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体

  • 事件-状态语义学:一个关于英语时体时态句的形式语义
    去、将来等,还有时体(aspect),如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而且,通过时态和时体两个维度,还产生了更多的时态和时体组合(见表1)。1时态、时体表达与语言密切相关,不同的语言(如英语、中文等)有各自不尽相同的时体时态表达。本文主要考虑英语的时态、时体的解释。上世纪60 年代,随着模态逻辑的发展,英国逻辑学家普莱尔(A.N.Prior)创建了时态逻辑(tense logic,[10])。作为一种广义模态逻辑,时态逻辑将F,P,G,H作为时态算子,由时间

    逻辑学研究 2023年1期2023-03-21

  • 二语写作衔接手段动态发展个案研究
    3]的研究发现,时体一致可预测作文质量,因此情景模式模块选取时体一致(tense and aspect agreement)平均数为测量指标。为多维度测量二语写作衔接性,本研究将选取句子词干重叠、连词、句子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作为二语写作衔接手段的测量指标。(三)语料与数据分析本研究语料来自两位受试大一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4个学期)共44篇议论文,每人22篇。数据采集从2018年3月开始,至2019年12月结束,每隔3周收集1次。研究人员根据TEM-4的写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12-20

  • 汉语时体宿主的超形态定位:“尚未VP之前”的是与非
    一、引言:汉语的时体范畴之争近年来,学界不断有人质疑汉语没有时体范畴的说法,他们提出,世界上有些语言的时体标记并不依附于动词而是由名词来担任动词时体范畴的“宿主”[1],“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一套策略来实现事件的时空定位”[2],试图从名词、副词、介词以及助词等词类入手来考察语义范畴与汉语时体范畴的制约关系。之所以提出这些疑问,是因为时体作为形态语言的典型语法范畴,在弱时语言(weakly tensed language)的汉语中,究竟是以何种具体的形式来体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9-19

  • 浅析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条件式委婉用法的异同①
    变位形式和复杂的时体情态体系,为情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语料例证。这些特性也使其委婉情态的表达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同的委婉表达形式常可以互相替换。比如,说话人既可以说“Je voulais un maillot de bain.”,也可以说“Je voudrais un maillot de bain.”,以表达委婉请求。未完成过去时与条件式的委婉语义和语用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倘若存在,如何区分二者的差异?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语言学者,也对法语教学带来了一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1年3期2021-12-07

  • 现代汉语动词词尾“了”的时态允准机制*
    分介绍前人建立的时体理论及运算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区分相对时态与绝对时态;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的时态义,指出“了”的过去时是其完整体语义所附带的一个时态义,不具词汇内在规定性,最终值由句法运算决定;第三部分运用时态运算机制阐释“了”的时态义生成过程,并解释“了”的句法分布;第四部分总结本研究。二、“时体理论”的阐释Klein的时体体系是近年来学界分析时体普遍采纳的理论。[9]时体都是表示时序的概念,时体解读的关键是声明时间AT(Assertion Time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9-09

  • 先天性心脏病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儿与正常胎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进行比较,旨在探讨CHD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自2018 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存在CHD且出生后确诊为CHD的61例胎儿纳入观察组,再根据CHD复杂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n=32,单纯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轻度肺动脉瓣狭窄)、中度组(n=13,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合并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5期2021-06-07

  • 谓词性宾语句中体标记与谓词配置研究
    记与谓词配置特征时体范畴在句子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观察时间进程在句子事件中的单位,是句子中动词实现意义的载体,可以使“无界”的情状“有界”化[4-5]。“体”是事件发展变化时间方面的信息,表现体的方式有很多形式,有些通过句子中的信息展现,有些可能通过标记来展现。汉语体标记系统主要由三个动词后缀“了”“着”“过”构成[6],这三个标记也是常用的比较典型的时体合一标记[7]。根据语料情况和考察需要,选择了学界公认的已然体“了1”、持续体“着”、经历体“过”三个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6-02

  • 基于标记理论的语时体对比分析
    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时体系统。英语为印欧语系,有“时”又有“体”,并且时体的使用具有强制性。汉语为汉藏语系,不存在“时”的范畴,只有“体”范畴,典型的体标记词有“着”“了”“过”。“着”“了”“过”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标记理论分析其语义特征,并对比英语时体之间的异同,以期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着”“了”“过”有一定的帮助。关键词:标记理论 “着”“了”“过” 时体对比“体”(aspect)是人类语言重要的语法范畴,是观察一个事件内在时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汉语时间结构及表达方式研究综述
    间结构分为时态、时体、时制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汉语语法研究早期受到屈折语理论的影响,因此,早期的汉语时间结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时态、时体、时制几个方面的讨论。(一)关于汉语时态的研究我国学界首次提及汉语时间表达问题是在20世纪20年代,黎锦熙提出:“汉语的助词‘了、着、来着、来、起来、去、下去’具有表‘体’作用。”[1],这实质上就可以看作是英语中相应的时体表现方式,即时体标记。他根据汉语时间副词表时的功能将其分为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不定时四种类型。黎锦熙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1年1期2021-02-03

  • 英语的完成式与汉语的“了”对比研究
    了”的范畴归属和时体意义也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另有一些学者,如赵世开等从英汉、汉英翻译的角度,试图在一些经典的翻译文献中找出英语完成式和汉语“了”的关系,但由于情况实在复杂,很难理出清晰的线索。汉语的“了”用法非常灵活,既可以放在词尾(记为“了1”),也可以放在句尾(记为“了2”);既可能跟时体相关,也可能跟时体无关。文章的目的是寻找和解释英语完成式与“了”的对应关系。要先把“了”从纷繁复杂的用法中剥离出来,只考虑与时体相关的“了”字的用法,而且只限于跟

    现代英语 2020年7期2020-11-25

  • Carlota Smith的时体理论体系*
    解读是Smith时体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为其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Smith历经从句法、时态、体、时体语篇分析到时体习得的具体研究轨迹,逐步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领域,最终构建起自成体系的时体研究理论。本文详尽综述Smith在4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简评其学术价值,认为Smith时体理论体系对语言本体、语篇分析以及母语习得等领域产生不可磨灭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推动力。1 引言Carlota S. Smith(1934-2007)生前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

    外语学刊 2020年6期2020-11-24

  • “V-了”语义价值的语法化结果解析
    )作为汉语普通话时体系统重要标记之一的“了”是众多语言学家(吕叔湘[4],1942;李临定[5],1990;张济卿[6-7],1998a,1998b等)研究的热点论题。然而,现有的“了”的语义及其结构学方面的研究多数是基于共时性研究之上的,因而其结果并不能清楚描述及解释“结果补语‘了’”这个概念。具体而言,我们借此文以解决两个主要问题。1)描述性问题:多义语法助词“了”作为结果补语(RVC)时,其语义价值的描述还不甚清晰。2)解释性问题:在一些对“了”的共

    语文学刊 2020年4期2020-09-18

  • 英语将来时体视解方式的认知研究
    有研究针对于将来时体的研究,本文视解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学习者厘清将来相关时体的时间点以及时间段的概念范畴。关键词:将来;时体;视解;认知;1 前言传统将来时态观认为,未来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现在之后的时间。时间线的轴是对称的,即在时间系统中,除了它们在时间线上的相反方向之外,未来与过去本质上是相同的。然而实际上,未来不同于现在和过去。2 时间概念中的现在过去和将来时间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实体,传统上被概念化为一个由过去、现在和未来组成的三方系统。我们通常根据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6期2020-08-13

  • 语言冲突与情态:法语条件式现在时的时体用法与情态用法的辨析
    富。然而,有关其时体用法与情态用法辨析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本文基于果斯兰(Laurent Gosselin)的时体语义分析模型①Gosselin Laurent,Sémantique de la temporalité en français.Un modèle calculatoire et cognitif du temps et de l'aspect.Louvain-la-neuve:Duculot,1996.,首先对法语条件式现在时的时体价值和情

    法国研究 2020年2期2020-06-17

  • 时体助词“的”的分布及其焦点标记功能
    的”,我们认为是时体助词。时体助词“的”出现时,能够凸显句中的焦点信息,但并非任何形式的焦点信息都能用时体助词“的”来凸显;当焦点带有某种已知信息的预设时,时体助词“的”才会出现,这种预设来自上下文提示或双方默认。我们根据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的语料,探讨了时体助词“的”在句中的五种位置分布,并对其焦点标记功能进行分析。关键词:时体助词“的” 分布 焦点标记功能1.引言虚词“的”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据《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统计,“的”的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2期2020-04-19

  • 20世纪以来汉语的“体”系统研究述评
    纪以前的现代汉语时体研究作过比较详细的述评,但21世纪前后,汉语研究者对体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尝试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建立汉语体系统,所以有必要再次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介绍最新进展及研究趋势。系统构建是时体研究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述评的对象主要是20世纪以来关于汉语体的系统性研究。一、汉语体研究的两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汉语研究者普遍认为体是“动作或历程内在的状态或属性”,是客观存在的。80年代后期以来

    殷都学刊 2019年3期2019-11-25

  • 小胎龄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
    长受限情况、出生时体质量及出院时体质量、是否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情况及感染等基本信息,采用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法对150例小胎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的年龄别体质量Z值进行评估,根据小胎龄早产儿出生时、出院时的体质量进行计算年龄别体重Z值,判断EUGR,若出生时的体质量Z值低于10%同胎龄儿即宫内生长受限,出院时的体质量Z值低于10%校正胎龄儿即宫外生长迟缓[6,9]。采且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将早产儿分为宫外生长迟缓组(n=79)和宫外生长正常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10期2019-11-06

  • 英汉语法范畴对比
    语法范畴;人称;时体;语态作者简介:冯欣悦(1991-),女,汉族,四川巴中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2一、绪论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狭义语法范畴是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6期2019-11-01

  • 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健康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出院时身长、出生时体质量、出院时体质量,并计算两组早产儿患病总计率。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添加到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表示成(±s)形式,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P<0.05,体现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比对两组照射蓝光天数、黄疸消除用时、达到全量喂食用时、住院天数 试验组照射蓝光天数、黄疸消除用时、达到全量喂食用时、住院天数比对于对照组相关指标更短,体现组间数据值统计学意义(P<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6期2019-10-24

  • 赫哲语的副动词
    了赫哲语副动词的时体和情态功能,最后对满语支的三种语言——赫哲语、满语、锡伯语的副动词进行了比较。一、赫哲语的副动词系统根据调查,我们将赫哲语副动词归纳为八类:联合副动词、顺序副动词、紧接副动词、条件副动词、前行副动词、延续副动词、目的/原因副动词和当时副动词。下面一一介绍。(一)联合副动词。联合副动词表示该动作行为与后面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在时间上是同时的,无所谓先后。和后面的主要动词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修饰关系。联合副动词的形式是在动词后附加-m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9期2019-09-12

  • 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现在时的语言冲突及其解决模式①
    霞内容提要 法语时体标记常可被用于与之相冲突的语境:如未完成过去时出现在现在时语境,现在时标记用于过去语境,等等。然而,现有文献未曾对该现象进行深入解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借助果斯兰的冲突理论,指出改变认知显示模式是实现时体标记与其冲突语境兼容的关键,而冲突的解决也最终促成了其衍生语义的形成。法语时体历来是语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日常交际中,时体标记常被用于与之核心语义相冲突的语境,从而衍生出各种修辞和情态用法(王彩霞 2018)。本文以未完成过去时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9年1期2019-03-21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评价
    周头围增长、出院时体的质量、头围、身长等。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2 结果2.1 两组新生儿喂养耐受情况比较:研究组达全肠内喂养时间为(6.58±1.14)d,每日呕吐次数为(2.16±0.79)次,每日增加奶量为(1.85±0.47)mL,1周内的胃残留次数为(11.02±1.42)次,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2019-01-07

  • 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简单将来时的委婉语气情态价值的异同*
    的语用推断。法语时体历来是法语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而日常交际中,法语时体词的情态用法,特别是委婉语气(礼貌表达)的用法却早已非常普遍。本文以法语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分析其时体语义价值与情态价值的对应关系;同时结合“木桶原理”理论,揭示法语未完成过去时和简单将来时委婉语气价值的形成机制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未完成过去时的时体价值与其情态系统的相关性根据法国语言学家果斯兰(Laurent Gosselin)*Gosselin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8年3期2018-07-26

  • 时体理论看“曾经”和“已经”的语法意义
    :本文引入相关的时体理论,对“曾经”和“已经”的语法意义进行描写,分析其时间指向和事件的影响与效应。研究表明:“曾经”用于过去完成,“已经”用于过去、现在、将来时间的完成。“曾经”“已经”与句尾“了”的共现情况不同,“曾经”在时间指向上具有回溯性,与句尾“了”的“起始义”不相容,因而不能共现;“已经”在时间指向上是右向的,与句尾“了”的“起始义”相容,因而可以共现。“曾经”和“已经”都隐含事实的影响与效应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当后续句与隐含的影响与效应相符时,

    现代语文 2018年1期2018-03-12

  • 口译时体符号加工机制的动态心理空间解析
    译课堂中继续探讨时体系统似乎也没多大意义,他们已经充分具备时体系统自动处理能力。口译时体符号数目不多,较为常用的仅五六个,如┘、—、└、.../gd和d/ed(吴钟明,2008;汪涛,2012)。此外,口译听辩过程中信息量极大,时体信息在众多信息中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即便是在国内主流口译教程中亦未曾对时体符号作较为系统的探讨。在口译实践层面,为数不多的时体符号基本上能满足工作需求,但在口译研究层面,时体符号相关理论有待丰富。理论对实践有重新指导意义,理论的缺

    英语知识 2018年4期2018-02-27

  • 从汉日对比的角度看时体关系
    摘 要:语言中的时体范畴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既有各自的语法规则,在句法和语义上也有交叉重合的地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日汉语时间表达的角度对两种语言的时制和体的关系作了综合的考察分析,从有无时范畴出发探讨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语言共性——语言经济原则。关键词:时制;体;汉日对比一、 引言在进行汉日语言比较研究时常常发现类似下面的问题:(1)a:彼は去年北京で働いた。(過去)b:他去年在北京工作。(过去)(2)a:彼は現在北京で働いて

    考试周刊 2017年94期2018-02-03

  • 汉语动态范畴理论发展研究
    动态范畴(又称“时体范畴”“时态范畴”“体貌范畴”)是汉语中重要语法范畴之一,因其形式和意义的复杂性和语用表现的多样性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因而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某个语法问题成为热点,恰恰是因为对该问题的已有研究不能令人满意。对以往关于汉语动态范畴的理论探讨进行梳理和总结,作为进一步探索的基础。一、理论来源汉语语法研究中,最早谈到动态范畴的是黎锦熙。20世纪20年代,黎锦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专著《新著国语文法》,该书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11-01

  • “了”的时体功能及分布情况 ——以山西朔州方言为例
    000)“了”的时体功能及分布情况 ——以山西朔州方言为例尹国燕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100000)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朔州方言“了1”和“了2”的时体功能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了1”和“了2”共有完结体、完成体、完整体、现在状态功能,“了1”独具最近将来时功能;“了1”主要分布在句尾,“了2”主要分布在词尾。“了1”;“了2”;完成体;完整体;时体功能1.引言朔州方言的“了”有两种读法,一种读作[•lan]位于句尾,如:“他来了了1”,本文记为“

    大众文艺 2017年16期2017-08-28

  • 从视点平行移动看 “V+宾语+了”结构的时体特征
    宾语+了”结构的时体特征罗香锋(辽宁大学 文学院,沈阳 110036)文章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较“V+宾语+了”、“V+了+宾语”、“V+了1+宾语+了2”三个结构的时体特征,并着重从视点平行移动的视角来探讨“V+宾语+了”的时体特征及其产生时体歧义的原因。“V+宾语+了”;时体特征;语法引言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世界与人类的认知世界之间存在着映射关系。[1]143换言之,语言世界与人类的认知世界是一一对应的,语言结构的意义必然能够找到认知上的理据,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6-28

  • 时间副词“才”与句尾“了”共现偏误的跨语言分析①
    其他语言的“动词时体形态变化”和“某词项+动词时体形态变化”两类。其中,第一类以英语为代表,没有跟“才1”直接对应的词项,用“动词时体形态变化”跟“才1”对应①此处汉外对应基于双语语料的对比。以英语为例,在英文原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约8万词)的汉译本中,共39例译为时间副词“才1”。其中,“until”共8例(占21%),“否定成分+until”共7例(占18%),“跟动词过去式或过去分词有关且无直接对应词”共20例(占51%)。因此,我们选取双语对译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7年1期2017-05-10

  • 二语学习者英语现在完成体使用的历时跟踪研究*
    、引言学习者二语时体系统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是近三十年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缩影(武和平、高育松,2007)。学界的基本共识是:基于二语学习者的真实语言产出,概括其二语时体习得特征,检验并完善已有时体理论,甚至建构更具解释力和预测力的新假设,对于二语时体系统习得乃至整个二语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时体习得是英语本族语者面临的难题(Leech,2004),对于二语学习者难度更大,即便在自然习得环境下,英语时体也是难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2期2017-03-31

  • 中国学习者英语时体习得偏误分析:英汉时空差异视角*
    辅相成,形成多种时体组合①tense与aspect分别对应“时”与“体”,但指称二者所共同构成的动词时体标记时,学界存在“时态”“时体”“时制”等术语的混用。本文统一采用“时体”一词,以避免混淆,且在必要时使用“时”信息、“体”信息、“时间”等加以说明和强调。此外,对于英语中的16种时体组合,文本遵循英语教学惯例,沿用一般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等叫法。但需注意的是,“现在完成时”中既包含“现在时”信息也包含“完成体”信息,特此说明。(Quirk et al,1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4期2017-03-29

  • “很+V+数量”与“V+好+数量”
    “很”,动词V,时体助词“了”、“过”、“着”,数量成分,数量成分所限定的中心语或动词V的宾语。B式的5个要素依次是:动词V,时体助词“了”、“过”、“着”,程度副词“好”,数量成分,数量成分所限定的中心语或动词V的宾语。两种句式的构成要素基本一致,只是语序和程度副词有所不同。(一)程度副词A式的程度副词“很”和B式的程度副词“好”是句式中的必有成分。“很”和“好”有一共同点,都不能被“挺”、“怪”、“更”、“最”、“太”、“十分”、“非常”、“相当”等程

    华中学术 2017年2期2017-03-06

  • 平遥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研究
    平遥方言语气词的时体功能研究□张凯焱本文在逐一分析平遥方言语气词用法的基础上,从时体范畴的角度,对平遥方言语气词进行了再研究。文章从绝对时制与相对时制的角度对语气词表达时范畴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从完整体与非完整体的角度对语气词表达体范畴的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平遥方言语气词在时范畴与体范畴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平遥方言语气词在发挥时体功能时的范围与受到的限制进行了概括。平遥方言语气词时体绝对时制相对时制关于汉语中有无语法范畴,学界存在争论。一种观点是汉语没有语法

    现代语文 2016年24期2016-09-21

  • 语法学中“时体”图式表征认知
    专题·语法学中“时体”图式表征认知张春玲(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语学院,哈尔滨 150025)认知科学关于语言结构获得贮存、提取和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揭示了语法不是预成的和先验的,语法是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中的认知元素与行为系统。图式是一个理论性的心理结构,用来表征贮存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它是一种框架、方案或脚本。对时体图式表征的认识研究是利用原型和图式范式来分析语言的认知特性。要揭示语言现象,就有必要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信息结构,也就有必要解释生成和理解这些语言

    学术交流 2016年12期2016-02-27

  • 中日新闻标题时体标记省略的考察 ——以《人民日报》和『NHK新聞』为例
    1)中日新闻标题时体标记省略的考察 ——以《人民日报》和『NHK新聞』为例薛 晨 刘琛琛(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以《人民日报》和『NHK新闻』为例,对中日两国的新闻标题的时体标记的缺省进行了考察并得到以下结果:中文新闻标题很少使用动态助词“了”、“着”、“过”这样的语法标记。但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出现了“了”:1. 单音节动词后的“了”。2. 单音节形容词后的“了”。3. 直接引用文中双音节动词后的“了”。同时,在表示“持续”体意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4期2016-02-14

  • 安庆方言“可VP”型问句句法特征及其归属之我见
    ”型问句可表未然时体,有“可VP”和“可VP了”两种格式;可表已然时体,有“可VP着”和“可VP的”两种格式,还可用“可VP”式表中性时体,有一般性“可VP”问句、附加式“可VP”问句、混合式“可VP”问句等几种形式。安庆方言 “可VP” 已然 未然 中性时体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属于江淮官话的安庆方言和普通话一样也有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反复问四种疑问句形式,但没有“吗”字是非问,却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可VP”型问句。副词“可”的功能是用在疑问句里表疑问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2015-12-17

  • 中国日语学习者作文中的时体形式分析——基于“日语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的分析
    以某种方式来表达时体概念,这不但是因为时体范畴的标示体现了语言中不同层面的相互作用,而且也是因为时体范畴的标示代表了二语习得的关键问题,即形式和功能的对应问题。阅读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作文时,常发现由于时体表达的不正确,影响到作者思想的传递,同时造成阅读理解上的困难。本研究分析学生作文中的时体形式,分析作文中常出现的时体误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误用的原因。1、先行研究菅谷有子(1999)通过对1996、1997年度就读于文教大学留学生别科的中国留学生的作文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11-19

  • 动态对等理论在时体翻译中的应用
    )动态对等理论在时体翻译中的应用吴俊雅,吕 乐,赵 亚(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在不同的语系里,时体概念完全不同。因此,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关于时体翻译的难题和争论,这时就要通过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来解决。文章介绍了动态对等翻译原理,以及它在时体翻译方面给译者的启示。文章主要通过列举一些时体的翻译实例,进一步说明了语言翻译不应该只追求形式上的一一对应,而应该注重把握原文的意义和思想。动态对等;时体;奈达一、引言本文主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2015-10-27

  • 对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形态研究的思考
    较多,对其时态、时体标记的研究也较丰富。国内针对汉语SLI儿童体标记的研究则很少,对SLI儿童体标记习得进行全面考察以及与不同障碍人群进行对比的研究尚未出现。学界从语言本身和语言加工的角度对其损伤做了理论解释,但尚不完善。目前的研究在研究对象、实验方法、理论解释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异性语言损伤形态体标记思考一、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概述国外对以英语为母语的SLI研究20世纪60年代,从90年代开始,对其他语言儿童的SLI研究也相继展开(Correa,Augu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2015-03-21

  • “一般过去”与“现在完成”的英语时体研究 ——基于情状体视角
    现在完成”的英语时体研究 ——基于情状体视角李淑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时体研究是语言学领域的热点,“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是语法领域的一个混淆点。以情状体理论为框架,分别对两个时态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个时态在情状体类别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动词归类及选用上呈现较大差异。目前,国内通过情状体进行时态界定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有待我国学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情状体;时体;一般过去;现在完成1. 引言无论身处自然语言环境还是人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1

  • “了”的句法位置及语义分析
    畴类别划分大致为时体助词、时制标记、语气词、补语词等四类。基本上,要么认为“了”是其中一个类别,要么认为“了”身兼两职。具体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了”是个时体标记词关于“了”的范畴属性,虽然学界观点不尽相同,但对其是时体标记基本上无异议。金立鑫[2]认为“了”能够表示时体意义,但在不同句法条件下所表示的时体意义并不完全一样,这些不同的时体义是由其所出现的句法条件决定的。朱庆祥[3]则认为“了”具有[+完结有界]特征,是个时体范畴,它出现与否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0

  • 汾阳方言中“来”的语法化
    动词,还可以作为时体助词,词性虚化显著,清晰地体现出了语法化的趋势。本文试图探讨汾阳方言中趋向动词“来”的语法化。二、“来”在古代的用法先看一下“来”在古代的用法。“来”在先秦一般做主要动词,是一个自动词,偶尔用为使动用法,它的意义实在,表达“移动”。至六朝时期,用在其他动词后面,开始可以作趋向补语,但用在自动词后面的“来”,我们怀疑至今也没有虚化完全,不能看作趋向补语。至唐朝起“,来”跟在“上”一类趋向动词后可以一起作其他动词的趋向补语时,此类的“来”开

    名作欣赏 2015年3期2015-01-28

  • 218例5周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营养摄入量、出生时体质量及父母遗传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地进行儿童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 218 例 5 周岁儿童按出生时体质量分为巨大儿组(n=65)、正常组(n=106)、宫内生长延缓组(n=47),分析三组儿童每日各营养素摄入量及其生长发育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巨大儿组的 Kaup 指数、镁、硒、锰的每日摄入量均显著高于 IUGR组(P< 0.05),巨大儿组的各项观察指标与正常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IUGR 组的每日蛋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4期2013-06-23

  • 《牛津时体手册》评述
    0065)《牛津时体手册》(The Oxford Handbook of Tense and Aspect)(下简称《手册》)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全书共有36章,1089页。《手册》主编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荣退教授,著名的语言学“时体”研究专家罗伯特·宾尼克(R.Binnick)。宾尼克曾出版领域内重要专著《时间与动词:时体导论》(Time and the Verb:A Guide to Tense and Aspect,1991),该书是继柯

    外国语文 2013年3期2013-03-19

  • 浙江慈溪方言时体句的表达方式
    2)浙江慈溪方言时体句的表达方式赵则玲(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普通话中的“了、过、着”具有表达时体句意义的综合句法标记功能。文章从慈溪方言的调查语料中选取了九种时体句与普通话加以对比,来阐述慈溪方言的表达方式,以揭示其表达时体意义的句法特点。慈溪方言;时体句;表达方式慈溪位于东海之滨,东离宁波60千米,北距上海148千米,西至杭州138千米,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的上海、杭州、宁波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中心,区位优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08-24

  • 时、体相关问题综述
    系统是不一致的。时体是不同质的东西,时间是一种经验上的东西,而时制和时体是语法上的概念。我们要区别时间和时制、时体。1.有关时、体问题的争论对于汉语中时体问题的探索,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就有所涉及。在这之后,王力、吕叔湘、高明凯对汉语的时体问题作了更为细致的讨论分析。我们所说的“时体”实际包括“时”(即“时制”tense)和“体”(又可称之为“态”aspect)。早期的研究中,多是对西方理论的引进、吸收,并以此来界定汉语的时体意义,构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2012-08-15

  • 日本留学生汉语"了"字句偏误分析
    察了一部分成分在时体方面的作用.通过日语和汉语时体的比较考察"了"字句的用法,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本文能为今后以日本学生为对象的"了"字句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了"是汉语语法中的难点之一,更是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一大难点,因此必然出现诸多偏误.关于"了"的偏误,由于汉语"了"的一些意义和用法与许多国家学生的母语有很多相近而不完全相同的地方,因此学生常常用其母语的时体观念来看待汉语的"了",从而造成母语干扰.王建勤[2]采用个案调查与语法试卷调查,对母语为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12-11

  • 语篇结构对英语过渡语中现在完成时标记的影响
    应用语言学领域,时体习得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受到有关研究者的重视,如今时体习得仍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时体的使用除了受到动词突显度、情状体、时间状语等语言因素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与记叙文语篇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对于时体的研究主要是对一般过去时的研究,而对较晚习得的时态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采取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探讨语篇结构对现在完成时标记的独立影响。通过研究,探讨语篇结构与我国学生英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日语时体的意义和时间流向 ——影视剧情简介文的规则
    0420)日语的时体是日语母语者时空观在其语言上的语法表现形式。根据Langacker的理论,时间具有一维特性,描述时间不能缺少时间方向(包括现在、过去和将来)、时点时段(包括时间点和时间段)、时间参照(包括时间基点和时间流向等几个要素[1])。下文通过影视剧情简介文进行具体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日本电视连续剧《ドラえもん》中有一场多拉A梦变成植物人后的剧情。其剧情简介文如下。例1のび太とドラえもんに別れの時が訪れます。それは、なんともあっさりと……ドラえも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5期2011-03-19

  • 小句宾语句陈述类动词整合特征分析
    句整合时,小句在时体和句法上体现出两点特征:第一,时体上,三类动词的小句有比较一致的规律,即都不能表述已然事件。它们所表述的或者是未然事件,如“打算”“争取”;或者是惯常事件,如“讲究”“依赖”,如:(1)金秀出去找杨妈的时候,杨妈正在西厢房的窗根儿底下晾晒枕头芯儿,听了金秀报信儿,高声大嗓地说∶“我还打算一半天儿去接她呢?(2)那时候天津人讲究大年初一到娘娘宫“抢头香”。第二,有一些动词的宾语以不完全小句为主(见上例)。现将不完全小句宾语句多于完全小句宾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9-19

  • 英汉叙事语篇时体差异对比分析举隅
    0)英汉叙事语篇时体差异对比分析举隅温赤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广东河源 517000)时 (tense)和体(aspect)在英汉叙事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存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差异:动词的时体变化是英语语篇内部衔接与语义连贯的主要语法手段之一;汉语的时体意义与动词的形态变化无关,而是通过词汇手段或词汇一语法手段来表示的。英汉叙事语篇;衔接与连贯;时体差异;语法手段;词汇手段时(tense)和体(aspect)是英汉语所共有的语法和语义特征,也是一直以来语言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谈留学生汉语表达中的两种混杂现象
    词:混杂 偏误 时体 句子功能汉语学习者必然要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从严格意义上讲,留学生使用的汉语只是一种中介语,语言迁移与干扰、过度泛化、教学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都会在中介语中发挥作用和影响,所以,在中介语中充满各式各样的偏误。在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通过对留学生考试试卷、作业的分析,收集和记录留学生汉语表达的语料并归纳出多种偏误类型,其中,最严重的偏误当属混杂现象。①下面将分析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混杂偏误现象。一、时间与状态的混杂(一)典型偏误

    现代语文 2009年3期200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