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

  • 不同药剂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效果
    51523)玉米灰斑病又称玉米霉斑病、尾包叶斑病,是由玉蜀藜黍尾孢子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病害[1]。除玉米外,病原还可侵染香茅、高粱、须芒草等禾本科植物。近年来,玉米灰斑病发病早、传播及蔓延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已成为玉米生产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2]。玉米灰斑病病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可见针尖状褪绿的黄色小斑点,7 d 后发展为长1~6 cm、宽0.2~0.4 cm 的长距形病斑,病斑中央部位为灰色,边缘可见褐色坏死线,叶片正面及反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9期2023-09-12

  • 基于循环一致对抗网络的玉米灰斑病图像迁移方法研究*
    要的作用。对玉米灰斑病图像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深度学习在玉米病害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并且病害图像迁移也是图像风格迁移[4]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时对于玉米灰斑病图像的数据量可以起到扩容作用。目前,数据缺乏仍然是阻碍深度学习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完备的数据集应具有大规模性、多样性[5],因为在深度学习中,大多数任务都是源于基础数据进行驱动的,数据的多少对模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面临新的应用时,高质量、大批量的数据往往是第一需求,但是构造所需要的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年2期2023-03-04

  • 叶面遮盖剂在大豆灰斑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54007)大豆灰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大豆病害,对大豆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已对大豆灰斑病研制出了相应的防治手段,但是有的防治手段对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叶面遮盖剂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大豆灰斑病防治手段方面的空缺,促进了大豆种植业的发展。1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1.1 发生规律大豆灰斑病的发病原因通常是土壤中含有上一茬种植物残留的灰斑病孢子。这种孢子在气温与湿度上升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大量繁殖并攀附在大豆植株上。大豆灰斑病为真菌性病害,一

    种子科技 2022年18期2022-12-28

  • 大豆灰斑病诱发原因与防治分析
    7)0 引言大豆灰斑病作为在大豆中常发生的间歇性流行病害,又被称为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大豆主产区危害也较为严重,尤其在7~8月份高温多雨时,会加重大豆灰斑病的发展。近年来,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造成大豆灰斑病越来越严重,灰斑病的发生部位常见于大豆的叶茎荚,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造成大豆产量降低、品质受损。1 大豆灰斑病的诱发原因1.1 栽培因素栽培作为大豆种植的基础,影响着大豆的生长,栽培环境的优劣是大豆是否会感染灰斑病的重要基础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9期2022-11-25

  • 弥勒市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控
    中在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以及草地贪夜蛾这3种病虫害。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这3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从进行积极农业生态防治,实施有效化学药剂防治,这2个主要方面进一步阐述防控措施。1 玉米种植中危害严重的病虫害1.1 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又称为条斑病,是弥勒市玉米种植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对玉米叶片产生危害,但是发病较重时也会感染到叶鞘等部位。一般大斑病发病形式是玉米底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呈自下而上感染。病发时首先会出现水滴状斑点,很快发展为灰绿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不断恶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11-22

  •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市场的需求,大豆灰斑病的频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灰斑病发生的年份会导致大豆减产13%左右,严重时甚至会减少30%~50%。蛋白质含量降低1.4%,百粒重降低2.2克,因此每年损失的人民币高达2.8亿元。所以研究人员需要对大豆灰斑病进行全面分析,探寻有效的防治措施。1 发生特点1.1 病害特征对于大豆而言,灰斑病的发生严重危害大豆的生长,影响大豆的产量及品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荚、茎和种子。带有病菌的种子长出幼苗时子叶上会出现近似圆形

    新农业 2022年20期2022-11-07

  • 35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4种病害抗性的精准鉴定与评价
    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和瘤黑粉病等。玉米大斑病曾在我国发生多次流行,感病品种损失可达30%以上,黑龙江省每年因大斑病损失玉米6 000万~9 000万kg。随着秸秆还田、连作等耕作栽培制度的变化和玉米生长后期连续阴雨,近几年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各玉米主产区加重发生,已成为玉米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灰斑病对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南等地区的玉米生产威胁越来越大,且在云南、四川、湖北等地区的高海拔山区,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近年来,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呈逐渐加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17期2022-09-23

  • 玉米对灰斑病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Zeamays)灰斑病于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亚历山大县首次发现[1],于1991年在我国丹东首次报道[2],至今该病在全国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3-5]。应用实践证明,筛选和培育抗病新品种以及研究它们抗灰斑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等,可为品种选择与区域布局等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选择空间,也是解决这一困境的理想途径[6-8]。目前,针对玉米灰斑病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病原菌种类的鉴定[9-11]、种质抗病性鉴定[12-14]以及抗病基因定位[15-1

    华北农学报 2022年4期2022-09-14

  • 26份玉米材料灰斑病抗性鉴定及分子标记检测
    50006)玉米灰斑病(gray leaf spot,GLS)是发生在玉米叶部的一种严重病害,最早于1925年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州首次被Tohon和Daniels报道[1]。1992年在我国辽宁丹东首次被发现[2],随后逐渐向全国扩散,严重影响了我国玉米的生产,特别是对东北、华北和西南三大玉米主产区构成巨大威胁[3]。研究表明,控制灰斑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是使用抗性品种[4-7],而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是筛选抗病资源。徐秀德等[8]利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20

    种子 2022年3期2022-04-22

  • 杂交玉米中海拔组区域试验总结
    病、小斑病3级,灰斑病、穗腐病、锈病1级;推荐进入生产试验。3.2 保玉18号该品种生育期114 d,株高315.2 cm,穗位高123.6 cm,亩均产836.99 kg,居第二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93.9 kg,增12.6%;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1级,穗腐病3级;推荐进入生产试验。3.3 昭黄20号该品种生育期113 d,株高344.8 cm,穗位高128.2 cm,亩均产806.45 kg,居第三位,较海禾2号(CK)亩增产63.36

    云南农业 2022年2期2022-02-18

  • YHG-1200TH型焊轨车更换晶闸管后焊接U75VG钢轨型检工艺
    断口存在冷断口、灰斑、过烧缺陷,焊头落锤统计见表2。表2 焊接接头落锤试验数据3 试验方案及依据标准根据邯郸U75VG高速钢轨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的特点和YHG-1200TH型焊机参数调整特点,按照以往焊接经验,微调一组参数焊接后进行落锤检验。通过焊接断口来检查接头质量,逐步调整焊接参数,以达到试验目的。依据《钢轨焊接》(TB/T1632—2005),落锤高度3.1 m,两次落锤试验焊接接头不断,灰斑面积控制在单个灰斑面积≤10 mm2,灰斑总面积≤20 m

    山东交通科技 2021年5期2021-11-27

  • 菏泽平原农区杨树灰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
    80%以上。杨树灰斑病是危害杨树叶部的主要病害之一[4-5],在菏泽市普遍发生,极易造成杨树早期落叶、嫩梢枯死等,杨树材积量可减少30%以上。【前人研究进展】资料记载,引起杨树灰斑病的病原菌有杨灰星叶点霉(Phyllosticta populeaSacc.)和杨棒盘孢(Coryneum populinumBres.),有性世代为东北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Miura),如何有效防治杨树灰斑病,降低其危害,提高杨树经济效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3期2021-10-23

  •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的病害发生情况(表3)。瑞糯1号D高抗大斑病,病株率7%,高抗小斑病,病株率11%,抗灰斑病,病株率13%,高抗锈病,病株率11%;瑞黑糯1号高抗大斑病,病株率6%,高抗小斑病,病株率6%,抗灰斑病,病株率19%,抗锈病,病株率16%;黑佳糯高抗大斑病,病株率18%,抗小斑病,病株率37%,高抗灰斑病,病株率10%,抗锈病,病株率20%;瑞佳糯1号抗大斑病,病株率52%,高抗小斑病,病株率8%,高抗灰斑病,病株率8%,抗锈病,病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6期2021-06-25

  • 2019年云南省杂交玉米低海拔组(普洱点)区域试验
    级、小斑病3级、灰斑病3级、穗腐病3级,锈病5级。普洱点建议在本区域进行第二年续试。(2)云瑞316。该品种生育期106 d,株高264.6 cm,折合亩产729.0 kg,居参试品种第二位,较CK1亩增产45.4 kg,增产率6.6%;由表2知,大斑病3级、小斑病5级、灰斑病3级、穗腐病5级,锈病3级。普洱点建议在本区域进行第二年续试。(3)文单3号。该品种生育期103 d,株高257.8 cm,穗位高126.8 cm,折合亩产572.6 kg,居参试品

    云南农业 2021年4期2021-05-14

  • 昭阳地区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8万hm2。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除侵染玉米外,还可危害高梁、香茅、须芒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为世界性病害,1924年在美国亚历山大州和伊利诺斯州首次被发现。1991年我国辽宁丹东首次报道发现玉米灰斑病,2002年在云南大理发现此病,2010年在云南昭通昭阳发现此病,以后我国的玉米灰斑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现已上升为玉米主要病害。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生初期玉米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形或矩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病斑

    上海蔬菜 2021年2期2021-04-22

  • 玉米第8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与灰斑病抗性材料筛选
    极其重要。近年来灰斑病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玉米病害之一,该病由多种尾孢菌所致[1]。在中国,主要病原是玉蜀黍尾孢(Cerosporazeae-maydis)、玉米尾孢(Cercosporazeina)[2]。目前,玉米灰斑病在我国多地区发生[3],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4]。贵州省玉米灰斑病主要在中西部高海拔地区(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市等)发生[5]。生产中主要通过化学农药来防治该病害,但化学防治易引发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培育

    浙江农业学报 2021年3期2021-04-01

  • 发掘大豆资源中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抗性优异等位变异
    龙江哈尔滨)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于1921年在我国首次发现后,在国内各大豆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且在我国北方春大豆产区发生最为严重,直接导致大豆品质降低,产量损失超过60%[1]。大豆灰斑病病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如Pham等[2]用16个鉴别寄主鉴定出11个生理小种;Mian等[3]用10个鉴别寄主鉴定出22个生理小种;丁俊杰等[4]用6个鉴别寄主鉴定出15个生理小种。我国的灰斑病1号生理小种是北方

    作物杂志 2020年6期2020-12-31

  • 大豆灰斑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分析
    于世界各地。大豆灰斑病是非常常见的大豆病害,属于间歇性流行病害,对于大豆的影响非常严重,在一般发生年里灰斑病能够让大豆减产15%左右,而在严重发生年中能够让大豆减产约30%。因此,有必要对大豆灰斑病治理展开分析。1 大豆灰斑病的病害症状大豆灰斑病能够对大豆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叶、茎、荚、籽粒都会受到灰斑病的侵害,其中通常以大豆的叶片以及籽实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大豆子叶上的病斑通常以圆、半圆为主,产生病变后的子叶颜色为深褐色。而大豆叶片上的病斑则是以圆、不规

    新农民 2020年34期2020-12-17

  • 钢轨闪光焊灰斑缺陷的形成过程
    也是最严重的当属灰斑缺陷[4]。到目前为止,关于灰斑缺陷的形成机理尚无定论。灰斑在钢轨闪光焊接过程中产生,属于闪光焊接的固有缺陷。灰斑缺陷的存在直接割裂了钢轨焊接接头材质的连续性,使钢轨接头整体性能下降。灰斑多出现在钢轨的底脚或三角区,其中最严重的是露头灰斑,露头灰斑往往是焊接接头断裂的裂纹源[5]。文献[6-8]通过机械压断接头发现含有氧化物夹杂的灰斑缺陷,对其出现的位置、形貌、成分进行了分析,但并未解释灰斑缺陷的形成原因。本文通过观测闪光焊接全过程,并

    铁道建筑 2020年11期2020-12-07

  • 一种叶面遮盖剂在大豆灰斑病防治中的应用
    7)0 引言大豆灰斑病又名蛙眼病,是由大豆尾孢菌(Cercospora sojina)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荚、茎和种子,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1-8]。国内外大豆产区均有该病害的发生[9-11]。据报道[12],自20世纪至今,黑龙江省已有4次大豆灰斑病大发生。大豆灰斑病可使大豆减产12%~30%,甚至50%[12],同时降低蛋白质和油分含量[13-14]。大豆灰斑病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和高度的变异性[15-16]。19

    农学学报 2020年11期2020-12-02

  • 玉米尾孢灰斑病抗性QTL分析
    10061)玉米灰斑病是由尾孢菌Cercospora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于192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首次被发现[1],随后逐步蔓延至世界主要玉米种植区[2,3]。我国于1991年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4],至今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东北春玉米区和西南地区普遍发生,在陕西发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5]。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南地区和陕西等地发生的玉米灰斑病病原为玉米尾孢(Cercosporazeina),与我国北方地区玉米灰斑病病原玉蜀黍尾孢(Cercosp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9期2020-11-14

  •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食作物之一,玉米灰斑病近年已上升为师宗县玉米的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地影响着全县农民的增收。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除侵染玉米外,还可侵染高梁、香茅、须芒草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叶片。1 玉米灰斑病症状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至褐色长条斑,这些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为4~20 mm×2~5 m

    云南农业 2020年8期2020-09-04

  • 砚山县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50201)玉米灰斑病主要病原菌分为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Tehon & Daniels),玉米尾孢菌是云南玉米灰斑病病原菌,比玉蜀黍尾孢菌对玉米致病力更强、寄主适合度更高[1]。该病原菌一般6月下旬开始引起玉米下部叶片灰斑病的发生,7月缓慢扩散,危害至中部叶片,8月中旬玉米抽雄开花后田间湿度进一步加大,玉米灰斑病加重危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暴发流行,平均气温18~20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4期2020-08-06

  • 钢轨闪光焊接头灰斑特性及成因分析
    合、灼伤、过烧和灰斑6 种[2]。灰斑是闪光焊中常见的缺陷。在焊接接头内部若灰斑数量及总面积超标,接头性能会大幅降低,这将会成为接头断裂的源头[3]。国内外对灰斑形成原因还没有统一的观点,当前的主要观点有火坑残留论、顶锻挤出论及钢材疏松杂质论[4]。这3 种论点都认为灰斑是在钢轨端面闪光时硅酸盐夹杂物遗留下来形成的[5],但对于硅酸盐夹杂物形成的原因及其形成过程分析不多。本文通过研究挤出瘤中的夹杂物组织及其形态,并在闪光焊完成预热(第2 阶段)及烧化(第3

    铁道建筑 2020年5期2020-06-20

  • 赫章县2018年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玉米品比试验总结
    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穗粒腐病茎腐病倒伏率(%)倒折率(%) 备注惠农单2号 HR R R R R R 1 0.3胜农10号 HR R R R R R 1 0.1足玉7号 HR R R R R R 1 0.3真玉1号 HR R MR R R R 1 0.3金玉108 HR R MR R R R 1 0.3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均高抗丝黑穗病;除惠农单2号、胜农业10号、足玉7号表现为对小斑病有抗性之外,其它各品种对小斑病均表现为中抗;所有参试品种对灰斑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4期2020-06-03

  • 基于机器视觉的网络化玉米病害检测方法研究
    、小斑病、锈病、灰斑病4种常见玉米病害的识别方法,主要研究玉米叶片病虫害图像的预处理、分割提取、病斑区特征提取等内容。2.1 病害玉米叶片图像采集预处理为实现病害玉米叶片去噪目标,采用中值滤波算法以相邻域内多点值的中值替代病害玉米图像数字化序列中的某点,使周边像素值接近真实值,间接去除噪声点,如式(1):F'(x0,y0)为图像灰度值的中值,F(x,y)是坐标点(x,y)的灰度值,(x,y)属于像素邻域集合S,N为像素邻域集合S中的元素个数,sort为给定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5期2020-05-06

  •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技术
    虫害,其中,大豆灰斑病是大豆较为常见和危害比较大的病害。本文是通过研究大豆灰斑病的病因,以及各种诱因做出相应的解決方法。我国大豆的主要生产区在东北地区,大豆灰斑病属于传染性的病害,如不及时的进行病虫害控制,会传染大面积大豆而出现大豆灰斑病,导致大豆严重的减产,所以要做好对大豆灰斑病的预防治理手段,控制大豆灰斑病的发病。保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一、大豆灰斑病病因及性质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是引发大豆出现灰斑病的主要病因,这种病菌是有针对性地对大豆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6期2019-10-11

  • 简述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案
    孔祥涛大豆灰斑病是中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以东北豆区发生最重,为黑龙江省全省性的大豆病害,别名斑点病、褐斑病、蛙眼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病害,大豆灰斑病在大豆生产中常发生间歇性流行,危害比较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受害豆株长势变弱、粒重下降、青豆率与秕荚率增加,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可减产10%-15%,严重时减产30%-50%,近年来大豆重迎茬面积的增加,也使大豆灰斑病发病趋势愈加严重,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了解掌握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特点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5期2019-09-03

  • 2018 年云南省金秋联合体玉米区域试验简报
    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成熟后期观察记载穗腐病的抗性水平,出苗期至蜡熟期观察记载螟虫的抗性水平。收获中间3行(12m2)小区产量,风干后按14%标准水分折算,再折合成 每hm2产量。收获后测定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型、粒色、轴色、千粒重、穗型等果穗性状。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软件用最小显著极差法(LSR-SSR)进行数据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物侯期 从表1 可知,10 个参试品种的出苗期一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2019-05-21

  • 玉米灰斑病抗性种质与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
    个主要因素,其中灰斑病是影响我国东北、华中、西南三大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1]。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叶鞘和苞叶,严重发生使叶片枯死、茎秆腐烂和倒伏,并最终导致减产[2]。该病最早于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发现[3],目前已遍布美国玉米带和亚洲、非洲、南美的许多国家[4-8]。灰斑病在我国最早于1991年在辽宁丹东地区发生[9],目前已蔓延至全国各玉米产区,产量损失一般在5%~30%之间,严重时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10-

    种子 2019年8期2019-01-07

  • GAAS80/580焊机工艺参数设置对U71Mn钢轨焊接质量的影响
    锤合格次数、断口灰斑面积等。2 数据分析2.1 03/6预热次数与灰斑面积/落锤性能的关系03/6预热次数与灰斑面积/落锤性能之间关系见表1。可知,随着U71Mn钢轨预热次数的增加,平均灰斑面积及灰斑总面积增加,平均锤数减少。原因在于,增加预热次数一般是为了加大加热总量,对于U71Mn钢轨来说,加热总量增加会导致平均灰斑面积增加,平均锤数减少,落锤性能变差[2-4]。表1 03/6预热次数与灰斑面积/落锤性能之间关系2.2 末期烧化过程参数与灰斑面积/落锤

    铁道建筑 2018年12期2019-01-05

  • 钢轨闪光焊灰斑缺陷形成原因及预防方法
    且宏观裂纹源可见灰斑缺陷。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对钢轨闪光焊灰斑进行研究。文献[1]认为:①钢轨闪光焊灰斑的本质是焊接过程中所形成的硅酸盐夹杂物在焊缝处发生了聚集;②灰斑的成因是在闪光过程中,焊接接头的个别部位发生搭桥、起弧形成弧坑,熔化金属在弧坑中被氧化而形成夹杂物,残留于焊缝;③随着闪光焊中预热、闪平电流密度增大,灰斑深度及夹杂物尺寸都呈增加趋势。文献[2]认为:灰斑是由于焊接工艺不当,对焊时产生的熔渣或氧化膜未被挤压出去而残留在焊缝中造成

    铁道建筑 2018年10期2018-11-02

  • 玉米灰斑病农药防治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在玉米种植中危害性极大的病害,在我市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许多种子经销店销售的玉米品种多、乱、杂,盲目销售和盲目购种的情况十分普遍。加之部分农民对个别品质好而高感大斑病或灰斑病的玉米品种抱着侥幸心理,常有种植,致使玉米种植风险增加。为有效控制玉米灰斑病发生,保证海东市玉米生产安全,于2018年在海东市的一些玉米灰斑病常发、重发区进行了玉米灰斑病农药防治实验。实验目的是为了能够给防治玉米灰斑提供技术支持。2 实验条件2.1 实验对象、作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8期2018-09-29

  • U71Mn钢轨的焊接过热敏感性分析
    现落锤次数、平均灰斑面积等和冲击性能密切相关的指标明显下降的现象。U71Mn和U75V钢轨焊接接头2015—2017年落锤及断口抽样检查一次不合格率的统计情况见表1。表1 2015—2017年落锤及断口一次不合格率统计 %由表1可知,与U75V钢轨相比,U71Mn钢轨的焊接接头存在落锤及断口抽样检查一次合格率偏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近年来各焊轨基地作了大量工作,试验了多种焊接工艺参数,探索了不同的预热次数、不同的顶锻力范围和不同的顶锻量范围,但是对于U71

    铁道建筑 2018年8期2018-08-31

  • 贵州六盘水市猕猴桃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察到疑似褐斑病、灰斑病、软腐病、溃疡病和炭疽病的症状(图1),主要感病症状与李黎等[2]、罗禄怡等[3]的描述一致。疑似褐斑病感病症状:叶面上的病斑较小,约3~15 mm,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外沿深褐色,中部色浅。疑似灰斑病感病症状:前期症状与褐斑病相似,叶背病斑黑褐色,叶面暗褐至灰褐色。疑似炭疽病感病症状:叶缘略向叶背卷缩,病健交界明显,病斑中间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疑似溃疡病感病症状:叶片上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3~5 mm明显的黄色晕

    植物保护 2018年4期2018-08-01

  • 基于混池测序的抗玉米灰斑病QTL定位
    广泛[1]。玉米灰斑病对玉米产量危害严重,危害程度受环境条件和玉米种质的影响,在美国,玉米灰斑病高发地带玉米产量降低50%以上[2];在巴西中部,玉米灰斑病高发地带玉米产量降低20%~50%[3];在南非,玉米灰斑病高发地带玉米产量降低20%~60%[4]。玉米灰斑病是由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zeine)[5,6]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zeae-maydis)[7]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玉米叶片,也可侵染苞叶和叶鞘。1925年,

    生物技术进展 2018年4期2018-07-26

  •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李延玲大豆灰斑病是一种对大豆影响较为严重的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质量,影响大豆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大豆灰斑病的病因、性质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大豆灰斑病是一种间歇性的流行性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大豆大量减产。大豆灰斑病在东北地区广泛发病,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等大豆产区,其中黑龙江地区发病最为严重,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1 大豆灰斑病病因及性质大豆灰斑病的主要病因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病原是大豆尾孢菌,是一种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主要侵染栽培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4期2018-04-22

  •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刘松涛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7~8月遇高温多雨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造成叶片过早脱落,大豆品质降低。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大豆灰斑病的发生1.1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期2018-03-25

  • 钢轨固定式闪光焊接头静弯试验及与落锤试验相关性分析
    压载荷图1 断口灰斑有3个接头虽然载荷和断口都满足标准,但是存在非灰斑缺陷。经分析,这3个接头特征[7-11]如下:①缺陷一般都位于轨底中心两侧±20 mm 范围内的轨底下表面,向基体侵入约 2 mm,或者在基体内部距离表层约 2 mm 处;②都有沿晶断裂的特征;③都有熔化金属自由结晶表面的特征;④夹杂物含有较高的硫和钙。由图2和图3可知,静弯断口缺陷与落锤试件中的过烧缺陷性质相同。图2 过烧缺陷区扫描电镜形貌图3 疑似夹杂处能谱对所有钢轨焊接接头断口灰斑

    铁道建筑 2018年2期2018-03-16

  • 移动式交流闪光焊接不良断面分析
    ,提出解决意见。灰斑;工艺参数;闪光焊接1 概况国内某地铁焊轨车间在做日常生产检验时,10个复检接头有3个出现异常,属于不合格接头。该地铁公司采用的是LR1200移动式交流闪光焊机,目前焊轨设备为2010年4月份交付使用,至今焊接大约3000个接头。焊接型式检验参数通过时间为2011年。2016年5月进行生产检验,发现有部分焊接曲线在阶段4出现5 s以上的断路,大电流。同时焊接10根实验钢轨,进行落锤实验,3.2 m的高度,其中有1根出现一锤断裂,2根第二

    上海铁道增刊 2017年1期2017-06-28

  •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玉米大斑病和灰斑病的防治效果
    剂对玉米大斑病和灰斑病的防治效果向礼波1,龚双军1,史文琦1,喻大昭1*,刘传兵2,田祚旭3(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武汉430064; 2.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恩施445000; 3. 恩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恩施445000)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大斑病和灰斑病,于2013年和2014年采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其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各处理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与对照药剂70%丙

    植物保护 2016年4期2016-09-14

  • 大豆灰斑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技术
    李红梅大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一般发生年可使大豆减产12%~15%,严重发生年可减产30%,个别可达50%。同时,灰斑病还严重影响大豆品质,灰斑病粒脂肪含量降低2.9%,蛋白质降低1.2%,百粒重降低2 g左右。1.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带菌种子长出幼苗的子叶即见病斑,大豆灰斑病受气候条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9期2016-07-09

  • 大豆灰斑病防治措施
    陈雪梅豆灰斑病又称蛙眼病、褐斑病或斑点病,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及籽粒,该病是一种间歇性流行病害,近年来,由于大豆重茬面积的增加,灰斑病的发生愈来愈严重。1.发病症状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状斑,大小1~5 mm,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2016-05-14

  • 北方大豆灰斑病防治措施
    200)北方大豆灰斑病防治措施何宏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大庆 166200)大豆灰斑病是影响大豆生长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随着北方大豆重茬、迎茬面积的增加,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籽粒,严重降低了光合作用,同时会导致大豆提前落叶,最终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营养含量。文章分析并研究了北方大豆灰斑病发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大豆 灰斑病 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北方大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2016-02-06

  • Up
    晨Up撰文/凌晨灰斑海蛇:相遇蠕动,冰冷的感觉荡漾在皮肤周围,是沙土和石块。一丛丛堆砌在前方的,温度稍微高一些,随着水流飘动,那是怒放的海葵。停住,贴紧沙土,仿佛一枝倒伏在地的海藻。一团团的红色从海葵中涌出,散布四周,迅即变换位置,那是一群彩虹鱼,身体的颜色五彩斑斓,但在它“看”来,不过仅仅是比海葵温度高一些的活物而已,活物太小,塞牙缝都不够。它身子一拱,从沙土中弹跳出来,在掀起的水涡中翻腾,扁平的尾巴控制住了身体姿态,它伸展身体,快速平稳地穿过这片区域,

    海洋世界 2015年1期2015-12-03

  • 盐津县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摘 要] 玉米灰斑病是盐津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发生危害,具有来势凶猛、传播蔓延速度快的特征。玉米发病后造成一般田块损失5%—30%,严重地决达80%以下,甚至有地田块绝收。根据近两年在玉米生产上指导农民防治玉米灰斑病情况,现将玉米灰斑病在盐津县的发生特点、防治措施进行编写汇总以供大面防治之用。[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发生条件 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7-09

  • 玉米灰斑病症状识别与防治
    来,一种叫做玉米灰斑病的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发病呈上升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威胁。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它是由玉蜀黍尾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从2007年至今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且具有蔓延趋势。这种病害原来是在美国玉米产区发生,是一种次要病害,因在人工育种技术过程中,自交系逐步丧失了抗灰斑病的基因,从而在美国和非洲一些国家,灰斑病逐年流行起来。目前,该病已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及西南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值得引起注意。1.症状识别。玉米灰斑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4年6期2015-03-23

  • 香辛料提取物对枇杷灰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斑点病和角斑病和灰斑病等,其中,灰斑病是枇杷较为常见的病害,[1,2]严重地影响了枇杷的产量和质量。据相关研究表明,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辣椒(Capsicum annuum L.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L. )和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L. )的提取液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9]但是否对枇杷灰斑病[10]有抑制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为枇杷灰斑病的生物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1-13

  • 丹尼尔博士到德宏州农科所检查指导工作
    东乡李子坪村检查灰斑病抗性鉴定试验种植情况。张晓梅向丹尼尔博士介绍了灰斑病鉴定试验的基本情况:2014年在江东乡开展灰斑病抗性鉴定试验5组,鉴定试验材料2000余份,占地面积6亩,涉及种植农户7户。试验于6月4日播种,现在已完成了间苗、中耕除草等工作,现长势良好。丹尼尔博士对鉴定试验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丹尼尔博士认真查看了每一份试验材料的长势,并针对这一地区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和种植农户进行了交流。endprint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4年7期2014-08-09

  • 红河州抗灰斑病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502)红河州抗灰斑病玉米品种筛选试验马乔平1,李正祥2,林玲3,李忠会4(1.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红河 661100;2.元阳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元阳 662400;3.红河州农经站,云南红河 661100;4.金平县老勐乡农科站,云南金平 661502)近几年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发生严重、危害大、造成损失大。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从全州常种玉米品种和云南农业大学及部分州(市)选育推广的一些品种中选出91个玉米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2期2014-04-13

  • X60钢级HFW焊管焊缝冲击韧性异常原因分析
    ,发现源区有大量灰斑,扩展区有二次脆性裂纹,如图2所示。形成灰斑原因多为未熔合或熔融氧化物未能有效排出。未熔合部位的显微组织也多为 “氧化物夹杂”或 “灰斑”,两侧为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经焊缝90°压扁试验时,焊缝极容易开裂[4]。 本试样焊缝熔合线完整(见图 1(d)), 且焊缝0°和90°压扁试验时均未开裂,可以判断此灰斑不是由于未熔合而造成的。对源区(图 2(a))中的灰斑(两处)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见图3~图4及表4~表5。图2 焊缝电镜扫描结果图

    焊管 2014年10期2014-01-23

  • 行星架铸造灰斑缺陷的改善
    现行星架轮辐面有灰斑缺陷,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产品的交货期。图1 行星架示意2. 铸造行星架的材质要求行星架材质为 QT700—2A,毛坯单重1300kg,试样采用D型附铸试块。金相组织要求:珠光体≥90%,球化率2级以上,石墨大小4级以上,磷共晶、碳化物≤1%,本体声速要求5500m/s以上(正火态),硬度235~275HBW。重要位置有UT、MT无损检测要求,要求达到公司标准规定的相应级别。3. 缺陷分析2012年,我厂加工出现缺陷的行星架在铸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3年11期2013-06-28

  • 浅谈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809)1 大豆灰斑病的性质及危害症状1.1 病源菌大豆灰斑病是一种由尾孢菌属引起的病害。该菌是1915年在日本由Hara首次发现的,被定名为Cercospora sojina Hara。1982年刘锡琏等根据病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的形态和色泽,将大豆灰斑病菌重组为Cercosporidium sojinum(Hara)Liu et Guo[1],属大豆褐斑短胖孢菌,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分生孢子梗5-12根成束从寄主气孔伸出,不分枝,淡褐色。有膝状屈曲,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7期2011-12-30

  • 红花触地
    芦苇们,仍在摇摆灰斑鹭1夜阑,灰斑鹭在窗外喊一个人,急切的喊声里有诗篇,有乳汁,有眼泪灰斑鹭是一个人性2灰斑鹭在窗外读诗诗中:弱水三千,苇草三千它自己是诗行中的第一行。灰斑鹭笑了灰斑鹭是诗中的灯。穿过三千里的水湄。灰斑鹭在读诗诗中:羽毛触地,红花数点

    青年文学 2011年20期2011-10-23

  • 警惕四川玉米灰斑病de发生危害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heon and Doniels)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91年在丹东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2002年在云南大理州报道了灰斑病发生,随后迅速发展并成为云南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2007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首次发现了玉米灰斑病危害,2008年逐渐扩展到芦山县、石棉县、天全县等地,并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具有蔓延趋势。如春秋季连阴雨、寡日照,特别是在山区和高海拔玉米种植区低温、高

    四川农业科技 2011年12期2011-08-15

  • 玉米灰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玲芝 姜少武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中村乡发病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重病时叶片大部分变黄焦枯,破坏叶片光合作用和植株的组织,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积累,造成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损失产量10%~20%,严重田块损失30%~50%,少数田块可造成绝收。灰斑病在苗期几乎不发生,多在玉米抽雄初期发病,灌浆至乳熟期进入发病高峰期。近三年的调查表明,当玉米生长处于拔节至抽雄期,如果遇到长期高温干旱少雨天气,发病时期推

    云南农业 2011年9期2011-08-15

  • 玉米灰斑病研究方法:Ⅰ.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的培养
    50201)玉米灰斑病(maize gray leaf spot)也称玉米尾孢叶斑病,是由Cercospora zeae-mayd is Tehon&Daniels引起的重要病害[1]。该病以发病早、传播和蔓延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为特点,特别是在玉米成株期暴发流行,重病地块大部分玉米叶片灰色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玉米发病后一般田块损失5%~30%,严重田块达60%以上,甚至绝收[2-3]。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

    植物保护 2011年2期2011-06-12

  • 大豆灰斑病的综合防治
    张丽娟等大豆灰斑病也称蛙眼病,是大豆的主要叶部病害,在我国分布地区较广,其中以黑龙江省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一般发生年可减产12%,严重时可减产30%~50%,同时还影响其品质、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降低其商品率。1病害症状大豆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危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茎、荚及种子。带菌种子长出的幼苗和子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气候干燥时,病斑扩展缓慢。当气候适宜,低温多雨时,病斑可蔓延至生长点,幼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后,初现褪绿色小圆斑,逐渐发展成为中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5期2009-06-08

  •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措施
    刘效珍大豆灰斑病是大豆主要的叶部病害,全世界各大豆栽培区几乎都有分布。大豆灰斑病除危害叶片、降低光合作用,导致提前落叶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严重地影响大豆品质。1危害及症状大豆灰斑病又称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其在东北三省危害严重。该病原为黑龙江省东部低洼易涝地区的主要病害。据60年代统计,我省合江地区因灰斑病损失大豆达1000万千克。进入80年代以来。逐步向西扩大蔓延,现已成为全省性的大豆病害。近年来由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3期20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