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权力距离研究①

2020-11-25 09:58
现代英语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维度距离

李 燕

一、引言

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高等教育之间的比较,尤其是中美高等教育之间比较具有标志性研究意义。高等教育中的课堂文化,其本质仍然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投影,具有文化发展的普遍性,但在高等教育这一特定情境下,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中美大学课堂文化都依托于各自的国家和社会文化背景,不断地自我迭代和更新,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文化维度理论对中美大学课堂进行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维度理论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存的同时且又互相冲突。各个国家、社会、个人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管理中存在失败的可能,使得文化的共生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跨文化研究中,文化维度理论的提出,无疑为化解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困境,指出了研究解决的路径,对于促进文化融合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化维度理论最早由荷兰籍学者霍夫施塔德在其著作Culture'Consequences(《文化之重》)中提出,目前已经成为分析跨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该理论将文化差异分为五个维度进行描述和比较:个人/集体主义(Collectivism/Versus Individual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回避不确定性(Uncertainty Avoidance)、刚性/柔性倾向(Feminist/Versus Masculinity)、短期/长远取向(Long-term/Short-term Orientation)。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文化维度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赖红玲和王电建从文化维度理论模型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比较,马兴祥和王欣芳就文化维度理论对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孙彩慧基于文化维度理论对中西方价值观进行了研究。这些基于文化维度理论,对当代文化差异的研究,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对促进中西方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针对中美大学课堂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借助于文化维度理论中权利距离维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希望通过文化差异的对比,找出两种大学课堂文化的优缺点,从而推动和优化我国的大学课堂文化。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是文化维度理论中最有“阶级”含义的一个维度,它特指的是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区别的一个文化维度,是社会承认和接受的权力在组织中的不平等分配的范围。一个国家或者一种社会体制的文化特质表现为社会权力的价值观取向,不同的国家因为不同的发展状况、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而具有较为显性的差别。社会的整体价值观的趋同,决定了文化权力距离维度的多重性,其中以中国文化的树状结构和美国文化的网状结构最具有代表性。

美国社会是一种扁平组织,社会整体的运作是建立在完全的法治基础之上,个体所需要遵从的文化惯性相对来说会单薄很多。在不同阶层之间,就文化的心理认同来说没有巨大的差别,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远远高于权势关系。在这种权利距离指数较低的前提下,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表现得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体的文化特质,对集体共同意识表现出明显的抗争倾向。

中国文化相较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文化由于其延续性超过世界其他任何文化,东方特有的儒家气质和中庸之道是典型的特点。中国社会架构是一种树状结构,不同职业身份之间,更多的是出于几千年文化沉淀而自觉形成的权力距离,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谦虚谨慎等文化秩序,都成为中国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权力距离在中美大学课堂文化中的体现

(一)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核心要素差别大

美国文化的权力距离指数小,人与人之间不论身份、职业如何,都追求的是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相对比较独立,因此对于社会群体的依赖性弱。美国大学文化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独立,折射到课堂文化中就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最大化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来完成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更多时候,美国大学课堂上都是一种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训练有明显的优势。

相比较于美国,中国传统文化的权力距离指数就大很多,中国文化中倡导天地人伦、上下尊卑、卑己尊人的秩序,强调集体的力量,遵守权力规则。在这种权力距离下,中国大学文化核心要素更加依托于集体和组织,更加注重于协同。中国大学课堂文化中,学生被更多地要求在遵守课堂教学规则的前提下学习。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知识传导的组织,学生和教师处于这个组织的两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会使得课堂教学低绩效,对学生独立创新能力有很大限制。

(二)中美大学课堂中个人自由度差别较大

美国从建国开始就建立了一整套的权利制衡机制,个人的自由被放大,甚至凌驾于国家意志之上。这种个人的自由,同样在大学课堂文化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美国大学课堂文化中,师生之间没有层级关系存在,从而没有可能出现权威意识。教师在课堂中虽然也处于核心位置,但在学生意识中,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某一个专业方面的引导者,并不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因而课堂氛围宽松。这种宽松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集中于对知识的获取,学术自由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中国课堂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虽然现今已经没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几千年的文化惯性还是造成了师生之间存在隐性的阶层关系。相较于美国大学课堂文化,中国大学课堂中权威意识仍然强烈。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兼有立德树人的重任。因此,在中国大学课堂文化中,三尺讲台其实就是一种层级分割线的体现。让学生到讲台用语是“上来”,让学生回座位是“下去”,这正是一种权威意识在具体文化行为中的体现。正因为这种权威体系的存在,让课堂中少了争论和探讨,学生少了质疑的勇气,这给学术自由和促进创新带来不利影响。

(三)中美大学课堂文化各有长短

美国大学课堂文化是建立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之上的,其人人平等,崇尚自由的理念,通过一代代的教育,深刻浸入灵魂。这种自由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独立创新和学术自由,这也是近代以来美国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权力距离太小,却也有其明显的劣势。过分强调自由导致了组织体系的散漫,每个人都基本上以自己为中心,强调的是自己的完全自由,并不在意个人是否会对别人和对集体组织造成影响。因此,对于美国大学教师而言,课堂组织的压力无疑十分巨大,尤其对实力处于中后段的高校来说,教师甚至出现无法把控课堂节奏的情况。这种过分小的权力距离,导致了个人对于自由权利的滥用,对课堂文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中国的大学课堂文化权力距离大,一定程度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自由。现今中国大学课堂文化中,逐步将师生互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很多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在现有的框架体系内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个体自由。相比于权力距离过小的美国大学课堂,中国大学课堂的组织能力要强很多。尊师重道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种尊师重道将更多的导向性因素交给教师来组织。而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能够通过协同的方式,在集体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权力距离较大的中国文化,也有独特的能力。

四、基于权力距离维度的中国大学课堂文化再造

从当今世界文化格局来看,中国文化的权力距离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这种权利的严密组织中,很好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将发展和创新内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应对各种危机,尤其是重大危机的时候,表现出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一点是区别于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

(一)打破课堂文化中的权威体系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的重要特质就是质疑和否定,只有在不断去伪存真中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儒家文化存在几千年,虽然强调中庸,但是更加强调等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权威体系,的确能够有利于发展和进步。但是到今天,人类的创新更加寄希望于对以往规章的破坏,人的思维和意识的竞争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课堂文化中,必须破除长久以来形成的权威体系,教师背后的知识体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是可以被质疑和打破的。只有从意识上认识这个根本性问题,才能将学术的自由真正还给大学课堂。

中国大学课堂首先要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巨变,并且针对这种变化做出相应的变革,将教师代表的权威真正让位于学术自由,充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承担指引和解惑的角色,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其次要完善课堂的体系设计,将教育的本质还给教育,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能力。

(二)形成中国特有权力距离的大学课堂文化

随着中国的逐步复兴和中国国家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文化已经彰显出其独特的优势。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奋斗和积淀,中国正一步一步走到世界中央,中国文化也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高等教育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如何在大学课堂中树立文化自信,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权力距离,是中国高等教育课堂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课堂文化的形成和国家制度以及国家文化戚戚相关,其他文化虽然可以借鉴,但是不能完全照搬。中国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后,终于能够找到自身的前进之路。对于中国大学课堂文化而言,最重要的是扎根中国文化,尊重中国文化,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相结合,将宏观的纪律和微观的自由相结合,形成合理的权力距离。这种适当的权力距离,将以人为本和协同合作作为基本的两个要素,在课堂文化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推动个体创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将教师置于集体的组织者和秩序的维护者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钻研能力。在权力距离的深度和广度双重构建中,能够让中国大学课堂文化达到一种适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权力距离,对于中国大学课堂文化的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权力距离的差异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中。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中国的大学课堂文化经历了一个向美国大学课堂文化学习—模仿—融合—再造的过程。经过对中国大学课堂文化权力距离的认识和反思,能够有效构建出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课堂文化,从而推动中国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向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维度距离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距离美
2015年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揭晓
爱的距离
榜单
距离有多远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