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改重塑师魂

2010-04-11 12:40刘飞
化学教与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读书教育教师

刘飞

(新沂市钟吾中学江苏新沂221400)

立足课改重塑师魂

刘飞

(新沂市钟吾中学江苏新沂221400)

新课程的教育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增效,要求教师充电。我作为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教师,此时也有了新的思考和打算。

一、立足时代,重新定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

新基础教育改革将使我们的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教师的课堂生活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因此种种,对教师知识和能力储备的质量与作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不一定多于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到老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教师要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教师必须不断地充电学习,既要关注教学,更要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专业主体知识的发展,专业前沿知识的拓展;既要了解教育的趋势,更要注入与时俱进的教学新理念。这样不仅能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的影响力,而且能丰富教师的思想,增长教师的人格魅力。相关调查报道,现代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依然是:亲切、有爱心、学识丰富。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教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职业,其创造性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不懈探索和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创新。由于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新形式下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从牺牲型的付出向主动型的创造提升。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善于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不断探索和创造中体现教师的职业价值及生命意义。

有学者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新教师,他们重视教育教学的操作性,模仿他人的做法,满足于“我能教”的水平。这些教师经过三、五年的时间就会跃升到第二个层次。他们重视教育教学的体验性,有意识地将别人的经验个性化,追求“我会教”的目标。第三个层次是专家型、学者型教师。他们重视教育教学的探究性,自觉地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追求“我教好”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教师直到退休还停留在第二个层次,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忽视了自身的发展。

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把学科知识与人类文化及现实生活的关系揭示出来,使教育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奉献爱心,营造和谐

有这样一句话:“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一个生病的学生看到老师为自己着急得流泪,一定会倍感温暖而铭记在心;一个能对学生问寒问暖的老师,必定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面对学生的偶然犯错甚至是冒犯自己,你是宽容地就事引导,还是大发脾气或撒手不管呢?有爱心的教师总是选择前者,他们都善于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

教育没有心的交流,没有爱的呼唤,就没有生命的激情。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在各类教育中,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

在以往的教育中,一些孩子掉队了;一些孩子很孤独;还有一些孩子品行有些问题。特别是当我们用知识来衡量一切,把训练作为唯一手段的时候,当我们把竞争在孩子身上发挥到极致的时候,看得出来,教师对学生是以“大人”、“长者”自居,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压服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因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抗。在这种极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的主宰下,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被演绎成一幕幕可怕的悲剧:体罚、侮辱学生被视为“合法”,训斥、蔑视学生成为“家常便饭”。

新一轮课改强调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教育教学的主体来看待。相信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学生的生命意识集中表现为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学生这种生命意识应在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得到善待和照顾。这唯有通过心灵对心灵的交流、灵魂对灵魂的塑造、境界对境界的提升。

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理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意的感动中,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中间,用民主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去培养民主的性格,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塑造出个性厚重、人格坚强的有用之才。

有这样一则故事,爱神使者丘比特问爱神阿佛洛狄忒:“Love(爱)的意义在哪里?”阿佛洛狄忒说:“‘L’代表listen(倾听),爱就是要无条件地,无偏见地倾听对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协助;‘O’代表obligate(付出),爱需要自己不断地付出更多的爱,无私地去灌溉爱之苗;‘V’代表valued(尊重),爱需要表示你的尊重、体贴;‘E’代表Excuse(宽容),爱是仁慈的对待,宽容对方的缺点与错误。”我想,教育中的“LOVE”(爱)更是如此。

三、阅读思考,重铸底蕴

教师的一生应该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但现今许多人,教师做久了,失去了工作的兴趣,找不到意义,剩下的只是职业的责任,养家糊口的需要时,行走在教育生活中失去了成就感与幸福感。新基础教育改革给了我们寻回激情岁月的契机,给了我们重铸底蕴的时空。重新思考、站立、焕发的最好方法是:阅读、思考。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知识不会枯竭。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更好的育人。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教书匠”的局限。

在阅读教育专著、专业杂志,奠定文化底蕴基础上,写教育随笔,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我过往,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试图站在不同的角度,追问挖掘自己,努力摆脱“已成的我”。这是阅读提高的最高境界。即达成教师自我发展的三步曲:读书是准备,实践是探索,写作是反思。

在阅读中反思,是我们改变在教育中行走方式的最好途径。随着在读书中反思,在书香中成长,我们每天就会问自己:今天我想了什么?今天我读了什么?今天我写了什么?唯有这些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工作组成,我们的教师才会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让自己成为对职业充满热情,享受体会教育幸福的人。成为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生发展出一镐之力。

恰如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很难想象素质低劣的教师能培养出什么优秀的人才。为师者只有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树师表,才能负担起教育改革中的育人重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54-02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11.029

猜你喜欢
读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