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正名

2002-04-29 10:15马超俊
人民教育 2002年2期
关键词:叶老讲授法学识

马超俊

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优美的语言在课堂上的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春光!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执教者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更是把老师讲得多少作为评判一堂課优劣的标准之一,作为老师教学观念是否更新的标准之一。还有的权威人士动辄拿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问罪于讲得多了的老师。于是,我们不少语文老师心领神会,变着法儿追求课堂教学感官上的活跃生动,绞尽脑汁在教学的浅层面上操演运作。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情景是:总能够得到老师夸奖的放羊式的随便乱说,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逗笑取乐的庸俗对话,无关教学内容的插科打诨,等等。难道这就是语文教学?难道这就是创新教育?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学风浮躁、教风花哨的形式主义,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浅薄和低俗,是一些老师迎合教育时尚的拙劣表演。这样的语文教学,老师当讲的没讲,教材该挖掘的没有挖掘,学生该掌握的没有掌握,缺少了深度,缺少了厚重,缺少了语文教学应该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讲与灌、填之间不是等号

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忌讳讲,回想起来,可能与曲解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段话有关。叶老的这段话是:我还要说教师只管讲这回事。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学生织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个配角罢了。须知,叶老的这段话是批评那些上课唱独脚戏、不启发学生思维、照本宣科织管讲的老师的。对于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讲,叶老从来没有反对过。就是在同一篇文章里,叶老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可见,叶老并非一概地反对老师讲,相反,他还主张精要地讲。

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忌讳讲,还可能与没有正确认识讲授法有关。许多老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和填鸭式,把讲授法这一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置于信发式的对立面。毋庸置疑,蹣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确实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应当摒弃的。但是,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蹒堂灌、填鸭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方法是靠人来运用的,运用得好坏全在人而不在方法本身。譬如打乒乓球的两种握拍方法——直拍式和横拍式,你能说直拍式就—定不如横拍式?刘国梁采用的是直拍式,他不照样打成了世界冠军嘛!讲授法运用得好,同样可以是启发式教学,不能在讲和灌、填之间简单地画等号。有人说过:谈话法是启发式吗?不一定。因为谈话不一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讲授法一定不是启发式吗?也未必。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解照样有启发作用。是不是启发式,关键是看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和研究,往往是偏重授课技巧而忽视授课内容,偏重怎样教而忽视教什么。其实,教什么远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有很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如果小学和初一年级段的语文教学可以侧重于怎样教的话,那么初二以后特别是高中段的语文教学则应侧重于教什么。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差异和学习内容决定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知识面越来越宽,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的层面上,则势必使语文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不能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高层次追求。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教材难度、深度加大,对老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靠授课技巧和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是不能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的,更重要的是靠老师的学识水平。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老师讲了什么和讲的工夫。可以说,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让学生想像体验而没有老师富有开启智慧的思想、方法的灌输和引导,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优美的语言在课堂上的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春光!

讲是学识、素养的外化

优秀的语文老师都善于讲。可以这样说,善讲者未必善教,但善教者一定善讲。看看那些名师巨匠,哪一个不是出口成文章,吐字如珠玑?钱梦龙善讲,长于点拨,工于诱导,教学语言如绵绵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于漪善讲,或慷慨激昂,或哀婉悲切,善于创设一种群体的感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宁鸿彬善讲,即兴发挥,探赜索隐,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曾经听过的语文课,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使自己的思想受到震撼,让自己感到耳目一新的教学高手,还是那些口若悬河、妙语惊人的善讲的老师。记得有一次听两位老师上鲁迅的《〈呐喊〉自序》,一位老师煞费苦心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鲁迅的梦用一组画面表现出来,然后分析鲁迅思想发展的历程,结果效果并不佳。而另一位老师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寂寞对鲁迅人生道路的影响上,放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人生路途中可能遇到的寂寞上。他让学生充分讨论了鲁迅的寂寞之后,作了一段精彩的阐发:寂寞不是鲁迅的专利,古来圣贤多寂寞。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寂寞;即便是豪放的李白,也有伯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寂寞。没有寂寞,李白成不了诗仙,李煜当不了词帝,屈原留不下名传千古的《离骚》,鲁迅也写不出振聋发聩的《呐喊》。由此可见,寂寞是一种极好的生存状态,寂寞别具一番魅力,它可以教会我们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耐得寂寞是杰出人物特有的韧性,耐得寂寞是取得事业成功必备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学生,大家应该直面而不是畏惧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寂寞,应该战胜寂寞而不是被寂寞打败!课堂上一片寂静,学生听着听着,不知铃声之既响,教学语言的魅力把他们迷住了。这样的教学语言,哪怕是老师讲一堂课,学生也听不厌,听不够。这样的f讲,难道不是启发式?难道不是素质教育?难道不是创新教育?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这么多年改来改去,在方法上做了不少文章,虽然出了一些成果,但语文教学的现状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我想,不管怎么改,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语文到底姓什么,语文课总得上成语文课,总得有一点语文的味道,总得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语文课永远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往往与老师的讲授水平密不可分。讲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教学语言是语文老师学识水平的外在表现,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基础。一个语文老师不会讲,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语文老师,他就不可能担负起语文教学的重任。教了二十几年的中学语文,听的语文课也不知有多少了,我感觉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正能称得上会讲的人并不是很多,相当一部分老师缺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学识、人文修养,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教学语言苍白和低劣,从而也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平庸枯燥甚至是油滑粗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的品位和质量。从根本上说,老师的讲不仅仅是个表达问题,更是一个学识水平问题。因此,要提高老师讲的水平,关键是提高老师的学识水平。在大力提倡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今天,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读几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多背几首唐诗宋词,多看几本文学名著,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发展。这样,自己有了一桶水、缸水,当语文课上需要你讲的时候,需要你生发开去的时候,你才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你才能讲得精当,讲得出神入化,讲得学生沉浸其里,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感情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的丰富想像,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品格就会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

猜你喜欢
叶老讲授法学识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讲授法教学
请叶圣陶先生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