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力索

  • 匈塞铁路接触网产品国产化研究
    底座,上端安装承力索座,通过拉杆及绝缘子连接腕臂上底座。定位装置为斜拉三角结构,定位管近支柱侧通过定位环连接在斜腕臂上,近线路侧通过定位管吊线连接在斜腕臂上部端头,接触线空间位置固定采用带限位功能结构的限位定位器及定位支座。图1 斜拉结构腕臂支撑及定位装置1.2 主要产品结构、材质及工艺1.2.1 承力索承力索座由承力索座本体、抱箍、承力索压板及紧固件组成,集成了腕臂连接器连接平斜腕臂和支撑承力索双重功能。承力索座本体上连接双耳与斜拉杆耳环连接,本体上半

    电气化铁道 2023年6期2024-01-08

  • 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改造研究
    电气化铁路中,承力索问题一直是制约运行安全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综上所述,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改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承力索材质、结构、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推动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1]。1 改造的必要性及接触网设施情况既有接触网悬挂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承力索出现松散、断股、锈蚀及腐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运行安全。为预防承力索断线故障,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对承力索进行更新改造是必要的。既有承力索情况如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26期2023-09-18

  • 浅谈普速铁路曲线区段接触网拨复网方法
    全隐患大接触网承力索和接触线都是在下锚处采取加载坠砣进行全补偿,通过坠砣数量调节线索张力。如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焦柳线的线索张力设置在1.5t。在曲线区段,接触网线索受曲线及本身张力影响,横向偏移力较直线区段大,在拆除接触网定位点时,若采取措施不当,易造成接触网线索突然向曲内弹出,伤及作业人员。1.2 拆卸定位难度高一是在有中锚的曲线段,需将中锚拆卸后方可进行拨移接触网线索,在拆卸中锚时需对接触网线和承力索下锚补偿进行卸载,减少接触网线索张力,但

    铁道运营技术 2022年4期2022-11-02

  •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接触网找形方法研究
    物线单元,建立承力索力矩平衡方程式求解承力索初始构型。文献[9]采用有限元法找形,使用欧拉-伯努利梁单元离散接触网,通过吊弦张力的最小误差确定吊弦长度,最终得到接触网的初始平衡构型。对比上述方法,ANCF法找形结果虽然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但单元数较多且涉及高阶导数的运算,有限元法单元数也较多,求解规模均较大;对于抛物线法找形,计算过程中只考虑其线性项而忽略了非线性项,导致跨中部分吊弦长度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大;而悬链线方程找形方法,其基于非线性理论,充分考虑

    铁道学报 2022年7期2022-08-09

  • 高速铁路覆冰接触网舞动行为研究*
    冰时,接触线、承力索截面的气动特性将发生改变,在横风作用下容易发生舞动.班瑞平[13]对当时发生的两次罕见的接触网舞动现象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舞动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了预防措施.谢强等[14, 15]首先对接触网的缩比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并指出,无覆冰时的接触线模型受到的扭矩极小,接触线模型舞动主要是由垂向升力的变化引起.随后又研究了保留凹槽的覆冰接触线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覆冰接触线上的凹槽对其气动特性有明显消极影响且覆冰厚度的增大会降低接触线的气动稳定性.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2年2期2022-07-19

  • 180 min天窗一步到位更换接触网承力索和接触线施工工艺
    机车,主要包括承力索、接触线、吊弦和电连接等[3-4]。我国普速铁路运输组织采用昼夜不间断的运输方式,因此铁路线的改造施工只能在天窗时间内进行。天窗是指在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时间段或通过抽减、调整列车运行线,而为营业线施工和维修作业留出的时间,可分为施工天窗和维修天窗[5]。天窗时间的确定,必须在确保完成运输和施工任务的前提下,使改造施工占用的天窗时间最短,并尽可能将天窗安排在白天。在施工方面,还应考虑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施工机具的配置、施工方法、

    铁路技术创新 2022年2期2022-06-23

  •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研究
    要在支柱上侧和承力索上侧这2 个部位。方式一:将避雷线安装在支柱的上侧。避雷线安装的高度须保证其可以屏蔽承力索,基于此,考虑避雷线安装的实际成本问题,在保证避雷效果的同时应兼顾经济性原则。方式二:将避雷线安装在承力索的上侧。若安装在此部位,则需要适当将避雷线做倾斜处理,同时承力索的保护角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从避雷线的保护角度来说。汉宜高铁建设工程项目中,承力索的均值为6867mm,将避雷线安装在8300mm 部位,简单来说是避雷线高于承力索1400mm,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年4期2022-06-08

  • 浅谈高速铁路接触网大修改造施工技术
    下锚补偿更换→承力索更换→接触线更换→悬挂调整。小流水施工采用工序间递进式衔接、跟进作业,其先期主要大面积开展前期单项工序作业,后期陆续开展后续作业,影响面广,且专业化作业组分工不明显。大循环即每站区或几个站区为一个循环,系统循环周期较长。秦沈客专改造项目采用V停天窗夜间作业,如采取传统施工组织模式,除邻近作业施工作业面多、面临的防护压力大、人身和设备安全风险大以外,还存在同一时间段内接触网改造范围大、状态改变大、接触网不健康因素多、点毕达速运营的不安全隐

    电气化铁道 2022年2期2022-04-25

  •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雷电防护策略分析
    位置有3 种:承力索、正馈线和保护线。前2 种是带各种形式绝缘子的绝缘安装,保护线一般为非绝缘安装(无绝缘子)。正馈线和承力索被直击雷击中后,绝缘子的承受力会持续降低,因此,大多数直击雷可引起闪络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当正馈线比承力索高时,正馈线会形成一个保护角,遭受雷击时正馈线很容易被击中。正馈线被雷击中后,若正馈线绝缘子被击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钢柱上的电位,而承力索与钢柱之间的电位差将超过标准负荷,从而导致承力索绝缘子发生闪络现象。2.3 影响因素分析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5期2022-04-01

  • 接触网周围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析不同雷诺数下承力索和接触线气动参数的差异,且流动模型的模拟精度有待考量。对于导线传热参数的研究,多以电力系统中的架空输电线为主,而与接触线相关的研究则集中在接触线温度场方面。MATTERA 等[9]通过建立接触线的二维径向热路网络,对因径向温度梯度过高导致的机械故障进行了热分析;郭凤仪等[10]则利用COMSOL 软件研究了电弧位置和电弧能量对弓网系统接触线温度的影响。因此,为探究不同雷诺数下接触网导线的气动参数和传热参数,本文以承力索和接触线为研究对象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2年2期2022-03-30

  • 耦合高速列车风下的输电线路跨越封网风偏响应研究
    结构共含有四根承力索,索间距8 m。承力索由Φ16 mm 迪尼玛绳组成。封网水平跨度300 m,两端均安装在现场临时拼装的跨越塔架上。在算例中,封网承力索的初始张拉力设为80 kN。封网底部距离列车车顶高度为8 m。封网在其中部跨越高速铁路,在封网中部设置9 根由玻璃钢复合材料构成的撑杆,以维持封网承力索间的距离,并承担输电线路断线等偶然荷载。图8 封网结构示意[3]由于封网结构主要由其承力索及撑杆承载,故在数值模型中,忽略了其他附属部件,仅考虑承力索与撑

    浙江电力 2021年11期2021-12-15

  • 高速列车风与自然风耦合致输电线路跨越封网风偏的控制
    ,需要增大封网承力索的预张力减小风偏响应。图6 耦合风作用下的风速曲线Fig.6 Wind speed time curves under coupled wind load2 输电线路跨越封网耦合风偏响应控制2.1 输电线路跨越封网结构数值分析模型针对研究发现的耦合风作用下封网结构竖向风偏过大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风偏控制拉索的方式控制封网结构的竖向风偏作用。采用风偏控制拉索的输电线路跨越高铁施工封网结构如图7所示。封网结构包括承力索、风偏控制拉索、撑杆等

    广东电力 2021年11期2021-12-09

  • 新型悬臂式腕臂定位装置的探讨与分析
    耳、腕臂支撑、承力索座、定位环、定位管、定位器、定位管支撑等多种零部件组成[1],零部件数量多达24 套件;定位装置的固定方式采用支撑、吊线以及V 型拉线等结构型式,零部件种类多;各零部件之间主要采用紧固件螺纹副连接固定,螺纹副规格型号和防松措施具有多种形式。因此,从结构型式而言,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中的腕臂支撑和定位装置具有结构复杂、连接件种类多、多规格紧固件连接固定的特点,对线路精准施工和后期维护产生较多的不利因素,进而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1 腕臂

    电气化铁道 2021年5期2021-11-13

  • 400 km/h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研究
    元模拟接触线和承力索[1-3]、非线性索单元模拟吊弦。接触网单元类型如图1所示。图1 接触网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单元类型图考虑一个如图1所示的ANCF梁单元,包含位移和梯度的节点自由度向量可定义为:(1)其中,式中:χ——未变形结构中的局部坐标,范围为0到元素长度L0。变形配置r中的位置矢量使用形状函数矩阵S作为内插值来表示:r=Se(2)(3)其中,S1(ξ)=1-3ξ2+2ξ3S2(ξ)=l0(ξ+ξ3-2ξ2)S3(ξ)=3ξ2-2ξ3S4(ξ)=l0(

    高速铁路技术 2021年5期2021-11-04

  • 架空输电线路无跨越架封网计算方法研究
    建线路下方作为承力索,依附该承力索安装绝缘网[6],如果新建线路导地线放线时发生事故掉落下去,将落在该绝缘网上,避免接触到下方带电线路而出现事故,整个施工过程可以做到被跨线路保持带电运行[7-9]。上述施工工艺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法[10-11],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要选取合适的迪尼玛承力索,确定承力索合适的放线张力,确保在施工及事故状态下承力索强度安全系数和相关交叉跨越距离满足要求[11]。对此技术问题,已有文献进行了探讨[12-13],但是目前最主要问题在

    电力学报 2021年2期2021-07-29

  • 连续复合曲线有砟高铁接触网施工技术研究
    的区段,接触网承力索展放后的倒装工序施工方法效率不高,安全性不强。目前国内有砟常动轨铁路接触悬挂的施工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根据轨道精调整到位后的轨面进行吊弦数据采集,然后根据采集后的数据与设计值进行对比,调整之后再复核无误,再用软件或者Excel表进行计算,该种方法操作方便,数据精确,但完全受制于站前轨道工程施工进度,基本无法满足有砟铁路的现场实际需求,目前仅在无砟轨道上使用。另一种是直接根据设计承力索高度进行计算,省去吊弦数据采集工序,在预配吊弦时适当

    铁道建筑技术 2021年7期2021-07-27

  • 低净空跨线桥下承力索下锚硬横跨的结构设计
    通过时,需要将承力索在跨线桥的两侧断开下锚,接触线以简单悬挂方式通过桥下。本文结合某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一种低净空跨线桥两侧承力索下锚用特殊硬横跨结构,并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力学分析。1 跨线桥下接触网通过的净空分析目前,普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类型一般采用简单链形悬挂形式,图1为接触网通过跨线桥示意图。图1 接触网通过跨线桥示意图跨线桥的净空高度可按下式计算[1]:式中:Hk为跨线桥下净空高度;H为接触悬挂导高;h为接触悬挂结构高度;δ为承力索到跨线桥的绝

    电气化铁道 2021年3期2021-07-15

  • 单链形悬挂接触网刚度分布对弓网受流质量影响
    等人分析了不同承力索张力下弹性分布及反射因数对接触线抬升量的影响;Massat 及Lopez-Garcia、J.Pombo 等人分析了运行速度及接触网对离线率的影响。但是,关于弓网接触压力的研究,在时域方面,基本都采用接触压力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偏差进行分析。所以,本文采用仿真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接触网分布和弓网间接触压力的变化的分析,并采用移动平均值和移动标准差的方法对弓网接触压力进一步分析,为优化接触网设计,降低离线率,提高受流质量提供理论上的支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1-01-04

  • 架空输电线路有、无跨越架结合施工应用
    行的迪尼玛绳做承力索,封顶网采用专用绝缘尼龙绳网片。2.2 临时横担系统选择(1)技术参数。规格:□500抱杆作为临时横担,主材为∠63×5,材质为A3钢,采用外法兰连接方法。(2)悬挂高度、长度确定。经过现场勘查和计算,确定N47塔临时横担悬挂于塔身大号侧距地面41m处。(3)临时横担长度选择:L=k(导地线间平均宽度(11+13.4)÷2=12.2m)+p(网宽6m)=18,取20m(3节×6m+1节×2m=20m)。2.3 跨越架柱系统选择(1)技术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21期2020-11-10

  • 基于加速度信号的吊弦断裂检测方法
    线,引起吊弦和承力索的舞动.这种方式日复一日地运行,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吊弦断裂事故,威胁行车安全,如武广线在2011 年发现吊弦断裂问题多达60 处[2].因此,对吊弦进行在线监测,及时发现吊弦故障,是保障接触网安全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接触网运行状态,研究了基于多种技术的检测方法,总体来说,可分为接触式及非接触式检测方法.非接触式方法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外观上发现吊弦故障.文献[3]以4C 巡检高清图像为对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接触网七种关

    工程数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9-05

  • 接触网腕臂与绝缘子之间的受力分析
    在使用撑杆卸载承力索垂直负载后强行将斜腕臂从旧棒瓶铁锚压板内抽出后再更换新棒瓶。新换棒瓶一端与腕臂底座固定后,另一端无法与斜腕臂顺利对接,原因是斜腕臂在接触线水平力与腕臂支撑管支撑力共同作用下出现垂直方向偏移。行业内针对立柱系统、绝缘子抗弯、钢柱杆件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1-6],缺乏对腕臂与绝缘子之间受力情况的数据计算,作业人员常常凭借自身工作经验直接在作业现场进行施工。由于作业人员自身业务水平有高低之分,加上瓷棒式绝缘子重达几十kg,因此作业现场经常容

    机电工程技术 2020年7期2020-08-26

  • 隧道口正馈线绝缘距离的理论计算及分析
    可避免地要跨越承力索并穿过隧道口。该文主要以250 km/h 客运专线的一般设计参数为例,探讨正馈线与承力索、隧道顶绝缘距离的计算方法,并推求隧道口常用的技术参数取值对以上绝缘距离的影响。正馈线转换方式一般有2 种,通过H 型钢支柱转换(如图1 所示)、通过横梁转换(如图2 所示)[1]。这两种情况对于绝缘距离计算原理是相同的。图1 隧道口横馈线通过硬横梁转换图2 隧道口横馈线通过H 型钢柱转换1 隧道口两处绝缘距离计算推导1.1 计算条件限于篇幅,该文计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4期2020-05-05

  • 既有轨道交通在不停运下的接触网系统改造施工技术
    网制式为:2根承力索+2根接触线,额定张力12kN,涉及锚段长度近1.6km。原既有线路上已预留的陈翔路站的位置,该处既有接触网锚段关节位置与之匹配。但现在根据实际需要,陈翔路站新址,相对原预留位置向南翔方向整体移动约230m,与既有接触网锚段关节位置冲突,只能将既有接触网锚段关节进行整体向马陆方向位移270m的位移改造。图1 新旧开关位置对比图2 重点、难点及解决思路①要确保线路能够正常安全运营,不能停运。思路:利用“维修点”、从总体施工方案着手、分步骤

    安徽建筑 2020年3期2020-04-17

  • “零”工期时如何保证高铁项目接触网工程质量研究
    触网的拉出值和承力索悬挂高度产生的误差,而这个误差范围对高速接触网质量带来的影响和设计的标准要求均在可控范围内,所以,支柱的测量、腕臂的计算、腕臂的加工安装均可在轨道未形成之前进行施工。再次对轨道未形成之前的承力索人工架设作业进行分析,因承力索不直接与受电弓接触,人工架设过程中,承力索产生的一些微量变形对高速接触网影响到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在人工架设承力索时,注意对承力索本体不受损伤的保护和不要形成硬湾、死湾。这样承力索架设作业程序就在轨道还未形成之前可以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6期2019-09-10

  • 基于响应面法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参数优化研究
    线位移;um为承力索位移;xn为吊弦点处与运动点处的距离;x为运动点处位置;t为运动时间;v为列车运行速度。承力索的运动方程为kd(um-uc)δ(x-xn)+ksum(x-xs)=0(2)式中,mm为承力索的单位质量;EIm为承力索的抗弯刚度;Tm表示承力索的张力;kd表示吊弦的刚度;ks指支持装置的等效刚度;xs为支柱点处与运动点处距离。采用了可反映受电弓高频振动的三质量块模型[16-17],其运动方程为(3)式中,m1为弓头质量;m2为上框架质量;m

    铁道标准设计 2019年9期2019-08-27

  • 基于加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高铁接触网承力索底座裂纹检测研究
    610031)承力索底座是接触网支撑结构的重要承力部件,用于平腕臂与承力索的固定连接。列车运行时的机械振动导致承力索底座频繁剧烈震动,工作环境恶劣,又由于列车运行沿线人烟稀少、维护难度大,承力索底座成为接触网支撑悬挂系统薄弱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接触网非接触式图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检测效率亟待提高[1]。目前,接触网图像检测技术多集中于依据检测目标特点匹配零部件,例如文献[2]提出一种结合二代曲波变换与能量条带方法定位绝缘子,文献[3]提出一种基

    铁道学报 2019年7期2019-08-20

  • 浅谈柔性接触网的缺陷参数在大修过程中的修复方法
    之间。接触线和承力索线材经十几年蠕变,补偿装置A值普遍变小并超标,经维修部门的日常修正,坠砣高度尚在合理范围。接触网既有导高超标(超过验标规定的±30mm误差范围)约占30%,大部分超标区段在±100mm以内,接触线坡度均能满足运行要求。分析为轨道调整、日常维修和更换受力部件所致。拉出值普遍偏小,超标(超过验标规定的±30mm误差范围)情况较为普遍,分析为在多年维修和日常调整过程中拉出值设定比较保守所致。根据以上统计情况,既有接触网的超标参数主要为补偿A值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4期2019-03-07

  • 接触网系统的主导电回路及其维护
    连接;接触线;承力索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0-0172-031 何为接触网系统的主导电回路接触网的主要作用是从牵引变电所向沿电气化铁路运行中的电力机车输送电能。为了保证这一功能的实现,设计了一系列接触网的结构。分析这些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部分组件是为了保证接触网的导电功能而设计的。接触网系统起导电功能的回路是由馈电线、隔离开关、开关引线、接触线、电连接器加强线、迂回线,捷接线等以及BT供电方式中的吸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0期2018-11-22

  • 接触网承力索的覆冰厚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同的标准圆,且承力索与接触线平行拉直设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如图1所示。图1 接触网覆冰模型对于承力索覆冰而言,因其起到固定作用,工作状况相对稳定,可以认为承力索所覆冰层完全包裹在承力索上且均匀覆盖,因此将冰层横截面等效成以承力索的圆心为圆心,小半径为r1,大半径为r1+d的圆环。对于接触线而言,因其会受到列车受电弓的摩擦,使得其覆冰呈现不均匀的状态,其上方覆冰较厚,而其下方有少量的覆冰,故接触线的覆冰横截面可以等效成内半径为r2,外直径为2r2+d的月牙形状

    铁道标准设计 2018年5期2018-05-30

  • 关于预防承力索断线的措施研究
    触网关键设备—承力索的运行现状,就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承力索发生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照损伤成因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断措施。关键词:承力索;损伤;预绞式铠装护线条;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是铁路牵引供电的主动脉,因其运行环境的多样性、空间结构的交叉性等因素,容易在机械及电气作用下发生断股等损伤,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会给设备运行埋下安全隐患。万一发生断线事故,将对正常的运输秩序造成消极影响。如何预防承力索断线,成为供电设备单位共同面对的问题。一、现状分析大秦线

    科技风 2018年19期2018-05-14

  • 高速铁路接触网新型组合式承力索座的研发
    触网新型组合式承力索座的研发罗 健,闫军芳,韩凌青,陈 伟在分析现有套管座和承力索座运用状况基础上,从结构型式、集成组合、维护性能等方面,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及制造模具等进行深入研究,研发了新型组合式承力索座。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组合式结构、铰链抱箍连接和锻造生产工艺,大幅减少了零件和紧固件数量,避免了铸造工艺存在的缺陷,并随着材料和制造工艺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综合性能。接触网;承力索座;组合式;铰链抱箍;锻造工艺0 引言铝合金承力索座和套管座应用于

    电气化铁道 2018年2期2018-04-27

  • 有砟轨道区段接触网吊弦测量计算分析
    偏斜、拉出值、承力索的实际高度等。线路参数可通过设计相关参数获得,腕臂偏斜通过严格要求工艺标准得到解决,拉出值通过交桩资料一般相对准确,而承力索的实际高度在钢轨不到位时测量计算比较困难繁琐,对吊弦的计算精度影响也较大,本文将作为重点进行分析。1 有砟轨道区段接触网吊弦计算分析1.1 模型参数有砟轨道区段链形悬挂吊弦计算参数采集的模型是基于设计轨面高程、现场实测现有轨面至承力索高度、实测轨距、实测超高、CPIII成果高程等参数、数据通过相似三角形等原理转换为

    电气化铁道 2018年2期2018-04-26

  •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竖曲线段吊弦计算方法
    要影响接触网的承力索高度和接触线高度,因此在进行基于有限元法计算前,需将承力索高度和接触线高度修正到竖曲线所在的高程系内。为便于计算,一般以所计算锚段内的第1根支柱为起点重新设置高程系,而不使用现场实际高程。图1 竖曲线模型1.2.1 接触线高度修正建立接触线高度修正模型如图2所示。以锚段内接触线定位点为起点,高程设为0,计算定位点和吊弦点接触线高度相对高程系的偏差,接触线高度与偏差之和为接触线在高程系内的高程。图2 接触线高度修正模型设接触线修正点距离起

    电气化铁道 2018年2期2018-04-26

  • 承力索恒张力架设一次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黄 河承力索恒张力架设一次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黄 河以接触网链形悬挂计算理论为基础,详细讨论了承力索恒张力架设施工中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承力索在不同情况下的2种安装曲线,以便能够在架线施工中一次到位。接触网;承力索;架设;一次到位;应用0 引言在承力索架设施工中,通常采用小张力或无张力架设,在下锚位置以设计的额定张力下锚。小张力或无张力架设的优点在于架线过程易操控,缺点是下锚张力大,架线过程中易伤线,且在架设接触线和布置吊弦后,由于承力索整体负载变化,引起承

    电气化铁道 2018年1期2018-04-12

  • 35kV及以上高压线路带电跨越施工技术研究
    施工目标。2 承力索带电跨越网在本研究当中,对一套技术较为成熟的预紧式承力索带电跨越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该方案在实际应用当中不需要停电施工,能够对停电对区域用户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进行减少,能够有效保障电网运行以及施工安全的保证。且该方案当中的很多操作都在两端的铁塔位置进行,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着占地少以及减少周边环境破坏的效果。具体来说,该技术在实际应用即将跨越网两端的铁塔横担为支撑,其中的每相主承力索为两根高强度纺纶,具有着较强的强度以及绝缘性能,且弹性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8期2018-03-20

  • 高速铁路接触网在线防冰过程横向温度场研究
    ,建立接触线和承力索的流-固耦合模型,并基于此进行接触线和承力索的温度场仿真,并与整体吊弦模型所得仿真结果对比,验证模型及结果的正确性。1 接触网热平衡方程热平衡方程是分析接触网在线防冰过程温度场分布的重要基础[15]。考虑到高速铁路主要在白天运行,导体在线防冰过程中的热交换形式主要有热传导、热对流、辐射和日光短波辐射等[16-17],因此可建立如式(1)所示的热平衡方程式[18]:式中:Qc为对流热损失;Qr为辐射热损失;Qs为日光短波辐射热;tc为导体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年2期2018-03-07

  • 承力索锚结线夹绞线区域损伤的超声导波监测*
    510663)承力索锚结线夹绞线区域损伤的超声导波监测*洪晓斌1何永奎1周建熹1黄国健2(1.华南理工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2.广州市机电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0663)针对电气化铁路承力索锚结线夹绞线区域损伤难以准确监测的问题,研制了面向承力索锚结线夹绞线区域损伤的传感器来实现损伤的超声导波监测.首先针对铜镁合金承力索绞线的结构特点及超声导波的传播特点,设计了承力索单线导波引导针,并以导波引导针为核心构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7-18

  • 35kV及以上高压线路带电跨越施工技术研究
    度的材料作为主承力索,具有绝缘性能好、强度高、受力变形量小等优点。在使用该技术对35kV及以上高压线路实施带电跨越作业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准确确定出承力索的地锚位置,在施工现场测量出跨越档距离、钢绞线长度和承力索长度,并根据所测数据绘制出承力索的平面布置图,将跨越两端的高压线路滑车向铁塔内侧偏移一定距离并用绳索固定好,在线路两端铁塔之间横杆上的专用挂具上分别设置拉网滑车和承力索滑车,以及在杆塔处布设好绝缘网和承力索等。然后,对绝缘承力索进行展放与

    建材与装饰 2015年50期2015-12-13

  • 带电跨越技术在110kV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工作。尤其是对承力索的展放一定要进行规范的搭设。同时还要根据现场的施工环境,对跨越档的距离做出较好的控制,确保其符合规范施工的要求。同时还需要根据承力索的长度大小,对其位置进行具体的确定。这样才能让电网的基础准备工作更加完善。还要根据施工的条件,对各种不同的施工设备进行选取,例如起重机以及挖掘机在电网施工是必不可少。对于跨越档附近的滑车还要提前做好预偏处理,尤其是在预偏的角度处理方面一定要合乎其规范。在施工之前还应当将承力索以及绝缘网都进行适当的连接,让杆

    探索科学 2015年12期2015-10-21

  • 铁路接触网承力索防护措施探究
     )铁路接触网承力索防护措施探究黎明 (南昌铁路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南昌330000)本文通过试验结论,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接触网承力索防护措施,对比分析了其与传统防护措施的优劣势。铁路;承力索;防护0 引言接触网承力索由于距离固定接地体距离最近,因此其在隧道口、跨线桥等位置时,极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引起承力索对地短接,造成断线塌网等恶劣后果,因此原铁道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在隧道口、跨线桥等位置对承力索进行绝缘包扎,但是该种防护措施在日常运行中防护效果并不明显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4期2015-07-26

  • 接触网弹性链形悬挂安装与调整施工法研究
    性吊索线夹处的承力索弛度简析1.1 数学模型基本条件以一跨为单元进行力学分析,其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图1 弹性链形悬挂一跨图1.2 C、D两点承力索弛度计算对C点进行受力分析,可求得C点的承力索弛度f1:式中,gc为承力索每米重量。同理,可求得D点承力索弛度f2:本文以时速350 km的沪宁段弹性链形悬挂设计标准为依据,计算弹性吊索线夹与承力索连接处承力索的弛度,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承力索弛度计算表1.3 结果分析跨中吊弦长度是按设计吊索张力3.5 k

    电气化铁道 2015年1期2015-06-28

  • 试论站场接触网设备电气烧损隐患排查与整治方案
    网;电气烧损;承力索中图分类号:U22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1.025接触网故障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烧损。站场接触网设备包括线岔、软横跨、关节和分段绝缘器等,电气回路极为复杂,安全隐患较多,易发生断线、零部件脱落甚至塌网、弓网等故障。接触网设备故障具有破坏范围大、危害性大、停电时间长和恢复难度大等特点,严重影响了铁路正常的行车秩序,引起了铁

    科技与创新 2015年1期2015-02-04

  • 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微风振动特性
    杂、跨距段短、承力索和接触线张力大的特点,其微风振动与输电线有明显的不同.国内论文偏重于接触线舞动现象的讨论,如文献[6-8]为定性分析;国外论文偏重于气动特性的分析,如文献[9]分析了弓网相互耦合下的受电弓气动性能,文献[10-12]对接触线的气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用邓哈托垂直振动理论判断其气动稳定性.本论文针对水平风下电气化高速铁路接触网垂直方向上的微风振动,结合动力学方法进行微风振动公式推导和仿真.首先通过接触网水平风激励下的受力分析,推导出承力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1-13

  • 关于接触网承力索的最大断股数及维修措施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承力索分类入手,总结了承力索断股、断线的原因和危害,顾及环境、工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综合多年普速铁路承力索的断股补强,提出一种维修措施处理高铁承力索断股5根以上的情况,完善承力索断股的维修措施,为今后接触网检修提供合理的指导。【关键词】接触网;承力索;断股数;维修措施引言:承力索用于链形接触悬挂接触网,位于接触线的上方,通过吊弦将接触线悬挂起来。由于短路接地、主导电回路不畅、雷击、线索交叉互磨、补偿装置卡滞及腐蚀等原因,常出现承力索断股、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6期2014-10-21

  • 高速铁路接触线磨耗对接触网静态形状的影响
    弦力为1.3 承力索形态承力索的几何状态和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承力索主要受自重和吊弦力的影响,因此腕臂对承力索的支持力FD、FC为式中,gc为承力索单位荷载,L为接触网跨距。图4 承力索静态形状示意图由于静态平衡下抛物线单元节点处的力矩为0,则:由式(4)计算得到第 i根吊弦距承力索支撑点的垂向位移 hi为因此,承力索与吊弦连接处的纵坐标 yi′为式中,h为接触网结构高度。吊弦长度 di为同样,知道承力索与吊弦连接处 Ci的坐标( xi, yi′),再对两

    电气化铁道 2014年1期2014-06-27

  • 关于“就地取材”法解决接触网断线事故方案的探讨
    受电弓被拉脱、承力索拉断、吊弦拉脱、电连接拉脱、腕臂绝缘子折断及腕臂变形等,涉及重点设备为非绝缘关节、分段设备,事故地点位于进站侧上坡段线路上。(如图1所示)。2 方案的提出与实施2.1 事故处理流程此次事故处理的大概流程为:弓网脱离--电客车出清--确定故障点数量—制定方案—临时处理—原地值守观查。2.2 方案的提出与实施2.2.1 方案的提出在包含分段区段(L27至L31)采用承力索进行悬挂接触线,其它区段将双接触线改一支接触线抬高固定,变为接触线悬挂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14期2014-04-19

  • 简单链形接触网的静态仿真
    触线张力和不同承力索张力情况下,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度,为接触网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1 接触悬挂的计算模型接触悬挂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除了有接触线和承力索以外,还有吊弦、线夹、定位器、腕臂等。在仿真模型中,以简单链形悬挂为例,把次要的结构忽略掉,其计算模型如图1 所示。图1 简单链形悬挂的计算模型针对简单链形悬挂模型提出以下假设[1]。(1)只研究接触悬挂铅垂方向的振动,忽略有关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形成的偏移。(2)在整个悬挂中,接触线或承力索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年2期2013-11-28

  • 强侧风下接触网响应特性及弓网运行安全分析
    挂包括接触线、承力索和吊弦,支持结构包括支柱、平腕臂、斜腕臂、绝缘子、腕臂支撑和定位器[5]。在SAMCEF Field软件中分别创建接触悬挂和支持结构模型,然后组合在一起。建模初始参数、材料特性分别见表1、表2。表1 接触网建模初始参数表2 接触网线索的材料特性[6-7]建立三跨接触悬挂模型。模型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首端模拟中心锚结固定,末端模拟接触线、承力索分别下锚补偿,原始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三跨接触悬挂原始模型接触网有限元建模进行了如下考虑:

    铁道标准设计 2013年2期2013-09-04

  • 预弛度接触网三维静态形状计算
    标系下接触线、承力索的静态形状,然后合成三维静态形状。最后通过对比有限元仿真结果,验证本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应用本研究计算方法可对接触网进行吊弦预配计算和风偏校验计算,指导接触网的设计施工。接触网;预弛度;抛物线单元;静态形状链形悬挂接触网由于其具有高度一致、弹性均匀、弓网动态稳定性好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受流性能,因此,在干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电气化铁路大量使用链形悬挂接触网,目前,链形悬挂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均有应用,如:法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对链形悬挂接触网

    铁道标准设计 2013年10期2013-09-02

  • 低净空桥下接触网特殊安装结构的运行分析及优化措施
    触网结构高度,承力索与接触线整体降低高度通过。(2)接触网保持链型悬挂结构,接触线正常通过,承力索在低净空上跨桥两侧卡绝缘后通过。为确保电气主导电回路的安全性,在上跨桥下线路外侧串接一根电气连接线将卡绝缘的承力索连通。(3)接触网采用简单悬挂方式(即仅接触线通过),承力索在低净空上跨桥两侧下锚或承力索降低高度并在定位点外侧绕行穿过,接触线带电通过。有的上跨桥较宽且桥梁结构满足化学锚栓植入条件时,可安装弹性支撑来固定接触线。有的为改善接触网弹性,将桥两侧的定

    上海铁道增刊 2013年3期2013-06-21

  • 预弛度接触网静态形状解析计算
    接触悬挂主要由承力索、接触线、吊弦、支持与定位装置、补偿装置等结构组成。由于其跨度大、线索的截面小,简单链形接触悬挂表现出张力弦的特性尤为明显,故简单链形悬挂多以索网找形的方法计算其静态形状。对链形悬挂接触网的静态形状计算研究的文献很多,如:文献[1,2]利用力矩平衡法求承力索的弛度;文献[2~4]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接触悬挂进行索网找形;文献[5]虽考虑了接触线受力,但要么把接触线看作直线单元,要么把接触线看作一个整跨距抛物线单元,并未给出接触线预弛度的计算

    电气化铁道 2013年5期2013-05-28

  • 扩能改造锚段关节改移施工方案及技术
    时,可利用既有承力索做临时悬挂,并保持其至既有接触线高度在200 mm以上。1.2 新设Ⅱ锚段的调整根据天窗时间,将新设Ⅱ锚段与既有区间10锚段进行倒接调整,调整新接触线导高,至工作高度,并抬高既有10锚段导高,使其成为非工作支,使其与新架设工作支距离保持在200 mm以上。如一个天窗时间内完不成一个锚段倒接,应将新旧接触线按照非绝缘锚段关节形式做一过渡,并增设临时电连接器,确保新旧接触线的平滑过渡。1.3 既有10锚段改移及拆除根据现场测量情况,确定既有

    铁路技术创新 2013年2期2013-05-10

  • 受电弓作用下接触网动态响应分析
    实际情况,建立承力索、接触线、吊弦和支撑结构耦合的6 跨单个锚段接触网有限元模型。模型建立时,考虑接触悬挂系统材料非线性,引入双线性随动强化弹塑性模型(BKIN)来模拟;考虑悬挂系统几何非线性,假设承力索和接触线是理想柔性的。接触网的结构布置参数见表1,吊弦等间距均匀分布;接触网两端全约束,5 个支柱底部约束3个方向自由度,释放承力索承力索支座铰接点的z 方向旋转自由度。其中悬挂结构承力索、接触线因考虑其轴向变形,采用beam4 梁单元模拟;吊弦只受拉力

    电气化铁道 2013年2期2013-03-13

  • 京九铁路电气化工程跨线建筑物下接触网特殊设计方案研究
    意图1中s表示承力索与跨线建筑物结构体间的最小距离。设计中在动态条件下如果s不能满足最小空气绝缘间隙的要求,首先应考虑降低承力索的悬挂高度,同时应考虑适当缩小跨距,以获得满意的最短吊弦长度。当最短吊弦过短时,可使用安装高度约为70 mm的滑动吊弦取代标准吊弦,但这些措施会影响接触网弹性,弹性不均匀将引起接触线的磨损不均匀,减少了接触线的使用寿命,因而滑动吊弦一般只适用于120 km/h以下的线路。进一步减小架空接触网系统的安装空间时可采用双接触线或3条接触

    铁道标准设计 2012年7期2012-05-14

  • 浅谈宝成线既有接触网锚段关节改移施工技术
    到区间与车站的承力索、接触线的架设,关系到施工方案的确定。并且,由于新旧锚段位置相差不远,新旧关节过渡能够集中体现,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新旧锚段会在一段时间内并存,过渡区应保证接触网设备及行车安全。1 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图和现场踏勘,明确新旧锚段关节开口和交叉位置,以此确定过渡方案,见图1。图1 新旧锚段过渡方案示意图下文就略阳—王家沱区间新旧1、2锚段的改移施工进行分析和阐述。图1中,6#、9#分别为新设2锚段、1锚段锚柱,7#为既有1锚段锚柱,既有1锚段

    电气化铁道 2011年5期2011-09-21

  • 35kV及以上线路带电跨越施工技术探讨
    套成熟的预紧式承力索带电跨越网的带电跨越施工方案。该方案具有不停电施工、减少停电对用户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施工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而且该方案大部分操作均在两端铁塔处进行,具有占地少,减少青苗损坏,有利于保护被跨线路及新建线路下的植被、林木不被破坏。1 承力索带电跨越网承力索式带电跨越网是以跨越档两端的铁塔横担为支撑,每相用两根高强度纺纶作为主承力索,该种纺纶承力索具有强度高(破断力25t)、高绝缘性能、低弹性模量、受力后塑性伸长量小等优点。在被

    科技传播 2011年20期2011-07-04

  • 高速铁路工程中接触网新线蠕变危害及工程消除方法
    0新线初伸长是承力索、接触线作为非完全弹性体加载后产生永久性伸长变形的暂态过程,直接影响接触悬挂施工质量即给弓网关系带来不利影响,且随车速提高而增大。结合我国接触网实际建投情况看,如果设计和施工时未考虑新线蠕变,那么接触悬挂随时间变化需多次进行调整,甚至运营后也不得不再行调整才能达到质量稳定的程度。要提高受电弓的取流质量,施工中必须重视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新线蠕变。新线初伸长的大小与其自身结构、起始弹性系数,外加荷重大小及加荷延续时间有关。为接触网消除承力索

    科技传播 2011年6期2011-04-13

  • 柔性接触网吊弦长度精确计算
    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它的高度变化完全由吊弦长度来控制,这说明吊弦长度的预配是非常重要的。文献[1~6],从经典力学或有限元角度提出吊弦长度的计算方法,得出较为满意结果,其中文献[1,3~6]对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吊弦长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献[2]从经典力学角度推导出弹性链型悬挂接触网吊弦长度计算,但是模型只是在简链或弹链单一状态下,主要对单跨接触网进行受力分析,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基于此,本文对简单链型、弹性链型混合状态下,采用迭代算法进行吊弦长度的精确

    铁道标准设计 2011年5期20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