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都要“极致”吗?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细化细节考试

张 会

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鲜花和掌声,即使平凡也绝不甘平庸。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写道:“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所谓的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虽说这本书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但作为教师的我,每次读都颇有感触。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我们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为了一堂课要钻研教材,进行教案设计,选择教法、创设情境等,让学生乐于学习,有利于课程的实施,以期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虽说国家为了素质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但高考制度下的压力,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质变,所以在这样的软环境中班主任们就成为一个学校最累、最辛苦的人。他们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早自习、上课都要细心视察,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以防微杜渐,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在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另一方面,“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是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它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那么班主任如何体现自己的“成功”呢?现在流行于基础教育界的文明班级细致化评比方案,使得你无论在教室、操场,都要耐心对学生进行一遍又一遍地成长指导、道德教诲和知识传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与成长过程中实质上的“保姆”。另外,近些年全社会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再加上要百分之百保证学生“不出事”,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追求“细节”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教师们为了让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将一个个完整的知识内容割裂制造成一点点零星的相关习题,对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与强化以实现有效灌注等。这些种种细致到位的做法,让我们的学生在管教中“学规矩”、“学老实”了。可是“规矩、老实”是学生的天性吗?这是我们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吗?

应该思考的是:这样追求“细节”、“极致”的教育教学行为,果真就符合教育的科学原则吗?

比如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在复习的强化训练中表现还不错,基础知识掌握得也较为牢固,但是在正式的考试中,面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时仍是一团糨糊。

再拿毕业考试来说,为了能让学生考得更好,教师一遍一遍地将各个知识点细化细化再细化,分别以不同形式考查,让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各种形式考法都能有所了解,不至于针对新型考题不会做;有的甚至要求班主任做到在考场门口将准考证一个一个地发给学生,考试结束收起来,第二场考试时再发下去,以防止学生忘带或者弄丢,不可谓不极致细致。诚然,结果是无一人忘带或者弄丢,考试任务完美地完成,没有出一点纰漏。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得不思考:学生养成好习惯是不是非得有教师帮忙?是不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是不是学生就无法独立完成一件自己的事?

还有就是在很多方面的尴尬画面:手工制作时未接触专业指导前学生们的创意无限,但是在教师的细心指导下,作品就是老呈现出千篇一律、一个模子的无奈,再长篇大论倡导独出心裁,要与众不同。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一种本末倒置,一种倒退呢?

在对于学生安全的问题上学校要做到细致再细致,将细节做到完美;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方面,要细致细致再细致,将细节做到完美;而对于无论是学习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教师们却应该“放一放”,让学生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我们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学”生,而是要沉稳灵动的生“学”,毕竟“过犹不及”!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大胆采取放手政策,让学生明白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什么。我相信,教师只要放开双手、解放双手,定会发现自己的学生能飞得更高!

猜你喜欢
细化细节考试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细节取胜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