中医辨证,痰凝气滞可能是其潜在的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6期2018-01-20

  • 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研究
    653100)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研究姜宇宏(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 玉溪 653100)R246.112B1004-2814(2017)12-1356-02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用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用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5%、对照组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眩晕有更好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2018-01-03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内扰型小儿多动症的效果观察
    24300)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内扰型小儿多动症的效果观察周 进(射阳县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300)目的:探讨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火内扰型小儿多动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射阳县中医院收治的38例痰火内扰型多动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儿分为中医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9)。为中医治疗组患儿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匹莫林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8期2017-12-13

  • 黄连温胆汤合乌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8例疗效观察
    51330)黄连温胆汤合乌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8例疗效观察梁迎民(河北省高邑县医院中医科,河北 石家庄 051330)目的 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给予黄连温胆汤合乌贝散加减治疗,观察其效果。方法 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108例,以随机分类法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黄连温胆汤合乌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沙比利、硫糖铝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8期2017-08-07

  • 葛根温胆颗粒联合颈部穴位推拿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评价
    ·临床研究·葛根温胆颗粒联合颈部穴位推拿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评价董嘉楠1,肖韩燕2,金荣梅1,付东莹3(1.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实验室,黑龙江牡丹江157000;2.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3.牡丹江康安医院肝病三区,黑龙江牡丹江157000)目的探讨葛根温胆颗粒联合颈部穴位推拿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2例,依据不同

    中国药业 2017年9期2017-07-12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疗效观察
    康,我们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把2011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滁州中西结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2 诊断标准1.2.1 诊断标准:参照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的《实用内科学》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1]。1.2.2 中医辨证标准:[2]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5期2017-06-15

  • 从临床应用研究看温胆汤的疏肝作用
    从临床应用研究看温胆汤的疏肝作用杨阳 张明泉 耿静 贾林霞文章从临床角度论述了温胆汤这一中药复方对于肝疏泄功能的影响,从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基于经典文献,阐述温胆汤调畅气机的作用,并分析其“辛”味行散和“甘”味补益以疏肝气的中医药效原理;其次,分别从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促进血液与津液运行输布、促进排精排卵及行经五个方面,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详细论述;最后,明确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遵循整体观的重要性。温胆汤; 肝主疏泄; 调畅

    环球中医药 2017年9期2017-03-04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
    10029)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Meta分析郭格1,顾锡镇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定性研究与定量Meta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与技术,检索国内有关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依据所定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有效数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2-08

  • 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岛 266000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王兰恩 付敏杰 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山东青岛 266000目的 探讨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并为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治疗。给予对照组氟西汀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温胆安神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6期2016-12-10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0例
    翠翠 宋宗良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0例李翠翠 宋宗良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湿热中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降糖基础治疗上予黄连温胆汤加味煎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的降糖基础上予多潘立酮治疗,疗程都为4周为一个疗程,分析诊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给予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比较

    甘肃医药 2016年5期2016-10-31

  • 丹栀逍遥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价值分析
    丹栀逍遥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价值分析王晓梅李云鹤目的 分析丹栀逍遥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行丹栀逍遥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治疗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0期2016-02-15

  • 温胆汤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温胆汤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王晓红目的探讨温胆汤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温胆汤方加味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温胆汤方加味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温胆汤方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36期2016-02-05

  • 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56例
    154002)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56例武桂霞,邓慧敏,杨 彬(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肛肠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目的 探讨分析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5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该汤药中药构成有陈皮、半夏、茯苓、竹茹及甘草等)。对于形体胖且嗜睡乏力患者来说,应加上佩兰、川芎、菊花;对于形体瘦且失眠多梦患者来说,应加用磁石、川芎、远志与菊花。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35期2016-01-23

  • 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抑郁症48例
    075000)温胆安神汤治疗老年抑郁症48例谭洪华李霞1王杰2孟宪民1(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关键词〕温胆安神汤;老年性抑郁症1张家口市社会福利总院精神病院2张家口市医学情报站第一作者:谭洪华(1972-),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老年性抑郁症由于其年龄特点及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症状表现多样化,抑郁情绪不典型,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老年性抑郁症中49%的患者由于不能耐受药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0期2015-12-15

  •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症46例
    ,044000)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症46例姚宏军(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044000)失眠症是指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的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1]。笔者应用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症,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23例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46~68岁,平均57.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6期2015-07-10

  • 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阻滞型心悸患者临床观察
    张清科 饶梓辉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阻滞型心悸患者临床观察张清科 饶梓辉目的 温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阻滞型心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痰浊阻滞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温胆汤;痰浊阻滞型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2期2015-05-24

  • 情志干预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扰心证失眠症30例临床研究
    情志干预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扰心证失眠症30例临床研究马 锋(开封市中医院 脑病二区,河南 开封 475000)目的:观察情志干预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扰心证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扰心证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情志干预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失眠症;痰热扰心证;情志干预;黄连温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0期2015-04-26

  • 温胆汤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临床分析
    ✿论著/冠心病✿温胆汤加味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临床分析段立焦(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卫生院,黑龙江同江156400)目的 研究并探讨黛力新联合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黛力新,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年11期2015-02-23

  • HPLC测定葛根温胆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
    HPLC测定葛根温胆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赖杰仁(九江市中医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目的:建立葛根温胆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rontosil 120-5-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18∶82);流速1.0 m L/m 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得低于3 000。结果:葛根素对照品进样量在0.020 02~1.000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5年7期2015-02-17

  • 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研究
    降情况,采用内服温胆汤加味疗法,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该药对患者血脂和CRP 的影响,探讨研究温胆汤加味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随机抽取的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实验组和对比组,试验组的30 例患者中,男18 例,女12 例,病龄为3个月~23年不等,平均病龄(8.82±3.98)年;对比组的30 例患者中,男17 例,女13 例,病龄为2 个月~24年不等,平均病龄(9.72±4.09

    中外医疗 2014年29期2014-12-09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赵艳红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赵艳红目的 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3年3月20日~2014年1月20日本科室收治的失眠患者40例, 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 即黄连组和安定组, 黄连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 安定组采用单独使用安定片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共40例患者经过两周的坚持治疗后, 黄连组总有效率95.0%, 安定组为80.0%, 将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黄连组疗效显著高于安定组的疗效(P<0.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6期2014-09-04

  • 黄连温胆汤加味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
    10000)黄连温胆汤加味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叶 玺 叶穗林 高雅琦(广州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广东 广州 510000)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味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为医院治疗冠心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心病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同时分析和比较两组的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2014-06-05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40例
    50014)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40例周春利1,孙欣欣1,孔 立2(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山东 济南250014)我们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40例,均为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门诊患者,为痰热内扰型。女19例,男21例;年龄20~75岁,平均70.45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6个月;睡眠最短1h,最长5h。临床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6期2014-04-05

  • 十味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近况
    荣慧·综述·十味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近况高荣慧十味温胆汤是治疗心虚胆怯、痰浊内扰型失眠的有效方剂,本文主要从用于精神神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两方面对十味温胆汤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从所收集的文献数据看,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提示十味温胆汤在临床失眠症治疗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十味温胆汤;失眠症;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性眩晕十味温胆汤首载于 《世医得效方》,收录于明王肯堂的 《证治准绳·类方》。十味温胆汤原方由半夏 (汤泡)、枳实 (麸炒)、陈皮 (去白,各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4-04

  •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41100)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叶厚春(江西省赣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县 341100)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分为A、B两组,A组口服茴拉西坦胶囊,B组服黄连温胆汤加味。结果: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B组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效果显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黄连温胆汤加味;对照治疗观察认知障碍主要指记忆、语言、计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0期2014-03-13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60例临床观察
    文研究中就对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60例单独服用安定片治疗失眠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的失眠症患者都符合相关标准中制定的失眠症诊断标准。对所有的患者要排除是否是因为大脑、神经系统、躯体疾病或者是服用药物等因素所引起的失眠症。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其中包括肝肾功能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以及心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5期2014-01-04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
    者在临床中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来源于2010年9月-2013年2月间空港医院中医科接诊患者,共6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 13例,女18例;年龄25~65岁,平均42.6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36.2个月。对照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21~63岁,平均38.52岁;病程半个月~8年,平均39.8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1期2013-12-05

  • 甘淳运用黄连温胆汤经验举隅
    30006)黄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之功效。主要用治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聚成痰,郁而化热,痰热内扰之证。现举甘淳教授灵活运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口臭、不寐、胃脘痛等验案3 则如下,与同道分享。1 病案举例1.1 口臭案患者,女,42 岁,江西省某传媒干部,2013 年3月8 日初诊。诉自2012 年12 月份以来,发现口臭难闻,虽每天刷牙3 -4 次,但口腔异味不减。自觉口黏,口干,口苦,渴不喜饮,胃纳可,时有干呕,无反酸,食后胃脘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2期2013-04-16

  • 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症72例
    在临床中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观察本方具有理气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对于肝气郁结,痰热内扰型焦虑症具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均为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神经症患者。男27例,女45例;男女比为1∶1.67;年龄小于20岁1例,21~30岁22例,31~40岁24例,41~50岁11例,51~60岁14例,60 岁以上8 例,以20~40 岁的女性居多。72例均排除甲状腺机能

    陕西中医 2013年6期2013-04-08

  • 温胆汤临床应用及药理实验研究进展
    津 30070)温胆汤临床应用及药理实验研究进展李 岩1,郭 洋2 (1.天津市大港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270;2.天津华兴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270)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药理研究也较多,文章从本方溯源、临床应用、药理实验研究三方面作一综述。温胆汤;临床应用;药理1 温胆汤溯源温胆汤首见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集验方》中。此后,《外台秘要》和《千金方》有引用,后世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以下简称《三因》)之温胆汤应用最为广泛,后世医家又根据温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2013-04-07

  • 临床运用温胆汤的经验
    立民 夏秀宏1 温胆汤的组方与功效温胆汤为孙思邈首创,载于《备急千金要方》。药物由制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生姜、甘草组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9方中又加入茯苓、大枣,后世医家多沿用此方,该方具有清胆和胃、除烦止呕的功效,临床用治胆虚痰热上扰证。方中制半夏、陈皮、生姜辛温以导痰止呕,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清热除烦。由上述可知温胆汤的基础方是二陈汤加枳实、竹茹,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功在治痰,枳实、竹茹清胆胃之热,除烦止呕功在清热,方名温胆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3期2012-01-28

  • 温胆汤源流及历代应用考略
    30038)1 温胆汤源流1.1 方源及沿革 温胆汤最早见载于唐《千金方》[1],其后的《外台秘要》、《医方集解》、《成方切用》等书所载均标明出自南北朝姚僧垣的《集验方》,《集验》温胆汤的药味、药量、功效同《千金》温胆汤,由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组成。方中生姜、橘皮用量最多,方性偏温,主治大病后胆寒所致的虚烦不得眠。故《中医方剂大辞典》[2]579指出温胆汤出自《千金方》之前而现已亡佚的《集

    中成药 2012年1期2012-01-25

  • 异病同治论多汗
    焉。”我常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自汗﹑盗汗及其他汗出异常的患者,效果颇佳,报道如下。自汗患者,67岁。左侧脑梗死及慢支并感染住院。住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后,脑梗死及感染症状好转,但白天汗出较多,动则益甚,尤其进食时浑身汗出,故请中医科会诊。查患者形体偏胖,平时易感冒,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稍浮。病属中医自汗,病机为湿热内阻,肺卫气虚。治以清热化湿,佐以益气固表。方拟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连 6g,黄芩15g,半夏10g,茯苓 30g,枳实12g,陈皮 1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8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