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探析

2009-05-11 08:52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体育教学

陈 玮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生在身心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探讨了应如何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

【关键词】体育教学 逆反心理 教学调节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现在,这一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虽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稳定下来,可塑性很大。所谓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过是站在教师的角度看孩子的成长的一种说法。从心理发展过程而言,每个学生都多多少少地存在逆反心理,但若能泰然面对,正确处之,这段特殊的成长时期完全可以顺利度过。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研究发现,5%~15%的学生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为:发脾气,与教师争吵,明显对抗和拒绝教师的要求与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等。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其实只是突出主体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而对他人则表现出不遵从。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笔者深入分析了中学生最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教师自身业务不精。

部分教师业务功底不扎实,教学技巧不熟练,理论知识不牢固,以至于在教学中示范动作不规范,教学手段不新颖,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内容不生动,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许多教师在安排体育内容时,不关注学生的好奇、探索心理,过于严肃或者随便呵斥学生,认为这学生是在瞎胡闹,这样易引发孩子的不满情绪。

2.课堂结构单调无味。

个别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教法比较单调、陈旧。一节课下来,还是沿用前苏联的三段教学法。准备部分:点名、报数、慢跑、徒手操;基本部分:按进度学习、复习教材中规定的内容;结束部分:放松、小结、布置作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并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失望情绪的长期积淀,就会形成学生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

3.教学语言生硬粗俗。

有些教师唯恐学生不听从教学安排,会反反复复地说教,或者无端批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言语大多是:跑步慢,就用“你跑得像蜗牛,快点。”俯卧撑起不来,就说“你是不是没吃饭?”这样,孩子长期处于“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自然会产生厌烦心理。在众多人面前,他们渐渐失去了信心,造成师生交流的渠道堵塞,教学信息反馈断流,师生情感也日益淡化,从而产生了消极、被动、防范的“逆反心理”。

二、如何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逆反心理”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对体育锻炼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锻炼能对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不甚了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增强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产生积极的想法,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抗挫折的能力较弱,怕苦,怕脏,怕累,且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这也是形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都需要教师从正面进行积极的引导,矫正他们的错误认识。教师可以私下与学生沟通,找到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切入点,比如找到是身体素质问题还是锻炼的习惯问题,是兴趣问题还是体育活动设计的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因势利导,有效地消除逆反心理。

2.努力改善体育活动内容,提高组织管理技巧。

笔者曾经在本校和周边学校做过关于体育活动的学生调查,从问卷情况来看,学生对现在的体育活动内容满意程度不高,大多认为内容陈旧、没有兴趣。如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常常是一个月甚至几个学期都没有变化。还有些活动内容只面对少数同学,如各种比赛,大多数学生只能眼吧吧地观看,而没有机会参与,这也打击了很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据此,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1)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任何学科,任何内容、任何活动只要具有趣味性,学生就愿意参与。趣味是一种调料,它能使体育活动这道“菜”的品位变得更高,使学生愿意尝试。在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韵味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破除传统的思想,要敢于出奇出新。如有一位校长在举办校运动会时,打破传统观念,把蔬菜当作奖品发给学生。运动会结束后,学生把奖品带回家,家长们都感觉很有意思,把奖品进行加工,全家共同品尝来之不易的奖品,使家里洋溢着欢声笑语,从而把运动会以及体育锻炼的效应延伸到家庭中去。可见,趣味的意义不只在于各种运动项目的本身,也可扩展到教师的语言、教师的行为、装饰物品、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

(2)活动内容游戏化。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作为教育者,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尽量把体育活动内容变成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使活动更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用这种贴近学生的形式去吸引他们,培养他们的兴趣、情感以及互助合作的精神,祛除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达到在玩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的目的。

(3)活动内容要突出人文色彩。在调查过程中,有学生反映负责组织活动的教师(班主任、体育教师等)过于严厉,表情严肃,而且在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器械、形式上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从而使他们产生了畏惧、害怕的心理,在活动中体会不到体育本身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更不用说什么情感体验了。其实,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更加注重研发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可与学生一起活动,既有助于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还可以对活动场面进行“宏观调控”,不至于出现失控的状况,同时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总之,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空间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也是人文理念的突出体现。

参考文献:

[1]李艳.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J].四川体育科学,2002,(3).

[2]季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体育教学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