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境

  • 园与境: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与唐“诗境”说的形成*
    内容提要 关于唐诗境说形成的原因, 学界忽略了山水审美逐渐向园林审美过渡这一重要现象。实际上,正是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促使“境”的审美义形成并逐渐成熟,进而走进诗歌,直接影响到诗歌意境的生成以及诗境理论的形成。园林审美、境之审美义的开创与诗境理论的形成,三者同时在中唐并起并非巧合,而是三者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错发展的必然结果。 “境”在唐代异军突起以及诗境说在唐代形成,除了玄学、佛学以及诗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所致外,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浙江社会科学 2023年3期2023-04-16

  • 论乡村景观营造的诗境内涵
    ,即“四位一体”诗境内涵。乡村景观规划应该综合从这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景观营造给乡村带来新的生命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乡村景观;诗境;要素文化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确保了这一战略落实落地,为指导它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浙江省努力擦亮“诗画浙江”“文化浙江”[1]金名片,“四条

    美与时代·上 2022年7期2022-05-30

  • 诗歌鉴赏若干问题探究
    赏 探究 解读 诗境诗歌鉴赏是高中诗歌教与学的难点,在于诗歌语言形式的特殊性以及诗歌主题的不确定性。学生不懂得或者不重视从诗歌外在表现形式入手获取作品的情感信息,不善于从中解开阅读古诗词种种障碍的信息,难以看到诗词本质的风景。“诗无达诂”,对于抽象思维相对微弱的中学生而言,要切实、深入地读懂一首诗存在诸多困难。之于教师而言,倘若缺乏诗歌探索能力和理论基础,恐怕也难以进行有效的诗歌教学。如是,笔者就诗歌教学提取若干问题以作探究。一、诗歌解读:支解还是整合在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2022-04-03

  •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感悟诗情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诗情 诗境 诗意古诗词是我们国人的骄傲,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其有限的篇幅中,往往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但情感是抽象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诗词文字中所包含的抽象情感,真正走进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实现与作者深度的情感交流呢?以下是笔者得出的几点方法:一、创设情境,触摸诗情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晦涩,意境深远,离学生生活又比较遥远,学生无法通过表面的阅读理解其含义,体会其情感。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借助音乐、图画、视频等方式,适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10期2021-12-21

  • 品数字,通诗境,妙学古诗
    生勾连所学,通晓诗境,妙学古诗。【关键词】古诗教学   数字 诗境《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其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描绘了江南的无边春色。笔者在带着学生学习本诗的过程中,由于虚指的数字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反而有了令笔者意外的教学效果。以下为围绕“千里”所展开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请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诗,描绘了江南的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6期2021-09-10

  • 谈如何构建意境课堂
    计水平。关键词:诗境;诗情;画意;意境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87-02一、诗境的创设策略(一)导出来的诗情余映潮先生说:“如果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而我认为这种赞叹包含了学生对教师语言功底的敬佩,让学生知道用文学的语言去说话、去行文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至于另外一半的成功就是让学生愿意走进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散步于其中。只有课堂教学开始的时候才需要导入吗

    求知导刊 2021年1期2021-08-26

  •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挥想像,仿若置身诗境,再体会诗歌感情,逐层深入,以此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形象;诗境;想像;明情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更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农村初中语文的教育整体质量并不理想,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足,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与片面,导致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对此,为了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1期2021-08-02

  • 想象画面,入诗境,悟诗情
    。关键词:想象;诗境;解读刘禹锡素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大多开阔舒朗,有豪猛之气,《浪淘沙》就是最能体现他诗歌特点的作品之一。诗歌前两句直接写景,通过写黄河的蜿蜒曲折、泥沙万里、波涛汹涌、川流不息,表现出这自天上而来之水的气势磅礴。后两句不是实景,是作者见到壮美黄河后自然生发出的联想。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刘禹锡这里的联想,需要在这里补充讲解“黄河与银河相通”的典故,引导学生联想其他与之相似的诗句。杜牧的《江南春》,在广阔的千里江南之地,到处能听到黄莺清脆的

    下一代 2021年3期2021-06-25

  • 诗境
    ,陆游欣然手书“诗境”二字相赠(事见刘克庄《宝谟寺丞诗境方公行状》)。孰料,这两位年龄相差五十三岁的诗人之间的一次寻常的交游,竟在诗界引起了一个绵延数百年的“诗境”情结。方信孺在此后的仕宦生涯里,几乎每到一地,都会择山水之尤兀奇处,摹刻放翁先生所赠“诗境”二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放翁早已放舟东海,弃世三年,方信孺时知韶州,在武溪九成台(位于今广东韶关市曲江区)刻下“诗境”二字,跋曰:“开禧丁卯正月书。时信孺丞萧山,而放翁退居镜湖,年八十三矣。后五年嘉定

    读书 2021年5期2021-05-11

  • 渐江山水画的“诗境”与“画境”互文性审美意蕴
    境,无言之美。其诗境与画境具有互文性的审美内涵,渐江在其山水图式中呈现出冷静萧疏、苍古疏寒的美学意蕴。这是他心路历程和审美精神的内在写照。由此可知其诗境源自其心境,亦入画境;以画境写心境,亦为诗境。关键词:诗境;画境;心境;互文性;审美意蕴明朝覆灭后,渐江“逃禅”为僧,法号弘仁。他从此游逸名山,潜心绘画,后成为清代新安画派的代表画家。其山水画程式表现为师法传统与师法造化的结合,并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境和风格特征。就其笔墨技法特征而言,渐江早

    书画世界 2021年3期2021-04-28

  • 王维画中诗境表现探微
    而富诗意,达到了诗境、禅境与画境的完美统一。王维取景于自然,用毛笔勾画心境,笔法随意,墨色多变而沉稳,线条富有张力,形象与画面相得益彰。王维在诗坛享有盛名,他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王维的生平对其诗、画的影响及其意境,结合笔者对诗境的理解,阐明王维画中的诗境表现。关键词:王维;山水画;意境;禅境;诗境王维是唐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读其诗,诗中景致宛若浮现在眼前。王维的另一个身份是画家,其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2021-01-16

  • 菩提
    刊推荐语这首诗,诗境浑然,富有禅意。阅读时首先是惊吓。菩提树的叶子像“一张张人脸”,怪诞、狞厉。然后是对菩提树从地下长出来的过程的想象,“从黑暗中浮出来/像一些云絮”,无中生有,在黑暗和混沌中显形。接下来是“树梢轻晃”“阳光洒满”“云淡风轻”,当读到方圆百里的菩提树都以一样的神情风轻云淡时,境界全出!末尾站立树下、转世的描写,是对静美诗境的延展。这不单是一首咏物诗,菩提树何尝不是山河大地,承载着整个人世间。——推荐人:程继龙

    星星·散文诗 2020年32期2020-12-30

  • “置身诗境”寻找美——诗歌审美法
    感情。【关键词】诗境;意境;想象;审美【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27-01【本文著录格式】李小飞.“置身诗境”寻找美——诗歌审美法——以《游山西村》一诗为例感受“情之美”[J].课外语文,2020,19(13):27,29.“置身诗境”,即置身于诗歌意境,把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意象相融合而形成一个想象世界,使读者沉浸其中。也就是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2020-05-25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
    学;诗情;诗意;诗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虽然它的语言又简又短,但是它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从某种程度来看,品读古诗就是和诗人进行心灵对话,进行情感沟通。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古诗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鉴赏古诗,更好地理解古诗。基于此,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古诗教学进行一番探究。一、解读诗题,了解背景古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9期2020-04-19

  • 从《崇山烟岚图》谈李可染山水画的“诗境
    作中有大量追求“诗境”的作品,《崇山烟岚图》正是追求“诗境”的代表,以这幅作品为切入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可染对诗画意境的审美追求和“诗境”营造笔墨技法的运用。【关键词】李可染;山水画;崇山烟岚图;诗境;笔墨技法创作完成于1983年的《崇山烟岚图》是李可染晚年山水画的重要作品,整幅作品笔墨酣畅淋漓,更是在题跋中明确了其在晚年着力追求的“臻神妙境”。从《崇山烟岚图》可以窥见李可染在山水画“诗境”营造上的审美方向和笔墨技法,同时有助于梳理他在晚年山水画创作过程

    美术界 2020年1期2020-02-18

  • 古诗词教学,拒绝照本宣科
    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境,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词感受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学生合理想象拓展古詩词的内容,从而让古诗词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关键词] 诗境;诗情;读意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有所增加,其目的是让学生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1期2020-02-16

  • “六大解放”与古诗词教学刍探
    :保护质疑,探究诗境——解放学生的头脑;动手作画,创造诗境——解放学生的双手;引导观察,捕捉诗境——解放学生的眼睛;韵味诵读,明晰诗境——解放学生的嘴巴;课程融合,拓展诗境——解放学生的空间;自主利用,发展诗境——解放学生的时间。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陶行知教育思想;六大解放;途径;诗境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9-0025-02古诗词讲究句子的整齐,讲究平仄对仗,讲究节奏韵律,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

    成才之路 2019年29期2019-11-25

  • 畅谈美术中诗境与画境的结合应用
    是相通的,只有将诗境与画境相结合,做到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才能够促进初中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促进学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自古以来,就有“诗画互补”一说,将诗与画共同融入一幅美术作品中,然后将诗中的意境与画中的意境相融合,能够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魅力,更加耐人寻味。一、中国山水画中的诗境画境众所周知,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水平,在山水画中主要有诗境和画境。山水画对中国绘画形式和艺术形式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山水画中,诗境的阐述体现

    鸭绿江 2019年14期2019-11-12

  • 着眼于人,感悟于诗
    以读懂意象、感悟诗境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学习效果。【关键词】唐诗教学;诗境;学习效果高中阶段的诗歌板块是教学难点。复习资料对考点的单向解剖通常误导了语文教师的诗歌鉴赏教学——串讲为主,鉴赏为辅,意境不在,感悟全无。笔者认为,诗歌教学,不能局限于字面解释和意思重组,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从诗人的视角去体会诗意,由诗人的思想去感悟诗情,投入诗歌的意境,在獲得知识的同时感悟人间万象。由人引起读诗的兴趣,再由诗形成分析人的能力,这是诗歌教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0期2019-09-10

  •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词:诗情;诗意;诗境;诗画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教学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一、当前诗文诵读现状剖析在弘扬国学文化、“大量经典阅读”的今天,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地让孩子背诵古诗词,而忽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2019-09-10

  • 品尝诗境体悟诗心洞悉诗魂
    语文;核心素养;诗境;措施语文课程体系中,诗歌鉴赏教学是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可以看到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高考试题中针对诗歌方面的考试所占的比重也居高不下,诗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度较大,对于词句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方面需要科学引导,才能激发他们诗歌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诗歌鉴赏水平,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加强诗歌鉴赏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意义重大。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教学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分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2019-09-10

  • 品出诗中的美感
    品味诗歌的诗意、诗境、诗情,使孩子像一颗颗灌浆的种子一样丰盈饱满,在阅读中变得安静、厚重、善思。【关键词】品诗 音乐美 诗意 诗境 诗情【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089-02中国诗歌从《诗经》的暮鼓晨钟、辛勤劳作而来,步入青砖黛瓦、书声琅琅的书院,走向宁静悠远的精神家园。诗歌或空旷凄凉,或飘逸潇洒,或幽静清愁,往往美不可言。教师如果无视这些美感,就是丢掉了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也失去了教学的本意。我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期2019-04-12

  • 王国维“诗境”对钢琴教学的启示
    的富足。王国维“诗境”中的三种境界与钢琴教学的三个阶段从规律上讲是相通的。如果了解了钢琴教学三个阶段就像实施一项工程前手里有了设计蓝图,以三个阶段为背景“对号入座,”学习、工作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规划与展望”阶段,教师应协同学生家长做好钢琴教学初期学习目标设定和学前准备工作。“恒心与耐力”阶段,需要了解和认同学习钢琴的“定律”,业余学琴重在兴趣开发,专业学琴必须加之恒心与耐力。“理想境界”阶段,要将阶段性的境界和最终的理想境界加以区分,以达到最终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2019-04-08

  • 遵循诗性思维 追寻诗性课堂
    韵;诗意;诗情;诗境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奇珍异宝。它短小精炼,内容丰富,情感优美,以无尽的万世情怀和思想光辉,被代代相传,其价值历久弥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然而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在教师心里功利化,在学生眼里分数化。诗歌俨然演变成一个渐行渐远的符号,正离一代入越来越远。教师个人单方面的解读抑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2019-02-26

  • “诗意语文”
    ,教师要通过营造诗境,启迪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体验,真正把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对话中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诗意语文、魅力课堂成为学生的“诗意栖居地”。关键词: 诗境;情感;对话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就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我们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是充

    赢未来 2018年22期2018-12-24

  •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
    小学古诗;吟诗;诗境;诗意一、 了解诗人,知晓背景在学习古诗词之前,应该让学生在课下预先查找与古诗和作者相关的资料,为课上古诗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挖掘课外的知识,从而增加对古诗、对诗人有更多的好奇,产生更多的学习的兴趣。对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还应解释题目。这一部分会涉及作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在解释诗题的时候,加入对各朝代代表性诗人的讲解,丰富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

    读天下 2018年19期2018-10-29

  • 在威廉·透纳的风景油画中寻找诗境
    于对生活的感动的诗境之美。关键词:威廉·透纳;风景油画;诗境一、透纳——英国学院派的代表威廉·透纳全名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1775年生于英国伦敦的梅顿莱茵的一个理发师家庭。他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深厚的兴趣,11岁时画了《圣约翰大教堂》,这张画的布局和用色已经远超同龄人的表现力和感受力。由于他的天赋异禀,14岁被破格招入了英国当时最高艺术殿堂皇家艺术学院,15岁时水彩画就入选了艺术学院的画展公开展出,并被破格选为皇家艺术学院最年轻的会员。在19岁时被一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6期2018-09-29

  •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吸取过程中形成的诗境作质的探析,认为大凉山熔铸着地域特色和时代新风的诗境是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的核心叙述。关键词: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作者简介:马友呷莫,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2017级硕士研究生;刘辰,美国纽约州The Storm King School 11年级在读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2-2139(2018)-17-0-02一所谓诗境并不仅仅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诗境熔铸了一个民族诗人成长的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2018-07-27

  • 诗人“活”在故事里,“走”进心里
    事;古诗;诗人;诗境【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诗歌是古人艺术创造的文学结晶,“诗贵含蓄”,诗人在有限的字数、严格的规律下,创作出内容最集中、最充沛、最饱含思想感情的古诗。教学古诗,教师要让孩子在诵读中欣赏古诗的魅力,要带领孩子入情入境,与诗人的共鸣出发,运用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对诗的内涵有独特而又富有情怀的理解。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教学古诗最多的方式就是“反复吟诵”。往往将诗词的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7期2018-07-25

  • 浅析王安石晚年的心境、诗境与诗风
    安石晚年的诗风、诗境的变化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关键词】王安石;晚年诗风;诗境;心境【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引言作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除了在北宋政坛上叱咤风云以外,他在文学领域内也有很高的成就,流传下来的诗文多达一千五百余首,尤其是在他晚年退隐钟山之后,整体的风格和心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针砭时弊、描述社会现实转变为后期的寄情山水、借物言志。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在中国古诗中有何独特的魅力,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一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2018-05-14

  • 课堂,在诗意教学中破茧成蝶
    生入境;经营课堂诗境,引学生入胜;谱写个性诗意,引学生入文。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诗意对话、交流和创造,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不可言喻的享受。[关键词]语文课堂;诗情;诗境;诗意[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47-02语文本身是一首诗,教师要以诗一般的心态对待语文,对待语文教学。面对五彩斑斓、博大精深的语文课程,我们的教学应抓住诗意的灵魂,让诗意在课堂间穿梭,让学生在诗意盎然中享受美、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2期2018-01-16

  • 童真意境 诗情流淌
    ;低年级;诗情;诗境【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62-03【作者简介】蔡文璨,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南京,211100)教师,二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文质优美的儿童诗能开启学生语言学习的大门,提升其语文素养。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接触诗歌,往往在情感体验和感受诗歌语言美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低年段的儿童诗歌教学,教师要智慧地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运用直观感知、想象等方法让学生

    江苏教育 2017年17期2017-12-26

  • 王维作品中的诗意表现
    现在诗语、诗情、诗境等方面,突破了前代古文的束缚,对后世散文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关键词:王维 散文 诗情 诗境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山水田园诗篇,在中国古代文学花苑中堪称一枝独秀。“唐人文多似诗”[1],自唐以来,王维以其山水田园诗之卓绝斐然的成就屹立于中国唐代诗坛,这样就难免遮蔽了他作为出色的散文家的一面。他在后世享有“一代文宗”之誉,诚然,他的散文之光芒不及他的诗歌灼丽耀眼,但亦以其“高华典贵、天机秀绝”[2]的造诣和面貌秀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6期2017-07-17

  • 文包诗,拓宽古诗教学平台
    成故事,侧重进入诗境,丰富诗韵。【关键词】古诗 文包诗 故事 诗境【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204-02文包诗,就是把一首古诗编写成一篇白话短文,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学生学习古诗,“文包诗”则能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帮助学生深化对古诗的理解;而从教者的角度来说,则是想借助这样的文体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更深入地理解古诗。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就借鉴“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1期2017-07-06

  • 小学古诗朗读教育浅谈
    停顿 想象力 诗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诗歌有一定的格律,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通过声音显示出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语言的形式美,生动有力地再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体味古诗的情感,产生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阶段如何进行诗歌朗读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3期2017-05-17

  • 拨动心弦演绎精彩
    键词:英文诗歌;诗境;诗歌语言特点;欣赏在世界诗歌宝库中,英语诗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系。诗人如满天繁星,佳作如浩淼烟海,风格各异,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影响巨大。阅读、学习英语诗歌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更可以使他们提高审美能力,直观地体味到英语语言所特有的内在节奏与韵律,洞悉英语语言的精妙演绎,把握英语语言的神韵风采,增强自身对英语的感悟力,达到事半功倍的语言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就立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

    未来英才 2016年15期2017-01-12

  •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而让学生切实“入诗境”“体诗情”。这样的学习进程既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不偏离诗文教学的特点,从而达到教学“得言、得意、得法”的效果。【关键词】以学定教 诗境 诗情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三位年轻教师共同执教了叶圣陶先生的《瀑布》,把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直观欣赏瀑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认知与体验。笔者深深地为他们娴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所折服。但观课之余,总觉课堂缺少了一些东西。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12期2017-01-03

  • 士龙朗练,布采鲜净* ——陆云诗歌审美个性论
    理性推向新阶段;诗境上,善于营构晶莹的意象,构成澄澈的诗境,拓展了魏晋诗歌的审美境界;风格上,善于模拟《诗经》,且以风入雅颂,典雅灵动,提升了魏晋四言诗的审美品位;文气上,不仅一章之中以线型结构为主,前后连贯,文气骏爽,而且每章之间,意脉贯通,承转自然。以上数端,形成了陆云诗歌独特的审美个性,在魏晋诗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键词:陆云;情理;诗境;风格;文气本刊网址·在线杂志:www.jhlt.net.cn陆云虽以 “四言五言非所长”(《与兄平原书》)自谦

    江淮论坛 2016年4期2016-07-04

  • 论儒道侠对羌族诗人董湘琴诗歌创作的影响
    自我展示,并使其诗境阔大、雄浑、俊逸。关键词:儒道侠;董湘琴;诗歌;社会与民生;精神皈依;豪侠形象;诗境从思想文化对作家与诗人的文学创作的影响看,近代四川羌族诗人董湘琴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对董湘琴生平及作品研究的深入,其作品的思想轮廓也逐渐清晰,为我们探讨董湘琴的思想来源提供了依据。董湘琴是诗人,而不是思想家,因此,儒道侠对他的影响主要在其诗歌创作方面。儒家积极入世、经世济民的思想决定了董湘琴人生的基本走向,这在他的诗歌表现为远大的政治抱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4-12

  • 例谈诗歌美的三个方面
    的对话。本文就从诗境之营造、情趣与意象、诗无穷的言外之意等三个方面来探讨诗的无限之美。 关键词:诗 诗境 情趣 意象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蕴育出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不朽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观照了社会现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娱乐了芸芸众生的精神世界,让人们从中体验到诗意的生活。因此,诗是凭借自然,但也超脱自然,它是根据自然而建立的另一个“美”的世界。就凭借而言,它是写实的,就所建立的“美”的世界而言,它是理想的,超越现实的,它是对人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12期2015-12-07

  • 诗境的开创与抵达
    100029)诗境的开创与抵达王 明 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29)诗境之形成,受到佛学的深刻影响,但在发展中已形成自身的诗学逻辑。诗境兼容虚实,化实为虚。传统的诗境研究往往与抒情传统密切相关,这种理解是对诗境的窄化。诗境的开创存在不同的路径,如物境、情境、意境、事境、理境等等。近代诗学领域对意境的过度强调,压制甚至排斥了其他路径。诗境的抵达,不仅需要抒情传统,也需要重视叙事传统。这不仅是一种诗歌欣赏方法,更是一种值得努力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03

  • 禅境与诗境的合一
    容;禅韵;禅境;诗境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4)03005405收稿日期:2014-04-04作者简介:罗小凤(1980-),女,湖南武冈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The converging of Zen state and poetic state——a study of the Zen flavour of Cong Rongs poetryLUO Xiao-fe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5-02-03

  • 穿插引进:古典诗歌教学的诗意手法
    体感知,努力创设诗境,回归诗歌教学本真。适时适度地运用穿插引进的教学手法,可以巧妙整合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引领学生思其意、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受古典诗词葱茏的诗意。其主要的设计思路为:纵式联系、巧妙勾连,横向切入、精心链接,多维引进、优化环境,从而创设情境,丰富体验,在有趣、有味、有情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审美感受,领会古典诗歌的诗情诗韵。关键词:穿插引进 诗歌教学 诗境 诗意古典诗歌讲究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诗意灵

    文学教育 2014年12期2014-12-01

  • 现实的·虚拟的·梦幻的 ——说诗境
    ·梦幻的 ——说诗境叶橹“境界说”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传统诗学中的核心理论,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就是强调字词对于突现诗的境界的重要作用。然而这种过于强调一字一词对于诗的境界的作用的观点,其对旧体诗词的写作和赏评的有效性,在面对当下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诗写作和赏评时,难免会受到挑战。因为现代语言词汇的发展和丰富,在词语的选择上给予诗人更为广阔的抉择自由,而对所谓诗境的呈现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所以,我们不能再斤斤计较于某些词语的独特性和专利性对

    扬子江评论 2014年4期2014-09-09

  • 教活古典诗词 激发学习兴趣
    键词〕 古诗词;诗境;鉴赏;作业设置〔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2—0088—0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有助于学生进

    甘肃教育 2014年12期2014-07-25

  • 王维禅诗三境浅谈
    。关键词:王维 诗境 安禅之境 参禅之境 入禅之境王维,笃于佛,染于禅,耽于诗,成就了“诗佛”之誉。王维诗歌,诗语中有禅意,禅语中存诗味,终使其诗臻于“思与境偕”(司空图)的空灵境界。王维的三首禅诗就典型地展示了其诗境形成的阶段性特质,有安禅之境、参禅之境和入禅之境的差异,很好地揭示了“诗佛”求佛之心:安禅向佛、骋怀参佛和入禅见佛。一.“安禅”之境这是安禅向佛之阶段,此为借助佛法消释心中无妄时期。“安禅”本为佛家语,即安静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的俱寂

    文学教育 2014年8期2014-06-30

  •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
    教多学 古诗词 诗境 鉴赏现今教育界呼声较高的一种被称为“少教多学”的模式,受到了教师们较大的肯定!这个概念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提出的,他批判当时学校的种种弊端,认为它们是儿童才智的屠宰场,只知道死记硬背,传授的全是一些无用的知识,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违背了自然的秩序,并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老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习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使其闲暇,快乐及坚实地进步”。这种以学生的发

    文学教育 2014年3期2014-05-26

  • 古诗教学之我见
    古诗的兴趣,走进诗境,感受诗趣,让古诗这一文学中的瑰宝永远亮丽!关键词:文本 ;诗意;诗境;诗趣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90-01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因而,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诗中去感觉美、领悟美、表达美,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美的陶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期2014-03-31

  • 新课程背景下诗歌教学刍议
    关键词〕 配乐;诗境;诗眼〔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80—01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更新理念,采用新模式、新方法进行教学,这就必然会带来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常规教学方面的转变,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诗歌单元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合理配乐, 读入其境诗歌如天曲,有感情地读出来时,便知道诗歌的共性与作者言辞的艺术。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2014-03-20

  • 浅议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差异及原因
    诗的“诗情”、“诗境”以及“中和”之美的角度探讨王、孟诗风差异。关键词:山水诗;诗境;中和之美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0-0119-02“国家不幸诗家幸”说明了文学创作是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这种遇合关系的建立,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作用。王、孟二人同处盛唐,都受儒释道的熏陶和感染,但由于二人的人生经历,精神面貌以及自身素养与才学的差异而使得其创作风格上有所不同,进而形成在表达方式、描摹景物和情感抒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3期200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