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

  • 中国古典诗词对当代民族歌曲发展的价值研究
    动作用。一、“诗三百”为民族歌曲奠定了表现形态和抒情倾向从构成的角度看,流传至今的中国古典诗词主要由三方面成果构成:一是先秦时代的“诗三百”,二是唐诗,三是宋词。“诗三百”是先秦时代的经典诗歌,并且在后来嬗变为儒家经典《诗经》。关于“诗三百”的产生时间和作品性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它是产生在周朝初年到春秋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三百”的所有作品均以配乐演唱的歌曲身份存在,而且还按着一定的音乐标准被划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从民族歌曲发展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12期2024-01-28

  • 黄培芳的岭南诗学立场
    起于粤,传承《诗三百》之“风”,而黄佐又是南园后五先生之师,崛出南海,号令“魏、晋、六朝”,指挥“开元、大历”,气象宏大,其功不在陆贾、终军二位使南越归顺的功臣之下。如果说陈子壮、欧大任将黄佐之功定位为对岭南“蛮荒之地”的“收复”和“归顺”,那么朱彝尊的评定就更进一步,认为岭南文学可以与中土比肩了。黄培芳引朱彝尊论岭南文学云:“才伯究心理学,而修词掞藻,杰然艺苑争雄,岭南人在词垣者,琼台、香山,后先相望。”[1]87再如:国朝诸公论吾粤诗,先后推许,如出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2-13

  • 论现实主义的新劳动教育课程
    范: 以孔子的诗三百为例中国历史上有众多劳动教育课程典范。仅就先秦而言,有《周礼》六官、三百六十职课程体系的各职劳动实务与基本礼仪训练,庄子以“庖丁解牛”的生动寓言来揭示登峰造极的劳动技艺和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前者可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典范,后者则是将劳动技能与人生哲学融为一体的教学典范,但它们均不是现实主义劳动教育课程,真正符合本文需要的乃是孔子的诗三百课程。相比《周礼》作者或庄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以教育为本业的教师,也是中国课程发展史上最重

    全球教育展望 2022年5期2022-11-18

  • 历来关于“思无邪”重要解释梳理与浅析
    后被孔子用作《诗三百》的总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自此,“思无邪”成为《诗经》乃至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历来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颇有争议,各家之言百花齐放。本文试从《诗经》和《论语》的源头出发,以《四库全书总目·诗经》为中心、不同注疏版本和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各时代的发展背景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思无邪”的重要解释,进而谈谈个人的浅见。一、源头:《诗经·鲁颂·駉》中“思无邪”的本义表达《鲁颂·駉》位于《鲁颂》第一篇,《毛

    名家名作 2022年17期2022-11-10

  • 浅谈“诗三百”与“思无邪”一语
    对《论语》中“诗三百”一语有所评说。到了20 世纪,鲁迅、朱自清、钱穆、钱锺书、李泽厚、杨伯峻、李零等一众大家各表卓见,但也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20 世纪90 年代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与上博竹简《诗论》等珍贵文献的出土及整理出版,则为“诗三百”一语的阐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历代对“诗三百”一语的阐释大多集中于“诗三百”与“思无邪”之上,某种程度上,“诗三百”一语的阐释史是一部论争史,也是一部反映儒家文本经典化历程的学术史。一、简论“诗三百”阐释史与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不可歌之诗”的节奏与韵律 ——《节奏和韵律——宅居谈诗(四)》续篇
    要是唱的(如“诗三百”),后世(直到今天)则主要对之诵读或吟唱;原来歌唱的汉魏乐府诗歌,后来也主要是诵读或吟唱。清末学者陈洵《海绡说词·通论》“本诗”条说:“诗三百篇,皆入乐者也。汉魏以来,有徒诗,有乐府,而诗与乐分矣。”[5](p483)“诗与乐分矣”这个说法,虽不能那么绝对,但大体符合事实。而且有的诗歌形式,开始时主要被歌唱,到后来则逐渐发展为主要被吟诵或诵读,如“诗三百”和乐府诗即如此,词亦如是——从词的孕生、成熟、发展的过程可以得到印证。就是说,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3-17

  • 浅谈“诗三百”与“思无邪”一语
    对《论语》中“诗三百”一语有所评说。到了20 世纪,鲁迅、朱自清、钱穆、钱锺书、李泽厚、杨伯峻、李零等一众大家各表卓见,但也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20 世纪90 年代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与上博竹简《诗论》等珍贵文献的出土及整理出版,则为“诗三百”一语的阐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历代对“诗三百”一语的阐释大多集中于“诗三百”与“思无邪”之上,某种程度上,“诗三百”一语的阐释史是一部论争史,也是一部反映儒家文本经典化历程的学术史。一、简论“诗三百”阐释史与

    名作欣赏 2022年23期2022-01-28

  • 如果给水墨画写题词?
    量。——寒山《诗三百三首》赖艺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彭宇涵: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谢芷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徐梓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论语》张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张瑾萱: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沈佺期《黄鹤》邹佳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月》

    艺术启蒙 2021年4期2021-08-04

  •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慈悲如野鹿,瞋忿似家狗。——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单车入危城,慈惠安群凶。——唐·张籍《董公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孟郊《游子吟》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唐·岑参《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唐·白居易《慈乌夜啼》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唐·白居易《慈乌夜啼》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唐·白居易《慈乌夜啼》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元·王冕《墨萱图·其一》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两汉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21年18期2021-07-21

  • 千帆过尽(外一首)
    千帆过尽名字和诗三百一样厚重好看相信大雁南国归来相信瑞雪兆丰年太多的修辞重复着宫殿和贵妃的华丽富贵一张白纸不留痕迹张扬着千年一叹越接近盛唐越失语千帆过尽知道了荔枝为何那么新鲜区区一碗剑南春啊我把自己醉在剑门关外久远的寒山寺钟声让长发在江枫渔火中自乱谁看过楼兰姑娘的容颜我竟和唐诗一样感叹感概千帆过尽一种歌谣传唱了百年又百年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只有月亮不睡 陪着我我牵着月光悠闲散步无法想象影子多么自恋重叠或婆娑 躲过白天的喧哗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的感觉这个世界只属于我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12期2021-02-07

  • 乐教的威力
    唱一遍,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到了汉代,独尊儒术,又把《诗三百》尊为《诗经》,此后,历代传诵,不绝弦歌。不过,汉魏以后,乐教低迷,清末民初的新文化运动,又是对乐教的一次冲击。时至今日,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信息科技革命裹挟着物欲,也把很多人带进了享乐主义的泥淖。网络提供了无限丰富的视听资源,多数人选择的是极欲享受,经年不休。当此时,试问雅乐何在?有多少人还在弹唱欣赏?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教育界应该担起恢复乐教的重任。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去劣扬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0年9期2020-12-30

  • 纳兰性德辞赋探析
    。(一)秉承“诗三百”纳兰性德对于赋的重视程度较高,在《赋论》一文中对赋体的源头、特征、创作原则、文学地位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在《赋论》中纳兰性德提到“诗有六义,赋居其一”,这说明纳兰性德认为赋与“诗三百”是密切相关的,而依据“诗三百”标准对赋及赋作家的评价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在纳兰性德对赋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清楚发现纳兰性德对于屈原、荀卿等赋作家的推崇,而这就源于这类赋作家秉承了“诗三百”精神。此外,受“诗三百”影响,纳兰性德认为赋的创作方法应遵循“诗三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2020-11-19

  • 蒹 葭(外一首)
    遇见一片芦苇在诗三百中,她们的学名叫蒹葭这在乡里属于怪事,只有书生才配学名蒹葭苍苍,抱住秋风在晨光中慢摇没有节奏明朗的音乐,蟋蟀收住翅膀菱角菜铺满了半条河道,半只眼睛浑浊春风里朗读《蒹葭》的孩子去了省城一幅画,只画了几穗芦花的白和轻那秋日辽阔的天空,来不及勾出轮廓[去 日]去东荆河,依次要经过一片黑水塘五种植物,三座木桥和一段没有耻骨的春天。黑水塘让我取下眼镜才能看见萤火虫一样的诤言。苦菜,地黄,半夏是我的至亲,水芹与我若即若离在水沟里说泥巴色的段子,在河

    草堂 2019年4期2019-11-13

  • 意有所指 不用其字 ——近期两副对联的构思说明
    括颇多,诸如“诗三百”“风雅颂”“思无邪”等词语可谓影响深远,而在这些简短概括语言中,我最喜欢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于是,我当时想将“思无邪”这三字嵌入联中,以强化切题效果。可是,在我整体构思的过程中,我又想到,也许许多联友在创作中会用到这个词语,形成撞车,我的写联习惯,促使我放弃这三个字。然而,我实在舍不得放弃孔子的这一独特见解,致使构思陷入卡壳困惑,睡意全无。想来想去,我决定立意不离这三个字,但不让这三个字出现。这就是下联“先师蔽以一

    对联 2019年10期2019-11-12

  • 风雨里的思念
    以墨子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既然是舞蹈,就要能够不停地循环,重章复沓就是自然的道理了。在节奏和句式上没有变化与推进,古人们就在词语的选择上下功夫了。也因为如此,现在我们如果要赏鉴这样的詩句,或许“因声求意”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雨天,久别的“君子”忽然出现在了诗人的眼前时,诗人情绪的变化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对风雨的描绘是“凄凄”,那是一种与内心的寂寞联系在一起的客观描写。外界的寒风细雨正应和着内心的凄苦寂寥。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5期2019-09-10

  • 文吃与武吃
    风范,即运用“诗三百”中某些适当的诗句来委婉表达心志情感,表明立场观点,进行外交沟通,比如向对方委婉示好或示威,包括求救兵、解纠纷,等等。这有点类似今天社交聚会中的献歌或配乐诗朗诵,只不过唱什么歌、点什么曲都含着目的。“赋诗言志”也大都借用现成的“诗三百”篇章,《左传》记载赋诗七十余次,只有四次是现场即兴创作的,也正因如此,赋诗者既要对原诗内涵有透彻的理解,又要巧妙地把握“借用”的幅度,不明不暗,点到为止。当时有一个赋诗原则,即断章取义,各取所求。肚里不饿

    意林绘阅读 2019年4期2019-05-08

  • 采薇而食最相宜
    连孔子都说:“诗三百,思无邪。”有的是草木如织的浪漫,有的是食味人间的乐事。在《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代,由于肉类和粮食的匮乏,当时的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不得不依赖蔬菜来补充粮食的不足。故见于《诗经》的蔬菜有:荇菜、卷耳、芣苢、蕨、薇、藻、苓、荑、唐、芄兰、谖草、蓷、荼、荠、莫、苦、葑、苕、苴、苹、莱、芑、蓫、葍、堇。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不妨让时光溯回,去看一看,舌尖上的诗三百,喂饱眼睛,喂饱心。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春日食春芽,在干燥的北方,特

    乐活老年 2019年1期2019-01-12

  • 微写作
    了所有星光,从诗三百篇的扉页里隐现。(135****7439)【秋日】落霞像赴盛宴而归,拥簇着夕阳醉在天边,绯红的脸颊泄露了它们的约定,脚步痴缠。美丽的余晖洒在我的裙边,情愿被这温暖的颜色涂抹、晕染。每当望向天空,彩霞是永恒的祭奠。(135****7439)【各思量】云是天空放逐的思念,怕微风载不动,扯成碎片。看似淡薄悠远,却心事万千。挂在树梢,為宿鸟御寒,留在月旁,与倦客取暖。一身瘦骨西风中,暗忆前事,各自思量。(135****7439)【夜色】黑暗中,

    意林 2018年22期2018-12-04

  • 孔子“思无邪”新探
    》篇中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则诗评历来被认为是对《诗经》的高度概括与评价,也是孔子“诗教”思想的重要体现。然而自先秦以降,对此语内涵的理解一直都是见仁见智,诸多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此进行了研究与阐释,如就“思”的主体而言,汉代郑玄释为鲁僖公之思(毛亨撰、郑玄笺、陆德明音译《毛诗》卷二);宋代苏辙认为是“无思无为而思之正也”(《栾城第三集·论语拾遗》第三条);清人方玉润理解为“牧人之思”(《诗经原始》卷一八)。而就“思无邪”的内涵而言,

    古典文学知识 2018年6期2018-11-27

  • “思无邪”作为《诗经》学话语及其意义转换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此后“思无邪”就成了《诗经》学的重要命题。但当历代学者不断追求这一命题的本旨,并意欲给出一种合理解释时,他们可能在立场和认知上犯了错,即忽视了该命题之内涵在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变化。孔子这样说当然有自己的界定,可战国中期以前,孔子后学对“思无邪”之“思”有一个误解,促成了汉代经学家的新解释,奠定了人们对这一命题最基本的认知;宋代以降,质疑汉唐旧说者渐多,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为了消除旧解与《诗经

    社会观察 2018年8期2018-11-18

  • 这是一组出离风花雪月的故事
    域极大地扩展:诗三百的研究,是从大约2014年开始的数年的美国学术访问就已经开始,只不过讲课的压力加快了我研究诗三百写作历程研究的进程,随着2017年第一个学期的讲授,一部《先秦两汉文学史》30万字左右的讲义已经完稿,并获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签约。第三个学期,则进入到宋元明清部分的课程,这是我个人知识结構的薄弱环节,此前,从未接触过戏曲小说的研究,由于课程时间极少,系里要求至少要讲讲四大名著,特别是红楼梦,因此,我不得不开始了我《红楼梦》的研究,并且,何其有

    博览群书 2018年9期2018-09-29

  • 未完待续
    的创作历程。即诗三百产生于散文和音乐。经历了:无韵——有韵——复杂的用韵形式;无章(周颂)——有章但仅为散文分章(大雅)——乐章(小雅之后);散文句式(周颂)——出现四言作为主体句式(大雅)——整齐四言(小雅之后);直说铺叙——比兴——情景相生;冗长枯涩——精炼优美;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因系内开设的《诗经》精读专选课为求趣味性和经典性,以《国风》为主,因此很容易让学生对诗三百的创作过程产生误解,也強行将《诗经》分解成篇章块状而不成体系。而文学史课上对于诗

    博览群书 2018年9期2018-09-29

  • 浅谈《诗三百》的“采诗说”
    付思敏摘要:《诗三百》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约初成集于公元前六世纪。三百多篇诗歌中,只有小雅的《节南山》和《巷伯》,大雅的《崧高》和《烝民》以及《鲁颂·閟宫》等个别篇目留有作者署名,其余皆不详,更遑论其编著者。至汉代,随着“儒学”地位的提高以及“经学”的兴盛,关于《诗三百》的编集有了三种说法:“献诗说”、“采诗说”、“删诗说”。学术界对于“采诗说”的观念有较大的不同。本文章认为,其产生争论的关键在于对于“采诗”二字的理解不同。本文以“采诗释为诗的步步

    北方文学 2018年14期2018-07-13

  • 重拾经典,多元视角构建情趣课堂
    世家》记载:“诗三百五,孔子皆弦歌之。”这里的“弦歌”是指边弹边唱。《诗经》从诞生那刻起,就具有唱歌的功能。比如《诗经·小雅·天保》是西周以前的作品,笔者在教学时,就应用了“四声对五音”的古老谱曲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堂内进行谱曲、吟唱。当学生根据自己谱作的乐谱,吟唱诗文。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谱曲方法后,再为《诗经》其他篇目进行谱曲弦歌,让他们明白诗文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为音乐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与舞蹈融合 从远古时代,先人们就在祭祀、节庆、娱乐时载歌载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12期2018-02-12

  • 此外不堪行
    记事时喜欢读《诗三百》。“《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窃以为《诗经》的文字美如梦境。不论是《摽有梅》中如梅花般清新淡雅的女儿情怀,还是《采薇》中悠长的意境,抑或是《野有蔓草》中那缠绵凄恻的邂逅相遇,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于我,最爱的却是“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这句。女子采着绿,心思却不知飘向了何处,连一个竹篮都未采满,如此满到溢出的情思,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十三四岁时便照着译本读《聊斋》。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我喜欢看里面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或是鬼

    美文 2017年24期2017-12-13

  • 因文动情以情解文
    间教授弟子“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孔子自己也善读《春秋》,曾引得老聃津津有味地聆赏;唐代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清代桐城派学者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强调通过熟读吟咏古人的作品领会古人的神气。让激情在语文课上飞扬。一个课上激情飞扬、情感充沛的语文老师,他的课堂一定不是一潭死水;一个“入境着魔”,随着语文课文本内容的变换或喜或忧、时嗔时怒的学生,他一定是逐渐触及语文神髓的学生。老师的阅历、体悟比学生丰富,激情容易获得;学生的经历相对较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5期2017-07-05

  • 诗之情志
    语》中曾有:“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夫子的意思是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诗以传情、歌以言志,诗歌中真情的流露,志向的表达,其语言里平仄的严谨、音韵的动人,铿锵着意气,温柔着岁月。可诗中卻不止“诗意”。一者人们从中咏怀修身,观察世情;二者诗是文化符号之一,在由它而提示的更广阔的世界里,万物丰盛,彼此相和,在“诗意”中人们也在找寻与运用规则与理性,并用其探索与描绘世界,文化与经济金融间关系的探索与描绘也在其中。

    金融博览 2017年4期2017-04-07

  • 最初的爱情也是最好的
    丁鼎对于诗三百,我从来就是敬而远之,因为被畏难情绪一直笼罩着,三十年不敢越雷池一步。有时心痒,拿出书来,也是只言片语地看看而已,既不求甚解,又懒得思考。这样看书结果可想而知,故一遇有人谈诗三百,就只能佯装未闻,充当听众而已。但是,我对诗三百中的爱情表达一直是情有独钟。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等,诸如此类,读之似无羞涩之感,男女情爱,像是天造地设,自由也自然,淑女窈窕,人人可求之,诗中的君子似为男人涂脂或加冠

    鹿鸣 2017年1期2017-02-08

  • 思无邪
    笔《思无邪——诗三百》。2009年8月出版新书《美人何处》。2012年12月出版《再见故宫》。内容简介: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所以你渐渐习惯唱道:“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不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

    连云港文学 2016年8期2017-01-16

  • 诗三百与孔子删诗
    李颖“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礼记·礼器》记载孔子论及“诗”与

    国学 2016年12期2017-01-09

  • 思无邪
    笔《思无邪——诗三百》。2009年8月出版新书《美人何处》。2012年12月出版《再见故宫》。内容简介: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地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所以你渐渐习惯唱道:“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不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

    连云港文学 2016年7期2016-12-09

  • 诗三百》编订“讼案”与趋势
    1331)《诗三百》编订“讼案”与趋势张中宇(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摘要:依照司马迁描述,孔子搜集、整理和重新编定《诗三百》,形成了文献意义上的“善本”,同时也是按照新标准(“取可施于礼义”)辑定的“精选本”。后人依据不同史料进行不同解读,分歧主要集中在孔子搜集整理和依据的原始文献到底有多少篇,孔子是对已完全成型的积累文献进行“校勘”还是“重新编定”及“重编”幅度、是否发生文本性质的“质变”。近年发表关于孔子“删诗”的论文,超过70%支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6-13

  • 诗三百”到底多少篇它们真被孔子删过吗?
    /北京·李颖“诗三百”到底多少篇它们真被孔子删过吗?◎文/北京·李颖“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金秋 2016年24期2016-05-03

  • 韩愈《元和圣德诗》规模《诗三百》辨
    圣德诗》规模《诗三百》辨张炜(百色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摘要:《元和圣德诗》为韩愈四言力作,依古而不机械复古,可谓自铸伟词。关于此诗的创作渊源、体制及其内容等在后世引起过学者们的热切关注和争论。关于“是否规模《诗三百》之争”,汪森的评价较为公正客观。此诗依古而不拟古,务去陈言,用《史记》的精神结撰史诗,继承了《大雅》的史诗传统并有新的发展。关键词:韩愈; 《元和圣德诗》; 规模; 《诗三百》《元和圣德诗》为韩愈四言力作,依古而不机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6

  • 天才和杰作总是在群体簇拥中出现的
    —在潜意识中,诗三百以及中国诗歌的起源问题,应该是我人生最后一个驿站的研究对象——求新求异,不仅仅是我的研究兴趣,也是我生命的本真。三十年来,我先后研究苏东坡——宋诗——唐宋词史——词体起源发生——汉魏古诗,在汉魏五言诗和词体的起源发生两大问题上,向世界和历史的未来,发出了我作为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的信息。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所剩下的事情唯有等候历史的宣判。而其他一些大众化的课题,都不能引发我的激情——对我来说,只有类似诗三百这样的难题,才能引发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5

  • 中国早期古典诗体形式的奠基者
    三种诗体形式:诗三百代表的四言诗、楚辞开创的骚体诗、汉魏文人五言诗,三种诗体形式的奠基人分别是:周公旦、屈原、曹操。以周公为例:《诗经》不仅仅是中国诗歌的最早的总集,而且,是中国诗歌的最早的源头,诗三百之前无诗,周公是中国诗歌体裁的奠基人。而诗三百并非孤明先发的孤立现象,而是伴随《尚书》《易经》等散文体文史典籍先后共同出现的(散文在前,诗歌在后)。而《尚书》《易经》《诗经》等六经的出现,都是源自于一个伟大的政治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这是就西周初期制礼作乐制度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5

  • 谈《卷耳》 ——善阁读《诗》记(十一)
    定诗的作者的。诗三百,有很多是实际内容与其序风马牛不相及的。不过这一首,序作者似乎是有根据的,其根据大概是《左传·襄公十五年》里史作者的一段话:“君子谓楚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觎心。《诗》云:‘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采、卫、大夫各居其列,所谓‘周行’也。”原来按《左传》把“周行”解成“周之列位”。古人(不只是《左传》的作者)引诗多是断章取义,这在当时是允许的,而以此做为解诗的唯一依据却是不可靠的。既有《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09

  • 郭沫若致郭开运(翊昌)的一封书信
    。悲慨第十九“诗三百篇,要风要雅,囗囗生至居原而极”,居原乃屈原之误,其上二字不明。书名既为“详注”,而所注并不详,与幼时所读有註本,似亦大不相同。我记得幼时所读本,正文是大字,注在正文后,是小字,注文比正文多得多。这种刻本,恐无法找到了。小时所读书,有一种叫《唐诗正文》是上下两卷,好像都是五言诗,有五绝与五律两种。又有《増广贤文》,此书我们虽没读过,但在家乡流传颇广。这些书如能找得到,很想看看。珩瑛所借残书,所有者不愿卖?如果愿卖,我想买下来。书价当寄去

    郭沫若学刊 2013年2期2013-11-14

  • 仙凡之隔:船山诗学视域中的二曹诗歌
    :首先,他以《诗三百》作为后世诗歌趋赴的理想,追求一种天然本真的诗歌境界;其次,他采取正反相形的方式评诗,其肯定性评述常有精微之论,但否定性评述有时则失于偏颇。二曹诗歌的个案体证了船山诗学的这种内在逻辑。仙凡之隔;船山诗学;曹丕;曹植船山诗学被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先生赞誉为“现代意义上的 ‘文学思想’,以及一种真正‘全面思考’一整套问题的批评”①。所谓“真正全面思考一整套问题”,应当是指船山诗学着意于深入追问与究诘从诗歌创作到鉴赏过程中一系列带有本原性质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1-15

  • 明代声诗及其学术背景
    调,期望建立以诗三百为经典的文学样式,这是对明代唐诗学盛行的一次背离和反抗,正是在这种背离和反抗之中,两者交互影响,共同推动了明代诗歌的发展。声诗的再次被强调,同时又表明了明代诗人试图重新构建文学经典以恢复雅正文学的传统。一、声诗的概念与明代声诗的出现历来,对声诗概念的界定,广泛地来说,其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专指乐府;指诗乐合一的诗三百的文学样式;特指以唐诗为代表的近体格律诗;指以五七言诗入乐。明代的诗歌理论特别强调了声诗作为第二个概念(即诗三百)的含

    文艺评论 2011年6期2011-08-15

  • 诗三百篇文法讨论集》述评
    75000)《诗三百篇文法讨论集》述评张立娟,杨泽林,赵献春,刘晓明(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齐佩瑢的《诗三百篇文法讨论集》收录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现代学者对《诗经》中词语研究的论文。讨论集的学术意义在于:其内容重点突出,系统性强,给后人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给学人提供了努力方向,还为今人提供了资料汇编的方式方法。齐佩瑢;《诗三百篇文法讨论集》;收录内容;学术启示齐佩瑢是河北省井陉县人,生于1911年,卒于1961年。20世纪30年代,他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4-10

  • 诗歌中的哲学
    是诗的国度。从诗三百到唐诗宋词以至于今,诗歌的星空中闪烁着无数耀眼的星辰。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始终在纷纭变化的世事中保持一颗童真的心灵,甘于“一箪食,一瓢饮”式的清贫,在物与欲的洪流中“诗意地栖居”,写出脍炙人口、光照千古的作品,汇就了华夏滔滔不绝的诗的江河。一、臻于圣境的《诗经》和自戕的《离骚》《诗三百》是圣人匡世救俗之作。春秋无义战,只能说圣人删就诗经是为了引导世人归于正途。大道无形,不可言说。《诗三百》正如孔圣一般,已至“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之境,未生之

    活力 2009年5期2009-11-16

  • 夜品《蒹葭》
    位老人在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葛云杰 《蒹葭》之美道而不尽,言而不绝。本文以优美的笔触再现了那美丽哀怨的画面,准确描摹了处于情感中的痴情人的向往、思念、缠绵、无奈与煎熬,细细刻画,丝丝入微,用语精当。 作者视野开阔,引用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迷蒙中,似乎有一位老人在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句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显示了理解的深刻与运用的娴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9年21期2009-02-07

  • 中国文学史话(连载)
    李修生三、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上)公元前544年,吴国国君新立,派弟弟季札到鲁国进行访问。由于鲁国保存着周乐,季札要求观看周乐的演出。根据《左传》、《史记》记载,那次演奏的内容,就是《诗经》所收集的乐诗,而且次序大体和现在所见到的内容相同。由这件事情可以知道,这些诗歌是具有完整体系的乐歌。关于这一点还有不少的文字记载可以证明,如《墨子·公孟篇》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3期1985-11-01

  • 三种《诗三百
    《诗经》号称《诗三百》外,印度、意大利也都有《诗三百》。印度著名的《三百咏》,由抒情诗集《爱欲百咏》《道义百咏》《出世百咏》合印而成,作者伐致呵利,为一贫穷的婆罗门诗人。意大利的《诗三百》即桂冠诗人彼得拉克的代表作《歌集》,全部为十四行体,是诗人献给其女友劳拉的情诗。三种《诗三百》,应当说都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读书 1982年3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