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2019-05-13 09:1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挫裂伤针对性颅脑

因暴力或外界因素直接作用于颅脑形成的损伤被称为颅脑损伤,其主要损伤部位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及脑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且在临床治疗后可影响患者生质量[1-3]。颅脑损伤作为临床中病发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常予以气管切开术治疗。且相关研究显示[4-6],在治疗期间实施全面、高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预后。针对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其具备规范性、流程化优点,可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针对性护理在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手术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65例,按手术时间分为研究组(n=33)与对比组(n=32),研究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5.50±8.50)岁,致病原因:坠落伤8例、车祸伤13例,其他12例,疾病类型:脑挫裂伤5例、颅内出血3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对比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59~76岁,平均年龄(67.50±8.50)岁,致病原因:坠落伤7例、车祸伤16例,其他9例,疾病类型:脑挫裂伤8例、颅内出血6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纳入标准:患者无重大精神疾病、手术耐受较高、具有自主表达意识;排除标准: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治疗配合度较差,伴随肝、肾功能疾病等。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病房空气清新,病房环境干净、清洁,同时使病房内湿度与温度处理正常状态。此外,针对患有传染病患者应杜绝探视,避免因人群流动而形成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护理时应佩戴消毒手套、帽子、口罩等装备,创口处每日更换敷料等。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体位护理。针对接受气管切开术患者而言,其在术后48 h内应选择躺卧位,同时在不影响病情恢复情况下可适当将床头抬高15°左右,此方式可有效增加增氧,进一步改善患者通气[7]。(2)气道湿化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持续气道湿化护理,以有效避免肺部感染。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及粘稠程度,再予以相应湿化干预。(3)吸痰护理。吸痰是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措施,同时吸痰可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在吸痰过程中需严格把握吸痰的技巧、时间、方法等。吸痰时需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管均需更换。吸痰干预时,观察患者是否咳嗽、是否存在痰鸣音,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将吸痰护理做到及时、有效。老年一般控制在10.65~15.98 kPa。护理人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予以呼吸道吸痰干预,吸痰管应具备组织相容性较好、柔韧度好等优点,且在吸痰过程中应遵循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吸痰环境,吸痰管应做到每次更换,吸痰时间为15 s每次即可[8-9]。护理人员在吸痰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拔管时需缓慢转动导管取出,避免反复抽吸对患者呼吸道粘膜造成损伤。且在吸痰前后均一共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干预,若患者接受吸痰护理后呼吸道内依旧存在痰液,应该嘱咐患者休息片刻,时间5 min左右即可,再予以二次吸痰。(4)心理护理。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常因对疾病不够了解而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担心在治疗后留下后遗症。基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需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掌握负性心理,实施具有针对性特征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交流中使用亲切、的语言,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神情、语言以及动作等,根据其表情变化对交流内容作出调整,使患者对临床治疗充分信心。此外,针对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后予以有效引导,使其掌握疾病知识的同时排解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后续治疗与临床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定指标:Ⅰ级满意、Ⅱ级满意、Ⅲ级满意。在患者出院前向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定内容含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诉求处理及时性、操作流程、方式是否规范等,采用百分制,其中85分及以上为Ⅰ级满意、60~84分为Ⅱ级满意、59分及以下为Ⅲ级满意,满意度=(Ⅰ级满意+Ⅱ级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96.97%;对比组满意度65.63%;经两组比较显示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一般以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颅内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患者颅脑受损后昏迷时间可长达6小时及以上[10]。昏迷时间过长会加重患者意识障碍,使得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出现变化。气管切开手术属于现阶段临床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方式,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呼吸、通气以及氧合状态进行改善,从根本上缓解患者呼吸道阻塞等症状,保护患者生命安全,以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气管切开术是在紧急情况下予以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其护理关键点是在治疗过程中持续保持呼吸道畅通,避免呼吸道损伤及感染[11-12]。实施该手术主要为保持患者呼吸畅通,且在术后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实时进行吸痰、叩背处理,并予以气道湿化处理,避免肺部感染。由上述可知避免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有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比组,可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优势明显,可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医院服务效率及护理质量。且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自身以往护理经验相结合,依据患者病情及机体特征实施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予以全面监测,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以保障可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作出干预与治疗。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相较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更为显著,且在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过程中效果确切。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猜你喜欢
挫裂伤针对性颅脑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人脑挫裂伤早期HMGB1的表达变化特征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