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前测” 优化计算教学

2018-03-14 23:37季日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乒乓球拍竖式两位数

季日新

摘 要:“学情前测”是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打造“学本课堂”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基于“学情前測”的计算教学进行了探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计算教学;学情前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只是根据教材呈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学习,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计算基础,这样就导致了小学生计算学习的低效化。在“学为中心”的计算教学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为中心”强调的是“以学定教”,强调的是要基于学生的起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学情前测”是找准小学生原有认知起点的有效途径,基于“学情前测”开展计算教学能够让小学生的计算学习更高效。

一、基于“学情前测”,定位计算教学目标

教师要借助“学情前测”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进行“摸底”,要通过具体的前测数据把握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内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是需要在课堂上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学习的,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确定计算教学的重点目标。

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之前,笔者设计了如下前测题:

(1)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把已会的5的乘法口诀写下来。

笔者对全班50名学生的前测题进行了批阅与整理。第一道题列加法算式“5+5=10”或 “2+2+2+2+2=10”的11人,占22%;列乘法算式“2×5=10”或“5×2=10”的37人,占74%;列式错误的2人,占4%,这两名学生都是粗心错误,都是把一行5个笑脸看成了4个。第二道前测题的情况如下:完全空白的学生6人,占12%;学生写出和5有关的如“5×2=10,5×3=15,5×4=20”乘法算式的有24人,占48%;比较模糊地写出5的乘法口诀的如“二五是十”“五五得二十五”的有8人,占16%;能够写出几句5的乘法口诀的有12人,占24%,在与这8名学生访谈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示在课前家长是教过的。

根据第一道题的前测数据可知,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已经比较深刻,并且对加法与乘法两者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也比较深入;通过第二道前测题可知,大部分学生对“口诀”的认知缺乏,有的学生虽然会写出几句“5的乘法口诀”,但是,对于这些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并不理解。基于这样的学情前测数据,这一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1)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性;(2)在创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体验乘法口诀蕴含的内在规律;(3)经历由不规范编制口诀到规范编制口诀的过程,建立乘法口诀的模型。

这样,基于学情前测数据确定的教学目标才是基于学生原有认知起点的,才是符合学生的计算学习需求的,才能在重点目标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开展高效化的计算学习。

二、基于“学情前测”,设计计算教学例题

在“学情前测”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计算学习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教师要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学情分析”,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例题,通过核心例题引领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探究学习。

(一)设计核心例题,引导探究算理

教师要善于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核心例题,以此引导学生对算理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前测题:(1)列竖式计算:356×7,59×21;(2)体育老师要去购买26副乒乓球拍,每副乒乓球拍67元,体育老师买这些乒乓球拍一共要多少钱?请你列出横式,并用竖式计算。在写竖式的过程中简要写一写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对于第一道前测题,班里47名学生计算正确,有一题计算错误的有2人,全部错误的1人,可见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正确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第二道前测题,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写出26×67这道算式并正确计算,但是,能够在竖式中写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的学生只有12位,占24%,这说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没有掌握到位。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课堂教学伊始笔者给学生呈现了前测单的第二题,组织他们结合竖式分析要算“买这些乒乓球拍一共要多少钱?”,可以先算买6副乒乓球拍要多少元,再算买20副乒乓球拍要多少元,然后把两次算得的结果加起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算理理解就更加深入了。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呈现了这样的例题:“体育老师要购买126副乒乓球拍,每副乒乓球拍67元,体育老师买这些乒乓球拍一共要多少钱?”,并出示以下学习要求让他们自主探究:(1)这道题和前测题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你觉得在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3)和同桌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这样,学生基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算理就会自主地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算理进行自主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顺利地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设计核心例题,引导总结算法

教师要善于在“学情前测”题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计算学情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前测题”的巧妙变式设计出核心例题,引导学生以例题为载体开展计算算法的总结。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前测题:(1)列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方法:23×3,34×2;(2)列竖式计算,并想一想要注意的地方: 23+8,34+9。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基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及进位加法,以上前测题就是基于这两大计算知识点进行设计的,由于这些题目比较简单,因此,学生基本上全部能够做对,并且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也表述得很清楚,对于“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也很到位。

基于这样的学情研判,笔者把前测题1中的两道算式进行了变式:23×4,34×3,并给学生提出以下导学问题:(1)用竖式计算“23×4,34×3”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在计算的过程中,个位相乘满十了怎么办?

这样,学生在解决这两道例题的过程中就能够自主地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从而实现计算学习的高效化。

三、基于“学情前测”,形成计算教学决策

在“学情研判”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统计数据中获取学生的学习起点,而且要能从中“诊断”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而为形成教学决策服务,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设计出和学生认知规律相符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计算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时,笔者在学情前测单中设计了以下前测题:(1)请你借助小棒、方格纸、计数器等计算下面各题:47+38,123+56;(2)列竖式计算:26+67,135+42。

前测数据显示,学生在借助小棒、方格纸、计数器等计算47+38,123+56这两道题时,正确率为100%,虽然不同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学具,但是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计算这两道题时的算理。学生列竖式计算26+67时,正确率为82%,忘记进位的有9人,列竖式计算135+42的正确率为92%,学生的普遍错误是忘记了把百位上的“1”写下来。这两组题在知识点与难度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计算时的要求。由这两组前测数据可以得知,借助直观化的学具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 借助学具,探究多样算法

呈现例题147+38,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进行计算。

师:同学们,我发现你们在计算147+38时,用了不同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自己计算时的方法?

生1:我是借助方格纸进行计算的,先摆出147个方格,再摆38个方格。7个方格和8个方格对齐,40个方格和30个方格对齐。7个方格加8个方格是15个方格,向十位进1,算出一共是185个方格。

生2:我是摆的小棒。在摆小棒时我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7+8=15,40+30=70,15+70=85,85+100=185。

生3:我是用计数器算的。先拨出148,然后在个位上拨7,这个时候满十了,向十位进1,再在十位上拨3,最后得到答案是185。

2. 竖式计算,经历“数学化”过程

师:假如你们手里都没有这些学具了,可以怎样计算?

生:用竖式计算。

(学生开始用竖式计算,计算完成后组织反馈,过程略)

师:同学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用方格纸、小棒、計数器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才能开始算,并且哪一位满十了就要向前一位进1。

(师生共同总结出“数位对齐、个位加起、满十进一”的计算方法。)

总之,基于“学情研判”的计算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打造“生本化”的计算课堂,使计算课堂有的放矢,使学生的计算学习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乒乓球拍竖式两位数
竖式趣题
巧算两位数加法
竖式填数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高性能高顺式聚异戊二烯乒乓球拍面橡胶的配方设计与制备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乒乓球拍A B面
红色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