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教师要做好三件事

2018-01-26 11:29北京新源里第四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票价研讨数学教师

北京新源里第四小学 黄 晶

在一次对学生能力进行的抽样调研中,四年级一个班学生在解决下面这个问题的正确率仅有10%。将一块长50分米、宽12分米的长方形布剪成边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形,最多能剪成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该班30名学生中,27名都这样计算:50×12÷(4×4)。这激起了数学组教师的热议,同时也让老师们产生了困惑——我们数学课堂练习题的数量不断增加,密度在加大,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会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呢?难道真的如一些同行们所说的,学生们只会写、会算,而不会思考?

问题一定出在课堂教学上!经过一个学期深入课堂的观察、分析、研讨及诊断,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笔者认为,当下大多数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存在薄弱环节。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教师应着力做好以下这三件事:

一、抓住思考源——关注并发掘数学信息背后的文化

数学教师经常会利用教材里的主题图,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读准这些内容后,便进入了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环节。这样的课,看起来干净利索,但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抓住学生思考的神经源。在一天天如此模式的学习中,学生会简单地认为,不就是做题吗?

一切主动的学习活动,均来自于兴趣。对于这些主题图,教师要发掘图中信息背后的文化,让学生对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引发他们去思考。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例题,题目以图文形式呈现: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普通快客是什么?票价怎么比动车都贵?学生不知道,就连听课的十几位数学教师也都不知道普通快客,纷纷拿出手机上网查询。

这是一道贴合时代生活的题目。如果我们在组织学生读取信息的过程中放慢点节奏,让学生了解一下信息背后的文化,这不仅仅是育德,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对身边生活事物的关注意识。这种意识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读题、思考,而不是拿起笔就去写去算。

二、抓住思考线——把握知识本质,围绕核心问题组织学生研讨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的课堂的确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课堂越来越开放,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也比较多。看似学生探究了很多,就一定有利于他们思考水平的提升呢?在生生的“积极”互动中,课堂却往往变得低效,其中原因是什么?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出现了问题,不能抓住、抓准核心问题。面对学生多样的思维,教师不会有效调控,从而让一些深刻的思考从课堂中流失了。

近期,笔者参加了一次研讨会,现场一位五年级的教师执教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鸭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上。教师放手让学生用写一写、画一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思考过程。交流研讨环节,教师展示了5个学生的思考,每展示一个,教师都问学生:你们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和这个同学交流?学生们发言踊跃,但都是就5个学生的图发表意见或建议。其实,5个同学除了画了不同的图,还列了相同的算式:7÷10=。

教师发现学生们不提算式的事,及时进行了调控:“你们看,这5个同学的算式,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吗?”学生马上说:“都是除法。”“对,这样的题就可以用除法解决!”教师立即小结道。

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就被教师这样处理了。为什么用除法,为什么是用7除以10,而不是10除以7?这个问题应该组织学生根据他们所画的图,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充分进行辨析。这样才能实现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与提升,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建立起解决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上面的课例中,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很高,思考的资源也很丰富,但由于教师没有抓住核心问题,让学生的思考仅仅停留在原始的水平——探究与研讨,并没有让学生的思考厚实起来。在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如果学生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教师就要适时提问,也就是要抓住核心进行设问,这需要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吴正宪老师曾说过:“无论孩子们跑得多远,都要把他们的思考拉回到数学的本质上来!”

三、营造思考场——引领学生对小伙伴们的想法做价值分析,而非对与错判断

现在我们的教学很注重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观察、判断、推理、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着、探索着、创造着,不断地向学习目标的达成迈进。而每一步的思考,哪怕很微小,只要是能够有助于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都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成功与自豪,是一种尊重与认可。这就需要我们把课堂营造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思考场。

学生们在尝试的过程中会存在正确与错误。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在前面讲解自己的思考,话还没说完,下面的小手就争先举起,有的学生还边举手边喊:“不对,错了,错了!”“我不同意!”一些教师马上提示喊的同学指出错在哪里,并对出错的学生说:“你知道错哪了吗?一定要注意啊!”

这是一个典型的课堂画面,在常态的教学中,对结果的对错评价我们师生都习以为常了。这不仅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更多有意义的智慧火花却被淹没了。

让我们欣喜的是,一部分教师已在努力扭转这样不利的评价,他们已经行动起来——用价值判断,引领学生去碰撞智慧、积累智慧、发展智慧。在刚刚结束的校内评优课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的做法就让我们感动:

三年级“搭配”一课,针对“三件上装、两件下装共有多少种搭配”这一问题,学生们开始了自主思考。研讨环节,第一个走上讲台交流的学生刚刚用实物投影打出自己的想法,底下的学生就出现了上面描述的一幕:“不对,少了两种!”此时,这位年轻的教师微笑着走上前,轻轻地抚摸着这个小男生的头,沉稳地对其他学生说:“孩子们,他的思考充满了智慧,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深刻的启发!请大家静下来,认真想一想,他的思考中哪一点你认为最棒?”

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片刻,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认为,他能用三角形表示上装、用圆形表示下装,这一点非常棒!”“棒在哪里?”教师亲切地追问。“这样简单!”一些学生开始有了反应。“还有没有?”“他还用连线的方式,表示搭配的情况!”......

课上到这里,气氛发生了逆转。“是啊,他的智慧正是在于用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物,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一边总结着,一边把“符号”两个字用红笔大大地写在了黑板上。这样的价值判断,让小男生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也一定会让学生们更爱思考。

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思考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以上三件事只是笔者近期学习、实践的点滴体会。希望对各位教师有些许的启发。♪

猜你喜欢
票价研讨数学教师
变换思路难变易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巧算票价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