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尝试

2009-01-18 06:01叶卫斌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条船铺垫全校

叶卫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时代和国民教育的根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更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素质的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有其独特的重要地位和职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依据学科特点,致力于面向新世纪的创新教育呢?

一、以趣设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利用小故事、动手操作、游戏、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提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提出问题,激发其求知欲,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学具动手实验,把一个圆剪成的十六份回拼成自己熟悉的图形,要求四人一组边拼边讨论以下问题:拼出的图形近似什么形状?拼出的图形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然后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有的说:“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有的说:“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对于那些拼得成功的,特别是与别人拼得不一样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赞扬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喜悦。

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断思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使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因此,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和互相探讨,使他们形成会看书、会操作、会思考、会概括、会类推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图表演,用三条线段围合成三角形,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三角形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讨论:究竟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最后,引导阅读课本,理解定义中的重点词“围成”,这样,引导观察,开展讨论,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完成从认识事物的表象到概括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类比迁移,发展学生的创断思维

数学知识内部衔接较为紧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沟通知识的有机联系,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开阔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教学第九册例2时,先设计了铺垫题:“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3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铺垫题和例题可用类比迁移,铺垫题是例题衍生出来的,是已学过的知识,变换铺垫题的一个条件就是例题,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学生解答完铺垫题后,即把“现在增加了15条船”覆盖在“现在有35条船”上,从而变成课本上的例题,再引导学生将例题对比分析,把“现在有35条船”变成“现在增加了15条船”,题目的意思没有改变,然后让学生计算。这样巧妙地把知识的内在联系沟通起来,使新知识成为已有知识结构中的有机部分,学生不仅巩固了旧知识,而且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训练,学生沿着教材所设置的知识阶梯,循序渐进,发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益。

四、灵活多变,升华学生的创断思维

创新思维的本质和核心是把直观、形象所获取的表象知识经过观察、分析、比较,从中找出规律,这样才能使这一教学内容的创新思维得以完善、升华,达到顶点。

例如:讲授例题“某校有男教师90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3/4 ,全校教师有多少人?女教师有多少人?”讲完这一题,一些学生对比较量、标准量还有点含糊不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找本题的比较量、标准量,随后我灵机一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该题的条件可转变为哪些问题,结果学生列出了下列几个问题:

①女教师占全校的几分之几?

②女教师是男教师的几分之几?

③男教师人数是女教师人数的几倍?

④全校教师人数是男教师人数的几倍?

⑤男教师人数比女教师人数多几分之几?

⑥女教师人数比男教师人数少几分之几?

这样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频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升华。

实践证明,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独树一帜地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赞赏奇思异想,给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像的空间,只有这样,创新能力才会水到渠成,创新人才才会呼之即出。

因此,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心启迪和培养,学生方可达到创新思维的新高度。

猜你喜欢
条船铺垫全校
我的年度汉字
——宅
合伙教育,家校共育——在考试后全校家长会上的广播讲话
算法多样化教学分析
趴 下
层层推进逐步建构数学模型
——《应用问题(二)》教学
全校动员 全力以赴:以一流的建设成绩保证评估合格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