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赏识教育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塞牙吹泡泡玩法

王 玉

以前,我听过一期王志刚老师的关于“赏识教育”的讲座,很受启发,并于当时买了一套有关赏识教育的书——《21世纪教子方法》。这本书里讲了有关周弘的一些事情:周弘,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二十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周弘的理想是:让赏识理念走进中国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和团队。细细阅读这本书,感受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使我对赏识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教育”是每个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激励。

二、赏识教育的魅力

对待学生,要十分注意正面教育,要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因而成功是树立他们学习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我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调动起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渴望。这种积极引导将使学生们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

比如,我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一天中午,幼儿园吃牛肉,小朋友们正在安静地就餐。有个小朋友满脸愁容地对我说:“老师,我塞牙了。”于是,我赶快过去帮她把牙缝里的肉弄出来了。坐在她同桌的高清祥也嚷嚷着:“我也要塞牙了。”刚开始,我没太听明白他的话,以为他也把肉塞在牙缝里,叫他张大嘴。他又说了一遍:“我也要塞牙。”等到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我笑着说:“塞牙也要学。”他楞楞地看着我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笑。看着他那迷惑不解的神情,我觉得有必要跟他讲清楚。我说:“塞牙是一件很难受的事。你看她,牙都胀疼了。”他点点头说:“那我不学了。”

对于这个孩子,我们三位老师给了他很多的关爱。他从一出生就跟着奶奶在山东老家生活,很少接触其他人,不会讲普通话。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很不适应。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终于说话了,但只是模仿别人的一言一行。午饭后,到了讲故事的时间,我想起午餐时那引人发笑的事情,觉得这也是一个教育的机会。我即兴编了一个《小动物塞牙》的故事,加上夸张的表演,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还意犹未尽。于是,我就和小朋友一起讨论关于“塞牙”的一些话题。我又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鳄鱼的故事,让幼儿知道了牙签鸟为什么能和鳄鱼成为好朋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不断的讨论中,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一问一答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赏识幼儿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在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在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老师的评判。这时,老师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当孩子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使孩子心理上得到安慰。

在工作中,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跌倒”的快乐:

屋外,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孩子们在阳台上说笑着,三五成群快乐地玩起游戏来。有的玩“炒蚕豆”的游戏,有的挥舞着小手帕扭着秧歌,还有几个小调皮在来回跑动着。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手拉着手,自发地玩起“吹泡泡”的游戏。一开始,他们也像平时那样玩,可是,孩子们太高兴了,当说到“吹,吹,吹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时,几个孩子把腿使劲地撑开,哈哈大笑。有个小朋友调皮地“啪”地坐在地上傻笑着,其他孩子也跟着“啪啪啪”地坐在地上,一起笑着。于是,“吹泡泡”这个游戏又有了个新玩法——“跌倒”的快乐。这几个孩子一遍一遍地往地上假装跌倒,玩得非常开心。别的孩子看到他们玩,也很眼谗,又有几个孩子加入到“吹泡泡”的行列了。这情形,倒把我看得有点担心起来,万一孩子们手拉手时重心不稳,跌破脸可不得了。而且,坐在地上也不卫生。我走过去,提醒他们地上很脏,孩子们点头表示不再往地上坐了。

可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个游戏的兴趣有增无减,还是喜欢往地上坐。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我也知道,孩子们只不过是对“跌倒”这个动作感兴趣,喜欢重复这个动作罢了。于是,我通过让幼儿玩气球吸引幼儿注意力,并针对前几天小朋友玩游戏时存在的现象进行教育,肯定孩子们玩游戏时有创新,敢于动脑筋,老游戏、新玩法。同时,我也告诉小朋友存在的危险,而且地上很脏,我建议他们把后面改一改,可以改成给气球放气。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都想尝试新玩法。于是,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玩起了“吹泡泡”游戏。“吹,吹,吹泡泡,一吹吹个小泡泡。吹,吹,吹泡泡,一吹吹个大泡泡,哧……泡泡落下来。”当说到“哧”的时候,孩子们两眼放光,嘴巴发出“哧”的声音,使劲地扭动着身体,然后嘻嘻哈哈地蹲在地上。这样的玩法,使孩子们很开心,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通过“吹泡泡”的事情,我明白,有时候一个有着安全隐患的游戏活动,只要稍加改动,也会变成有益的活动。正是运用了赏识教育,善于灵活机动,才使幼儿玩得非常开心,并体验到了合作游戏的快乐。

赏识教育不光在孩子们身上能起效果,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使孩子们开心、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塞牙吹泡泡玩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吹泡泡
吹泡泡
对症下药,“塞牙人”也有春天
别拿塞牙不当回事
吹泡泡
零跑的新玩法
创意玩法
TPP的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