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回归生活联系社会”的教学情境

2009-01-18 06:01赵素兰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木棒三角形数学知识

赵素兰

新课标主张回归生活,联系社会。陶行之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一书又指出:“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生活的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他们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从而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成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一、创设有效而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而有效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一些素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多媒体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新课导入,我就用多媒体放映各种轴对称图形,有建筑、图形、鲜花等不同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和现实世界的存在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还要创设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独立思考机会。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在形成数学结论的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我在教“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教学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要求各组学生将准备好的长度为4㎝、5㎝、6㎝、8㎝、10㎝、12㎝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小木棒将其头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提出下列几个探究性的问题:

①任意三根木棒能否拼成三角形?②有几组三根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比较两根木棒的长度之和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关系?③通过上述的操作、猜想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④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你的猜想。

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现实情境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角色”为“主动角色”,他们就会主动接纳知识,形成主动想象、主动探究等一系列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内容必然带有较强的生活性。数学活动课作为教学的拓展与补充,其选材极具生活性。开展“测量旗杆的高度”这节活动课时,事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各组各自准备测量工具,设计可行的测量方案。测量后回到教室,各组选一名代表到前边汇报小组测量的数据以及建立的数学模型。课堂上各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设计了多种测量方案。有的小组构造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还有的小组利用某一时刻杆高与影长成比例、三角函数等方法。也有的小组提出了利用格尺进行目测的方法。通过切身体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的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活用数学知识的条件,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手段,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自觉性。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在生活化的数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创设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复习,更是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设计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空间,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自我表现、自我发现、施展才华的机会。例如:在学完了《统计初步》后,由于《统计》与社会联系比较密切,所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背景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自2008年6月1日起,全国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6月上旬某一天,组织学生分成4个组,在四个超市门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抽查了“限塑令”实施以后,顾客在该超市使用购物袋的情况。回到班级后,各组根据100位顾客的100份有效答卷进行统计,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展示在黑板上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用数据说明“限塑令”实施以后,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本次活动让学生亲历现场调查,并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经历策略、方法选择,最后用语言、图表来表现,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环境意识的增强、责任意识的增强。

总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辩证地、定量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对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是有帮助的。我们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书本上的数学成为生活的数学,让理论数学成为实践的数学,让凝固的数学成为活动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喜欢数学,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猜你喜欢
木棒三角形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挑小木棒(节选)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能量几个长度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