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X线影像特征及临床诊断研究

2019-05-13 09:19肖波涛王金叶邹晓倩许锐曹建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腹膜炎肠管阑尾

肖波涛 王金叶 邹晓倩 许锐 曹建华

小儿急腹症是儿科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是多种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患儿多因急性腹痛就诊,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1]。因患儿年龄较小,器官发育不完全,表达能力差,无法准确说出腹痛部位、性质与病史等,且不能很好的配合检查和治疗,增加了诊治的难度[2]。因此,快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线是小儿急腹症检查的常用方法,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快速等优点,为临床检查的准确度提供了诊断依据。为提高小儿急腹症的诊断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急腹症的X线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急腹症患儿的病例资料,均行腹部X线检查。其中男性患儿49例,女性患儿31例,年龄为3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4.3±1.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呕吐、腹泻、发热、便血等;腹痛病程为2~48 h,平均病程为(9.12±2.33)h。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非自愿接受本次调查的患儿与家属。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80例研究对象均取得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方法

应用飞利浦 DigtalDiagnost C50 DR 机和岛津 Flexavision Plus 500 mA数字化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患儿行腹部投影,取仰卧前后位、站立位、平卧位和侧卧位等投影。根据患儿病情,必要时增加消化道造影或CT扫描检查,CT扫描使用GE16排螺旋全身CT扫描仪。结果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高级职称医师进行诊断,确保结果准确。

2 结果

2.1 急腹症患儿X线检查结果

80例急腹症患儿中,X线诊断正确71例,诊断符合率为88.8%,其中急性阑尾炎21例(87.5%),肠、肛门闭锁13例(81.3%),急性肠梗阻10例(100.0%),急性肠套叠11例(100.0%),原发性腹膜炎6例(75.0%),胃穿孔6例(85.7%),膈疝4例(100.0%),详见表1。

表1 小儿急腹症的诊断情况

2.2 急腹症患儿的 X 线表现

80例急腹症患儿中,63例患儿根据X线检查结果直接诊断,12例患儿在此基础上行消化道造影,5例患儿行CT扫描。各种急腹症X线影像特征如下:

2.2.1 急性阑尾炎 小儿阑尾炎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其影像表现也略有不同。在疾病发展的典型期间,X线可见腹壁脂肪线模糊不清,局限性肠淤积,在站立位可见腹部气液平面。若患儿合并有腹膜炎时,可见肠淤积现象更为显著,在阑尾处出现局限性小气泡,腹膜脂肪线较之更加模糊,阑尾脓肿形成,盲肠上移,而回肠回移,个别患儿可见阑尾粪石。2例患儿另行CT扫描,扫描结果优于X线检查,可以直接看见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的程度与范围,更清晰的检出阑尾粪石。

2.2.2 肠、肛门闭锁 肠、肛门闭锁患儿可见“双泡征”或“三泡征”,“大液平和小液平”,无气体阴影,有多个扩张的肠袢。肠管未充气,诊断为十二指肠闭锁;肠管胀气,诊断为回肠闭锁。

2.2.3 急性肠梗阻 患儿梗阻部位高低不同,表现也有所区别,2例患儿另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在患儿梗阻部位及以上表现出肠管积气、扩张,肠腔内可见液面,肠管黏膜无褶皱,空肠黏膜皱襞平行,呈鱼骨形排列,肠管光滑。当十二指肠闭锁时,站立位有液平面,可见“双泡征”。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圆钝状,远端肠管较少造影剂充盈。

2.2.4 急性肠套叠 在患儿发病初期,可见肠管内存在积气,肠管积液,结肠内存在气体,呈不全性肠梗阻表现;呈现小肠袢,可见圆锥透亮区;晚期可以表现出绞窄性肠梗阻。2例患儿另行CT扫描,检查结果具有特征性,肠套叠可见腊肠样或香蕉样变化。

2.2.5 原发性腹膜炎 患儿X线检查结果表现为腹腔内不规则点状表现,或“索条状”钙化斑现象,表现出肠道积气,部分患儿可表现出肠曲、肠襻固定或大小不等的液面。站立时可见在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儿无气体,可见软组织阴影。若患儿脓肿附近有炎性,脂肪线会增宽,可见局部影像密度见高。

2.2.6 胃穿孔 患儿X线检查结果的特征是气腹,站立位时有气体出现在膈下,如新月形气带,若显示肝镰状韧带,说明气体较多,腰椎右侧呈现线状的高密度影,仰俯位可见圆形透亮区;侧卧位时,呈现肠壁与腹前臂间倒三角;水平侧位,腹上方可见少量气体,游离气体聚集在相邻肠壁,贴于前腹壁。因X线结果不明显,1例患儿另行CT扫描,通过对腹腔内游离气体的检查结果,可以较为清晰的判断腹部脏器的病变情况。

2.2.7 膈疝 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胸腔内大液面,存在含气的肠管,且有蜂窝状或囊状透光阴影,部分患儿出现纵膈侧移,膈面出现膈面轮廓不清或块状阴影。

3 讨论

小儿急腹症是一种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类型的总称,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具有较高的病死率[3]。因小儿年龄小、免疫力低下、饮食习惯较差,患儿年龄较小,不能正确描述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急腹症患儿中急性阑尾炎、急性肠套叠和肠梗阻的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表明,小儿急腹症在儿科急诊中占8%左右[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作为常见一种急腹症,临床多表现为右下腹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其合并腹膜炎时,常会因炎症反应、病原菌感染等因素造成腹腔内较多液体集聚,导致临床诊治难度增加[5-6]。 小儿急性阑尾炎属于儿科当中最为常见急腹症状,与成人的阑尾炎病症不同的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病症发病较急、进展速度较快、并发症反应发生率较高[7-8]。若不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容易致使阑尾穿孔与急性腹膜炎病症的发生[9]。而急性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主要特点为发病急,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病情恶化,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程度的影响[10-11]。小儿急腹症的临床症状各异,如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便秘、便血等,且治疗依从性差,从而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X线检查具有简单快捷、费用低廉、无创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小儿急腹症诊断方法之一。患儿腹部常规需要进行立位与卧位摄片,可加入侧位摄片;偶有心肺疾病也能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因此必要时也需进行胸部摄片。绝大多数急腹症患儿可以通过X线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治疗。虽然X线检查具有较高准确率,但不同的疾病类型与病因都具有不同的X线特点,且检查结果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等有所不同,因此并不能完全依靠X线检查结果[12-13]。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80例急腹症患儿中,X线诊断正确71例,诊断符合率为88.8%,分为急性阑尾炎、肠、肛门闭锁、急性肠梗阻、急性肠套叠、原发性腹膜炎、胃穿孔与膈疝等疾病类型。因此,除了X线结果提示外,还应根据不同急腹症类型的临床特点进行诊断,才能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综上所述,X线是小儿急腹症检查的首选项目,能够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掌握了解小儿急腹症的X线影像学特征,并综合其临床表现,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提高诊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腹膜炎肠管阑尾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NGAL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单中心近3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