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微视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07 12:07张永澄任少冬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句读断句代词

张永澄+任少冬

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网络课程。微视频、在线测试、在线互动是慕课的关键要素。微视频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一定的软件进行录制的教学视频,然后将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在家自主收看网络课程,一般为5~10分钟,因为视频短小精练,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因此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慕课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精美的视频画面,生动的图像,富有感染力的教师讲解,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师真正成为幕后的导演,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接受性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网络学习微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解决文言文的句读问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利用慕课微视频,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诗词鉴赏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软肋,那么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呢?在讲解《雨霖铃》一课时,通过鉴赏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柳、风、月、酒等,让学生了解它们典型的象征意义,以及构成的特定的凄清意境,品味作者蕴含在词中的缠绵悱恻的凄凉之感和浓浓的别离之情。比如其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我通过慕课微视频,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抓意象,品情感

对写景之句,要准确品味其情感,必然要确切把握词人所选意象,仔细揣摩意象特点,与其所带有的情感。而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情以景生。此句把杨柳、晓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合在一起,使“杨柳”所包含的离愁,“晓风”所带有的寒意,“残月”所蕴含的凄清,自然地汇集,形成了一幅鲜活的图景,沁人心脾,打动人心。

2.观情境,析心态

诗歌之美,往往在意境。《雨霖铃》中柳、风、月构成的凄美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更增意境之凄凉。画面中,词人紧锁的眉头,怅然若失的表情跃然纸上。离人借酒消愁,都门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呢?此时,词人笔下无一字写情,可读来却字字关情。可以想象,此时此刻词人的脑海中,必然是“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在心间翻转了千遍,催人心生郁结。而再观前路“千里烟波”,想那伊人已是越来越远,此时的心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3.扣旨趣,重想象

诗词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为完整的诗作表情达意而产生的,因此,诗词中的妙词佳句其绝佳之处,也绝非仅仅是用词巧妙,情感真挚,必定还有其所体现的全词旨趣的妙处。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用“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但如此的说法,多少显得有些空洞而单薄,情感缺少依托和张力。而诗人紧接其后将“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地组合在一起,便可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与遐思,使得诗人的“伤离别”之情在读者的脑海中有了具体的依托,使其具体而形象。这两句暗合旨趣,画面生动,引发想象,引人共鸣,因此成为千古佳句不足为奇。

从课堂效果看,这段微视频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鉴赏名句,在分析意象、意境和主旨的基础上,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规律,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中,感觉到在网络课堂上听课就是一种享受。

二、利用慕课微视频,解决文言文的句读问题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不少学生在进行文言断句时未能掌握一定的断句技巧。因此,帮助学生总结方法、掌握规律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它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因此,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古文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节课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标名(代)词,定主宾

文言文中有许多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1)人称代词:吾、我、予、尔、汝、若、之、其、彼等;(2)疑问代词:谁、孰、何等;(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

2.找虚词,划句读

文言文中,虚词的出现频率较高,主要是用来进行语句的停顿,譬如“之、乎、者、也”等,均可作为划分句读的标志。

3.排韵律,有节奏

古诗文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文言文句式有一定的规律性,譬如韵律、对仗、排比等,又譬如骈文一类的文体,如《滕王阁序》,亦有这些特点。

4.列“曰”“云”,作标志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作为明显的标志,在划分时可作为依据。但要注意的是,在对话情景中,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之后皆省略主语。

5.查反复,定句读

为了起到强调突出作用,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手法。如《鱼我所欲也》中“乡为身死而不受”就出现过多次,根据这一点就不难断句。

这段微视频选取了文言文中一个小的问题作为激发点,化解了文言文句读这个难点,深入浅出,边讲解方法,边举例分析,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在学生的“愤”“悱”之间加以点拨,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三、利用慕课微视频,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它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富有表现力。优秀的细节描写是作文走向成熟的标志,一个好的细节,甚至能成为整篇文章构思的转折点、升华点和闪光点。本节微视频课程针对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细节描写的困惑,明确细节描写的主要要求和具体做法。

1.要“细”

所谓细节,就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在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中,一名考生这样描述:“一如既往地,她一头扎进厨房中,弯着腰,双手不停地在水池和锅铲之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可我分明看见,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这几句描述中有动作,有神态,甚至还有一些动作的变化,寥寥数语,既形象地刻画出一位勤劳能干、无比关心孩子的母亲形象,又生动地体现出了细节与作文题旨的关系。

2.要“典型”

典型的细节,是指丰富、能反映人或事物个性特点的独特细节。比如《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其中“长衫”表明他是读书人,“又脏又破”说明他穷困潦倒和好吃懒做,对孔乙己外貌的描述栩栩如生。

3.要“具体形象”

描摹细节时,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对细节展开深入细致的描写。在《儒林外史》中有一段对严监生临死之前的描写,对每个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得都特别具体,尤其是对赵氏的描写,采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活生生地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勾勒了出来。

4.要“真”

真实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生命,作文也不例外。只有合人、合时、合境的真实细节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是细节描写最重要的一点。

从课堂效果看,学生被深入细致的描述感染,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感受到作文也是有法可循的,于是,学生跃跃欲试,唤醒了创作灵感。微视频虽然只有短短9分多钟,但它带来的杠杆效应会成倍地放大,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以此为支点,不断生长、发展。

慕课微视频的功能还远不止这些,比如我们还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高三综合试卷的讲评、寒暑假作业的讲评、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辅导、课后的拓展巩固等。当然,要真正实现课堂模式的“翻转”,教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收集学生网络教学中所生成的新问题,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备课,设计出有效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创设生生、师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慕课微视频对新时期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很多机遇。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教师的理念转变很重要,我们要走在前沿,大胆实践和勇于创新,让慕课微视频“煨”出语文课堂的新滋味。

作者简介: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句读断句代词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代词(一)
代词(二)
短句(主语+谓语)
文言断句判断法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妙用标点巧断句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