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肝

  • 肝脏Laennec膜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中研究进展
    卫计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中就明确指出,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Ⅰa期、Ⅰb 期和Ⅱa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而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更是根治性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病人远期生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但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其独有的双重血供、精细的肝内脉管系统给手术带来了困难与挑战,特别是针对一些复杂性的肝脏切除手术,在手术入路的选择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07-10

  • 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抵抗素和TyG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临床常见的代谢应激性肝脏疾病,好发于肥胖人群。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转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3]。相关研究报道[4],T2DM合并NAFLD发病率较单纯T2DM或单纯NAFLD发病率高,推测T2DM与NAFLD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T2DM患者往往更易发生NAFLD及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因此,对T2DM合并NAFLD伴有进展性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T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3年3期2023-05-09

  • Graves病患者甲亢性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疗上的负担。甲亢性肝损伤是指甲亢本身引起的肝脏损伤,可表现为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肝硬化、肝衰竭等[5]。尽早识别发生肝损伤的原因,并及时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6-7]。本研究旨在分析Graves 病甲亢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生甲亢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在患者早期治疗时能够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并重视肝功能的早期筛查。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22 年4 月年在辽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34期2023-01-17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注射吲哚青绿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的应用
    30071)解剖性肝切除术,包括切除所有由门静脉分支供应至肿瘤所在区域的肝实质,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它提高了患者总生存率,可减少局部复发,改善预后[1-2]。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术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要切除体积的肝表面及节段间的分界。既往研究表明通过注射染色剂能够解决这一难题。Takeshi Aoki等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门静脉注射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的红外观察摄像系统是一种可靠的术中鉴别肝段和亚段的技术,可用于解剖性肝切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3期2023-01-11

  • Journal of Hepatology|HBsAg清除率对HBV相关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
    Ag清除率对治愈性肝切除术后HCC复发的影响,重点关注晚期复发。本研究选取韩国2000年—2017年HBV相关HCC的BCLC 0期或A期并接受治愈性肝切除术的2520例患者。纳入源人群包括2000年—2017年在韩国首尔Asan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作为一线治疗的5440例HBV相关HCC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既往接受过抗癌治疗;(3)病理证实的混合性胆管癌-HCC;(4)与HCV或HDV合并感染;(5)BCLC B期、C期或D期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年12期2023-01-02

  •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规范与思考
    更高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面临的困难则更大。所以,流程化、标准化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规范术式的制定,是当下腹腔镜肝脏外科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更是未来循规范化术式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获取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较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石[11-12]。本文对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规范要求进行阐述,为深入探索和发展规范化术式提供基础。肿瘤学的规范化针对肝癌实施的肝切除术,其目的是获取中、长期肿瘤学疗效,所以腹腔镜肝切除的规范化要求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2022-11-29

  • 三维可视化和荧光导航时代对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再思考
    标。对于肝癌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优劣,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虽然解剖性肝切除同时切除癌灶及其荷瘤肝段,从理论上讲可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并提高无瘤生存率,但是相关文献均没有明确定论。尽管不少研究指出解剖性肝切除在远期预后方面要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2],但仍有一部分的文献表示这两种术式的疗效相当[3]。作者认为,可能是因肝脏肿瘤大小部位不同及解剖变异较大导致肝脏手术很难标准化,及不同中心对于解剖性肝切除的理解不同所导致。解剖性肝切除术最早由Makuuc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7期2022-11-22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空腹血糖受损和胰岛素抵抗调查*
    萃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学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肝区隐痛、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1]。近年来,NAFLD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伴有肝纤维化的NAFLD也愈来愈多,尤其是进展性肝纤维化,可引起疾病进展或肝硬化和肝癌[2]。因此,做好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防治工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3]显示,胰岛素抵抗(IR)是NAFL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2年6期2022-11-21

  • 转录因子AP-1抑制剂T5224减轻模型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211)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遗传、免疫、感染、药物等因素而导致的胆汁生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酸在肝内不断淤积,最终反流入血,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代谢性失调、器质性损害和功能紊乱的肝胆系统性疾病[1]。持续的胆汁淤积引发的炎性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称为胆汁淤积性肝损伤(cholestatic liver injury,CLI)[2]。如果不能有效治疗,会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导致肝衰竭、诱发肝癌[3]。已有的研究表明CLI的发生,主要与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11期2022-11-07

  • NLR MAGE PNI预测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临床价值
    37001)解剖性肝切除术是肝脏肿瘤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围术期管理的改进,解剖性肝切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1]。但临床调查发现,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患者仍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其中腹腔感染是患者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类型,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也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2,3]。因此,有效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测指标对该并发症进行预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现有研究[4]指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

    河北医学 2022年9期2022-10-08

  • 乙肝相关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
    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约占肝癌的2%~5%[1]。cHCCCCA的临床表现常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相似,但cHCC-CCA的预后比肝细胞癌差。目前,手术切除仍是cHCC-CCA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最近相关学者提出了可切除 cHCC-CCA患者的预后评估系统(PECAR)[2],在此评估系统中,研究者将男性、γGT升高、大血管侵犯和肝门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预测复发的独立因素。PECAR评分范围从0(无风险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年9期2022-10-03

  • 超声联合骨密度仪检查探究局灶性肝脂肪浸润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探讨非酒精性局灶性肝脂肪浸润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出局灶性肝脂肪浸润并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的280例患者资料,统计骨质疏松发病率。结果:局灶性肝脂肪浸润患者有较高的骨质疏松风险。局灶性肝脂肪浸润与体重、BMI、腰椎骨密度、腰椎t值、腰椎Z值及腰椎骨质疏松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利用超声成像和双能骨密度仪检查,经分析局灶性肝脂肪浸润与骨密度减少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6期2022-04-15

  • 新型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MBT1805对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症的治疗作用
    C等)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治疗药物相对缺乏。目前,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近年来,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为靶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试验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牛俊奇教授团队和仲伯华教授团队合作新型泛PPAR激动剂治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研究,旨在探讨新型泛PPAR激动剂MBT1805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非靶向及胆汁酸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相关作用。该研究建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年12期2021-12-24

  • 科学肝切除-新时代肝癌肝切除的思考
    管基于肝段的解剖性肝切除在技术层面已经无法超越,但理论上,依靠解剖性切除并不能彻底解决肝癌术后复发的两个根本原因,肝硬化目前还只能通过肝移植来根治,这也是为什么肝癌肝移植的疗效优于肝切除的主要原因;血管侵犯是否可以通过解剖性大范围肝切来提高疗效尚存在争议。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肝癌病人外科治疗的长期疗效,是当代外科医生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2.3万个基因解码,生物医学逐步迈入了精准医学时代。近年来,随着肝癌发生的分子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12-02

  • 结直肠癌钙化性肝转移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
    例结直肠癌伴钙化性肝转移患者的多层螺旋CT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结直肠癌伴性肝转移确诊患者[6];②年龄18~80岁;③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结直肠癌外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肝肾肺等功能障碍者;③孕期妇女。120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33~78岁,平均(50.21±6.95)岁;结肠癌患者1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11期2021-02-25

  •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00)魏晓利原发性肝癌(HC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病死率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根治HCC的唯一方法,解剖性肝切除可避开血管界面,进行更加精细切除,能减小损伤,彻底清除病灶。本研究选取我院HCC患者58例,旨在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HCC患者58例(2015年2月~2019年5月),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1]中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9期2020-12-27

  • 一种新的成纤维性肝星状细胞失活因子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消退
    :一种新的成纤维性肝星状细胞失活因子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消退(作者Nakano Y等)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关键细胞,可被多种炎症刺激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产生过多的胶原蛋白。尽管许多人试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或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胶原产生,但它们的临床应用尚未建立。近年来,肝星状细胞失活被报道为实验性肝纤维化逆转的机制之一。来自日本东海大学医学研究院基质生物学与医学中心的Nakano等通过筛选转录因子,发现Tcf21是一种新的成纤维性肝星状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1期2020-12-20

  • 《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年重点号
    第一期为原发性肝癌,胡和平教授负责。第二期为遗传代谢性肝病,郑素军教授负责第三期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范建高负责。第四期为自身免疫性肝病,马雄教授负责。第五期为肝脏血管性疾病,诸葛宇征教授负责。第六期为胆源性肝损害,邹桂舟教授负责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0年6期2020-12-19

  • 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
    对肝癌治疗中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3.5±7.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32~77岁,平均(54.5±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22期2020-10-14

  • 血清25(OH)D判断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继发进展性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及进展有关,因此其相关指标可能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检测为无创操作,基本对受检者身体无不良影响,为其替代有创诊断提供可能,且其可反映维生素D储备情况的敏感指标,目前尚缺少相关临床试验依据,故笔者开展此类研究。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样本纳入地点为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纳入的患者样本均为T2DM合并NAFLD者,所选时间段: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共265例,男、女分别12

    肝脏 2020年8期2020-09-04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与甲巯咪唑继发性肝损害的临床比较研究
    ,临床上称为甲亢性肝损害[1]。Biscoveanu等[2]研究发现37%甲亢患者至少存在1项肝功能指标异常。除了甲亢性肝损害外,甲亢患者合并肝损害还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常见者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肝脏肿瘤及药物所致肝损害[3]。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一线抗甲亢药物为甲巯咪唑,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即为肝损害。根据肝功能指标,药物致肝损害可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4]。既往研究认为甲巯咪唑主要引起胆汁淤积肝损害,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并非

    临床内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07-30

  • 肝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若干问题再议
    据肝段进行的解剖性肝切除术。解剖性肝切除可在彻底清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还可避免术后残肝淤血,减少胆瘘的发生,是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最佳选择[2]。无论在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中,均已证实解剖性肝切除的术后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方面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3-6]。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与开腹手术相比有其特殊性,由于操作空间的限制,有些肝段不易暴露或目标肝段的肝蒂显露困难,术中切肝平面难以把握,术中的出血控制也相对不易,这些都给肝外科医师带来更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06-12

  • 不同程度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前,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肝功能损害,其纤溶活性可能较正常人高。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属于特异性降解产物,产生于纤溶酶水解后,是用于评估纤溶亢进与高凝状态的一种特异性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与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且其水平与机体肝脏受损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2]。本研究探讨不同程度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浆D-D 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1 资

    医疗装备 2020年7期2020-05-06

  • 空腹C肽评估NAFLD合并T2DM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价值分析*
    其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临床常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肥胖、高血脂症等疾病[1-2]。肝脏为人体糖、脂代谢的重要器官,新诊断的T2DM患者即可出现肝脏损伤[3],而肝纤维化是NAFLD发展进展的标志之一。T2DM与NAFLD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可进一步加速肝脏损伤。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NAFL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0年1期2020-03-23

  •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若干进展
    ]。另外,非解剖性肝切除存在的残肝组织缺血可促进肝癌的复发转移[3]。Makkuchi等[4]倡导解剖性肝切除术应以门静脉为主的Glissonean蒂血供范围和肝静脉引流区域为解剖界限,彻底清除肝内微小转移灶,并避免残肝缺血。解剖性肝切除按肝组织切除范围分为解剖性肝叶、肝段及肝亚段切除术。文献报道,解剖性肝切除术可减少肝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术后远期生存期[2,5-6]。Sakuraoka等[7]从微卫星分析基因水平证实了解剖性肝切除术可显著减少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年3期2020-03-04

  •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前临床对于外伤性肝破裂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的风险较高,因此选择何种术式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相关研究[4-5]指出,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能有效控制肝破裂内出血状况,避免出血综合征等不良情况发生。本资料回顾性选取61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旨在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外伤性肝破裂患者61例,其中31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为研究组,30例患者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为

    淮海医药 2020年6期2020-03-04

  •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胞癌治疗上,根治性肝切除手术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术后的早期复发会对患者生存质量与时间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微血管侵犯就是术后早期复发最主要的诱导因素。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相比,解剖性肝切除术将肝段当做主要的切除单位。为进一步探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以下展开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50例合并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5期2019-10-17

  •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
    科诊疗中心)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目前高居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前列,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1-2]。其中肝细胞癌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3],目前针对肝细胞癌主要是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由于肝癌患者多存在微血管癌栓,复发率较高,且我国85%的肝细胞癌患者都合并有肝硬化,而解剖性肝切除术可将主癌灶及其肝段内微转移灶完全切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剩余肝脏结构和功能完整,减少术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9期2019-10-15

  • 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0)临床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起病比较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病病情会迅速进展,患者3~6个月之内的病死率很高[1]。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是经根除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术以及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常用[2]。为了探讨和分析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此次选择我院医治的9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9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4期2019-06-24

  • 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学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王兵 阎立凯原发性肝癌(PLC)属消化系统较多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致死的常见病因,据报道,在我国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1]。早期PLC临床症状多不显著,若不加以重视,会使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且它对放化疗的敏感度较低,临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2]。其中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是PLC最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因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及并发症低等诸多优势[3]。但为确保手术安全有效,目前关于是否应在精准的解剖下进行肝切除术临床上意见仍未统一[4]。因

    肝脏 2019年3期2019-04-08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害临床观察
    黄疸,亦称为甲亢性肝损害[1]。治疗甲亢性肝损害,西医以治疗甲亢及配合护肝药为主,然而抗甲状腺药物同时也会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我科用化肝煎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甲亢性肝损害肝郁火旺证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0例,均为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确诊的甲亢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2例,女28例;年龄18~45岁,平均35岁;病程0.3~3年,平均2年。治疗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18~44岁,平均34岁;病程0.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9期2019-04-03

  • 3D技术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过程中应用3D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非3D技术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3D技术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TB)水平。结果 治疗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35期2019-02-11

  • 肝细胞癌解剖性肝切除进展
    早喜 赵中辛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癌症中居第5位,死亡率居第2位,主要以肝细胞癌(肝癌)为主。我国肝癌新发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每年均超过37万人,占全球新发病与死亡病例的50%,居世界首位[1]。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案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等。肝癌切除术分为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本文对肝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手术适应证肝癌手术切除治疗需要从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转移、切除后肝

    腹部外科 2018年1期2018-04-02

  • 解剖性肝切除术对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分析
    是肝病大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1]。肝癌起病隐匿,缺乏明显的早期症状,但发病后进展迅速,在短时间内即进展为晚期,发病后3~6个月内病死率极高[2]。肝脏手术的基础为肝脏解剖学,根除性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目前常用的有解剖性肝切除术(anatomical hepatectomy,AH)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Non-anatomical hepatectomy,NAH)两种手术方式[3-4]。有关两种手术方式争议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期2018-03-06

  • 晚期肝癌给予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对比
    予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对比杨 威(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目的对比晚期肝癌给予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取88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4例患者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列为解剖组,44例患者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列为非解剖组,对比两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天,解剖组ALT水平为(276.18±108.49)U/L,非解剖组为(511.22±1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2017-11-14

  • 螺旋CT诊断肝炎性肝局灶结节的效果观察
    螺旋CT诊断肝炎性肝局灶结节的效果观察张 颖(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放射影像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目的 观察螺旋CT诊断肝炎性肝局灶结节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2例肝炎性肝局灶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的方式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螺旋CT的方法进行诊断。结果 观察组动脉期病灶检出27例,占比87.09%,对照组动脉期病灶检出21例,占比67.74%,手术证实动脉期病灶28例,占比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2016-12-15

  • 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51)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卢亚敏 张明明 李天沛1(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目的 探讨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老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中青年组),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组(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IL-2、IL-6,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T3、FT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0期2016-11-28

  • 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王立平(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目的 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患者行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甲硫咪唑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TBIL、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2016-11-22

  • 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庆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张福庆目的 探讨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晚期肝癌治疗方面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晚期肝癌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其中74例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6例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患者的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63.62±62.45)mL、(575.46

    当代医学 2016年26期2016-06-13

  • 清肝愈瘿汤治疗甲亢性肝损害临床观察
    肝愈瘿汤治疗甲亢性肝损害临床观察曹 琳1,雷 森2,许 娟1,刘克冕1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区,江苏 南京 210028;2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目的:观察中药清肝愈瘿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甲亢性肝损害的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以甲亢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肝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肝愈瘿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4例,有效

    西部中医药 2016年11期2016-04-27

  • 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5400)肝细胞性肝癌(HCC)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男性第15位,女性第7位,致死率占第3位。目前学术界公认肝切除术是除肝移植外最有可能根治肝癌的方法[1],而且随着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术后高复发率仍是严重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8月收治肝硬化肝癌患者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术(anatomical resection)治疗,

    云南医药 2015年6期2015-02-20

  • 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
    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赵明海 朱少功 赵会博 魏思东【摘要】目的 探讨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肝右后叶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采用肝门部Glisson蒂右前支血流阻断行肝右后叶解剖性肝切除术(A组);8例采用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B组)行肝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死亡病例,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5、7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9期2015-01-31

  • 解剖型肝切除和非解剖型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疗效比较
    有解剖性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有研究显示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率要比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患者低,术后无瘤生存率时间长,预后相对较好[1]。但也有研究显示手术方法治疗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和手术方式关系不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33例解剖性肝切除术和40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预后,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解剖性肝切除33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患

    陕西医学杂志 2014年7期2014-11-21

  • 甲亢性肝损害50例临床分析
    孙晓菲甲亢性肝损害50例临床分析孙晓菲目的 研究甲亢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治疗甲亢性肝损害患者50例设为肝损害组。同时选取来本院就诊的无肝功能损害的甲亢患者50例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结果 肝损害组患者平均年龄、病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肝损害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患者,肝损害组患者的各项甲状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患者。结论 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与病情、患者年龄有密切联系。甲亢;肝损害;临床特点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2014-09-04

  • 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雷 黄志勇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张二雷 黄志勇在我国,80%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炎后肝硬化[1-2]。因此,肝硬化是肝细胞癌治疗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表明,肝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最有效的方法,而肝硬化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长期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3]。肝硬化是慢性肝病长期损伤肝脏造成的一个渐进发展的病理过程,不同患者伴随的肝硬化严重程度有很大不同。然而,目前对不同严重程度肝硬化对肝细胞癌肝切除疗效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肝移

    浙江医学 2014年10期2014-01-23

  • 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55000)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杜全顺(河南安阳地区医院普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0)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肝硬化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并无死亡发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9期2013-01-25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脏损害相关因素探讨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脏损害相关因素探讨徐重天(浙江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浙江岱山 316200)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肝脏损害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甲亢患者262例,其中合并肝功能损害96例,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甲亢病程、甲亢治疗情况、甲亢家族史、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等因素与甲亢性肝损害的关系。结果单纯性甲亢与甲亢性肝损害患者在性别、甲亢家族史、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5-08

  • 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24200)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李建宁 曹龙翎 陈小曼(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雷州 524200)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有无损害,将患者分为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组(A组)和甲亢无肝功能损害组(B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甲亢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1.6%;②甲亢性肝损伤与甲亢病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2012-01-24

  • 甲亢性肝损害57例临床分析
    符文燕甲亢性肝损害57例临床分析符文燕目的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分析57例甲亢性肝损害(A组,肝功能异常组)的临床特点,并与62例甲亢患者(B组,肝功能正常组)相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甲亢性肝损害肝功能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升高;A组患者血清ALT、AST、ALP、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7期2010-08-28

  •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与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宽度与出血的关系
    测定在预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发生门脉高压出血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本院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368例,其中男175例,女193例,平均年龄65.72岁;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4例,其中男68例,女56例,平均年龄49.37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分别依据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有关标准,剔除其他原因引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1期2010-05-31

  • 创伤应激性肝损害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关系的研究
    刘 毅创伤后应激性肝损害(HSI)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为了探讨氧化应激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创伤后HSI发病中的作用,2008-01~2009-05笔者对72例严重创伤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和血浆内毒素(LPS)水平的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HSI组共72例,男61例,女11例;年龄14~68岁,平均39.5岁。脑外伤18例,骨外伤25例,手外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3期201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