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早

  • 特发性室性早搏的心率相关性与临床特征
    博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来自Framingham 心脏研究的数据表明,在接受了1 h心电记录的无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中,有12%发现了室早的证据[1]。另一项研究对25~40岁的健康成人进行了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多达69%的受试者存在至少1个室早[2]。许多室早发生于无任何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人群,被称为特发性室早。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室早在时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部分室早在白天发作增多,而部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6期2024-01-04

  • 左室假腱索相关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及消融
    与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有显著的相关性[1-2]。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描述左室FT 相关室早的导管消融[3]。笔者探讨这类室早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消融结果。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选择 入选本院2017年5月到2020年10月,进行了室早射频消融的患者,其中对左室FT相关室早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标准为: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0.30或纽约心功能分级Ⅲ~IV 级),年龄≧80岁。获取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1.2 心电图(ECG)记录与分析 术前所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5期2022-12-06

  • Vitatron起搏器中室性早搏后现象提示几种现代功能运作∗
    免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诱发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起搏器的设置及运作方式有所不同。Vitatron双腔起搏器与百多力双腔起搏器对室早的反应在心电图上的表现类似,鉴别有一定困难,但通过室早后的一些现象,可以对两者进行鉴别,同时可以提示某种现代功能运作,避免对起搏器基本功能的误判。1 临床、心电图资料及分析患者男性,74岁,9年前植入Vitatron C50A4双腔起搏器,DDD 模式,低限频率:60 次/分,上限跟踪频率:125 次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4期2022-09-02

  • 类似三尖瓣起源室性早搏于右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一例
    野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的室早患者中,约80%起源于右室,而又以右室流出道室早最常见,而三尖瓣环起源室早相对较少,其体表心电图有特征性变化[1-2],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通过体表心电图预测并在相应区域标测消融成功。从解剖位置看,三尖瓣环间隔部上部与右室流出道基底部毗邻,该处发生室早常难以区分是三尖瓣环起源还是右室流出道起源,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中部起源室早与三尖瓣环起源室早形态有明显区别。笔者报道1例体表心电图表现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4期2022-09-02

  • 雅培公司起搏器室性早搏后反应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生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后,室性激动经房室结逆向传入心房,可被心房电路感知再次触发心室起搏(VP),如此反复,便形成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起搏器厂家通过延长室早后的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ost ventricular atrial refractory,PVARP),尽量使室早引起的逆传P波成为不应期内的心房感知事件而不被跟踪,从而避免PMT 发生。基于以上原因,起搏器对室早后的反应有着重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4期2022-09-02

  •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它都有哪些症状?室早的概念室性早搏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指心室的异位起搏点因为兴奋性增高所引起的一次心脏收缩。如果是功能性室早,那么可能发生于健康人群,但临床症状变异性很大,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很容易被误诊为心肌炎。建议患者一旦发现有室早后,及时去医院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明确病因。一般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早,患者预后(对创伤或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预测)会比较好。室早有2 种类型1.生理性室早一部分人出现室早是因为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后导致的;还

    人人健康 2022年14期2022-07-26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特征
    者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两年住院并同时接受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 37~88(66.00±11.95)岁。所选病例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2期2022-04-22

  • 导管消融逆转疑似扩张型心肌病的室性早搏诱导性心肌病一例
    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给予抗凝、利尿、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室重构等治疗,症状仍时有反复,当地医院建议患者进行心脏移植而转入本院。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3/72 mm Hg,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界左下扩大,心率100次/分,节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全心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6 mm,LVEF 0.27,并有二、三尖瓣轻中度返流,见表1。动态心电图提示房颤心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5期2021-11-06

  •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示频发室性早搏(室早),遂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24 h及1 h t-RR散点图如图1所示,符合插入性室早时间散点图特征。从下到上分4层,依次为室早及插入性室早(A)、插入性早搏后点(B)、NN层(C)、室早后点(D);A、B层部分重叠。图1 24 h及1 h t-RR散点图1 h Lorenz-RR散点图(图2)呈14分布(部分重叠)图形,其中②—④依次为典型室早前点、早搏点、早搏后点。⑤—⑦与⑨—分别为插入性室早沿快、慢径路传导的早搏前点、早搏点及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0-26

  •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是指经当前临床诊断技术检查未发现存在结构和功能性心脏疾病的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1-2]。频发室早可诱发非缺血性心肌病并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3-4]。此外,有报道发现特发性室早还可触发包括多形性室速和心室颤动在内的恶性心律失常[5-6]。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包含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在室性心律失常的触发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大部分室性心律失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0-25

  • 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候研究述评
    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2]。当12导联心电图中至少出现1个室早或在24 h心电图中每小时室早数目超过30个则可诊断为频发室早,常与心血管风险及心源性猝死率增加直接相关[3]。虽然现代医学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术等手段已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伴室早症状持续、结构性心脏病伴室早次数少于1万次/24 h及室早次数超过1万次/24 h但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无效的患者,仍存在治疗空窗[4]。根据室早患者临床症状,

    中医学报 2021年10期2021-10-14

  • 间位室性早搏致间歇性心室预激的心电图表现五例分析
    位室性早搏(简称室早)(R4、11、18):宽大畸形,插入两窦性心搏之间出现,联律间期0.36~0.40 s:③窦性心搏经房室结下传(R12):间位室早后出现,PR 间期0.18 s,QRS波形态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型,Δ 波消失;④窦性心搏伴房室结下传(R19):间位室早后出现,PR 间期0.28 s,QRS波形态呈IRBBB 型,Δ 波消失。诊断:①窦性节律;②间位室早;③间歇性心室预激;④IRBBB。图1 心电图梯形图中,弧线为旁道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4期2021-08-31

  •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引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性早搏临床分析
    62)室性早搏(室早)亦称室性期前收缩,指His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室早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即所谓特发性室早。自主神经的过度调控可能参与了频发室早的发生[1]。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早是目前最彻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近5年Carto3指引下42例频发室早患儿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资料

    临床儿科杂志 2021年4期2021-05-01

  • 三维标测结合Paso软件治疗症状性频发室性早搏一例
    睿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室早若发作频繁且集中,可引起心脏结构改变以及泵功能衰竭,是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1-2]。室早标测可以采用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Paso软件承载于CARTO3系统中,起搏标测时结合Paso软件可以辅助术者更加精确地寻找消融靶点。笔者现报道一例症状性频发室早应用三维标测系统结合Paso软件通过起搏标测为主的方法成功消融室早。患者男性,57岁,室早病史5年,平素规律口服胺碘酮,后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1期2021-03-10

  • 自拟心悸宁1号治疗心悸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
    前收缩(以下简称室早)是指希氏束及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可发生于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具有临床症状差异性大、发病率高等特点。研究证实〔1〕,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室早发病率高达40%~75%,在>75岁人群中发病率高达69%。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早性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对于非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早患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但仅有1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2-02

  •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N)、室性早搏(室早)和房性早搏(房早)始点团块(NNVN、NNSN)、发生慢径路下传插入性室早终点团块(NVN′N)、普通单发室早终点团块(NVNN)、慢径路下传后插入性室早止点团块(VN′NN)及普通单发室早止点团块(VNNN)。 该投影面与二维Lorenz-RR 散点图插入性室早散点图特征相同[1-3]。将三维Lorenz-RR 散点图旋转至xyz 投影面(图2),即“等速线顶端俯视面”。 当插入性室早导致其后下传QRS 波出现正常传导路径和慢径路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6期2021-01-13

  • 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的定位方法
    断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起源部位,是导管消融术标测的基础,精准的定位更有助于成功消融。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早心电图特征研究很多,将这些研究有序运用有利于全面分析、准确定位。笔者将从体表心电图的基本分析内容、分析步骤、相近部位的鉴别方法及特殊心电图表现四个方面,对室早体表心电图定位方法进行总结归纳。1 体表心电图的基本分析内容1.1 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反映额面的心电活动。Ⅱ、Ⅲ、a VF导联正向提示除极方向向下,流出道位置较高,此部位起源室早产生高大的R 波。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5期2020-10-31

  • 10问室早
    搏又可以简称为“室早”,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患了该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不了解、不重视,从而带来严重后果。下面,我就針对大家对室早的常见疑问进行简略的解答。 1.什么是室早?我们知道,生理性的心脏跳动节律一般是规整的,如果在规律的跳动中出现一次提早的跳动,就叫早搏,如果这提早的跳动是由心室的电活动引起的,那么就称之为“室早”。室早又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指心脏中的心室自发提前收缩的现象,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通过24小时或48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达40

    家庭医药 2020年10期2020-10-30

  • 反复窦性搏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现象揭示左室折返环裂隙现象
    源室性早搏(简称室早,326次),室早绝大部分跟随于房早,呈窦性搏动-房早-室早(NSV)现象。2018年3月19日(房早17 276次,室早154次)、2019年9月27日(房早14 353次,室早132次)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室早的出现仍呈现上述NSV 规律,出现NSV 现象时,房早的联律间期为0.51 s,<0.51 s或>0.51 s的房早均不出现NSV 现象。考虑为左室折返环裂隙现象引起。如图1。12导联心电图见图2。图1 窦性心律(N)-房早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4期2020-09-02

  • 利用散点图技术诊断插入性室性早搏引起的窦性逸搏一例
    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引起窦性逸搏一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32岁,因“玻璃体积血”住眼科治疗、手术前了解心脏节律情况,隧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DMS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记录仪,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并采用相应软件分析心电大数据及心电图。如图1 为计算机软件描绘的24 h时间(t-RR)散电图,其中在20∶50~06∶48 之间,散电图呈现明显的三层散电图线段或曲线分布(底层除外,底层平直),将其此段时间的t-RR 散点图转换为相应的Lorenz-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3期2020-07-01

  •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多导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性早搏定位诊断价值比较*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起搏,以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早最为多见。据Farzaneh-Far等[1]的研究报道,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约80%来源于右室,20%起源左室。临床上主要通过体表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来判断室早来源。但室早偶表现为阵发性发作,常需要动态心电图(Holter)来补充诊断,而患者射频消融术中则通常使用多导电生理仪记录多导心电图(multi-lead ECG,MLE)。Holter

    广东医学 2020年9期2020-05-28

  • 分析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意义
    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中的一种,且目前发生单源性、多源性或多形性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室早的人群也越来越广泛,包含了各类心脏病患者以及健康人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巨大的变异性,一开始无明显症状,之后转为轻微心悸,最后早搏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黑蒙或晕厥[1]。但是心脏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室早临床预后也不同,因此临床上处理室早时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为了研究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选取了74例老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1期2020-04-03

  • 10问室早
    搏又可以简称为“室早”,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患了该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不了解、不重视,从而带来严重后果。下面,我就针对大家对室早的常见疑问进行简略的解答。1.什么是室早?我们知道,生理性的心脏跳动节律一般是规整的,如果在规律的跳动中出现一次提早的跳动,就叫早搏,如果这提早的跳动是由心室的电活动引起的,那么就称之为“室早”。室早又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指心脏中的心室自发提前收缩的现象,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通过24小时或48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达40%

    家庭医药 2020年19期2020-01-02

  • 老人总是心慌气短或是“室性早搏”在作祟专访上海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书艳教授
    室性早搏(室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75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9%。本刊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书艳教授,为广大老年患者详细解读室早的相关问题。老年人室早的病因及症状健康人的心跳是由心脏里被称为“窦房结”的部位“指挥”的,节律是规整的。但如果除了窦房结,同时存在另外的起搏点,心脏就会在规律的跳动中出现提早的跳动,即过早搏动,简称早搏。由心室的电活动引起的早搏,称为“室早”。研究显示,室早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无论是心脏病

    自我保健 2019年9期2019-11-19

  •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
    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的类型以起源于流出道的室早为主[1-2]。通常认为特发性流出道室早预后良好,且多数患者并不会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事件,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在频发早搏的基础上合并同形态的持续性室速,甚至发生晕厥等恶性事件[3]。因此识别“室速高危”的频发室早患者并及时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有研究显示,可通过联律间期、联律间期指数、T波峰末间期(interval from the peak to the end of the T wave,Tp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5期2019-11-02

  • 折返性室性早搏T波上P波:从散点到波形的性质及特性分析
    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时,室早的发生会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室早后的P-QRS-T发生的时间,即室早后的第1个R波的发生时间,造成室早后间期的变化,在Lorenz-RR散点图上则表现为室早后点集散点图形态发生变化,往往室早后点集图形的宽度表现了其自然的变异程度,其长轴的斜率为1/2,这是折返性室早的特征性表现[1]。但在分析动态心电图时常常见到有翘尾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室早后点集散点图,采用逆向技术观察心电图室早T波上P波形态及节律特性,发现室早T波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3期2019-07-01

  • 起源于流出道及连接处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
    处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治疗方法。而术前通过体表心电图特点定位其起源部位可以帮助术中快速、精准的标测靶点位置。笔者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就起源于流出道及连接处室早的心电图定位做一概括性总结。1 流出道室早的心电图的一般特点由于流出道位于心室的最高处,此部位起源室早时心室由上向下除极,对应体表心电图特点为下壁导联Ⅱ、Ⅲ、aVF主波向上,多呈高振幅的R波形态。结合胸前导联V1形态可初步区分左、右室流出道位置。一般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的室早其体表心电图胸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3期2019-07-01

  • 儿童非器质性室性早搏负荷量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
    性早搏(以下简称室早)。频发室性早搏可引起心脏扩大、肥厚和心肌病,导致左心功能不全,极少数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猝死[1-2]。因此,早期筛选出高危患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各年龄段不同负荷量非器质性室早患儿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44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2019-07-01

  • 起源于左前分支的室性早搏消融后传导改变一例
    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14 776个,14.9%),其余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术前心电图(图1A):室早QRS波形态呈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V1导联以正向波为主,Ⅰ、aVL导联呈rS图形,下壁导联以正向波为主,窦性心律时下壁导联呈RS或rS形。根据心电图考虑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附近,于左室流出道右窦瓣下标测可见室早时提前于心室(V)波的蒲肯野电位,且室早QRS波时限偏窄,考虑室早起源于希蒲氏系统[1]。激动标测室早时于右冠窦瓣下左室前外侧间隔左前分支区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2期2019-05-05

  • RR-Lorenz散点图与Holter诊断室早的比较
    ;Holter对室早的诊断主要依据形态、振幅、时间、方向、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等,人工分检耗时耗力,且难免存在人工盲区[1];RR-Lorenz散点图是在Holter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其根据心搏的不同起源进行心动的分布,不同的散点分布情况代表不同的心律失常,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将所有室早散点表达在同一副图中,通过散点逆向回放技术,还原各个散点所在的心电图片段[2],在室早的诊断方面更直观、简单、快捷。本研究旨在比较运用RR-Lorenz散点图和H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6期2019-03-14

  • 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精准心电图特征
    和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起源部位和传导途径不一样。因此其Saah ECG有明显不一样的图形,报告如下。1 SaahECG特征Saah ECG的基本原理,记录技术及心脏各传导的心电图小波的特征与识别见文献[1-2]。房早的Saah ECG见图1~2;室早的SaahECG见图3~5。图1 房早的Saah ECG图2 房早的Saah ECG2 讨论房早和室早的Saah ECG特征显示:房早的QRS波前有规律的锯齿形小波出现,而室性的QRS波前则没有,此揭示锯齿形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1期2019-03-02

  • 频发室性早搏伴反复搏动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分析
    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病例很常见,要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此类病例,心电散点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如果频发室早合并有插入性室早以及室性反复搏动,两种节律的心电图特征非常接近,对应的心电散点图也很类似,如果不能明察秋毫,只能陷入到逐段分析的泥潭而难以快速分析。故特做室性反复搏动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典型病例,总结其散点图特征,为快速而准确的分析频发室早伴反复搏动的动态心电图病例奠定基础。1 室性反复搏动的散点图数学模型及典型病例分析普通折返性室早的心电图特征是宽大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1期2019-03-02

  • 室性早搏的RR-Lorenz散点图特征及应用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对室早的诊断主要依据形态、振幅、时间、方向、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等,人工分检耗时耗力,且难免存在人工盲区;心电散点图是以非线性分析方法为基础,适用于长时程心电数据分析的新技术,采用迭代算法,对RR间期序列进行诠释[1]。本研究旨在对室早的心电散点图特征进行深入阐释,评估散点图的作用价值,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服务。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12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心电图室24 h动态心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2019-02-21

  • 合理看待老年人室性早搏 —— 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陈书艳
    老年人室早的病因及症状室性早搏,又被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来自心室的早搏。健康人的心跳是由心脏里被称为“窦房结”的部位“指挥”的,节律是规整的。但是有的时候,如果除了窦房结,同时存在另外的起搏点,心脏就会在规律的跳动中出现提早的跳动,即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如果早搏是由心室的电活动引起的,那么就称之为“室早”。研究显示,室早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无论是心脏病患者,还是健康人,都可以出现室性早搏。陈主任指出,室早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也可发生在正常老年人

    保健医苑 2018年11期2019-01-09

  • 血管迷走性晕厥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自主神经调控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梗死后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2,3]。但自主神经调控对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仍有争议。部分研究报道观察到特发性室早/室速发作前存在交感兴奋性增高的表现[4-6],另一些研究则提示迷走兴奋性增高促进了室速甚至心室颤动的发作风险[7,8]。血管迷走性晕厥和室早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但目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合并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报道很少[9]。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以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为特点的临床晕厥[10],其自主神经调控对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12期2019-01-03

  • 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的心电图表现、定位及消融
    邓晓奇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指His束及其分支以下心室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通常被定义为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搏动,频率>100次/min,在30 s内自行终止。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可通过查体、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远程心电监测发现。室早的心电图特征是QRS 波群时限≥120 ms,呈畸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在健康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均可发生。在健康人中,室早的心电图检出率为1%,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12-29

  • 运用右胸导联心电图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左右室起源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患有非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患者[1]。既往室早多被认为属良性,然而若室早负荷过重,则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部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左室扩大或左室收缩功能减退,进而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3]。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室早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4-5]。室早的起源部位不同,术中穿刺路径、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均有较大差异,因此术前初步判定室早的左右室起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多采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12-29

  • 单形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单形性室性早搏(室早)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患者,其预后一般良好。但长期的室早>1万次/24 h,也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3]。室早按心动起源部位可分为右室流出道起源、肺动脉起源、三尖瓣环起源、主动脉根部(瓦氏窦)起源、左室流出道起源、二尖瓣起源、传导分支起源、HIS束旁特发性室早、心外膜起源以及其他部位顽固性频发室早等多种。若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可能缓解症状。近年来,射频消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10-24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早的临床疗效分析
    蓝少钰室早可见于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 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常见的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可导致心室的结构改变、心肌肥厚、心室增大, 持续室早发作会带来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西医药物治疗频发室早具有明确疗效, 但是对于室早反复复发的患者疗效较差, 且长期服药带来一定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有并发其他心律失常的风险。研究发现中医辨证论治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的频发室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2期2018-09-20

  • Thermodynamics of de Sitter Black Holes in Massive Gravity∗
    区域。AMC起源室早最具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是V1导联呈qR型,原因在于该位置的初始除极向量向左;其他心电图特征还包括V6导联呈R型,Ⅰ导联呈R或Rs型。由于AMC起源室早的具体起源部位和范围的差异,室早有时表现为胸前导联QRS主波呈一致正向的右束支阻滞图形;V6导联无S波,而没有前述典型的图形表现。Considering the initial condition of f(0)=0,we can obtainand inserting Eq.(25)i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2018年5期2018-06-11

  • 频发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左心室壁应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可能引起室早性心肌病,但其具体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室早性心肌病的诊断属于回顾性判断,依赖于有效治疗后的心功能恢复。目前无法判定心功能正常的频发室早临床就诊患者将来是否发生心肌病,但新近研究发现部分室早患者存在心室壁应力的异常,室壁应力异常常伴随着血清脑钠肽氨基酸前体(NT-ProBNP)升高,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阶段[1]。笔者观察了139例流出道室早患者左心室壁应力并分析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选择201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1期2018-05-04

  • 区别诊治功能性和病理性室性早搏加用谷维素和维生素B1治疗的体会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它即可以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1],也可以发生与健康者。临床工作中及时区别功能性早搏或病理性早搏,对估计病人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2]。但两者往往又没有明显的界限,因而给诊断和治疗带来的不少困难[3]。本人从2005年以来,选择10例室早患者,区别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病例男4例,女6例,四例病理性室早,其中冠心病2例,心肌炎1例,风心病1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1期2018-02-10

  •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年青患者疗效分析
    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arly right ventricular outf l ow tract in young students with single cathe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Methods 26 cases of young students originate f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11期2018-01-08

  • 室早频发,该做射频消融吗
    搏(PVC,简称室早)是人群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毫无症状,重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头晕,甚至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等。健康人群12导联心电图发现的室早发生率为0.8%,其中20岁以下0.5%,50岁以上2.2%。在一组中年人中进行6小时心电监测发现室早的发生率可高达62%,其中一半以上为偶发单个的室早。如果有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室早的可能性会明显增高,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也会增高。室性早搏需要定性和定位室性早搏是否需要干预

    大众健康 2017年8期2017-08-23

  • 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特发性室性早搏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研究
    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征及心电向量图特征。方法采用CARDIO-View心电工作站收集并分析14例经射频消融术证实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特发性室早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及Frank导联心电向量图参数。结果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的特发性室早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12导联心电图胸导联移行指数≥0的有12例(85.7%),V2导联R波时限指数1.5的有12例(85.7%)。心电向量图特征为:QRS环运行方向在F面呈CW和CCW的各有5例(35.7%),H面呈C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3期2016-08-09

  • 快速解剖映射技术指导下主动脉窦内起源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治疗
    m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为局灶机制,以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部位为临床多见[1-3]。近期研究[4-7]显示,与RVOT 相毗邻的主动脉窦(aortic sinus cusp,ASC)内局灶也可引起频发的室早,其心电图特征多与RVOT 起源室早相似,不易鉴别。此外,ASC 解剖复杂,且与主动脉瓣、冠状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相邻,因此,导管操作和消融放电有损伤瓣膜、冠状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4期2015-12-04

  • 室性早搏的诊治策略
    梅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起源于心室内的过早搏动,其心电图有两个重要特点:1、与基础心率相比,体前出现;2、QRS波群畸形,时间≧0.12S,其前无相关的P波或P`波,其人群发生率很高。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见于病理状态,随着临床科学的发展,现今对室早的认识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变。1  室早的分类对室早有各种分类方法。从机制上可将其分为自律性增高、折返激动和促发激动等。从心电图上可分为单形、多型、成对、成串室早及RonT现象等。根据室早的心电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3期2015-10-21

  • 心脏summit区的解剖及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心内膜,但也有少数起源于左室最高位,我们称之为心脏summit区。该区域位于左室出口部外侧,距冠状动脉较近,且部分区域表面覆盖厚脂肪层。此处室早的消融不仅风险大,而且消融导管难以到达,故一直被电生理界认为是室早消融的难点。心脏summit区包括心外膜部和心内膜部,其中,心外膜部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和心大静脉(great cardiac vein, GCV)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因心大静脉和前室间静脉(anteri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5-08

  • 应用Lorenz散点图确定短联律间期室早的易发部位
    图确定短联律间期室早的易发部位郑文凯 刘林勇 康虹 许智永目的 探讨短联律间期室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Lorenz散点图找出室早点集中显示最短联律间期点,并通过逆向技术确定室早起源部位。测量401例单源性和93例多源性、不同起源点室早的最短联律间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短联律间期室早的易发部位。结果 左、右室心尖部起源的室早在单源性及多源性室早中形成的联律间期均为最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部位起源的短联律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5-08

  • 室性早搏患者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形态及复极化分析
    脉窦。区别流出道室早起源部位最常用的标准是胸前导联的R/S值。有报告指出,两种来源的室早拥有相似的电生理机制〔3〕,然而与正常受试者相比,RVOT室早心电图显示出了更常见的T波和U波改变〔4〕,在这些报道中,没有提及常用的代表复极化的参数TpeakTend。有可能不同部位的室早会影响去极化和复极化,导致RVOT、LVOT室早心电图的QRS波群形态和复极化时间存在差异。本文旨在评价RVOT、LVOT患者的室早心电参数,测量窦性心律和室早的复极时间,协助室早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9期2014-09-12

  • 三维电解剖标测左右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比较研究
    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行分析17例流出道室早患者,根据消融结果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组,左室流出道(LVOT)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特点。结果心电图,V2导联R波时间指数RVOT(间隔)与LVOT起源室早比较[0.32(0.23~0.42)比0.48(0.3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激动标测图,10m内激动区域RVOT(间隔)面积和周长明显小于LVOT[面积:1.2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年12期2014-06-09

  • 从频发室性早搏分布规律探讨中西医时间医学结合点
    图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时间分布情况,研究频发室早24 h昼夜规律和中医时辰节律,并由子、卯、午、酉4个时辰为切入点,探讨中西医时间医学结合点。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行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早者(诊断标准为24 h室早数>500次)466例,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每小时室早频数结果。将24 h频发室早分布数据视为圆分布资料,用PEMS 3.1统计软件求得其平均角并进行假设检验,统计分析室早发生时间的集中趋势。不同时间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6-05

  • 室性早搏危险分层预测阵发室性心动过速的分析
    分析室性早搏(室早)危险分层各因素对预测阵发室性心动过速(阵发室速)的价值。方法 回顾60例24 h动态心电图阵发室速组的检查结果,另选60例24 h动态心电图无阵发室速者为对照组,分析阵发室速患者的室早指数、室早易损指数、Myerburg室早分级和Schamaroth室早分级等室早危险分层因素,比较各因素发生阵发室速的概率,对比阵发室速组与无阵发室速组室早危险分层各因素的差异。结果 室早指数、室早易损指数和Schamaroth病理室早中QRS振幅与QR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2期2014-05-25

  •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减退与特发性室性早搏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主神经功能指标与室早频度、发作形式及Lown分级的关系。 结果IVPB组的HRV及HRT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IVPB组中,随着室早频度的增加,TS值及TO绝对值均有降低趋势。与不伴成对室早的患者比较,合并成对室早的患者TP、LF、HF、TO、TS均显著下降(均P<0.05)。随着室早Lown分级增高,TP、LF、HF、TS值与TO绝对值均有降低的趋势。与Lown 2级比较,Lown 4a、4b级室早的TP、LF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36期2014-01-25

  • 射频消融对室性早搏的疗效评价
    融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由希氏束分支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1]。中、老年人多见,有的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的可导致严重后果不容忽视。室早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过去室早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早已广泛应用在临床上。下面系统介绍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室早的疗效。1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室早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5

  • 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三维电解剖标测和导管消融
    曼)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长期存在并呈间断发作,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室早的异位起搏点通常多位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1-3]。RVOT 室早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在下壁导联高大、直立,胸导心电图呈现右束支阻滞形态[1-3]。通过室早心电图的分析,基本可以明确定位诊断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早。频发、症状性RVOT室早多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控制或消除室早发作,但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4期2011-09-18

  • 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电图描记到的偶发室早以及不典型的一般症状,而没有ST-T和/或酶学改变,回顾性调查表明,其中很大部分病人最后确诊为冠心病[1]。国内外有关室早的器质性与非器质性(功能性)的判别文献已见不少,然而关于冠心病并室早、室速、室颤与非器质性心脏病者室早的对比,临床严重程度,死因的综合分析文献尚不多[2]。笔者通过108例冠心病合并室早或室速、室颤进行分析,以探求冠心病与室早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自我院12年来住院确诊为冠心

    当代医学 2011年25期2011-04-01

  • 探讨27例万次以上室早动态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贾形倩室性早搏(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诱发室速和室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判断是否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室性早搏10000次/24H以上者并不十分多见,现将我们收集的27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波患者动态心电图资料并结合临床情况作分析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2007年8月~2008年3月期间在我院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2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2~86岁(平均55岁)。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头晕症状。临床诊断:冠心病20

    当代医学 2010年6期2010-09-21

  • 罕见的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R-on-P 1例
    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早。正常人发生室早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肌炎、缺血、低氧、麻醉、手术和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机械、电、化学性刺激而发生室早。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现。电解质紊乱、精神不安、过量烟、酒、咖啡亦能诱发室早。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54 岁,主因心悸拨打“120”。1.2 现场查体BP: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6期2010-02-17

  • CAST试验后的室性早搏处理原则
    氏分级进行,根据室早发生的频率从0级到5级,其中第4级分为a和b,共7个级别。0级:无室性期前收缩;Ⅰ级:偶发,每小时少于30次或每分钟少于1次;Ⅱ级:频发,每小时多于30次或每分钟多于6次;Ⅲ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Ⅳ级a: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Ⅳ级b:成串的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出现;Ⅴ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激动的T波上(R on T现象)。上述室早的分级标准曾对临床症状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其未涉及室早这一现象的本质,特别是临床医生所关注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8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