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影视改编抽象分野与意象融合

2017-02-28 08:23
电影评介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分野技法理想

刘 颖

电影《爱德华大夫》剧照

思想是人类主宰一切的最高存在,而精神状态则是统驭一切艺术形态的最高主宰。理想美好且梦幻,现实残酷且骨感,写实繁复且艰难。理想、写实、现实是英美文学改编的三种基本状态,而基于这些状态的价值意义与精神领域状态表达,才是文学改编的真正奥义所在。而达致这种境界的最为重要的技法,就是必须在改编的过程中针对理想与写实和理想与现实进行抽象化的分野,并在擘分理想、写实、现实三者的同时,兼顾三者之间更为错综复杂的意象融合。

一、理想与写实的具象化改编

(一)理想与写实对立

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似乎总是遥不可及,而改编创作中的理想则触手可及。其与传统的理想幻象化的认知最大不同之处即在于透过改编能够最大程度地将这种创作理想外化为一种写实手段,并通过这种写实手段最终形成为一种影像化的现实表达。改编创制中的理想已经成为一种影视艺术手段下的精神寄托、精神表达、精神升华,而这也是影视艺术视域下理想与传统理想的最大不同之处。例如,《恶之花》的改编即以一种浪漫主义向象征主义过渡的表达,而将具象化的写实与完全游离于现实的理想对立起来,从而由这种写实表达的人性之恶而间接道出了对于人性之美的极度企盼与讴歌。这种强烈的二元对立,为理想与写实的具象化分野带来了一种以写实揭示理想,以写实揭露现实的基于心灵与官能狂热下的终极理想的奔放式表达。

(二)理想与写实分野

理想与写实之间的差异如同个体性特质与大众性同质之间的分别。二者不仅存在着边际性的差别,而且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矛盾性分野。这就为文学改编带来了一种微妙的选择:是选择理想的个性化特质突出个性化自我,还是选择写实的大众化同质突出社会化时代,二者在其各自的表达视域范畴内,显然在改编上有着天壤之别。同时,理想与写实分野的表达亦因改编创制者个体对于社会敏感程度、想象力、改编与创制力等的不同而各异。例如,在电影《爱德华大夫》中,即将理想与写实分野表达得既真实又扑朔迷离,同时更在这种理想与写实不断分野的过程,以写实不断地剥蚀着理想,对理想进行着意象化的不断消解,既突出了个体性的个性化选择,又以大众性的同质为二者之间不断建构着理想与写实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为影片带来了无穷的艺术张力。

(三)理想与写实融合

写实是对于现实的切近、精确、艺术化描蓦,但却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照本宣科,而是相对意义上的对于现实的映现表达。相对于现实而言,这种写实比现实更易接近于理想,因为现实对于理想的渴求需要在写实上进行点滴流露式表达,写实就是沟通理想与现实的一道艺术化桥梁。写实改编与创制既是反映现实与反观现实的最佳手段,同时亦是反射现实与反思现实的最佳方法。透过反观现实与反思现实能够从中寻获到不断接近真理与理想的最佳艺术化表达。由此可见,理想与写实有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亲缘关联。这种亲缘关联在诸多文学改编作品中都有所映现。例如,在真实事件改编的《晨曦中的女孩》一片中即以一种切近写实的技法对于整个事件进行了由最初的依从于现实的写实开始,逐渐出离于真实,以改编创制进行一种更加倾向于改编理想需要的融合式写实。

二、理想与现实的抽象化表达

(一)理想与现实抽象化对立

理想与现实从通常的意义而言,其最常态化的表达显然是二者之间的对立表达。这种对立有着原生的相斥性与相依性,而改编意义下的理想与理实之间的对立则体现在理想状态实现的现实羁绊上。现实显然是理想状态实现的最大助力,同时亦是需要克服的最大阻碍。从这个视域而言,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因此,必然存在着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理想与现实在绝大多数时刻,尤其是理想无望转化成为现实时,二者之间更是充斥着格格不入的对立冲突。而针对文学的艺术化改编最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就是既要充分地把握原著中的对立冲突,又要擅于艺术性地在改编过程中为剧本植入或者创造出更多的对立冲突,从而达到将故事情节由过度具象化与表象化中抽象出来的目的,使影视作品能够成为一种内化于理想的精神状态书写与表达。

(二)理想与现实抽象化融合

理想的抒写与现实的抉择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强烈的对立冲突。同时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相对意义上的抽象化融合。从改编创制视角观察,最理想的状态仅存在于改编者的想象之中,而改编所能够最终获得的或许仅仅只能是理想状态的一个子集,或者无限接近于最理想状态而已。其根本原因在于与理想相背离的现实条件与现实差异。理想与现实的抽象化融合在技法表达上可以透过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段予以较好地实现。这三种手段能够由现实形成一种接近理想的表达。例如,对霍桑《红字》的改编即有着象征、暗示、隐喻三者的充分表达与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并在其中将超验主义影响下的对于完美理想的追求置入到传统宗教思想束缚之下,进而将社会矛盾与人间罪恶等进行了一体化的抽象,并试图以理想与现实的分野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融合而将这些矛盾与罪恶进行抽象化的消解与调和。

(三)理想与现实抽象化形而上

理想与现实的抽象化对立与融合表达分别为理想与现实改编带来了各自独立的异精神书写与二者消解调和的一体化掺杂式的归化抉择。改编与创制的视野下,既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亦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但是,任何残酷的现实都无法完全束缚对理想的渴求与追寻。因为,思想是主宰一切的最高存在,任何文学艺术作品,一旦失去了思想即已等同于失去灵魂。无论是作为小说的文学作品,还是作为电影的艺术作品,隐含于其中并时时显现于其中的思想才是改编与创制的最为关键所在;才是由具象化与表象化进一步突破视域限界的铺陈价值所在;也才是文学艺术建构其根本精神领域状态的意义所在。这种精神领域状态虽然不是生活的最高标准,但却是人类抽象化存在的全部价值与人生意义。这种文学改编过程中的精神领域状态的表达才是英美文学改编的抽象化阶段的崇高义旨之所在。

三、抽象分野与意象融合

(一)理想与现实的抽象分野

文学改编电影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引领与相继,而且亦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相对拮抗与对立博弈。这种相对拮抗和对立博弈为抽象化象征性改编带来了一种由具象化向抽象化衍进的量变与质变式的分野以及由抽象化向意象化升华的物化与灵化式的分野。这两种分野现象与其形式为文学改编带来了形诸于意象化表达的微妙差异。例如,电影《复活》即取材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该片以一种抽象化表达了《复活》原著中以本我与自我的矛盾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同时,更以双重分野建构了“单纯-堕落-救赎-复活”这一四元阶梯镜像式的颠扑不破的心灵辩证法范式,进而由这种心灵辩证法范式为影片中的主角与观影中的观众试图以共同轨迹寻获一种精神的最佳寄托与灵魂的最佳归宿。并以这种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强冲突、黑白对照、震撼反观而直触心灵、直指人性、直击灵魂。

(二)理想与写实的抽象分野

理想有着全身心投入性的理想主义,或者说是超现实主义的表达;而写实则只是切近于现实、参照于现实、皈依于现实的一种现实主义表达。从学理上说,理想以超现实主义思想为其下限标准,而写实则以现实主义为其上限标准。由此可见,理想与写实之间存在着本乎天然原生的河水与井水般不相犯的清晰界限。而改编创作则需要穿越现实实体实质,基于改编与创制思想,取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多种技法的写实。这些写实同时亦为理想与写实二者之间描绘了一种形而上的抽象分野——即现实主义写实技法与超现实主义写实技法。现实主义写实技法将现实作为蓝本,出乎现实入乎现实,同时亦回归于现实;而超现实主义写实技法则出乎现实入乎理想,并在理想状态下以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既可以回归于现实亦可以昂扬于理想。这种昂扬于理想的改编创作最终亦将归结为一种由写实以现实主义所诠释着的思想能指与精神所指。

(三)理想写实现实三者意象融合

思想是理想的重要驱策元动力,是理想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思想性无疑能够为理想表达带来正确的方向。同时,尤为重要的是正确的思想源于现实,而对于现实的写实式描摹则更是与思想这一源泉有着更深层面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理想、现实、写实三者都是由思想所一体化统辖的三位一体的表达。亦应看到,理想不仅只存在于思想之中,还要透过改编创作使得转化为以写实表达的现实,使之成为一种现实与写实并存状态下的实体存在。唯其如此,方能彻底实现改编视域下的理想、写实、现实三者的由思想所牵系、统辖、规训的基于思想性上的整合,基于意象上的融合,基于灵魂上的统合。

[1]朱恺丽,于程媛.超越与互动:刍议网络小说的影视剧改编策略[EB/OL].现代交际,(2017-08-09)[2017-12-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010.C.20170809.1512.054.html.

[2]杨云侠.英文电影和英美文学之间的关系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2017(4):259-260.

[3]尹海立.传统体育社团的福利功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1-12.

[4]田苗,秦兴华.浅析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以《夜宴》为例[J].电影评介,2012(21):39-40.

[5]陈潇潇.英语文学语言与电影媒介的对话——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J].电影评介,2006(18):32-33.

猜你喜欢
分野技法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分野与整合研究
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山川定界:傳統天文分野説地理系統之革新*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