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生成 妙用“错误”资源

2009-01-18 06:01曹素琴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圆锥错误体积

曹素琴

古语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辨别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他们“答错问题”、“说错概念”、“做错题目”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错误,从客观上加以认可,允许学生出错,因为学生的错误不可避免,不应该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

但在实际教学中,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要么对学生批评一通,要么让该生立即坐下,好让课堂顺着自己预先的设计顺利地进行下去,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指责、辱骂。这种过于简单、粗暴的处理,不仅不利于学生“知其错、改其过”,准确及时地获取新知识,还常常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对教师而言,当你在不加任何思考地否定学生的错误时,往往就失去了从反馈中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一种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这一资源能够充分地被加以利用,巧妙地加以引导,可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能力,从而改进教学方式,并以此为“跳板”,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一、让“错误”焕发新的生命

学生的“错误”往往是由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或对概念模糊不清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能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就可以变学生的“错误”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发展。

(一)组织学生辩析,提高学生能力

墨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际,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说错了有关知识点时,教师如能及时、恰当、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辩析,既可以使学生在辩析的过程中,明白道理,增长知识,又能使学生在辩析的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勇敢自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例如:在教了“分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举例时,一学生说:“爸爸把一个苹果分给了我和弟弟,我得到了1/2个苹果。”对学生出现的这一“错误”,我没有直接给予评判,而是适时地组织班上的学生进行辩析:由思考后认为对的和认为错的各方派出代表进行辩论、分析。当一方代表无法进行辩论时,由该方另请一名代表继续进行辩论,直至有一方心服口服地接受对方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辩论小结。这样的过程,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得到了理解与巩固,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优良的思想作风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实践,渗透数学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新教材实现的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数学新教材提倡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讨论来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把对数学知识的“静态”的观点转化成“动态”的教育观。简言之,就是要把数学知识的着眼点由“数学知识”扩展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而“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在学生发生“错误”时,组织他们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对自己的“错误”加以验证,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从小就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思想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有一学生在预习后但对知识一知半解的前提下,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时,我利用课前准备的教具(不同形状的、大小不等的圆锥和圆柱形容器)让他们到讲桌上进行灌水试验,让他们通过具体的实践验证,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这一说法才是正确的。这一过程学生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培养学生情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基于这一政策导向,教师应该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让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当学生说错时,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学生能积极动脑,以维护其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方式主动地投入到看书学习的过程之中,这样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之中,从书中明确了真理,获取了知识,并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有学生说“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可以在肯定其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让他们通过看书明确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由于是学生要通过看书验证自己所说是否正确,故从情感上来说,学生比较有兴趣,看书时也就特别认真,学习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合理进行转化,激发学习热情

当然,学生的错误并不是都能在课堂中加以利用,有的是要在课后研究解决的;有的是以后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若干时间以后才能解决的;有的是“胡搅蛮缠”,要加以回避的。凡是属于这一些内容的,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转化,可以要求学生课余加以讨论与研究,或者告诉学生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高一级学校,自然会明白的;对“题外的错误”,应该让学生明确这不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千万不能采用简单的方法处理,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

总之,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我们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不要错过学生的“错误”,要对学生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错误”真正成为教学的一种资源,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圆锥错误体积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