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物馆走向“大博物馆”

2024-04-27 15:41孙菲任胜男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月宫社区资源航空航天

孙菲 任胜男

北航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社区视为“大博物馆”,不断拓展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场域,从精神文化、健康运动、科学探秘、自然探索、艺术熏陶等多方面开展航空航天教育实践,在“大博物馆”中支持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建设博物馆教育课程

在探索航空航天教育之初,幼儿园聚焦于幼儿最喜爱的社区科普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幼儿园与博物馆协同,立足于展品特点与教育价值、儿童视角与兴趣需要两个层面,建设博物馆教育课程。

聚焦展品教育价值,开发博物馆课程。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展品。教师对博物馆的展品进行分析,筛选出相对贴近幼儿生活以及蕴含人文故事与精神内涵的展品,开发了导游式讲解活动。此外,教师还将部分展品背后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小实验,开发了体验游戲。教师将馆内展品的教育价值落实于活动,同时持续关注幼儿在博物馆中的兴趣与发现。

聚焦儿童视角,丰富博物馆课程内容。经过多次博物馆之旅发现,许多幼儿会关注其一米高度视角范围内的起落架、螺旋桨、低处的小型飞机等。基于此,我们在博物馆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幼儿会关注的内容,还生成了博物馆儿童友好空间改造、博物馆地图制作等活动。博物馆教育不再只是教师想为幼儿做什么,更多的是幼儿自己想做什么。

打造航空航天教育的“大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是幼儿园开展航空航天教育的绝佳场域,但不是唯一场域。幼儿园所在的社区就像一座“大博物馆”,其中还有许多宝藏资源等待教育者挖掘,我们将“一平方公里”的北航大院视为一个更大的博物馆教育实践场地。

蕴含航空航天精神的雕塑。在北航校园区内,有12座雕塑静静伫立,每一座雕塑背后都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雕塑游,感受伟大人物的精神。比如,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雕像下,幼儿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在全国可靠性工程专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杨为民雕像前,幼儿仔细观察雕像脸上那一道深深的疤痕,了解老一辈航空人拼搏奉献的精神。

实现梦想的科学实验室。社区里藏着许多不起眼但了不起的实验室,将人类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比如“月宫一号”是一个模拟人类在月球、火星生存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实验装置。当幼儿产生想在月亮上生活的想法时,教师会适时引入“月宫一号”社区资源,支持幼儿与实验室的科学家对话,了解“月宫一号”里所种植的粮食作物、蔬菜水果以及饲养的黄粉虫等,了解科学家在“月宫一号”里的生活。

灵活运用大社区资源

航空航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心怀祖国、具有航空航天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在操场寻觅航天员的足迹。在大社区的操场上,幼儿听说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曾在这里锻炼身体,于是便到此追寻桂海潮的脚步。幼儿在无形中受到航天员的影响,主动锻炼身体。

在绿园中体验自然魅力。大社区绿园里,有着比幼儿园更加丰富的生物。幼儿常常带着好奇走进绿园,探寻里面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丰富自然体验。有的班级开展蜘蛛、鸟等相关的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蜘蛛网,静静聆听各种小鸟歌唱的声音。幼儿还会在绿园里寻找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捡拾树枝、石子,通过欣赏自然物,享受自然时光。

在指向未来的航空航天教育中,大社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灵活运用大社区中的资源,延伸博物馆教育,延展游戏与学习的社区网络,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月宫社区资源航空航天
“月宫”过“一天”,人间过多久?
欢迎来到月宫“重庆站”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大班主题活动实践研究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一飞冲天——中国航空航天史
“月宫”105天
航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