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饼

  • 你知道月饼的由来吗
    一种圆形饼,叫作胡饼。月饼与中秋节联系起来,的确与拜月、祭月有关。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将其命名为“月饼”。从此,“月饼”这一名称便在民间流传。“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苏轼曾经写过一首《留别廉守》的诗,里面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句子,描写的“小饼”就很像现在的月饼。明代,中秋节食月饼的习俗盛行。各类书籍中出现了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性文字。《西湖游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1期2024-01-12

  • 丝路上的洋快餐
    人传入的,所以叫胡饼胡饼有在炉中烤的,类似于今天新疆的馕,称为炉饼;也有在蒸笼里蒸的,称为蒸饼。往往天还没亮,胡饼店就点灯开张啦。没多久,炉子里就飘出诱人的饼香,早起上班的人们大可带上一张饼作为早餐。出了里坊,走在大街小巷里,也可以看到有流动的小贩在叫卖胡饼。饼香四溢,来往行人总会忍不住买上一张。话说有一年冬天,宰相刘晏(也就是《三字经》中提到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中的人物)一大早去上朝。寒风吹着冷飕飕的,刘晏冻得直哆嗦。突然,一阵奇异的香

    小读者 2023年21期2023-12-01

  • 月饼的老祖宗
    的老祖宗其实叫“胡饼”,汉语词汇里带个“胡”字的东西多是从西域传入,像胡萝卜、胡椒、胡麻、胡桃等,胡饼也不例外。在胡饼传入之前,中原大地的“饼”基本上都是汤饼,就是面片儿汤;还有一种蒸饼,相当于今天的馒头。那胡饼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一种又大又圆的烧饼。从外形上讲,它最接近于后来的月饼。胡饼非常受欢迎,到了唐代人们还在饼里加上馅儿,使之更加美味。到了宋代,朴素的胡饼摇身一变,成了风雅的月饼。最常被引用的例证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阅读(中年级) 2023年9期2023-10-24

  • “馕”“胡饼”之历史演变
    称呼也由最初的“胡饼改为“烧饼”抑或其他,直到今天与新疆地区一样称之为“馕”。词汇演变的背后是历史文化的变迁,其体现在语言文字上的部分值得人们深究。【关键词】“馕”;“胡饼”;语言;文字;历史【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2-012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2.038“馕”作为新疆人民日常饮食结构中的

    今古文创 2023年22期2023-06-25

  • 饼:面食中的古代生活
    番唐代墓葬出土)胡饼:民族融合中产生的“国民食物”胡饼是经火炉烘烤制成的芝麻饼,在汉代与唐代都曾风靡一时。大约在西汉中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胡饼与芝麻一起传入了中原[5]。胡饼的命名体现的是它的来源,古代许多随着“丝绸之路”自西域传入中原的事物,名称中常有“胡”字,比如芝麻曾被称为“胡麻”,西北游牧民族穿着的便于骑射的服装被称为“胡服”,在《世说新语》和三国故事中常见的便携坐具名为“胡床”[6],旅居长安酒肆表演歌舞的西域女子被称为“胡姬”[7],等

    传记文学 2022年11期2022-12-02

  • “古楼子”渊源考
    。特别是胡食中的胡饼,非常受唐人喜爱,成为很普及的日常食品。胡饼因其制法的不同,有不同的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古楼子”的胡饼,因为特别巨大,很受学界关注。但“古楼子”这个音译词到底从何而来,是何意义,还需要考证。一、巨胡饼“古楼子”“古楼子”一词,见于北宋王谠的笔记小说集《唐语林》。这部书模仿《世说新语》,收集了许多唐人笔记中的文史轶事。因为有的原书已散佚,所以《唐语林》保留下来的这些记载非常宝贵,而且可信度也较高,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是书虽仿《世说

    西部学刊 2022年19期2022-11-21

  • 宋代胡饼受众人群及销售方式探析
    450001)“胡饼”一词从名字上便知其是一种外来食物。张骞通西域后胡饼便随之进入中原,在汉代的文字记录中开始有了身影。其最早的文字记述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1]。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融合逐渐加强,在这个过程中胡饼也不断与中原本土饮食文化相融合,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种类不断增多。这些变化是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民众对外来食物的“中原化”转变的结果。国内学界对于胡饼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对“胡饼”名字的释读以及对胡饼种类、流通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9-26

  • 老鼠眼的商业帝国
    我请你去辅兴坊吃胡饼。”刚刚进入辅兴坊,一股浓浓的芝麻香就扑鼻而来。“老板,来六个胡饼。”“点多了吧?胡饼很撑肚子的。”灵儿看着我笑笑说:“这胡饼始于胡人,也叫‘胡麻饼‘芝麻烧饼。这家老板是胡人,做的胡饼最地道,而且,他舍得大把地放芝麻,做出来的胡饼别提多香了。你肯定吃了一个还想吃下一个。”胡饼端了上来。它们个个色泽金黄,酥脆的面饼上有一层厚厚的芝麻。我咬一口,皮酥内软,满嘴都是芝麻。我一口接一口地吃,一个接一个地吃,不一会儿,竟然吃掉了五个胡饼。出了辅兴

    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 2022年5期2022-05-30

  • 胡饼在唐代社会中的流行
    史研究的焦点;而胡饼作为“饮食胡风”之代表,更备受关注。一般认为胡饼,最晚汉代即传入中国。解梅曾详细梳理了胡饼自汉至清的流行,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包容风貌的体现(1)参见解梅《“胡饼”考略》,载于《农业考古》2012年第1期。。殷小平、贾楠则从中西交通史的角度着重研究了中古时期的胡饼(2)参见殷小平、贾楠《中古时期西域食物的传入与本土化》,载于《农业考古》2021年第1期。。考证胡饼的制法、流变及与其他饼类之异同,乃是相关研究的又一个热点。如高启安、索黛考证了

    唐都学刊 2022年2期2022-04-27

  • 从吃饭看人品
    款待他,而是几枚胡饼,几块猪肉,随即主食一并送上。萧公子大失所望,觉得太过普通,难以下咽,只吃了胡饼的中间部分,还余有四边。王安石倒是吃得津津有味,见萧公子娇纵,王安石也不嫌弃他,将他剩下的胡饼拿来吃了。萧公子感佩王安石的节俭之风,不禁惭愧退下。王安石身为宰相,不以山珍海味为美,是因他对个人享受不感兴趣,一心都在推动国富民强的改革大业上。与以上两位相比,北宋宰相吕蒙正在节俭方面则另有一番心路历程。吕蒙正宽宏大量、正道自律,敢于直谏、善于识人。史书记载,有一

    清风 2021年3期2021-11-27

  • 中国面点小吃食谱代表文献
    ,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汗,亦以胡麻著上也。”又因此饼出自胡地,系汉代由西域传入长安和中原,故称胡饼。由于我国至汉代的小麦栽培,在北方已相当普通,当时面制品也相应得到了发展,汉代书籍中常见的“胡饼”就是指面食制品,如蒸的为“蒸饼”和“笼饼”,饼上撒胡椒麻的为“胡饼”,汤煮的为“汤饼”即面条;用凉水冲拌的为“水浸饼”,现在叫凉面等等。在商朝时代,人们只懂得用发酵方法酿酒,还不懂得用于发酵面团食品,在汉朝以后才懂得“起面也,发酵使面轻高浮起,炊之为饼”。

    餐饮世界 2021年10期2021-11-20

  • 唐韵胡风
    上还随处可见卖“胡饼”的店铺。胡饼是一种中间有馅的烤制芝麻烧饼,类似今天新疆的馕。大诗人白居易不仅爱吃胡饼,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他在给万州刺史杨敬之的诗中写道:“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寄胡饼与杨万州》)新鲜出炉的胡饼面脆油香,光是看白居易的描绘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了。盛唐的“胡风”,更体现在歌舞方面。譬如,盛唐乐坛流行“胡乐”,由异域传入的琵琶、羌笛、筚篥(bì lì,一种管乐器)等乐器大放异彩,唐玄宗还曾亲自将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5期2021-09-24

  • 江楼忆旧
    眯地问道。“两塊胡饼,一碟大枣,一斤清酒,麻烦了。”我疲惫地笑了笑,拍了拍皱巴巴的钱袋。很快,菜就上齐了,我并没有坐在角落里的木桌上,而是拿着这顿简单的晚餐,独自一人穿过熙熙攘攘、有说有笑的人群,向楼上走去。每层都有桌子,随着楼层的升高,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安静。到顶楼时,虽只隔几层酒楼,但已经远离喧嚣。顶楼上空空荡荡的,只有几张破旧的桌椅放在上面。乌鸦成群结队地从远处飞过,在这偌大的长安中,好像只有我孤身一人,别人都与亲朋好友们欢聚着。坐到就近的一张椅子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5期2021-08-25

  • 宰相舌尖上的节俭
    款待他,只是几枚胡饼,几块猪肉,随主食一并送上。萧公子大失所望,觉得太过普通,难以下咽,只吃了胡饼的中间部分,还余有四边。王安石倒是吃得津津有味,见萧公子娇纵,也不嫌弃他,还将他剩下的胡饼拿来吃了,萧公子感佩王安石的节俭之风,不禁惭愧退下。王安石身为宰相,不以山珍海味为美,是因他对个人享受不感兴趣,一心都在推动国富民强的改革大业上。与以上两位相比,北宋宰相吕蒙正对于节俭则另有一番心路历程。吕蒙正小时候家中很贫穷,曾拾别人不要的瓜吃,任宰相后,他还建了一座“

    领导文萃 2021年10期2021-06-02

  • 宰相舌尖上的节俭
    款待他,只是几枚胡饼,几块猪肉,随主食一并送上。萧公子大失所望,觉得太过普通,难以下咽,只吃了胡饼的中间部分,还余有四边。王安石倒是吃得津津有味,见萧公子娇纵,也不嫌弃他,还将他剩下的胡饼拿来吃了,萧公子感佩王安石的节俭之风,不禁惭愧退下。王安石身为宰相,不以山珍海味为美,是因他对个人享受不感兴趣,一心都在推动国富民强的改革大业上。与以上两位相比,北宋宰相吕蒙正(944—1011)对于节俭则另有一番心路历程。吕蒙正小时候家中很贫穷,曾拾别人不要的瓜吃,任宰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1期2021-04-01

  • 宰相的家宴
    头: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彘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顾取自食之。那个姓萧的年轻人家庭条件优越,从小为其父母娇惯,颇为挑食,在整个赴宴的过程中,竟然没有下过一次筷子。由于饥饿,他只吃了烧饼中央的少许部分,而把四周剩下。身为宰相的王安石什么也沒说,就替他采取光盘行动,把客人吃剩的烧饼拿过来吃了。年轻人看见,惭愧得无地自容,便告辞离去。也不必把那个姓萧的年轻人和王安石作全面比较,仅从吃一顿午饭这件

    文史杂志 2021年1期2021-01-06

  • 唐时期中原西域饮食交汇之我见
    ,名气最大的当属胡饼。《资治通鉴·玄宗纪》中记载:“至德元载,安史之乱,玄宗西幸,仓皇路途,至咸阳集贤宫,无可果腹,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胡三省作注道,胡饼就是现在的蒸饼,是胡饼,也叫麻饼,又叫做炉饼。“此种胡饼,疑系西域各国常食,或即今日北方通行之烧饼。至于唐代之烧饼与今日之烧饼不同,其显著之别即在不着胡麻。”(胡麻也就是芝麻,原产大宛)白居易还把胡饼作为礼物寄给朋友,“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胡饼与杨万州》)这也能够体

    魅力中国 2020年14期2020-12-07

  • 宰相馋得在路边买饼
    香味,那种饼,叫胡饼,西域传过来的,“势气腾辉”,热腾腾,香喷喷。堂堂内阁总理被个街边的胡饼吸引住了。自己是朝廷大官吏,不好意思下车去买,于是吩咐生活秘书下车去买了几个,“使人买之”,刚刚出烤炉的饼,炙手可热,刘晏不敢裸手拿,就用袖子包起来,就着啃,乐呵呵地对一起等着去上朝的同事们说:“美不可言,美不可言。”这则美食故事来自唐朝韦绚写的一部谈话记录《刘宾客嘉话录》,据说都是诗人刘禹锡侃大山的全程记录,作者韦绚是长安人,应该是可信的。到底这胡饼怎么个好吃法,

    饮食保健 2020年13期2020-12-04

  • 古代早餐文化
    ,中原民间称之为胡饼。它是用发酵的面,加上少许盐,做成中间薄、四周厚的饼,中间戳上花纹,经过高温烘烤而成。进入中原之后,民间对胡饼进行改良,加上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等原料,口感也有咸甜之分,因此,胡饼又叫烧饼、炉饼、麻饼。《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另据《三辅决录》有云:“赵歧避难至北海,于市中贩胡饼。”说明胡饼在东汉时期已经相当普及了。《晋书》描写王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东床快婿”居然是这般吃相,让人大跌眼镜。相传唐僧

    阅读时代 2020年3期2020-09-10

  • 与馕来一场邂逅,回味无穷
    ”字,其中包括“胡饼”。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记载了胡饼的做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着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覆。饼肥美,可经久。”根据这一记述,可知昔日胡饼就是今天的馕了。大多数馕都以小麦面粉为主料,配以盐、鸡蛋、牛奶、洋葱、芝麻等制作而成,所有的馕均要经过和面、做饼、烤制三道工序。优质筋道的面粉中加入鸡蛋、牛奶和盐,和成面团发酵后,在打馕师傅的手中反复揉搓、推转成圆饼,捏出1厘米厚的馕边,中心薄处用一簇簇羽毛或铁钉做

    旗帜文摘 2020年1期2020-04-20

  • 素朴芝麻
    《释名》中说:“胡饼之作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刘熙是东汉人,他的这段话意思是说,人们烤制胡饼,必须要撒上一层胡麻,使胡饼更为芳香可口。《后汉书》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胡饼做得这么香酥可口,不仅汉灵帝喜欢,老百姓也都争相品味,可见汉朝已经大量种植芝麻了。此外,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说:“张骞外国得胡麻。”而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是这样记载的:“张骞自大宛得油麻之种,齐谓之麻,故以胡麻别之。”《词源》记载关于芝麻的来历也是“相传汉张骞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20年13期2020-01-04

  • 馕的传人
    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据记载,胡饼自汉代传入中原后,就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由于胡饼本身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久存不坏、适合旅途携带,也成为商旅行人的最佳选择。在伽师总场光明路口,有一家由三个90后青年开的馕店十分有名,每天在这里买馕的职工群众络绎不绝,刚出炉的馕香远远都能闻到。笔者走到店前阵阵馕香扑鼻而来,三个青年人边听着时尚的音乐边忙碌着,店主亚力坤·热合曼热情地招呼着眼前的买馕人。亚力坤·热合曼家住七连,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职工,一辈子和棉花

    兵团工运 2019年8期2019-11-07

  • 风味独特的馕
    馕”,而被称为“胡饼”。我们知道,汉代发生过一件关乎中原和西域的大事件,即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中原和西域的物质文化交流趋于频繁。异域的食品大量涌进中原内地,“胡饼”就是其中一种。根据史书记载,汉灵帝喜欢穿胡服,用胡帐,睡胡床,吃胡饼,还喜欢欣赏用胡箜篌、胡笛演奏的乐曲,京城里的王公贵族纷纷效仿他。“胡”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对北方或西方民族的简称,如胡人、胡姬等,后来引申为国外的民族。凡是源自外域的物品或食品都冠以“胡”字,那么源于外域的饼,自然就称为“

    小福尔摩斯·上下五千年 2019年6期2019-09-10

  • 舌尖上的《长安十二时辰》
    ,佐以风味独特的胡饼,不啻為人间美味,难怪张小敬会直呼来“双份羊肉”!吃完了水盆羊肉,张小敬又点了两个火晶柿子作甜点。“噗”地插上吸管,用力一嘬,鲜红的肉汁便溢了满嘴,看上去十分诱人。火晶柿子是临潼的特产,10月下旬成熟,果子通红通红的,个头不大,皮很薄,不费什么劲就能剥下来,正如古文中对火晶柿子的描述“赤如火,凉如晶,皮薄似纸”。胡饼是波斯人发明的食物,经丝绸之路传入长安,可以说是道“洋气”的美食。唐代的胡饼是在炉中烤制而成的,上面撒着胡麻,里面也可以包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09-10

  • 一幅乡情浓郁的水墨画
    在桌子上摆上一些胡饼,里面特殊的“纸条馅儿”就安静地等待着别人来取走它。这样既不会过分热闹,又不显得太惨淡,更不失其意义。我盯着小摊不为所动,盯了很久,长叹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三块钱给了他,拿了一个卖相还算好的胡饼,心里祈求着不要那么难的题。我将胡饼撕开两半,掏出小纸条,仔细端详着:何人妙笔点丹青,枝枝含醉笑东风。渔人已去舟已远,空留溪水浮落英。是一首我没见过的诗,像是在咏物,又像是在咏人。我随手就丢了它,刚要走的时候就听见有人解了我的灯谜,说那是桃花。读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19年7期2019-09-10

  • 古丝绸之路给中国饮食文化带来的影响
    风俗并盛行至今。胡饼:面食在蒸煮烙之外又增加了烤,烧烤令“吃法”更加丰富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吃法”更为丰富。最典型的是“烧烤”手段流行,现在大家常吃的烧饼就是使用西域烧烤法制作出来的面点。烧饼有各种叫法,初称“胡饼”,继称“麻饼”,而原产地称“馕”。烧饼进入中原之前,中原面点制作手段主要是蒸、煮、烙。“饼”的概念也很宽泛,相当于馒头那般蒸出来的面点亦称饼———“蒸饼”。在胡饼出现后,中原人开始像西域人那样用专用烤炉来制作面点。馕有大小、厚薄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9年2期2019-03-18

  • 曲阳缸炉烧饼
    人学会了做他们的胡饼。据《续汉书》中记载,汉灵帝好食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到了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因为后赵那个有名的暴君石虎出身于羯族,对“胡”这个字特别忌讳,所以无人敢以“胡饼”相称,只好称作“烧饼”。于是,从那时起,胡饼就改名成了今天的烧饼。曲阳缸炉烧饼则始于唐朝,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宋代,曲阳缸炉烧饼已成了进贡皇家的知名食品。宋代时,古定窑便在今天曲阳境内的灵山镇一带。古定窑鼎盛时期,多有官差到灵山镇古定窑办事。这些官差在灵山镇吃到缸炉烧饼后,觉得

    饮食科学 2019年1期2019-02-23

  • 与馕来一场邂逅,回味无穷
    ”字,其中包括“胡饼”。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记载了胡饼的做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广六七寸。便著胡饼炉中,令熟。勿令反覆。饼肥美,可经久。”根据这一记述,可知昔日胡饼就是今天的馕了。大多数馕都以小麦面粉为主料,配以盐、鸡蛋、牛奶、洋葱、芝麻等制作而成,所有的馕均要经过和面、做饼、烤制三道工序。优质筋道的面粉中加入鸡蛋、牛奶和盐,和成面团发酵后,在打馕师傅的手中反复揉搓、推转成圆饼,捏出1厘米厚的馕边,中心薄处用一簇簇羽毛或铁钉做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5期2019-01-03

  • “胡食”胡话
    ,见诸记载的就有胡饼、胡饭、胡羹、胡炮肉等。胡饼即现在的芝麻烧饼,也有说是油煎饼的。白居易有一首歌颂胡饼的诗,内云“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似乎就是油煎的。可能胡饼只是泛称,凡出自胡地之饼,都可以此名之。胡食中最知名的美味当属“羌煮貊炙”。羌、貊指的是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羌煮貊炙是指由他们创造的菜肴。《齐民要术》中有羌煮和炙豚、炙牛、炙鹿的技法。炙豚法是:先将肥乳猪收拾干净,“小开腹,去五脏,又净洗。以茅茹腹令满,柞木穿,缓火遥炙,急转勿住,

    特别文摘 2018年10期2018-12-24

  • 一块烧饼从南到北的千般面孔
    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在唐代就盛行了。《资治通鉴·玄宗》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果腹,任宰相的杨国忠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诗人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与现代烧饼

    美食 2018年12期2018-12-11

  • 胡食
    成品的胡食,比如胡饼、胡饭、胡羹、胡肉等。胡饼就是现在的芝麻烧饼,也有人说是煎饼。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写过一首赞美胡饼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有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白居易写的胡饼似乎是如今的煎饼之类的美食。大概在古代胡饼只是一种对饼的通称,凡是出自胡地的饼,都可以称为“胡饼”。在古代的北京城里,吃涮羊肉必须要配芝麻烧饼这种主食,据说做芝麻烧饼除了要用花椒、细盐、芝麻之外,一定要加少许的小茴香末。而且,在吃芝麻烧饼之前,要把它在涮锅上用炭火慢慢地

    烹调知识 2018年12期2018-12-04

  • 中秋节,孔子在喝粥
    机会向唐太宗送“胡饼”祝贺,唐太宗呢,说起来也挺浪漫的,指着天上的月亮就说了句“圆圆的饼碰到了圆圆的月亮”。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中秋吃胡饼的传统,胡饼也摇身一变,成了“月饼”。事实是,那时吃饼的事可能存在,过节的事也是存在的,因为《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但要说吃的是“月饼”,这事儿就有些不大可能,因为文献史料里,都没提到过唐朝有月饼,甚至连月饼这个词都没出现过。而唐太宗吃过的“胡饼”起源于西域,据说在后来演变成了今天新疆人民的美食——馕。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8年9期2018-09-30

  • 吃出一轮圆月
    形的,是汉朝的“胡饼”。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引入了胡桃、芝麻等馅料,给了饼更丰富的味道。“胡饼”的叫法一直延续到唐朝,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有吐蕃商人向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据说,把胡饼改成月饼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一天,他和杨贵妃赏月的时候说,“胡饼这名字也太难听了。”杨贵妃仰望着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地说,“皇上,那就叫月饼吧。”这两口子一叫月饼,全国人民都跟着叫月饼了。《洛中见闻》载,唐僖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9期2018-09-26

  • 古丝路让中华美食更有滋有味
    香味愈加突出;“胡饼”,丰富了面食种类,而“烧烤”更成为流行至今的一种美味……胡床:“席地而坐”的“分食制”消失,“围桌而食”的“合餐制”出现《晋书》:“中国相尚用胡床貊槃……吉享嘉会,皆以为先”。“胡床”,对中国人就食行为的改变最大,造成秦汉以前流行的“分食制”日渐衰弱,“席地而坐”的就餐方式消失,或蹲或站的端碗吃饭习惯,渐渐变成了人坐椅凳上、碗放桌子上吃,形成了“围桌而食”的合餐风俗。合餐亦称“合食”或“会餐”,俗称“大家一起吃”。对应的则是“分食”方

    一带一路报道 2018年2期2018-09-10

  • 一块烧饼 从南到北的千般面孔
    记载说:“靈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在唐代就盛行了。《资治通鉴·玄宗》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果腹,任宰相的杨国忠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诗人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与现代烧饼

    美食 2018年12期2018-09-10

  • 开元盛世的美好景象
    的美食。其中的“胡饼”,是唐玄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青年豪气,大口饮酒、大口吃饼《唐语林》记载:“玄宗为潞州别驾,入觐京师,尤自卑损。暮春,豪家子数辈游昆明池。方饮次,上戎服臂鹰,疾驱至前,诸人不悦。忽一少年持酒船唱曰:‘今日宜以门族官品自言。’酒至,上大声曰:‘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诸少年惊走,不敢复视。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 这则有声有色的笔记文字,记载了李隆基以临淄郡王的身份,出任山西潞州(今长治一带)地方长官的副

    餐饮世界 2018年11期2018-04-26

  • 八月十五云遮月
    于是又把它叫成“胡饼”。一年中秋节,唐玄宗及群臣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皇帝说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随口说出“月饼”二字,从此胡饼改叫月饼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地区,月饼又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别称。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核心食物,与饺子、汤圆、粽子等传统节日美食相比,有易放、耐存、食用方便的特点。直到今天,经过精美包装的月饼,仍然是敬献长辈、馈赠亲友的佳品。月亮每天一个样儿,像镰刀、像小船、像铜镜、像玉盘。中秋夜晚的月,似乎更大更圆更

    老年世界 2018年10期2018-03-27

  • 一炉酥香越千年,说的就是它
    村烧饼源于汉代的胡饼。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为“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以胡麻著上也。”溲,就是浸泡、和面的意思;大漫冱指形状大而平整;胡麻,即芝麻,相传张骞得其种于西域,故名。因此,从原料上看,胡饼就是覆以芝麻的面饼,这与现在的烧饼是一样的。到了明朝中叶,周村贾商会集,各种小吃应时而生。一种名为胡饼炉的烘烤设备传入周村,饮食店的师傅们根据焦饼薄香脆的特點,用上贴烘烤胡饼的方法,创造出了大酥烧饼。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

    旅游世界 2018年1期2018-01-25

  •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9期2018-01-22

  • 月饼史话
    明月。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

    晚晴 2017年9期2017-09-21

  • 别具风味的饼文化
    要是汤饼、蒸饼和胡饼。蒸饼之名到了宋仁宗时改了名,因皇帝名“祯”与“蒸”同音,为避讳改为炊饼。读过《水浒》的都知道,武大郎卖的是炊饼:“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这炊饼就是宋朝的蒸饼,是笼蒸的。可有人说它是如今的烧饼,不妨来读一下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日午卖糖饼、烧饼、炙焦馒头、炊饼、辣菜饼、春饼、点心之属。”明摆着烧饼和炊饼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饼。说到胡饼,则是用火烤的。据《隋唐嘉话》载,廷臣

    益寿宝典 2017年16期2017-09-16

  • 胡饼、麻饼与烧饼
    曾维华“胡饼” 作为一种食品,顾名思义,即“胡地之饼”,或“胡人之饼”,是因传自西域胡人之地而得名。这与我国古代在凡由西域胡地传入中原的事物名称前,常常冠以一“胡”字相类似, 如胡床、胡服、胡舞、胡瓜、胡麻等。据文献记载,“胡饼” 在汉代已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太平御览》卷八六〇引《续汉书》云:“(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后董卓拥胡兵破京师之应。”这里不仅说汉灵帝时“京师皆食胡饼”,颇为流行,而且还把“胡饼” 与“胡兵”(“胡饼”之谐音)联系在一起。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年7期2017-07-25

  • 关于古道的思考
    ,中原人称之为“胡饼”,在敦煌遗书中共有26种饼的名称,“胡饼”是其中之一。据记载,胡饼自汉代传入中原后,就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东汉时甚至在宫廷里也兴起过胡饼热。由于胡饼本身具有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久存不坏、适合携带等特点,也成为商旅之人的最佳选择。张骞凿通西域后,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胡饼在内地一些地方普及,而“胡饼”这一名称从汉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说明它对中原的饮食文化有强烈的影响。馕坑肉,维吾尔族称“吐努尔喀瓦甫”,用烤馕剩下的余碳烤制,是

    中国国家旅游 2017年1期2017-01-13

  • 别让钱卷走快乐
    小生意的人,以卖胡饼为生。此人做买卖时,会哼上几句山西小调。一次,刘伯刍被胡饼的香味和欢快的小调吸引,便让轿夫帮他去买了两个胡饼。刘伯刍品味着胡饼,觉得这种小吃既酥又香,特别耐人回味。他又问轿夫,这位摊主哼的是什么小调?轿夫说这是山西民歌,还是情歌呢。一大早遇到这样小清新的事,刘伯刍的心情十分舒畅,不禁自己也哼起小调。好心情,会带来较高的工作效率。这天的事特别多,既有边关急报,也有来自各地的紧要事务。换作平时,刘伯刍一定会手忙脚乱,但是这天,很多难办的事,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0期2016-11-04

  • 盘中“新”月
    香又甜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分给群臣食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

    美食堂 2016年9期2016-09-18

  • 饆饠
    同于炊饼,只好以胡饼名之。胡人何时进入中国,胡饼也就同时进入中国。文献纪载,汉代已经有胡饼,例如《续汉书》就说“灵帝好胡饼”。不只宫廷中皇帝可以吃到胡饼,民间也相当普遍。汉代以降,胡饼普及,但限于炊具与技术,一般人并不自制,只在市中购买。到了唐代,西域的文化渗透进中国。胡风盛行,胡食自然不能少,胡饼也是要角,随时可以买到。《通鉴》记载:安禄山起兵后,唐玄宗出逃,未得食,杨国忠亲自到市上买胡饼胡饼还有不同的讲究,不同制法,有不同名称,例如「饆饠」是胡饼中较

    世界博览 2016年11期2016-07-29

  • 与“馕”有关的一段文化公案
    。馕,不过古称“胡饼”,无怪郭老不知。白居易在《寄胡饼与杨万州》诗中说:“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以辅兴无”。看起来唐朝时京城不但有“馕房”,会“打馕”,而且还成了学习的“样板”,甚至“邮局”还能“寄胡饼”,说明当时的馕已具有经久不坏的特点。另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也摘录了“食经”的烤馕技术。从此新疆的馕便正式列入了中华食谱。“胡饼”,意即西域大饼,古时“西域”很模糊,有时专指新疆,有时还包括中亚、西亚。今天我们在影视

    农家书屋 2016年9期2016-05-14

  • 汉唐时代食饼习俗
    代表性的主食则是胡饼、蒸饼和汤饼。美食;胡饼;蒸饼;汤饼我国是一美食大国,汉唐时代颇具代表性。那时,国家一统,经济繁荣,饮食文化发达,老百姓的社会生活比较安定,各地特色美食丰富多彩。上承历代饮食精品,下启美食新园地。当此之时,北方人餐桌上最诱人、市场上也盛行的主食则是胡饼、蒸饼和汤饼。1胡饼自古迄今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在面食中食饼是首选之一,至迟从秦汉时代起,民间已有食饼之俗。《西京杂记》载:刘邦之父常和屠贩少年、酗酒、卖饼、斗鸡、蹴踘者为友。刘邦是沛县丰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3

  • 别让钱卷走快乐
    小生意的人,以卖胡饼为生。此人性格开朗,待人和善,做买卖时,会哼上几句山西小调。这种招揽生意的方式果然很奏效,每天来买饼的顾客络绎不绝,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早晨,刘伯刍去上朝时都会路过摊位,胡饼的香味、欢快的小调,渐渐引起他的注意。有一次,他问轿夫:“这是什么饼?怎么闻起来这么香?一定很好吃吧。”轿夫当然心领神会,飞奔到胡饼摊前。不一会儿,两个热乎乎的胡饼递到刘伯刍手中。一路上,刘伯刍细细品味着胡饼,感到这种小吃既酥又香,特别耐人回味。他又问轿夫,这位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2期2016-02-16

  • 别具风味的饼文化
    要是汤饼、蒸饼和胡饼。蒸饼之名到了宋仁宗时改了名,因皇帝名“祯”与“蒸”同音,为避讳改为炊饼。读过《水浒》的都知道,武大郎卖的是炊饼:“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这炊饼就是宋朝的蒸饼,是笼蒸的。可有人说它是如今的烧饼,不妨来读一下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货”:“……日午卖糖饼、烧饼、炙焦馒头、炊饼、辣菜饼、春饼、点心之属。”明摆着烧饼和炊饼是完全两种不同的饼。说到胡饼,则是用火烤的。据《隋唐嘉话》,廷臣刘

    食品与健康 2015年3期2015-09-10

  • 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我将以葡萄酒、胡饼、羊肉泡馍、冰糖与石蜜这几种源于外域而在中国创新发展的食物,来一窥这时期的饮食文化交流。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经过酿造工艺制成的饮料酒,度数较低,在8~22度之间,原产于亚西南小亚细亚地区,张骞通西域后引进。“兰生”为武帝时葡萄名酒。除了中原人自己酿酒,唐代有许多湖人开设酒肆,并用胡族女子充当侍者,称“胡姬当垆”。因为胡族女子风流洒脱,有异域风情,所以胡姬酒店生意火爆,常压倒同行。”因而,我们可以看出,汉朝只是引入了葡萄、葡萄酒,成不

    烹调知识 2015年8期2015-03-24

  • 中秋佳节话“胡饼
    来已久,月饼又称胡饼,那么胡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关于胡饼的由来,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胡饼出自胡地,“胡”字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后来引申为国外的民族,如《后汉书·五行志》所记:汉代的时候,“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凡是引自外域的物品或食品都冠以“胡”字,那么源于域外的饼,自然就是胡饼。至宋代,黄朝英在《缃素杂记·汤饼》中就说:“盖胡饼者,以胡人所常食而得名也。”另一种说法出自汉代刘熙的《释名·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版 2014年9期2014-09-12

  • 皇家宴席不过如此
    头、天花饼、白肉胡饼、莲花肉饼、排炊羊胡饼、独下馒头、双下驼峰角子、太平毕罗。不到二十种食物。索粉就是米线,水饭是半发酵的酸浆米饭,干饭是蒸米饭,肚羹就是羊肚汤,缕肉羹是肉丝汤,爆肉是爆炒羊肉,肉咸豉是腌羊肉,群仙炙是鹿肉和熊肉混烤,炙金肠是抹上蛋黄烤熟的羊肠,炙子骨头是先腌后烤的羊肋肉,天花饼、白肉胡饼、莲花肉饼和排炊羊胡饼都是馅儿饼,独下馒头是肉包子,双下驼峰角子是狭长形的包子,太平毕罗则是从波斯传到唐朝然后又从唐朝流传到宋朝的胡食,听起来很神秘,其实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7期2014-08-26

  • 中秋月饼考
    前身是汉代以来的胡饼。关于中秋月饼产生于唐代和宋代的说法都是没有确凿依据的。有充分资料证明,作为中秋节节令食品的月饼正式出现于明代,开始它是拜月的供品,后来才演变为节令食品。中秋节;月饼;胡饼;渊源中秋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明月和团圆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可以没有别的活动,但是不能不吃月饼,否则当年的中秋节就有很大缺撼。谁都不能否认,月饼已经成为中国中秋节的必要元素,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象征物。但是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形成时间和发展过程,社会上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3-19

  • 王安石待客
    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注释】① 王荆公:即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② 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③ 胡饼:即现在的馕。胡,古代 对少数民族的蔑称。④ 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大意】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之子来到京城,顺便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便邀他一同吃饭。第二天

    月读 2013年3期2013-12-23

  • 宋代的胡饼
    世所食,初有饼、胡饼、蒸饼、汤饼之四品。”尽管黄、高二人的分类方法略有不同,但都指出了饼在宋代的多种涵义,其范围远比现在宽泛得多。高氏所言及的胡饼,据史书考证,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后,胡饼即随着入居汉地的胡人在中原落地生根。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在长期的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原汉族的饮食习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胡食文化的影响,胡饼逐渐在全社会普及。有学者研究指出,唐代以前的胡饼是在炉中烤熟,表皮鼓起并撒芝麻,个头较大的面饼。唐代胡风大盛,胡饼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2期2012-03-31

  • 品饼·赏月·听来历
    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大概就是我国月饼的“始祖”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又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便有了从事生产的糕饼师傅,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而

    甘肃教育 2009年19期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