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境

  • 略论王维山水诗之禅境
    ”“寂”三个方面禅境。他的山水诗中体现出“空灵”“静谧”“安寂闲适”的生活志趣和思想情感,不仅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现代人处世产生重要的启示。【關键词】王维;山水诗;禅境【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4-0052-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4.017山水诗自产生以来,历代诗人对它的关注程

    今古文创 2023年34期2023-09-19

  • 王维与松尾芭蕉诗歌禅境异同及成因研究
    对比来探讨其诗歌禅境的异同。诗佛王维和俳圣松尾芭蕉在禅宗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下诗歌风格具有幽玄静寂之特色,但二者差异化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对禅宗及老庄思想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而诗歌审美风格同中有异。王维诗歌空寂清韵,表现出“无我之境”,芭蕉俳句闲寂枯淡,形成“有我之境”。关键词:王维 松尾芭蕉 禅境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王维是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空灵幽静的诗歌风格在我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苏东坡曾评赏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7期2022-05-30

  • 禅境景观在庭院设计中的营造
    24000)1 禅境景观概述禅,最早源自于印度佛教,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后经菩提达摩祖师传入中国,并结合当时中国的文化背景,获得了良好发展,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禅意文化,而禅境景观的内核便是“禅意文化”。禅境景观通常由3 种园林形式组成,分别是中国传统园林、佛教景园、现代景园,在日本,禅意景观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枯山水”园林景观。不同的园林景观,风格也各不相同,虽然上述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皆源于禅意文化,但各自的禅意意境仍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

    现代园艺 2021年8期2021-12-06

  • 浅析恽寿平“没骨画”中的禅境
    绘画所表现出来的禅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禅境,绘画与禅境的关系,并从恽寿平的“以色造型”所表现出的画面效果及情感,进一步探索其禅境,并提醒后人在创作过程中推陈出新,不仅要表现出客观事物的表象,也表现出它的“语言”。使工笔花鸟画能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关键词:恽寿平;没骨花 ;禅境恽南天,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白云外史、云溪渔父、东园外史、瓯香外史等。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卒于1690年。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

    下一代 2021年4期2021-08-11

  • 绽 放
    荐语这是一首渐入禅境的小诗。“绽放”是禅。诗人“在山里/看見一棵树”,那“一棵树”就是一个禅者;“花开”就是禅者笑的动态,这种笑“繁花似锦”,是因为这种笑是那么的独立而独特。所以所有“赞美与掌声/都是因为表演。”也因此能幽默而自信地笑一笑自己,早已不在乎别人的真笑或假笑。“在山里/看见一棵树”呀,也看见了自己。“没有见证的绽放/才是真正的花开”,一切已静滤,明心见性于会心一笑。一切无须“见证”,是因为早已“自证”。 代薇,仿佛一种雌雄同株的“偏僻”的植物,

    星星·诗歌理论 2021年1期2021-04-01

  • 未思之思
    及他如何以东方的禅境与玄思介入,完成对观看方式的重塑,笔者以此为契机,思考中国传统艺术进入当代的多种可能性。关键词:观看;禅境;传统艺术;当代一、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与“道隐无名”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生于1967年,冰岛/丹麦)是一位涉猎广泛的视觉艺术家,运用装置、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等媒介创作。自1997年至今,他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馆举办的个展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埃利亚松的公共空间项目包括他的首个装置艺术作品《美丽》(1993),水流过管道喷射出细密

    人物画报 2021年4期2021-03-09

  • 王维画中诗境表现探微
    意,达到了诗境、禅境与画境的完美统一。王维取景于自然,用毛笔勾画心境,笔法随意,墨色多变而沉稳,线条富有张力,形象与画面相得益彰。王维在诗坛享有盛名,他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王维的生平对其诗、画的影响及其意境,结合笔者对诗境的理解,阐明王维画中的诗境表现。关键词:王维;山水画;意境;禅境;诗境王维是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读其诗,诗中景致宛若浮现在眼前。王维的另一个身份是画家,其绘画风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2021-01-16

  • 未思之思
    及他如何以东方的禅境与玄思介入,完成对观看方式的重塑,笔者以此为契机,思考中国传统艺术进入当代的多种可能性。关键词:观看;禅境;传统艺术;当代一、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与“道隐无名”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生于1967年,冰岛/丹麦)是一位涉猎广泛的视觉艺术家,运用装置、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等媒介创作。自1997年至今,他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博物馆举办的个展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埃利亚松的公共空间项目包括他的首个装置艺术作品《美丽》(1993),水流过管道喷射出细密

    人物画报 2021年2期2021-01-03

  • 中国画中的禅境表现
    ,体现着中国画的禅境。本文通过对要力勇拟象油画中在沉思中感受美、在涤荡心灵,澄澈杂念中获得美以及在物我交织中与美合一的艺术境界的表达,对其总体的艺术特质进行分析与总结。【关键词】 中国画 禅境 拟象油画 要力勇要力勇是河北邢台人,拟象油画的开创者和代表性人物,生于1961年。要力勇不仅在油画方面很有造诣,同时在诗歌、哲学等方面具有建树。他是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家(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美国亚洲艺术院院士、河北美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大经贸 2020年5期2020-07-23

  • 论书法艺术中的禅境
    。关键词:书法;禅境;空静;妙悟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大规模的佛经抄写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作为经文的重要载体,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佛教思想的浸染,而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内涵。本文拟从“妙悟”“空静”及禅境等方面,谈谈佛教禅宗思想对书法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一、妙悟:书法家创作的灵感契机“‘妙悟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僧肇的《长阿含经序》:‘司徒校尉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1]从此以后,“妙悟”为佛教普遍使用,亦逐渐渗入文学创

    学语文 2020年1期2020-05-30

  • 陶瓷新彩意境营造散谈
    ,从虚缈、空灵的禅境,从独具肌理的自然之境最终达到传统审美意境的营造。关键词  文人意境;禅境;自然之境0  引  言中国陶瓷艺术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各时期的装饰风格迥然不同,宋瓷素雅洁净、元青花的青白相映、明清的浓艳多姿都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瓷上绘画代表形式——新彩,在19世纪末从西方传入中国,在一百年的历史中迎合中国的审美,吸收浓郁的传统美学而不断地发扬光大。陶瓷的装饰艺术表达同样源自于客观万物,结合实的形象、虚的联想,让人见其物想其意,营造能寄情的“

    江苏陶瓷 2020年1期2020-03-20

  • 清寂空幽 ——禅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二)“清寂空幽”禅境的美学特征“清寂空幽”思想体现在景观中实质上就是以少胜多,清雅简朴,对平面布局“留白”处理,追求空灵的精神境界,通过寥寥几笔表达出深远幽静的意境,只有简洁到极点,才能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中国古典园林自古追求一种浑然天成的含蓄之美,避免去改造自然。禅宗思想在景观中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这种自然意境,并且在如今得到了新的发展。中国园林“清寂”、“幽深”的意境表现为写意的自然美和空灵之美。这些通过布局、材料、色彩和空间等因素来实现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2020-03-06

  • 王维山水田园诗英译“禅境”再现研究
    琪 沈梅英*引言禅境是佛教禅宗所追求的意境,在禅诗中则反映为审美主体在观照审美客体中顿悟出的“梵我合一”至境(李建欣 2002),主要体现为“空寂”和“静谧”两大特征。作为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深受佛教之风熏陶,将禅理、禅意寄于山水诗作之中,因而其诗歌透露出幽深孤寂的禅趣、禅理。王维诗歌所折射的独特禅境之美引起了国内外译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初至今,有关王维诗的英译著作源源不断,其极具代表性的英译版本约有十几种。目前,国内对王维诗英译的研究主要围绕画意

    英语教师 2020年16期2020-02-22

  • 浅析意境与禅境之别
    :意境源于道家,禅境源于禅宗。根源上的不同,使意境与禅境在共通基础上始终走向不同的方向,在探讨二者区别时则不可避免与道、禅相联系。禅宗思想讲究“灭欲”,对于情的追求更是禁忌,这也自然是影响到禅境的表现。与意境追求“天人合一”“景真”相反,禅境则是抛开俗世万物,追求一种心的寂静与空灵。关键词:意境;禅境;审美范畴;禅意境与禅境是我国传统审美范畴的两个重要概念,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微妙的联系与共鸣。但意境与禅境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散发着别样的内涵与

    艺术科技 2019年13期2019-11-23

  • 髡残的绘画理论与禅道的关系
    。关键词:髡残;禅境;画理一、初入佛家髡残(1612—1692), 一生经历坎坷,历劫重重,明末清初画家。湖南武陵人,居所于南京,后居于牛首山幽棲寺。与好友程正揆并称为“二溪”,与石涛合称为“二石”。喜爱王蒙,黄公望,并上溯董巨,近习董其昌及文征明。修养极高,自谓“论画境随者,毕多览史书,登山寡源,方能造意”。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众多的文人志士涌现出来,很多遗民画家出现,他们不满清朝的统治,也承受不住亡国的心痛,深知自己无力改变当前的现状,而明末近之千年的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2019-10-20

  • 石涛画论中“体自翛然”的禅境研究
    画论;体自翛然;禅境一、廓然无圣禅宗境界强调不生妄缘。《古尊宿语录》说:“灵光独照,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关于“愚”,《坛经》有言:“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1]这正是石涛所说的“愚不蒙则智,俗不溅则清”,修行般若,使心不生愚念。无染物才能去愚,愚念不起才能回归般若,才能直达万物本真,才能获得“智”。智慧如明月,得真正法,须无自念遮蔽自性,清静

    美与时代·下 2019年12期2019-09-10

  • 髡残《卧游图》中的禅境思考
    残;《卧游图》;禅境髡残于1663年为灵公禅师作《卧游图》。“卧游”较早出现在《文子》中,曰:“故通于大和者,暗若醇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此假不用能成其用也。”[1]通过“醇醇”“甘”可知“卧游”的主体是快乐的、怡神的,那么“游”之所在必然也是胜地。而后,《宋书》中记载宗炳“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2]。如果说《文子》中的记载和绘画

    美与时代·下 2019年8期2019-09-10

  • 品味王维山水诗中的佛理禅境之美
    一诗,以品味佛理禅境之美为教学重点与难点,更具挑战性,也更有探究意义。[关    键   词]  山居秋暝;山水;佛理禅境[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62-02一、教学设想王维山水诗素以诗情画意著称,苏东坡认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此教育者往往以品味赏析王维山水诗的诗情画意之美为教学重点。《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4期2019-07-19

  • 山水画禅境表现回顾与展望
    新[1]。同时,禅境表现也成了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追求,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山水画艺术最鲜明的特征和标志。一、山水画禅境表现回顾(一)情景交融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画创作中的禅境表现是一项主观的创造活动,是创作者面对神奇、瑰丽的大自然时情之所至的结果。所以,情景交融乃是禅境表现的重要特点。创作者也只有真正地融入此情景时,才能获得并传递出这种禅的体验。以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为例,画面上有一叶扁舟,一个老叟俯身垂钓。虽然四处全是空白,却

    艺术家 2019年2期2019-01-12

  • 浅析西湖小瀛洲的禅境营造手法
    局与营造、意境与禅境等方面逐步展开,浅析小瀛洲的禅境营造手法。关键词:小瀛洲;禅境;景观禅境,它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境界,它是一种“心灵所向”,佛家“入定”的方法之一就是禅。小瀛洲,为西湖基本格局“一山二塔三堤三岛”之三岛中最大者,其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四季皆景,人们将它冠名为“蓬莱”。小瀛洲在提名之初就透着浓浓的禅境,清康熙巡幸时题额“三潭印月”,还筑“我心相印”亭,“我心相印”是佛家禅语,意为彼此心领神会。静观小瀛洲岛,能感受到小岛水天、水月、天人、心

    世界家苑 2018年8期2018-09-04

  • 佛禅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
    画;笔墨;禅意;禅境From the ancient literati landscape painter's life ideal and the aesthetic interest and the spiritual state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is situation can deconstruct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but not yet the choice of life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2018-08-23

  • 佛禅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
    画;笔墨;禅意;禅境From the ancient literati landscape painter's life ideal and the aesthetic interest and the spiritual state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is situation can deconstruct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but not yet the choice of life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2018-08-22

  • 浅谈意境和禅境
    角度来看,意境和禅境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境产生于中国本土,主要以道家思想作为根基;而禅境来源于佛教,佛教传自印度,在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洗礼融合过程中,已形成具有本土个性而又独具特色的风格。在文学艺术中这两个重要概念,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相互碰撞,产生了微妙的共通之处,当然,不乏各自的特色与魅力。关键词:意境;禅境;文学艺术;区别;联系意境产生于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学说,在思想理论方面,有不少学者做出了重要的阐述,究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周易》中:“圣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2018-07-21

  • 有一座孤独的花园(组诗)
    之鸟飞过万古云间禅境进入文字还不算还要进入你真正的禅境花开见佛我看到,你身上的火焰燃烧着,寻找我明了心,性即见你是我与木头合作的交响乐,举手投足简之又简,而后我们,回忆它——这段境界对你叫体验对我叫入禅桂花香蓮花落桂花香这一季的春风这一季的夏风都被这一季的秋风带走南瓜从这块土地上长成丝瓜从这里爬上高高的围墙桂花树,从这块土地上长出茂盛的叶子开出绿色的小花花把土地里蕴藏的所有的香氛都送上枝头去这个八月,随着日子开始清凉桂花开始盛开一夜香似一夜一树香入一庄

    鹿鸣 2018年5期2018-06-24

  • 浅析禅境景观在庭园设计中的运用 ——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景观设计为例
    14153)1 禅境景观的概述1.1 什么是禅境景观禅境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园林体系,诠释了中国传统自然美学观,是对冥想精神的意象表达。禅即佛学养心之道。在禅意景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物我相融的情境,与大自然得以亲近,精神世界得以慰藉和表达。目前大多数景观设计都仅停留在满足形式美和实用性的层面上,能够体现精神内涵的景观很少。禅境景观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现代景观设计中有所启发。1.2 禅境景观的基本特点1.2.1 材料的纯粹与统一景观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3期2018-02-17

  • 简论意境与禅境之别及其绞缠
    顾祖钊简论意境与禅境之别及其绞缠文/顾祖钊1992年,拙作《艺术至境论》出版,书中意境论的主要观点写入了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沿用至今;后来《文学意境的特征》一节,又被编入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材,使用多年,算是有了一些学术影响。可是,杨矗先生在《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发表的《王维的禅境与意境》一文对我的意境研究提出批评,认为“对禅境的遮蔽是我们当代意境理论的重大缺陷”,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禅境与意境的绞缠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难题

    社会观察 2017年4期2017-11-21

  • 读《廓如明圣应相让,心寄空澄天地宽》悟禅学
    马辰摘要:禅意、禅境和园林创作息息相关,理解禅意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园林设计的真谛。关键词:禅意;禅境;园林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6—0104—01禅就是一种哲学。不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人对事对生活总在产生着认识与思考,寻找着精神的力量与支撑,或者说是精神寄托。而佛之禅宗被人们接受与认可,帮助人们获得了精神寄托,树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

    建筑建材装饰 2017年6期2017-07-04

  • 品禅语
    一色的“白”,此禅境如诗入画,岂不美哉?爱情如火,青春似火,生命是火,人们习惯用“火”来作比喻。“白”是个象形字,状如一朵燃烧的火焰,故有明、净、空的意思,它正是禅境的写照。当一个人处身于“白”之间,唯有空净与明亮的感觉。无极大师对世人的教诲日:“白鹭立雪/遇人看鹭/聪明见雪/知者观白。”这里精辟地指明了人类审美的三层境界:看鹭——愚人;见雪——聪明;观白—智者。无疑,作为智者的佛家,已经进入了视野的最高层次的禅境。“白”,其实是一种最富有内涵的色彩,可以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6年8期2017-03-02

  • 浅论王维诗白描手法与禅境的塑造
    王维诗白描手法与禅境的塑造⊙王希萌[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王维笃信佛教,兼通儒道,其许多山水田园诗都流露出宁静恬淡,自然纯粹的一种“禅”的境界。通过对王维的几首著名的具有禅境的诗歌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王维的禅境诗大量用到了白描的写作手法。白描手法本身的特点与禅境这种意境的特点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这使得白描手法非常适合被用以塑造禅境。王维在运用该手法的时候,大致遵循了“察变取动”的意象选取原则,使得其诗歌的意境于平静之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王维

    名作欣赏 2017年8期2017-01-28

  • 禅境”视角中的国画品评
    611745)“禅境”视角中的国画品评舒易团 (四川工商学院艺术学院 611745)禅是佛教修持方法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其意境对国画的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国画意境的追求与禅意是相通的,是国画创作的灵魂,通过对国画中的禅意研究,期待可以为中国国画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国画;禅境;气韵;绘画根据对禅这个概念比较系统的表述作品《六祖坛经》可知,禅的核心在于悟,而转用到禅悟的主体则以一种性格类型为准,即所谓的“悟知性格”。所以,国画中的禅意、禅境

    大众文艺 2017年11期2017-01-28

  • 望不尽苍原的禅境
    0)望不尽苍原的禅境杨玉江(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禅的理解各有己见。在新时期发展的环境中,有一名为追求心灵禅境,一走就是40余年的老教授,他就是武星宽教授。在新形势下,艺术与设计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武星宽教授在传统水墨及现代设计中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把传统水墨与现代材料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大象无形、画由心生的独特风格。以解构、重构、打散、组合等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叹为观止的民族地标性建筑与水墨重彩。我们用现代的设计方式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2017-01-24

  • 读书的三医和三境
    :即环境、心境、禅境。读书人尚雅,特看重读书环境,照古人云:读书宜楼,读书宜上云中小径,还得有泉有竹有酒有美人。此种读书法,浪漫是浪漫,可非我辈读书人所能奢求。吾等称不上古人所指的雅读书人,但也追求读书环境,我曾试验过,如果读书环境过于噪杂,是绝对看不进书的,而读书环境过于清静,也会感到寂寥而郁郁寡欢,看不了几页就要合书。关于读书的心境,通常与读者的年龄、阅历、志趣、情操、气质密切有关,读书人心境可谓新颖独特而繁多,如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

    铁军 2016年10期2016-11-18

  • 泰戈尔诗学伦理中“梵之我象”对中国近现代诗歌的影响
    梵化美;互文性;禅境;伦理认同[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2一、泰戈尔诗学伦理的起源从诗学层面上看“梵”的文学话语描写,是人对自然万物自由对话的美学隐喻。诗歌创作的本原是灵魂获得自由的过程。这个创作过程涉及了诗学伦理。泰戈尔诗学伦理基础来自《奥义书》中所说的“梵我同一”( 乃文,2008)。梵是可以触摸到的一切美的形式之合集,体现了人之所思所想皆来自于所处的时空语境。泰戈尔诗学伦理中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2016-04-27

  • 物理学是否真的进入禅境? ——评朱清时先生的“禅境论”
    理学是否真的进入禅境? ——评朱清时先生的“禅境论”黄其洪朱清时先生根据弦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最新成果,独断地宣称“物理学已步入禅境”,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本文认为,“禅境论”的哲学实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混杂,是一种不可知论,它会导向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会摧毁人们对真理的信念,一旦流行开来,将对学术、思想和伦理、道德产生重大的危害。而且,现代物理学的成果与佛学之间在内容上存在着重大的本质性差别,只因二者在形式上有某种类似性,就宣称

    关东学刊 2016年1期2016-03-15

  • 诗感与禅境
    3164)诗感与禅境徐 萍(常州大学 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研究诗感与禅境的意义,旨在唤醒无意识的感性生命活力。诗感与禅境,都是人的心灵感悟与关注所为,也都是一种精神符号的象征,它呈现一种特有的感性生命现象的活动。诗感的样式存在是生命体深层的心动之悟和无意识感性生命萌发而就,它既是生命体本身的创造与升华,又是感动生命的自由花香,在流动的自然气息中找到变化着的特定氛围中感性而神奇的禅境。诗感;禅境;无意识;异质同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2015-11-08

  • 国画中禅境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张芳国画中禅境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张芳国画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所独特享有的艺术方式,是流传至今仍旧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正在被世界各国热爱艺术的群体所广泛地接受。中国文人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使命,他们注重内心的修养,他们在跌跌撞撞的人生经历中参悟禅宗,将这份感悟反观到国画中去。 而对于国画来说,它追求的是传统哲学的深远意境,以写意精神作为绘画的主旨,这种中国画精神是将自己与无限的大自然合二为一,充满了生命力的旺盛动态静态的美丽。 所以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2015-11-02

  • 传统文人画中的“静境”与“禅境”研究
    言,“静境”与“禅境”是两种主流的创作意境种类,也是传统文人画进行自我审美意识表达以及梳理自我思想观念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人画中的“静境”、“动境”进行分析。关键词:中国传统文人画; “静境”; “禅境”; 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画创作中的杰作,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结晶,它体现和凝聚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将笔墨的驾驭、线条的使用以及意境的营造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在中国文人画中得到体现,毕竟,作为中国传统文人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2015-08-12

  • 试论中国画中的苍古
    :中国画;苍古;禅境;静穆;象外之象一、中国画苍古的阐释在世界艺术中,以中国的艺术和自然结合的最为紧密。中国优秀的写景艺术,皆为情与景、自然与义理的产物,不离情而言景,不离义理而摹自然。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提倡苍古,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情景的交融,其间并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在人物画中也有不少杰出画家提倡苍古韵味,并躬行实践。苍古不仅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则,还是艺术品评的重要标准。“苍古”是指一种超越的境界。通过古这一无限时间性概念,来超越时间粘滞所带来的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9期2015-05-30

  • 禅境与诗境的合一
    词:从容;禅韵;禅境;诗境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3005405收稿日期:2014-04-04作者简介:罗小凤(1980-),女,湖南武冈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The converging of Zen state and poetic state——a study of the Zen flavour of Cong Rongs poetryLUO Xiao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5-02-03

  • 回归童心近禅境
    就是禅心、禅意、禅境。童心如此近禅,能说不是蕴含了大智慧?遗憾的是。随着所谓的人生成熟,如此的禅心、禅意、禅境,常常会渐行渐远。离我们远去了。于是,痛苦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多。于是,深陷痛苦包围的人们无不在追寻着解脱痛苦的出路。最后,找到的唯一正道是返璞归真,重新回归本真的童心。回归童心中的禅心、禅意、禅境。人生就是这样,转了一大圈,最后还是要回归童心。(编辑 汤知慧)endprint

    祝您健康 2014年4期2014-09-02

  • 蝉语·禅境
    司支持的“蝉语·禅境—邹琼辉艺术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贾方舟策展,呈现了邹琼辉40余幅架上综合材料作品、多媒体互动影像作品,综合展现了艺术家先阶段的艺术创作成果。邹琼辉的作品以“蝉”作为生命意象贯穿作品始终,从而构成其作品意涵的符码。蝉作为昆虫之一种,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当它从幼虫变成虫时奇迹般地从原有的身躯中出走,完整地保留下一个躯壳。艺术家惊异于这种延续、重生的独特生命迹象,不仅大量收集了这些生命遗存以构成她的装置素材,同时,也成为她抽象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6期2014-08-02

  • 园林禅境塑造手法
    想空间。1 园林禅境的相关定义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1]。境界一词源于佛经,是指人们所达到理解法理或哲理的那种境地。境,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境界,为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2]。禅宗推崇“梵我合一”即万物皆空、一心为本的境界,强调心与境的依存关系,认为“色即是空”“无即是有”,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禅意,将人带入一段宁静孤寂的参禅之旅,让至简而充满禅意的空间,使人的心态回归到尚未蒙受尘垢的原始状态。园林禅

    山西建筑 2013年3期2013-08-15

  • 论中国宋代山水画中的“禅境
    宋代山水画中的“禅境”胡建锋(太原师范学院 美术系, 山西 太原 030012)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思想像禅宗这样深入中国士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禅宗与中国绘画发生关系的更重要方面,是禅宗对文人人生观的广泛渗透和影响,对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内容、风格、流派的形成以及绘画艺术的批评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将禅宗对山水画的影响考虑进去,就无法勾画出唐宋以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禅境;虚静;中国山水画禅宗与绘画的关系是一个范围广阔的课题。禅宗作为一种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