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首因效应”,提高数学素养

2009-01-18 06:01陈定艺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一堂课教学活动

陈定艺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认识或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创造一个温馨的首因效应氛围,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笔者认为:应注重“首因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第一堂数学课构建师生心灵的交融

刚刚踏入初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很新鲜,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中学所经历的第一堂数学课可能会给他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果第一堂课上得好,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教师对第一节课不能掉以轻心,应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

一般说来,对于第一堂课教师需要考虑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找准切入点,做好心理调适,架设沟通桥梁,尽快融入教学角色;二是摸清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憧憬和向往;三是要给学生介绍将要学习的数学课的一些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思多问。第一堂课需要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需要语言活泼,富有激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因此,上好第一堂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良好,使学生感到眼中的教师形象是认真、负责的,教风严谨、要求规范,有创意,对学生细致、体贴的。这是首因效应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教者在学生中确定了威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热爱数学奠定了基础,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二、单元第一课时构建坚实的章节学习平台

每一章的第一节内容一般都是本章的重要概念,是学习一章的起点,是学习本章后续内容的关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第一次出现的概念,要一次讲清讲透,因为第一次的印象形成的概念和结论是非常深刻,而且是永久的。因此,教师对于第一节的备课不能掉以轻心,教师备课充分与否,教学内容组织合理与否,教学方法恰当与否,必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甚至影响到后面章节的学习。例如对《一元二次方程》这章第一课时的学习,首先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根据问题情景列出方程),然后合作交流解疑,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而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深刻。如果对本节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就会影响学生对后续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上好每个单元开始的第一课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为这一章的教学成功铺平了道路。

三、第一次提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每位学生的第一次提问,如果提问的问题太难太偏,以致使学生无法回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提问的问题太过浅显单一,从而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样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甚至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负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每位学生的第一次提问,作为教师首先要钻透教材和课程标准,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好问题的度,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只有设计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来,才能使第一次提问,达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总之,通过有效的第一次提问让学生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四、第一次考试让学生尽享成功喜悦

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就要慎重对待并精心设计好第一次数学考试。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次机会。要把第一次考试当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学习、体验成功的有效手段。

第一次考试应设计合理,难度适中,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考出较理想的成绩,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并不难学,对今后学数学的自信心会增强,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就会使好的更上一层楼,差的迎头赶上。如果第一次考试就不理想,今后学习数学时,学习的热情就会下降,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想主动去克服,尤其是那些智力不太好的学生,会由此产生更大的自卑感,这种心理压力,将会对今后学习数学产生极大的障碍。

五、第一次创新实践促成学生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造就创造性人才,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质疑引导,把握学生的第一次创新实践,不失时机地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因子,促成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更上一个层次,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许多“第一”的环节,收到了良好的首因效应,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重视首因效应,创造出好的首因效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好的首因效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重要条件。我们在注重“首因效应”的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一堂课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简论新闻采访中的“首因效应”
溜走的一堂课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