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带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前后降水特征的差异
    生在其眼壁和螺旋雨带内,按照其形成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层状降水和对流降水两类[22-24],但大多数学者将TC的RI过程及其降水变化与内核区强对流活动相联系[25-29],强调TC内核区对流爆发对RI发生和眼壁降水增强的重要性[30-32],而对层状降水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1998—2019年西北太平洋地区RITC 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TRMM 卫星降水格点数据研究RI发生前后TC内部不同区域降水及其降水类型的变化,以期为理解RI发生前后TC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6-21

  • 2020年和1998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的向北推进,梅雨雨带相继北移到华南、台湾、江淮流域、日本以及朝鲜半岛[2]。中国江淮流域地理位置独特,东临太平洋,南接南岭山脉,西连三峡、湘黔山地和秦(岭)巴(山)山地,北通中原大地,是中国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6-8月中国洪涝多发区域。江淮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和维持与梅雨期降水有着密切关系,出、入梅的时间、梅雨期的长短、梅雨量的丰枯以及梅雨的强弱是每年汛期预报中关注和研究的重点[3-5]。当发生在该地区的梅雨存在降水异常时,因其雨带位置稳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12-13

  • 长江流域梅雨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事件的自维持机制:2020年一次暴雨过程的个例分析
    于著名的亚洲季风雨带上,夏季风期间极易发生强降水事件(Li and Zhou, 2015; Chen and Zhai, 2016; Chen et al., 2019)。降水的潜热释放不仅维持和加强了季风雨带上小尺度系统(Rao,1969),同时对夏季风中的大尺度系统也有调制作用(温敏和施晓晖, 2006; 姚秀萍等, 2019)。当梅雨期发生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过程时,其降水的空间尺度和量级可与台风期相比。因此梅雨雨带上大范围持续强降水所释放的凝结潜热对

    大气科学 2022年6期2022-12-03

  • ECMWF模式对2020年夏季江淮流域降水的预报偏差分析
    的重要降水过程,雨带随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第一次北跳后稳定在江淮流域(Tao and Chen,1987;Ding,1992;Ding and Chan,2005)。江淮流域气候统计意义的梅雨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梅雨期间平均降雨量达200~300 mm,约占夏季降水总量的一半(梁萍和丁一汇,2012;Ding et al.,2020)。梅雨锋两侧的湿度纬向梯度较大,低层有明显的水平风切变(郑永光等,2007)。在日内时间尺度上,中国

    暴雨灾害 2022年3期2022-12-01

  • CMIP5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雨带北推模拟的评估
    季。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推进速度决定着其停滞时间的长短,进而影响中国东部的旱涝特征和雨型结构,所以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推进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全球气候模式是气候模拟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重要工具和主要手段,使用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进行情景预测之前必须要评估模式模拟现代气候的能力[1]。为对比检验模式对历史气候及其变化的模拟能力,文章利用CMIP5的33个模式历史实验月平均降水数据,评估了33个模式对近几十年中国东部雨带推进气候态的模拟能力。初夏至盛夏东亚夏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2年3期2022-11-09

  • 初始外围尺度与加热对台风次眼墙形成的影响
    值。主眼墙和外围雨带的非绝热加热对台风强度、结构变化至关重要。平衡动力学理论中,非绝热加热使台风在主环流上形成一个对流层低层径向流入、眼墙处上升、对流层高层流出的次级环流结构[6-8],其中低层入流向内输送绝对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在边界层无摩擦时守恒,从而促使切向风增强[9-10]。内雨带通常指3倍最大风速半径(Radius of Maximum Wind, RMW)以内的雨带,外雨带指3倍RMW外的雨带[4],雨带分布不同导致的加热率分布差异会对台风结构和

    气象科学 2022年4期2022-10-18

  • 四川两次副高边缘型暴雨的预报偏差分析及模式检验对比
    进与东退过程中对雨带的影响,结合西风带槽脊的变化以及水汽条件的差异,综合探讨在利用数值预报模式预报盆地此类副高边缘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和订正模式降水的预报思路。1 资料与方法本文高空形势场采用08时、20时的实况观测资料(如500 hPa、700 hPa、850 hPa)风场、高度场、比湿等各类要素,进行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分析。数值模式采用ECMWF临近预报时次对副高的动态预报曲线,从而分析预报场与实况的差异。降水量预报误差分析采用的实况站点资料为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2年3期2022-07-26

  • 不同微物理方案对台风“利奇马”雨带模拟的影响分析
    决定了眼墙及外围雨带里水凝物的组成成份,通过水汽凝结、雨滴蒸发等相变过程带来潜热释放,与环境场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改变涡旋内部的热力结构,进一步影响台风的发生发展[11-12],如Chan等[13]使用了不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诊断由微物理过程引起的非绝热加热,发现非绝热加热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微物理参数方案中雨、雪和霰的自我转化、冻结和积聚,云水以及冰和雪的沉积;其他研究表明云微物理方案还影响着水凝物的垂直分布及外围雨带的水平分布,雨水和霰的混合比与台风眼壁区

    热带气象学报 2022年5期2022-02-07

  • 2020年梅雨期暴雨雨带预报不确定性分析*
    域超长梅雨期暴雨雨带预报中的不确定性,选取10个典型的狭长暴雨雨带,基于对象诊断方法(MODE)对雨带东西段的位置预报偏差、稳定性以及偏差的连续性等进行分析,并基于集合敏感性方法(ESA)分析揭示雨带典型偏差特征的关键天气系统。结果表明:雨带东段的预报不确定性总体高于西段,尤其是到了中期预报时效,预报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短期时效内,雨带东西段均存在偏北的系统偏差,雨带西段的漏报率低于东段,稳定性和连续性均好于东段;中期时效内,雨带东段的预报误差增长较为明显

    气象 2021年11期2021-12-17

  • 网格降水预报时间降尺度方法改进
    考虑每3 h之间雨带的演变,插出的逐1 h降水预报场在同一3 h时段的相邻时刻雨带位置和分布形态高度相似,而在不同3 h时段的相邻时刻,雨带的位置和分布形态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连续或突变的情况,该问题在步骤2的结果中仍然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本步骤的目标是将逐1 h雨带演变调整得更加合理。从2019—2020年两年的插值结果对比来看,每3 h插值成逐1 h的降水场中,中间1 h的雨带分布是相对合理的,而前后两个时段雨带分布有明显的不合理特征(下一节将结合实例

    暴雨灾害 2021年6期2021-12-04

  • 热带气旋闪电活动特征研究综述
    中发生在眼壁和外雨带。我国有关TC闪电的研究先于国外学者。早在1960—1975年,中央气象局曾组织远程测站网开展天电探测业务,利用天电资料研究台风的移动[26]。此后随着闪电探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观测证实TC中存在闪电活动,并指出闪电活动与TC对流有关。TC闪电活动存在明显的三圈分布特性(图1)[13,27]。眼壁(或内核)存在一定的闪电活动,但闪电频次低于外雨带;内雨带闪电活动很少;外雨带具有最高的闪电频次,且大部分闪电发生在外雨带[28-32]。

    海洋气象学报 2021年3期2021-11-03

  • ECMWF模式强降水预报偏差订正方法研究及应用
    极端强降水过程主雨带位置预报均明显偏北。如何订正数值预报产品在强降水预报中的偏差,一直以来都是预报业务中的难点。目前对强降水预报偏差订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主观订正。通过总结强降水历史个例天气形势和要素特征等进行预报订正(唐永兰等,2016;张家国等,2018;沈晓琳等,2018;丁一汇,2019),此方法凝练了预报员的主观经验,但较难客观化。二、客观订正。如基于配料法的强降水等级预报(毕宝贵等,2016);基于不同量级预报降水面积与实况降水面积之比的

    暴雨灾害 2021年4期2021-07-01

  • 台风双眼墙形成及眼墙替换过程的研究进展
    发展过程中,螺旋雨带内的对流迅速发展并逐渐包裹住主眼墙,形成近似闭合的圆形对流环,同时出现切向风的第二个极大值区和moat区,最终形成外眼墙(Secondary Eyewall Formation,SEF).CEs的结构主要包括内眼墙(主眼墙)、外眼墙(第二眼墙)以及两者之间具有较强下沉气流的晴空区(moat区).台风双眼墙形成后往往会经历一次眼墙替换过程(Eyewall Replacement Cycle,ERC),即外眼墙形成后会逐渐增强并向内收缩,从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6期2021-06-02

  • 一次梅汛期极端降雨过程雨带位置模式预报性能对比分析
    颖(2010)从雨带结构、强度和位置等方面对多个模式的定量降水效果进行了检验评估。王雨和闫之辉(2007)对比了多个检验方案对降水评估效果的影响。孙军等(2018)围绕北京地区多次弱降水过程,利用多个业务数值模式分析了预报偏差及可能原因。暴雨及其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每年6月初到7月间的江淮梅汛期,是我国防汛关键时段,暴雨频繁、降水量大,雨日集中(Tao and Chen, 1987; 张德二和王宝贯, 1990; 魏凤英和张京江, 200

    大气科学 2021年3期2021-06-01

  • 东亚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雨带分布的影响
    2]研究发现江南雨带多受高空急流影响,华南雨带多受南亚高压和高空急流的共同作用影响。但以往的研究对高空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降水雨带分布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弄清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和年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降水雨带平均纬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降水预报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资料与方法本文使用的资料包括: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心(NCAR)提供的1981—2010年全球月平均纬向风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4期2021-05-29

  • 用陪伴解好孝亲“爱的方程式”
    友。64岁的单忠雨带上八旬父母,开始了一场24万公里的暮年之旅。一辆改装的房车,是旅途唯一的交通工具。他们一路翻过高山,跨过大海,在时间的追赶中,走完了大半个中国。单忠雨父母说,这辈子知足啦。单忠雨说:“孝顺要趁早,不能等。”他要趁父母还健在,带着他们出去看一看,走一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亲情拥抱“诗与远方”。多维解读1.孝敬父母。64岁的单忠雨带上八旬父母,游完了大半个中国,这份孝心感天动地,感人肺腑。行孝要趁早,要及时。人生没有后悔药,不要让自己陷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1年4期2021-05-07

  • 雨水蒸发冷却对热带气旋螺旋雨带雨带生成的影响
    以及眼墙外的螺旋雨带组成。根据它的特征和位置,螺旋雨带又可以分成外雨带和内雨带两个部分[1]。外围螺旋雨带影响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是热带气旋有别于温带气旋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又与产生暴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螺旋雨带的外雨带的形成、维持机理,以及它与台风强度和路径等的关系都是国际上热带气旋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在国内,对于螺旋雨带的生成和活动特征的研究,同样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研究螺旋雨带的成因来探讨热带气旋暴雨的形成机制,熟悉其构

    科技与创新 2021年4期2021-03-24

  • 台风“温比亚”影响山东期间GPM资料的降水分析
    要为热带风暴螺旋雨带外围云系产生的降水,降水分散且弱;8月19日20:55—20:58卫星捕捉到的山东境内降水信息距台风中心大约230 km,能看到部分螺旋雨带,降水较强,本文将对这两个时刻的台风降水结构进行分析。图1 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移动路径Fig.1 Track of Typhoon RUMBIA (2018)文中所用2A-DPR产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

    海洋气象学报 2020年4期2021-01-26

  • 台风登陆广东前后的地闪特征
    00 km)、内雨带(100~200 km)、外雨带(200~500 km)。2 台风概况2006—2018年在广东登陆的台风达到38个,年均约3个,最多的年份为2017年,达到6个;最少年份为2007年,仅有1个(图1)。其中,热带风暴级别11个,强热带风暴级别7个,台风级别12个,强台风级别7个,超强台风级别1个。图1 2006—2018年广东登陆台风的逐年分布广东登陆台风发生在5—10月,主要发生在7—9月,约占总数的71.05%。其中8月份最多,登

    广东气象 2020年6期2021-01-06

  • “七下八上”是防汛关键期
    为止,长江流域主雨带降水量为600毫米;从降水范围看,今年的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江地区。“今年气候极端性主要表现在暴雨过程多,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暴雨强度强的特点。”宋连春说。原因何在?宋连春表示,首先,今年气候极端性发生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我国处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近60年的暴雨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暴雨天数每十年增加3.9%。此次长江流域的强降雨就是发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其次,今年

    科学导报 2020年46期2020-07-27

  • 台风“艾云尼”引发广州机场强降水的模拟
    多研究指出,螺旋雨带是造成台风强降水的主要中尺度系统,在螺旋雨带上常有中尺度强对流单体产生[8-9]。关于螺旋雨带的成因,近年来从涡旋Rossby波的角度解释螺旋雨带成因开始被普遍接受,认为产生台风涡旋Rossby波的原因是台风中存在相对涡度的径向梯度[10]。尽管对台风过程的降水机理做了许多研究,但不同台风过程的主导因子常常各有不同,台风降水的强度和落区的精细化预报仍然是业务工作中的难点。受1804号台风“艾云尼”影响,广州机场出现了24 h累积降雨量2

    广东气象 2020年1期2020-03-20

  • 走进六月梅雨时
    要先了解我国夏季雨带的变化。所谓雨带,就是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大片雨区,一般呈东西带状分布。当夏季风开始控制我国时,在其从南向北的推动下,我国的雨带也会随之北移,先后经过华南、江淮流域,最后到达华北一带,形成华南雨季、江淮雨季以及华北雨季。而雨带停留在江淮流域时,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梅雨季节。江淮梅雨季以“入梅”和“出梅”作为起止时间点(梅雨季开始的一天被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被称为“出梅”)。一般情况下,梅雨季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维持20~30天

    食品与健康 2019年6期2019-06-10

  • 基于问题式教学培养新高考地理时空思维
    的要求。中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 “准静止锋”的延伸知识。由于我国降水分布、特征、成因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值得探究。一、以通俗地理学知识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时空思维结合古诗词中的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到以下诗句:“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白居易 《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白居易 《采地黄者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2018-12-20

  •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西太副高的关系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雨带分布类型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上有很重要的意义[1],陶诗言等[1-2]研究表明:中国东部雨带具有明显的3个阶段分布特征,第1阶段为4—6月华南前汛期降水,第2阶段为6月中旬—7月初的江淮梅雨,第3阶段为7月中旬—8月上旬的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雨带的变化对中国东部旱涝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廖荃荪等[4-6]把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雨带分为3个类型,第1类型雨带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而江淮流域少雨;第2类型雨带主要分布在黄河与长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年3期2018-07-16

  • 未来一周主雨带将自黄淮南压至长江中下游
    预计未来一周,主雨带将自黄淮南压至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华南中西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累积降雨量有50毫米-80毫米,其中黄淮东部、江淮、江汉东部、江南北部、四川盆地中西部及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00毫米-200毫米、局地250毫米以上;此外,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有20毫米-40毫米、局地50毫米以上的降雨。主要降雨过程6月29日至7月1日,主雨带位于淮河流域至江南北部,并呈缓慢南压趋势,江淮、江南北部有中到大雨,局地

    中国农资 2018年22期2018-02-10

  • 农用天气
    预报未来一周,主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至华南西北部一带,6月24-28日雨带北推到黄淮至江淮。未来一周,江南大部、江汉东部、江淮、黄淮中东部、华南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累积降雨量有60毫米-90毫米。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华北、西北地区东部等地累积降雨量有15毫米-30毫米,其中东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及陇南局地有40毫米-80毫米。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东部、黄淮等地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5成。长江中下游降雨增多华北黄淮阶段高温主要天气过程6月22日,江汉东部

    中国农资 2018年21期2018-02-10

  • 四月的雨
    周子希四月的雨带着云朵姑娘的祝福,带着春的消息,踏着轻盈的舞步,从空中飘落。四月的雨带给万物无限的力量。你看——它落在小草头上,像给小草戴上了一顶水晶帽。那水晶帽晶莹剔透,美丽极了!它调皮地挠挠小草,小草说:“是谁在动我呀?”小草被挠得笑弯了腰,直叫:“别挠了,别挠了,你这个调皮鬼。”恶作剧成功后,它去找柳树姑娘玩。它轻柔地抚摸着柳树姑娘,柳树姑娘很是高兴,便邀请它一群跳舞。柳树姑娘甩着长长的头发,头发上戴着许多大大的“蝴蝶结”。柳树姑娘是一位天生的舞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0期2017-10-16

  • 2016年5月9日闽北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东西向的中尺度雨带对雨区分布和强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表明,强降水期间,闽北上空湿层深厚,不稳定能量堆积,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暖区暴雨 西南急流 中尺度雨带暖区暴雨的定义最早由黄士松(1986年)针对华南前汛期提出,此类暴雨局地性较强,降水集中、对流性质明显,同时降水量较一般锋面降水大3~5倍[1-2]。相对于锋面暴雨而言,暖区暴雨成因认识更加不清楚,预报效果也更差,有必要对暖区暴雨展开进一步研究。2016年5月5日到1

    海峡科学 2017年6期2017-08-30

  • “如果温度上升超过极限,就降不下来了”
    带高压加强北抬,雨带也随之北移,南方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高温开始了。中国新闻周刊: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这些地方的高温也破了历史纪录,这几个地方的原因是什么呢?艾婉秀: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像吐鲁番,在历史上最高的气温是47.8摄氏度,可是今年连着两次突破到49摄氏度。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多发,不只是在中国出现异常高温,欧洲、美洲的中高纬地区也有很多地方出现了异常高温的情况。比如6月以来,北美、欧洲及亚洲多国遭受极端高温天气,罗马尼亚发布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28期2017-08-12

  • 台风“彩虹”(2015)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涡旋Rossby波特征分析∗
    力精细结构和台风雨带的宏观特征.眼墙处具有低层径向入流、高层径向出流的动力配置.在眼墙附近,同时存在切向风速高值区、垂直上升区、正温度距平区,并随高度向外侧倾斜,雷达回波较强,对流系统比较深厚.次级雨带、主雨带和远距离雨带的雷达回波相对较弱,对流系统垂直厚度略小.再利用尺度分离方法,得到涡旋Rossby波的扰动场资料,进一步分析涡旋Rossby波的特征.1波、2波同时朝切向和径向传播,1波的振幅明显大于2波.研究结果表明,1波、2波正涡度扰动对应强雷达回波

    物理学报 2017年8期2017-08-12

  • 东部型、中部型ENSO影响长江流域降水的调查与分析
    化,且两类事件中雨带都有从长江以北到长江中下游偏南地区的移动过程;东部型La Nin˜a时期副高显著减弱东退,使长江流域降水量减少,中部型La Nin˜a在发展年因为副高脊线北抬,长江以北出现雨带,在消退年因为副高有北抬且长江中下游有偏南风的风速辐合带,东南地区偏南风加强,有两个雨带分别位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东部型;中部型ENSO事件;副高;夏季风;长江流域降水1 研究背景1.1 ENSO及其研究进展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是指赤道中东部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4期2017-05-19

  • 各种各样的雨
    门……各种各样的雨带了各种各样的感受!小xiǎo朋pénɡ友yǒu,你nǐ们men见jiàn过ɡuò各ɡè种zhǒnɡ各ɡè样yànɡ不bù同tónɡ的de雨yǔ吗mɑ?小xiǎo雨yǔ像xiànɡ个ɡe可kě爱ài的de宝bǎo宝bɑo,轻qīnɡ轻qīnɡ的de、软ruǎn软ruǎn的de、细xì细xì的de,滴dī在zài手shǒu上shɑnɡ不bù一yí会huìr儿就jiù不bú见jiàn了le,仿fǎnɡ佛fú在zài和hé你nǐ捉zhuō迷mí

    作文大王·低年级 2015年5期2015-05-30

  • 最大熵算法在气象雨量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络方法;降雨量;雨带中图分类号:P4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7-0068-01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还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的地域分布总的特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大的雨带一般于5月中旬出现在华南地区,6月中旬北推至长江流域,7月中旬北推至淮河流域以北,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雨带开始逐步向南推移。随

    科技与创新 2014年7期2014-07-03

  •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环流及海温特征
    月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节性南北变动的主导模态、时空变化的特征、天气气候的特点和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以下简称副高)位置季内变化的关系,揭示了6~8月夏季风雨带的季内变化(IVSMRB)主要有六种模态(图1)(陈烈庭等,2007):梅涝型、伏旱型、梅旱型、南涝北旱型、常态型和南旱北涝型。它们的解释方差分别为7.9%、6.9%、5.9%、5.7%、4.2%和4.0%。各模态雨带季内变化的特征见图1中各月降水距平分布的变化和分析。这些模态基本上能反映我

    大气科学 2013年5期2013-09-22

  • 台风“麦莎”在舟山引起的特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长时间受台风螺旋雨带影响,舟山市出现了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各测站具体过程雨量见表1。如此大的过程雨量在舟山历史上是罕见的,6日的24小时降水量有多个测站均破了日降水量历史记录。3 雷达回波分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资料,可以直观地了解台风的发展、移动、和降水的分布情况。舟山多普勒雷达从8月5日19:30时开始可以探测到台风眼、眼壁回波,台风登陆前结构非常完整,眼很清晰,有双眼壁。眼壁附近的回波并不是很强,最强的回波只有30~35 dbz

    海洋预报 2011年2期2011-12-23

  • 超强台风韦帕(0713)螺旋雨带中尺度结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
    (0713)螺旋雨带中尺度结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周海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超强台风“韦帕”(W ipha)是2007年登陆中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在浙江省造成了特大暴雨。利用宁波和舟山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同步观测资料,对“韦帕”的两条螺旋雨带进行了双雷达三维风场反演;并综合利用组网雷达拼图数据等资料,对螺旋雨带的三维精细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两条螺旋雨带的三维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螺旋雨带内部低层有多个强回波区,水

    大气科学学报 2010年3期2010-09-11

  • 西行杂记(三章)
    ,都处在一大片降雨带里。这么说,我们是在雨带里穿行了。想象着这列车,在气象图上那块绿图里走啊走……上铺的上铺上铺太狭小了。如果平时做梦,梦见是在上铺那么狭小的空间里生存,那肯定是最可怕的梦之一。可现在,大家竟能忍受。睡着前想了一下,就把这也当作中铺好了。想象上铺的上面,还有一个真正狭小到难以忍受的上铺。这么想着,倒也安然睡去。雨半夜车身晃动得厉害起来。蒙目龙中我想是下雨了。天使的手指在车顶上不经意地敲打着拍子。

    诗潮 2009年1期200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