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2019-07-02 09:07胡思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补阳后遗症西药

胡思彦 程 凌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江西 南昌 330008)

中风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且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调整,中风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残或致死率,而且极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1-2]。以往临床治疗中风多以西医为主,目的在于保护神经、溶栓及调节微循环,但其在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3]。换句话说,必须寻找到利于中风后遗症治疗的良方,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为此,我院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1~71岁,平均61.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1.15±0.45)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1~71岁,平均61.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年,平均(1.16±0.48)年。2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 纳入标准 均经MRI或CT检查确诊,符合中医关于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气短、肢体障碍等。

1.3 排除标准 排除意识或精神障碍者;排除脑肿瘤、脑外伤、重型心脏病、造血系统疾病等患者;排除妊娠期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即每日静滴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丹红注射液20 mL;每晚口服阿司匹林0.1 g和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中风后遗症者每日服用2次非洛地平片,1.25 mg/次,连续治疗60 d。

观察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接受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其中补阳还五汤主要成分为:赤芍10 g,当归10 g,红花6 g,桃仁6 g,地龙6 g,川芎12 g,黄芪15 g。随症加减:咳嗽、咳痰者,加用桔梗、浙贝母;恶心、呕吐者,加用砂仁、五味子;头晕、头痛者,加用钩藤、天麻;四肢乏力者,加用人参;大便燥结者,加用麻子仁、大黄。饮片均统一煎制,500 mg/剂,2次/d(早晚各1次),1个疗程为15 d,连续治疗60 d。董氏奇穴具体治疗方法:针刺穴位包括上九里、下九里、中九里、木火、大白、灵骨、肩中、地宗等,待得气后,留针15 min,1次/d,连续治疗60 d。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效果等情况。用NIHSS评分衡量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整体情况,得分越高则情况越严重;用Barthel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高则恢复越好。

1.6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临床症状均大幅度缓解,NIHSS评分显著下降,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2)有效: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NIHSS评分下降,Barthel评分升高;(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7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正态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和第6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x±s)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和第6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比较(x±s)

2.3 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中风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进而产生中风后遗症,即造成患者生活自理困难,也就是说仅用西医溶栓、保护神经及调节微循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可能的情况下逆转神经功能损伤情况[5]。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中药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弥补西药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不足[6]。吴秀贞[7]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使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远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金煜[8]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血脂调节和神经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效果远好于常规西药组。

我院尝试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验证其可靠性与有效性。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第1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后第35天和第6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加用汤药和针灸治疗后,在神经功能损伤逆转方面的作用效果更显著,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肢体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使得患者具有一定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或完全生活自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加用中医药,临床症状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控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等方面具有增强作用。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加用补阳还五汤和董氏奇穴最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该种治疗方式与中风后遗症的发病机制相辅相成,一方面通络活血、行气养血,另一方面刺激肢体穴位神经,同时其与西医治疗又不冲突,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其还有效促进了西药药用效果的发挥。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配合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补阳后遗症西药
春天的“后遗症”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