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 快乐练笔

2009-01-18 06:01田永凤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情感

田永凤

作文教学要实现本质突破,必须珍视学生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尝试以练笔为载体,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连缀在一起,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快乐练笔,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写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写作过程中的快乐,使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回归心灵、回味人生美好体验的快乐旅行。

一、处处留心,体验生活的情趣

开放动态的生活,为学生练笔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素材。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载体,练笔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作文,才能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趣说。平时的练习中,我注意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话题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这些话题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练笔兴趣的同时,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二、自由表达,体验倾诉的快乐

当前,为应试而练习的模式化写作训练,常常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迫使学生不得不靠编瞎话来提高作文分数。课标明确指出,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只有自由,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平时练笔的引导和渗透,给学生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同学们写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把对生活的感受——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出来。它就是在表达你个人的意思、意见、情感,将你的思维转化成文字的过程。

我们引导学生练笔时从思想到感情,从内容到形式,都放开手脚,自由表达。一位学生在题为“好为难”的练笔中写道:“昨天,爸爸妈妈吵架了。他们是因为我的外婆生病住院了,而奶奶从涟水过来却不去看望而吵起来的。他们三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有理,都感到委屈,就连一向坚强的爸爸也流泪了,奶奶和妈妈更是一个比一个哭得凶。今天,爸爸妈妈互不理睬,他们都想找我评理,唉,我夹在他们中间,好为难。”当我找到他,准备劝导他的时候,他告诉我写过之后心情好多了,而且妈妈看了他的练笔后主动向爸爸道歉了。可以说,学生在练笔的同时,消极情感得以释放,体验到倾诉后的快乐。

三、主题调研,体验探究的魅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命题单一,诸如“一件……的事”“我最……的人”等等,这些题目往往可以从三年级写到六年级。但我们的学生面对这样小而具体的题目时,却是个个愁眉苦脸,毫无兴趣。写这些作文是用不着新知识的,需要的只是把生活中的人物编得光彩照人,把生活中的事物编得丰富多彩,把生活中的经历编得曲折动人。写这些作文,学生只需进行文字的排列组合,而无需进行知识、兴趣、爱好的排列组合。作文内容缺乏趣味性和求知的广泛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写作兴趣。只有极大地满足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写作兴趣。在练笔中,我们常常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主题研究活动,并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练笔。譬如研读近代历史故事,写一写“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考究几个汉字,写一写汉字的演变过程;春天来了,养几只蚕,探究蚕的生长过程,写一写“养蚕日志”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的练笔,学生只有通过阅读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练笔的同时,逐渐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四、“人本”评价,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中,我们以生为本,采用多种开放的评价形式,扬长补短,鼓励冒尖,让激励和赏识成为学生练笔的不竭动力。我经常评选本次练笔的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细节、最佳构思、最佳态度、最佳情感体验等奖项,最佳越多越好。做到人人参与,既是评价的裁判,又是被评价的队员。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和评价过程的开放,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通过富有情趣的评价使学生在练笔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我们还指导学生建立习作档案,鼓励学生保存自己的练笔,体验成功的快乐:老师批阅中肯定的地方,同学共阅中欣赏的地方,自己认为得意的地方——哪怕是些微小的进步,一点儿小小的成功,也许总体上并不太好,但在某一点上有可取之处,某一段写得不错,某一句有光彩,乃至某一个词语用得很合适——时时翻阅,享受练笔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自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习作意识,引导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建构式学习,在自主体验生活、自主表达生活的习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使枯燥的练笔、习作具有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