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室

  • 超高层多井道电梯井“烟囱效应”特性研究
    风研究,试验表明前室加压送风有利于烟气的抑制,2005年Jo等[2]提出了通过设置air-lock door的方案,从而减缓了高层住宅建筑内“烟囱效应”现象。2011年Park等[3]在公寓对楼梯和电梯井进行了加压试验,并取得了相对理想的建筑防烟效果。国内方面2013年甘廷霞等[4]在四川消防研究所高层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实体试验,研究明确电梯井送风不小于30 Pa的压差能取得一个较好的控烟方案;李镇裕等[5]建立了40 m建筑高的压力分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表

    四川建筑 2022年6期2023-01-02

  • 建筑火灾中消防防排烟系统的作用探究
    入建筑的楼梯间、前室以及避难层等各类空间的一种系统。其机械防烟和自然防烟常见设施如下。1.1.1 机械防烟一般机械防烟需要用到的设施主要涉及加压送风机、送风口以及送风管道等。如果防烟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但是前室不送风,此时,楼梯间以及前室的隔墙上通常会安装余压阀。(1)对于加压送风机,现阶段通常会选用中压或者是低压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者是相应的混流风机。(2)对于加压送风管道,通常要由不可燃材料制作而成。(3)对于加压送风口,可以分为常开、常闭还有自垂百叶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21期2022-12-21

  • 防排烟新规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实例讨论
    烟楼梯间及相应的前室均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酒店共有5 个防烟楼梯间,本文仅对核心筒防烟楼梯间LT3 及相应前室进行讨论。一、防烟系统设计(一)防烟楼梯间LT3 设计概况楼梯间竖向以四层夹层、十九层、三十四层的避难层为界分为四个部分,楼梯间及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也相应竖向各分成四个系统,各个系统的加压送风风机分别放在对应的避难层及屋顶的专用风机房内。(二)防烟楼梯间LT3 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1. 一至四层夹层的加压送风系统为JY-LT3-a 系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2022-12-09

  • 既有建筑改造前室门宽对人员疏散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临着楼梯间宽度和前室门宽不符合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又难于对楼梯间进行改造或增设室外疏散楼梯。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疏散宽度不足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既有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建筑特性、使用功能、人员情况等,从多个方面采取适当的补强措施,提高建筑的整体消防安全水平。Pathfinder是人员安全疏散模拟软件,许多研究人员运用该软件进行人员疏散安全研究[1-3],在国内的工程项目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人员疏散安全分析中得到较多应用[

    安全 2022年10期2022-11-07

  • 中日建筑自然防排烟技术标准对比研究
    内的疏散楼梯间、前室、避难区域等场所,需要设防烟设施,防止烟气侵入或聚集,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良好条件。排烟场所是则是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或者逃生距离较长的疏散通道,需设置排烟设施,将烟气热量尽快排出,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日本根据《消防法》及《建筑基准法》要求需设防烟设施的场所:1)防烟楼梯间的前室;2)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需设排烟设施的场所:1)总面积超过500 m2的以下特殊建筑物:(一)影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二)医院、诊所(有病人住宿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2年7期2022-09-09

  • 关于住宅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探讨
    条要求: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的设置在前室顶部或者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规范此条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切勿生搬硬套,部分建筑专业设计人及甲方认为,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只有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则会减少一个土建风井和一个专用加压送风机房,会大大降低建设费用成本,但是根据《烟规》3.4.2 条,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独立前室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2年4期2022-06-09

  • 防烟楼梯间首层扩大前室防烟做法的探讨
    烟楼梯间首层扩大前室(合用)的防烟措施,未有单独的明确的规定。在其它楼层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前提下,首层是否一定需要采用机械防烟系统,还是满足条件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防烟分区,考虑自然通风。这一点在设计人员、业主、以及各审图公司,均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为例,来探讨各种方案的优劣和可行性、合理性。1 设计条件概述工程概况如下:本工程为某地垃圾发电项目,主厂房/主厂房附屋,占地面积9000 m2,总建筑面积20000 m2,建筑层数为地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10期2021-12-16

  • 超高层住宅建筑防烟系统的设计应用
    位为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避难层。本项目建筑高度为141.4 m,根据《烟标》3.1.2 要求,超高层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该系统可以保持给安全区域尤其是疏散区域送入大量的新鲜空气,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及避难层(间)等空间。2.1 地下室防烟系统设计该项目地下共3 层,核心筒由电梯,消防电梯,电梯厅,剪刀楼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组成(图2)。负三层地下室建筑标高为-13.300 m,地面标高为±0.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10期2021-12-16

  • 关于地铁车站加压送风系统超压控制措施的探讨*
    ,以防止楼梯间与前室之间、前室与室内走道之间的防火门两侧因压差过大而无法正常开启,阻碍人员疏散及消防员施救[1]。因对规范、技术文件有不同的认识及理解,设计人员在设置加压送风系统、选择超压控制系统控制措施时有不同的做法。本文根据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1](以下简称《标准》)中关于加压送风量的计算要求,对地铁车站楼梯间/前室加压送风量计算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地铁车站超压控制措施设计等问题进行探讨。1 加

    暖通空调 2021年11期2021-12-02

  • 电梯土建规范及消防员电梯专项要求
    样的要求主要包括前室、第二路电源、排水设施等,这些方面的要求也是保证消防员电梯在建筑物发生火时消防员能安全使用,到达需要灭火的层站,大大节约了救援时间。1 电梯土建相关要求1.1 规范对电梯土建的相关要求将电梯安装于建筑物中的基础是建筑物土建须按规范要求完善,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按照《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的要求,电梯土建主要包括机房土建、井道土建、底坑土建。机房中土建包括机房墙壁、顶部、地面。机房墙壁与顶板能起到隔热、防雨、防晒等作用,主要用于保护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14期2021-10-16

  • 关于部分消防通风系统的理解与思考
    关于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是否需要独立设置加压送风系统的问题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5-2014中有强制性条文——8.5.1 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措施: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由于其配合使用的设计图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2015年修改版)中也删除了“防烟楼梯间加压而其前室不加压”的示例图样,因此,施工图审查单位目前执行的标准是偏向于疏散楼梯间前室必须独立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因

    制冷 2021年3期2021-10-16

  •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念。比如首层扩大前室是做防烟还是排烟?防烟时该如何设计?地下室封闭楼梯间的自然通风条件如何确定?地下充电桩汽车库的排烟设计能否按照常规做法,既不增加风机房面积又能满足规范对排烟设计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讨,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同行设计师以参考。1 关于首层扩大前室的防烟问题新规范对加压送风的计算与加压送风场所的疏散门的总面积直接相关,疏散门的总面积越大,加压送风量越大。在实际工程中,首层扩大前室往往比其它楼层前室的疏散门的总面积要大很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8期2021-10-06

  • 赣江明珠办公楼防烟排烟系统设计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避难层等场所无烟气侵入和将火灾区域的有毒烟气和热及时地排出。同时,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设备、管道的安全保护及运行提出了规定。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办公建筑,总面积为43 000 m2(不含地下室),地上共27层,建筑总高度124.5 m,属于建筑高度大于50 m的公共建筑。其中,在10层(建筑高度43.5 m)和16层(建筑高度69.3 m)设有2个避难层;地下共2层,设有汽车库和设备用房。3 防烟系统建筑防烟部位

    山西建筑 2021年18期2021-09-07

  • 门斗、防护门斗与楼梯间前室的暖通设计
    防护门斗与楼梯间前室门斗是指建筑物入口处两道门之间的空间,通常以墙支撑顶盖,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过渡性建筑空间。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年版)》中写道: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相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这个门斗不是通常意义上说的那种挡风御寒的门斗,而是防护门斗。防护门斗在GB 51283—2020《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中的定义为:设有正压送风,用防火隔墙分隔,能防止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11期2021-08-27

  • 江苏南京丁奉家族墓地
    道、封门、甬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M2、M3前后室为四边券进式穹窿顶,M3带东侧室;M4为前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后室券顶结构,前室带左右耳室;M5为前后室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前室左右及后室后壁带耳室。四座墓葬均经盗扰,出土金、银、铜、铁、陶、瓷、漆等质地器物300余件,有金钗、金叶片、金挂件,银带銙、银剪、银镊,铜立人、铜钱,猪、狗、牛、羊、鸭等陶质动物明器,釉陶骑马俑、盒、魂瓶,青瓷魂瓶、猪圈、羊圈、鸡舍、仓、房、盒、熏、盘、勺、磨、罐、扁壶、盂、碗等,

    大众考古 2021年2期2021-07-23

  • 高层建筑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旁通泄压阀超压控制措施分析
    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2)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3)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最大允许压力差应由本标准第3.4.9条计算确定。”对于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的泄压措施,现行图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15K606)[2]给出了两种做法:1)设置余压阀,做法简单可靠,不

    制冷 2021年2期2021-07-21

  • 火灾情况下共用安全出口与借用安全出口的安全性分析
    借用安全出口是指前室和疏散楼梯不属于本防火分区,人员疏散时需要通过另一个防火分区才能达到前室和疏散楼梯间,前室和疏散楼梯间所属的防火分区清晰明确,如图1a所示。共用安全出口是指不同防火分区的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均可直接进入前室和疏散楼梯间,往往较难分辨前室和疏散楼梯间属于哪个防火分区,如图1b所示。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版):GB 50016-2014》[1]明确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允许借用安全出口,即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年11期2020-11-19

  • 建筑首层扩大前室防排烟设计探讨
    范中引入了“扩大前室”的概念以解决上述矛盾,其具体规定如下: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俗称扩大防烟楼梯间前室(下文简称扩大前室)[1]。常见于高层办公、高层酒店、高层医疗建筑等建筑物的首层。如图1。图1 某办公建筑的首层扩大前室1 扩大前室的特点分析首先,从设置位置上看,扩大前室仅存在于首层,而楼梯间前室恰恰相反,设置于首层以外的其他楼层,如图2。图2 某办公建筑塔楼标准层前室其次,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0年8期2020-09-24

  • 建筑防排烟系统几个问题的探讨
    中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正压控制、挡烟垂壁的设置高度以及防火风管的型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相关建议。1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余压控制按相关规范: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3)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新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5期2020-06-29

  • 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消防疏散设计研究
    消防疏散;三合一前室Key words: Class I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fire evacuation;three-in-one front room中图分类号:TU9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2-0249-030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价值工程 2020年12期2020-05-28

  • 建筑防烟系统设置方式的辨析
    高度、楼梯间及其前室对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选择的影响;从工作原理出发,对建筑防烟系统设置方式进行了探讨和辨析。关键词: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火设计;楼梯间;防烟系统;排烟系统《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以下简称《烟规》)颁布实施后,如何科学设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烟规》,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特别是减少火灾中烟气对人的侵害,是消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消防界 2019年11期2019-09-10

  • 一类高层住宅建筑“交通核”设计 ——基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的探讨
    间,其由楼梯间与前室组成,且每个前室的面积≥4.5m2,对前室短边尺寸无特殊要求。2个前室宜分别设置,确实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烟合用前室;(3)每个单元应设置一部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由电梯井与前室组成,消防前室面积≥4.5m2。消防前室可以与1个防烟前室组成“2合1”的合用前室,合用前室面积≥6.0m2。但不允许其与2个防烟前室组成“3合1”的合用前室;(4)管道井门不能开向任何前室。图1 按《旧高防规》设计的典型 “交通核”方案图1为按照《旧高防规》防规设计的

    重庆建筑 2019年8期2019-08-28

  • 新防排烟规范在某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风系统风量。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以低区避难层顶板分为两个区。2.1 计算楼梯的加压送风量楼梯为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分別加压送风。2.1.1 低区避难层以下至一层楼梯计算加压送风量2.1.2 地下楼梯计算加压送风量2.1.3 低区避难层以下至一层楼梯和地下楼梯设计加压送风量2.1.4 低区避难层及以上楼梯至高区避难层以下楼梯和高区避难层及以上楼梯的设计加压送风量2.2 计算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量2.2.1 低区避难层顶板以下区域的设计加压送风量2.2.2低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10期2019-06-27

  • 剪刀楼梯在一类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间与其相连的防烟前室。剪刀楼梯最大的特点是“一跑一层”,住户可以直接由本层疏散至相邻的楼层而不需要换向。笔者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及图例分别介绍剪刀楼梯在一类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应用。1 剪刀楼梯在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户门数量≤3樘)中的应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一类高层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间作如下规定:(1)应设置 2个安全出口。(2)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包括楼梯间与前室组成且每个前室的面积≥4.5m2,

    四川水泥 2019年3期2019-06-17

  • 论“防排烟规范主体”与安全疏散设施、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
    3.4.2-3是前室不送风、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与《高规》[1]第8.3.2条中表8.3.2-1防烟方案类同。(1)解读:棋局中是“棋手”将“棋子”机械加压送风置于防烟楼梯间这个部位,增大防烟楼梯间内的压力△P以抵御烟气的入侵。(2)分析:由于防烟楼梯间是个气密性极差的高茸空间,火灾疏散过程中半数以上(每个防火分区按两个安全出入口计)的人要通过防烟楼梯间首层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M底或屋面层的安全出口M顶疏散,其开启的频率很高,有时处于常开状态。根

    制冷与空调 2019年2期2019-05-14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对于一类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影响
    过2各出口疏散至前室或者楼梯间内。图1为第一种常见违反规范的“交通核”方案,该方案采用1梯4户的形式,4个住户通过1个出口疏散至前室内,根据新规范改方案不可取。按照新规范修改后的方案将前室1分为2且每个前室均设置1个出口,出口采用乙级防火门,各个前室均满足规范规定的面积。修改后的“交通核”满足规范的要求。2 关于从公共空间疏散的问题图2 第2种违反规范的“交通核”方案及调整后的方案图2为第2种违反规范的“交通核”方案及调整后的方案。该方案主要应用于1梯2户

    四川水泥 2019年1期2019-03-13

  • 余压监控系统电气设计
    气侵入人员疏散的前室和楼梯间,对前室和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不但可以保证前室和楼梯间内一定的正压值,也可以为疏散人员的呼吸提供必需的室外新鲜空气。但根据公安部消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实际的火灾疏散过程中会出现楼梯间和前室之间、前室和室内走道之间防火门两侧压差过大,而导致防火门无法正常开启,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施救,因此规范编写组提出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设有测压装置及风压调节措施。本文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实例,阐述有关余压监控系统的相关设计,与设计过程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4期2019-03-05

  •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系统设计
    易行的。1.2 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规定。《标准》第3.2.2条强制性规定:“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面积不应小于2.0㎡,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采用自然通风的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必须靠外墙设置,且外墙上开设的外窗开启扇或洞口面积,前者不小于2.0㎡,后者不小于3.0㎡。《图示》31页3.2.2图示1和图示2表示的很清楚。在设计实践中“可开启外窗”是指有开启扇的外窗,“开口”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3期2019-02-20

  • 前室加压送风压力控制的讨论
    发现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设计中,通常会采用三种方式来控制加压送风的余压值,分别是双层百叶正压风口控制、余压阀控制、压力传感器联动旁通阀控制。目前笔者在实际项目中,越来越多的遇到了采用压力传感器联动旁通阀控制的方式。一些厂家生产了一种名为“余压监控系统”的设备,来应对这种控制方式。笔者经过咨询暖通设计师,同时查阅了部分设计资料,发现这几种控制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分析。1 暖通专业规范的要求在暖通专业的规范条文中,“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值应满足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18年6期2019-01-25

  •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若干条文的见解与建议-防烟系统
    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些设计人员、审图师认为此条规定是强调设于地下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而不能执行第3.1.5条规定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前室不送风点。笔者认为3.1.4条规定与3.1.2、3.1.3条规定是并列关系,分别对处于不同建筑类别、部位的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作出相应的规定,而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

    制冷 2019年3期2019-01-24

  • 谈高层建筑防烟系统余压值调试的常见问题
    防烟楼梯间和各种前室(独立、合用、消防电梯)的风量应该按照计算值与查表得到的值,二者相比取大值来确定,应该比较后再确定风机风量,见表1。表1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各自加压送风的送风量在按照风量选择风机时应注意,风机风量应为计算风量的1.2倍,如果是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风管,风量还需再增加20%,也就是风机风量=计算风量×1.2×1.2。4 风口设置问题4.1 原因分析1)高层建筑的剪刀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设置不合理:只在一趟楼梯内设置或两趟楼梯内交错

    山西建筑 2019年2期2019-01-15

  • 浅谈智能余压监控系统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走道是人员撤离的生命通道和消防人员进行扑救的通行走道,必须确保其防烟性能要求。从防烟角度讲,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过低不利于防烟,因此余压越高越好。但由于疏散门的方向是朝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送风作用方向与疏散方向恰好相反。若余压过高,则会导致楼梯间与前室前室与走道之间的疏散门两侧压力差过大,门无法正常开启,影响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施救。目前,加压送风系统本身没有能力来判断加压区是否保持一定压力或加压泄漏过大,压力达不到标准,起不到

    现代建筑电气 2018年10期2018-12-06

  • 住宅建筑防火的若干问题探讨
    宅疏散时不应采用前室(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穿套前室的形式(图2),两个前室之间应通过疏散走道相连(图3)”。8.8.1条规定“住宅通过敞开连廊与住宅建筑外墙间形成的非封闭天井进行采光通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敞开连廊直接对外开口宽度不应小于6.00m,当连廊的外侧有局部遮挡物时,遮挡物的总宽度不应大于连廊直接对外开口宽度的20%;②敞开连廊两侧上下层之间应设置不低于1.20m的窗槛墙;③向同一天井开窗的住宅不宜超过两户;④天井的顶部不应设置封

    安徽建筑 2018年4期2018-08-31

  • 试论快修式倒虹吸系统
    顶部相连通的第一前室和第一后室;且所述第一沉降池的进水口处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前室相连通的主通道和与所述第一后室相连通的溢流道,所述溢流道远离所述第一后室的一端还与所述主通道相连通;当所述第一沉降池的进水口封闭时,所述溢流道将所述主通道内的水引导至所述第二后室。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方便清理沉降物的快修式倒虹系统在不影响所述快修式倒虹系统工作的同时,方便对所述第一沉降池的第一前室进行沉降物的清理。2.2 特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沉降池,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10期2018-08-29

  • 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常见问题
    ,再从走廊逐渐向前室、楼梯间疏散的方向。随着灾情的蔓延,烟气也必然会迅速增加,这就使得人员在疏散时的视野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疏散安全性,必须针对疏散线路对其防火性能、空间防烟进行提升,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安全性的有效提升,当然相较于其他区域,楼梯间的安全性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最高。2.安全疏散线路在对安全疏散线路进行选择时,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其识别度,并且注意保证其便捷通畅性。在火灾出现之后,应当尽可能地对人员进行疏散,并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疏散,而为了

    消防界(电子版) 2018年3期2018-08-15

  • 关于建筑加压送风系统设计的几点思考
    布置,仅需对单个前室加压送风。例如:情况1)地下1层商业的疏散楼梯不到地下2层及以下;情况2)地上前室可自然排烟,地下前室无自然排烟条件且地下仅有1层。此时,同时开启门的数量按n=2(系统服务楼层数<20层)或n=3(20层≤系统服务楼层数<32层)取值还是按n=1取值?计算值与查表值比较后偏小是否需要直接套用查表值作为最终值?由于规范对此问题没有详尽说明,设计人员本着“从严无错”的原则,通常是按n=2或3取值。本文认为,可按n=1取值,并与查表值的1/2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8年6期2018-08-03

  • 旁通阀式余压控制系统的研究
    生火灾之后,住宅前室的防火门要处于关闭状态[1],同时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口自动开启[2],对楼梯间、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前室进行加压送风,来保证前室的风压处于相对正压值[3]。如果此时持续加压送风,且楼梯间或前室自然泄压无法满足要求时,必然会造成住宅前室处于相对较高的正压力差区域,此时会给防火门的开启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人员的疏散[4]。如果此时关闭加压送风系统,也必然导致烟气向楼梯间、前室蔓延,给人员疏散带来阻碍和危险。余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调节住宅前室的风压值

    现代建筑电气 2018年4期2018-05-23

  • 防排烟系统设计问题探讨
    防烟楼梯间或消防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必须对其进行加压送风,此时在计算加压送风量时,虽然加压送风系统所负担的楼层数只有1层,但该楼梯间在首层和地下室各有一个门,故开启门的数量应按2 计算而不是按1计算。所以,虽然地下室只有1层,但加压送风量计算的结果却与20层以下的加压送风系统的计算风量是一致的,并非只是其一半。但有些设计人员担心因楼层数太少,而送风量又没有减少会导致防烟楼梯间内超压过大,因而人为减少加压送风量,这是不可取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设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4期2018-03-11

  • 消防电梯的设置及防火要求研究
    词:消防;电梯;前室;防火设计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消防电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了高层建筑的建设中。而消防电梯一般情况下并不独立进行设置,它通常与普通电梯兼用。但对于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与普通电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它具有更高的防火要求。因此,消防电梯的防火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消防电梯设置的基本形式高层建筑的规模大,而且功能复杂。因此对消防电梯的设计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并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消防电梯的基本设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期2018-03-03

  • 论大型商业广场的防排烟通风系统设计
    安全区是防烟楼梯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3类安全区是走道;第4类安全区是房间。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大于前室压力,前室压力大于走道压力,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影响疏散。当火灾发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能及时开启,防止烟气入侵以确保有一个安全可靠的疏散通道和环境,为安全疏散提供足够时间。3 某大型商业广场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某商业广场建筑位于广州市广州番禺区,总建筑面积14.6万m2,地上共4层,地下1层。地上每层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2期2018-02-15

  • 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几个关键参量的设置问题研究
    细的规定。本文从前室加压送风口的位置设定、送风竖井粗糙度、送风竖井尺寸和排烟口设置高度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武警学院“火灾烟气控制研究中心”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成果,为有效减少火灾损失提供参考。1 防排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 前室送风口布置问题前室防烟是在火灾时对前室加压送风,如前室门开启,会在前室门门洞处形成足够大的气流以阻止烟气进入。火灾烟气蔓延一般从着火房间进入走廊,在前室门的顶部从走廊流进前室,如图1所示。从图可知,即使前室门整体防烟速度足够大,如果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2018-01-24

  • 高层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排烟设施;4) 建筑高度度超过24m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其相连的且高度超过24m的裙房当中设有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的前室;2 防排烟设计防烟就是保证特定区域的正压,控制烟气不进入特定的安全区域。当建筑物火灾发生时,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部人员逃生的唯一通道。前室、合用前室是专业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的必经通道。因此,发生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防烟楼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11期2017-12-07

  • 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常见问题探讨
    的安全出口指的是前室的门。而且在住宅建筑中还会存在剪刀楼梯间前室共用的现象,该安全出口指的则是各梯段楼梯间的门。1.2 疏散楼梯设置形式在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疏散楼梯设置形式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根据住宅建筑物高度的不同,其形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规定如下:如果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21 m,疏散楼梯的形式为敞开楼梯间;如果21 m2 当前在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2.1 在剪刀楼梯间方面在剪刀楼梯间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山西建筑 2017年20期2017-04-07

  • 江苏邳州新河煎药庙西晋墓地
    后室墓。依据墓葬前室形制不同,可分为前室盝顶和前室券顶墓。据后室数量的不同,两类墓葬又可分为单券顶后室、双券顶后室及三后室券顶墓。煎药庙墓地发掘全景墓葬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组成。砖室外用石灰包裹,内壁粉有石灰层,前室皆东西向,平面长方形。保存较好,形制结构完整。共出土了金、银、铜、铁、海螺、贝、玻璃、碳精、石、漆、瓷等质地随葬品300余件。徐州地区作为连接鲁南、苏南的中间过渡地带,煎药庙西晋墓地的发现弥补了该地域西晋考古的空白。由于保存完整,随葬

    大众考古 2017年11期2017-03-13

  • 基于正交分析的防烟缓冲区参数设置研究*
    高层建筑中走廊-前室缓冲区不同参数设置对烟气控制的影响,利用FDS软件建立长廊型高建筑火灾烟气运动模型。利用空气幕配合正压送风在前室门前形成防烟缓冲区,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分析流量比、空气幕射流速度以及空气幕射流角度对缓冲区防烟能力的影响,得出防烟缓冲区最佳模式为空气幕送风量与前室加压送风量之比为2∶1,空气幕射流速度为8m/s,空气幕射流角度为30°。与传统正压送风防烟模式相比 ,防烟缓冲区最佳模式下,前室的平均CO浓度降低了99.99%,平均温度降低了9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12期2016-12-29

  •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效果影响因素的网络模拟分析
    NTAM模拟分析前室送风口数量及尺寸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防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前室的送风口尺寸可以按照随着距风机距离增大而呈指数递增的规律进行设计;在前室送风系统中,在保证加压送风量合理的基础上,只开启着火层的送风口,其防烟效果比较好。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CONTAM;门洞风速0 引言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不能用作人员疏散,防烟楼梯间作为人员安全疏散的必要通道,一旦被火灾烟气侵入,会严重影响建筑内人员的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10-20

  • 陕西西安郭庄西魏北周墓
    、甬道、砖封门、前室、后室、壁龛等组成。墓主夫妇葬于后室,葬具为木棺。由于墓内被盗扰,人骨散乱,仅辨头向南向。墓内出土物主要分布于前室,共160件(组)。其中陶俑有镇墓兽、武士俑、持盾武士俑、甲骑具装俑、鼓吹俑及各种立俑,载物骆驼、鞍马、狗;模型明器有陶牛车,井、灶、踏碓女俑及踏碓组合、仓,屋、厕等;陶器有喇叭口瓶、盘口瓶、碗;铜器有铜三足器、铜铛、铜瓶、铜碗、铜壶;骨器有管状器一件。此外,该墓出土青石墓志两合。其中一合墓志位于前室入口处,由盝顶志盖和志石

    大众考古 2016年2期2016-09-10

  • 浅谈暖通消防设计施工要点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这是因为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物着火时最重要的安全疏散通道。火灾时可通过开启外窗等自然排烟设施将烟气排出,亦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使重要疏散通道内的空气压力高于其周围的空气压力,阻止烟气侵入。1.1自然排烟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科技致富向导 2015年1期2015-10-21

  • 高层建筑消防配套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研究
    了基于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对高层建筑防烟的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了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关键词: 高层建筑防烟加压送风放烟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前言当高层建筑发送发生火灾,防烟楼梯间是建筑内人员紧急疏散的唯一安全通道,而消防队员进行扑救火灾的主要运输工具是消防电梯。为了达到疏散安全和及时扑救的要求,国内、外高层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纳使用的是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这种防烟方式系统保护下的防烟楼梯间与前室(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37期2014-12-25

  • 爱协林软氮化炉低压氮气的使用
    预氧化的工件进入前室,在前室经过的低压氮气换气时间后,工件被内推拉链推进后室;进入后室后,先进行30min左右的低压氮气吹扫,然后开始进行氮碳共渗,之后进行20min左右的低压氮气换气,一般氢含量8%左右,工件被内推拉链拉回前室;工件到达前室后,快速入油淬火,同时用低压氮气进行约15min前室换气。淬火完成,前室换气结束后,工件被料车拉出前室。在普通清洗机完成后清洗。3.低压氮气的使用低压氮气一般源自制氮机或液氮,纯度要求99.95%以上,压力要求6kPa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4年2期2014-11-25

  • 动态超压控制在正压送风系统中的运用
    常开百叶送风口,前室每层设置常闭多叶送风口,火灾消控打开着火层风口。超高层塔楼的避难区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均采用设置压差旁通阀的方式进行超压控制。2 动态超压控制的原因[1-6]目前在大部分高层建筑工程中正压送风系统采用纯机械送风,然而在调试阶段经常会发现由于楼梯间与前室压力太大致使疏散门难以打开,又或者楼梯间与前室压差太小,均影响消防逃生。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风机选型不当、剪刀楼梯间送风口设置不合理、高层建筑未分段设置送风系统、前室送风口的开启

    建筑施工 2014年4期2014-09-20

  • 建筑防火设计中设置前室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防火构造措施——前室,以及前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设置要求和常见问题。通过本文的介绍强化对前室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设计中合理设置前室,充分发挥前室的功能和作用。1 前室的概念、作用及设置要求在人流进入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前,先进入的具有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缓解疏散通道人员拥挤,为疏散人员提供短暂避难,可进行有效通风和排烟并与周边环境具有防火分隔的小空间称之为前室。通过对前室概念的解读不难看出前室就是消防疏散环节中重要的安全过渡空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3期2014-08-15

  • 某高层宾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消防安全评析
    生火灾时,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是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垂直疏散的主要通道,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进行扑救的主要垂直运输工具,为了疏散和扑救的需要,必须确保在疏散和扑救过程中楼梯间和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内无烟。本文以某高层宾馆为例,通过量化分析,评估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1 工程概况某宾馆总建筑面积17 544.45 m2,地下2层,地上19层,建筑总高度76.80 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耐火等级一级。高层宾馆的消防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加压送

    山西建筑 2014年15期2014-08-08

  •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结合实例分析
    部电梯及一个合用前室,具体结构详见图1。中单元设一部剪刀防烟楼梯间、两部电梯、一个前室及一个合用前室,具体结构详见图2。图1合用前室一道门为两个户门,大小为1.2×2.1,二道门为合用前室通往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大小为1.2×2.1,图2剪刀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一道门为一个户门和一个内走道通向前室的防火门,其大小分别为1.2×2.1和1.2×2.1。二道门为前室通往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大小为1.2×2.1;图2剪刀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的一道门为内走道通向合用前室

    山西建筑 2013年12期2013-11-06

  • 谈剪刀楼梯的防火设计
    散必须先经过防烟前室再进入楼梯间内,安全性高,同时前室也能容纳不能同时进入楼梯间的人员,以减缓楼梯间的拥挤程度。所以防烟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有更好的防烟和防火能力,可靠性强。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 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楼梯间的墙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任何的门窗洞口,两部楼梯之间的隔墙应完全分隔,不应留有缝隙,以免烟气蔓延。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如高层旅馆、办公楼等建筑设置的剪刀楼梯间,应设有两个防烟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

    山西建筑 2013年6期2013-08-15

  • 关于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几点探讨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加压送风“高规”8.3.1条文解释表17规定,对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后,其前室即使不能自然排烟,也可不设加压送风系统。一般情况下,着火时,整幢建筑物各层的人员都要进行疏散,此时,各层楼梯间与前室前室与内走道的门几乎都处于开启状态,楼梯间的压力急剧下降,进入着火层前室及其相邻层前室的风量难以得到保证,以致着火层及相邻层前室的压力很难达到能够阻止烟气的要求(25 Pa),这种情况下,烟气很容易进入前室,进入前室的烟

    山西建筑 2012年29期2012-06-01

  •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探讨
    此,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是防烟系统的重点部位。当高层建筑内设有避难层时,避难层也应设防烟设施。3 防排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3.1 自然排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自然排烟是利用烟气流动的特性,采用开启外窗,敞开的阳台、凹廊将有毒高温烟气排出,具有结构简单、经济、不需电源和专用设备等优点。《高规》中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山西建筑 2010年13期2010-08-15

  • 高层建筑走廊防排烟方式的数值模拟分析*
    梯间在走廊中部,前室设有机械送风系统。排烟口尺寸为1000mm×800mm。2 数学模型火灾发生后,烟气在建筑内部进行的流动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三维非稳态、带旋转的不规则运动。烟气的流动遵循着能量质量的守恒定律,即:能量方程、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组分方程。这些方程的通用形式为:其中,四项分别为时间项,对流项,扩散项和源项;φ为通用变量;Γ为扩散系数[2]。3 模拟方案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防排烟方式主要有自然排烟、机械防烟、机械排烟三种,为了探讨不同烟气控制模式

    山西建筑 2010年27期2010-06-12

  • 浅谈高层建筑正压送风设计
    称“楼梯间”)与前室(合用前室)的防烟方式,在国内外高层建筑设计中已被广泛接受与采用.在进行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计算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与设计计算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如火灾疏散时开启门的层数与数量、楼梯间与前室应保持的正压度、前室加压送风口的形式,等等。只有这些计算因素确定后,才能建立一定的计算模型,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设计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个人看法,以供讨论。关键词:正压送风;防烟系统1 关于正压送风防烟系统的正压度问题不论国内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3期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