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乳业形势

2011-02-14 00:47沙淼
中国乳品工业 2011年8期
关键词:脱脂乳贸易量全脂

2010年世界乳业形势

IDF公报第[446/2010]号

0 概 述

对于许多奶农和公司来说,2009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年底国际乳制品需求下降,并且在2009年上半年对乳制品价格产生剧烈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乳制品人均消费水平首次出现下降。金融危机影响到乳品工业的各个环节:生产、贸易、消费与价格。行业总体趋势不景气,但是不同地区各不相同。下半年中国对非脱脂乳粉(全脂乳粉)的需求量是乳制品价格增长和全球乳制品市场复苏的主要推动力量。亚洲是全球乳制品工业的驱动市场。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大多数公司的营业额由于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而减少。但是,这种情况并非出现在每一家公司和每一个国家。中国就是个例外,有几家中国公司业绩突出并且乳制品加工业开始海外投资。

2009年全球乳产量增长趋缓。较低的奶价和较高的成本使全球许多地区的奶农丧失了信心。同时,水牛乳产量的增长仍高于奶牛乳。

2010年上半年,价格有所恢复。这种情况有利于促进下半年乳产量的增长。

去年除全脂乳粉外,全球其它乳制品的产量均呈增长趋势。而在2000-2008年期间,全脂乳粉的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这种情况值得引起注意。全球许多地区(包括中国)乳产量大幅下降导致了全脂乳粉产量的下跌。2009年全球奶油产量持续增长,增长主要来自印度。全球干酪产量增长缓慢。脱脂乳粉产量连续第二年出现强势增长,而在前10年中的头几年里,其产量一直保持稳定。

2009年上半年全球乳制品贸易量增长缓慢,但是下半年由于中国进口量的增长而出现强烈反弹。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对全球市场需求强劲,与2009年大部分时间内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较低的总体趋势相一致。

全球乳制品贸易量仍未超过产量的7%,但处在增长势头。中国的进口量占据了2009年全球乳制品贸易增长量的大部分份额,驱动产品主要是全脂乳粉。

2010年之后的未来10年内,乳产量有望以超过2%的年平均水平增长,亚洲将是主要的增长地区。

结论:2009年的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停滞不前,下半年又强势恢复。2010年相对较为平衡,需求稳定,产量增长适度。

1 乳产量

1.1 概述

2009年全球乳产量增长速度放缓,与上一年度相比,仅增长0.8%,达到7.03亿t。相比2008年与上一年度(2007年)2%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相当低,与2000-2007年间的综合年增长率(+2.7%)相比,同样较低。2009年乳产量增长的速度低于全球人口增长的速度(+1.4%)。尽管全球主要乳产区的气候条件正常,但乳产量仍出现退步。乳产业回报率低而投入成本高使得全球许多地区的奶农失去了信心。另外,去年全球乳业暂时失去了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中国的乳产量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国内消费者的不信任阻碍了2008年后几个月产量的增长。

1.2 奶牛乳

奶牛乳产量仍占全球总乳产量的84%。2009年产量增长率为0.6%,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点。

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均出现下降:包括欧盟、美国、乌克兰、澳大利亚、日本、南非、还有中国(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大幅增长,但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而完全停滞不前)。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美国的一项重要奶牛淘汰计划使奶牛存栏数减少25万头 (-2.7%)。这一计划使奶牛乳产量稍有下降(-0.3%),而2005-2008年间产量增长了600万t。欧盟成员国中法国(-3.8%)、爱尔兰(-2.9%)和许多东欧国家产量均出现大幅下降。与欧盟整体趋势相反,丹麦(+3.3%)、比利时(+3.3%)、荷兰(+1.4%)和德国(+1.2%)产量均有所增长。

欧盟以外的一些国家乳产量在2009年有所增长。2008年和2009年前几个月的严重旱情使新西兰2008年奶牛乳产量稍有下降,但2009年的产量出现大幅增长(+8.7%)。当前没有印度奶牛乳产量的具体信息,其总乳产量(主要是水牛乳和奶牛乳)在上一个乳业年度(结束于2010年3月)增长3.3%。由于2009年严重干旱的影响,预计产量不会有大幅增长。另外几个国家也出现大幅增长,包括巴基斯坦(+3.8%)、白俄罗斯(+5.7%)、土耳其(+2.9%)和伊朗(+3.6%)。

1.3 水牛乳

2009年,水牛乳产量的增长速度仍高于奶牛乳。预计2009年全球水牛乳产量为9000万吨,占全球总乳产量的13%,而1990年这一比例为8%。仅有几个国家生产水牛乳,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除南亚国家之外,埃及、中国、伊朗和意大利也有少量生产。

1.4 绵羊乳、山羊乳和其它动物乳

山羊乳、绵羊乳和骆驼乳分别占总乳产量的2.2%左右、1.3%和0.2%。根据FAO2009年资料,山羊乳主要产自亚洲(59%)、非洲(21%)和欧洲(16%),而绵羊乳主要产自亚洲(46%)和欧洲(34%),而骆驼乳多产自非洲(89%)。

过去几年里,山羊乳产量呈规律性增长,但2009年出现停滞。去年,全球山羊乳产量下降0.5%,大多数欧洲国家的产量出现下降,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挪威、克罗地亚和俄罗斯。下降是总体趋势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荷兰(+7.3%)和法国(+6.5%)均出现大幅增长。

绵羊乳的产量连续两年下滑。2009年,主要是欧洲国家的产量出现下降。

1.5 2010年趋势

2010年前几个月,乳产量的变化凸现出地理位置的不同带来的影响。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的乳产量稍有下降,阿根廷和乌克兰的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加拿大和美国的产量稍有上升,巴西、智利的产量保持稳定。

欧盟、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产量下降的原因在于年初前几个月产量较低,但4月份之后由于气候条件改善使产量有所增长。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2010年的产量有望增加。

同时,2010年春季以来全球奶价的恢复促进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乳产量的增长,因此,对整个年度产量的预测将是有所增长。

即使没有准确的数据,印度的乳业主管部门仍认为2010-2011乳业年度的乳产量将有大幅增长,因为2010年夏季早期季风带来的降雨量与前一年相比相当充沛。乌拉圭乳业也有类似的乐观估计。2010年6月中旬的降雨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草原面积增加,并可能增加乳产量,而2010年的前几个月乳产量已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

今年中国的乳产量也可能会有所增长,事实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出版的报告中,已经指出乳品工业正在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前7个月,液体乳产量增长9%,达到1010万t,固体乳制品(主要是乳粉)产量增长5%,达到170万t。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的乳产量可能会由于今年夏季的水灾而有所下降。同样,俄罗斯7月和8月的森林大火和严重旱灾会使2010年前几个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受到阻碍。

2 乳制品加工

2.1 送交乳品厂的牛乳

根据IDF各国家委员会和其它组织收集的资料,2009年全球送交乳品厂的乳总量增长0.3%。这一增长率大大低于2008年(+2.0)和2000年至2007年的年平均增长率(+2.1)。

如同乳产量一样,许多国家送交乳品厂的乳数量出现下滑,这些国家包括: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非、韩国、挪威和乌克兰。有个别国家,如中国尽管牛乳产量下降(-1.0%),送交乳品厂牛乳仍稍有增长(+0.5%)。近年来中国牛乳加工的比例在有规律地上升,2009年达到71%,而2000年这一比例为60%。在俄罗斯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去年送交乳品厂牛乳增长的速度(+2.8%)高于牛乳产量的增长(+0.7%)。同样,过去10年来送交乳品厂的牛乳比例从2000年的39%增长到2009年的50%。

2.2 乳制品生产概述

去年,全球乳制品产量除全脂乳粉外均有所增长。全脂乳粉产量的下降是自2000-2008年间大幅增长之后出现的惊人转变。产量下降的原因是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乳产量下降所致,其中包括中国。

去年,全球奶油产量持续增长,尽管其增长与2008年相比没有那么稳定。以奶牛乳为原料生产的干酪产量连续两年下滑,而自2000年以来这一产量一直保持强势增长。脱脂乳粉产量2008、2009年保持稳定增长,而在2000-2007年间则保持稳定。

目前没有鲜乳制品产量的综合、详尽数据,仅有根据各国家委员会统计数据建立的全球趋势。不过,根据本报告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去年液体乳产量稍有增长,发酸乳制品保持相对稳定增长。

2.2.1 液体乳和鲜乳产品

与过去几年相同,2009年西方国家的液体乳产量保持相当稳定。与之相反,全球其它地区的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与液体乳产量相比,去年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发酵乳制品和乳饮料产量保持更为稳定的增长。其中美国和中国的增长率惊人,分别为4.7%和22.5%。

2.2.2 奶油和其它乳脂肪

全球奶油和其它乳脂肪(乳脂、酥油)的产量约为950万t至1000万t。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2008至2009年产量增长2.3%。这一增长主要来自印度生产的酥油。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奶油和乳脂产量均有所下降,尤其是欧盟、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在主要生产国中,只有新西兰是个例外,其去年的奶油产量增长了8.8%。

2.2.3 工业化生产干酪

全球天然干酪(即除再制干酪之外的所有干酪产品)产量约为2000万t。以送交乳品厂的奶牛乳为原料生产的干酪(即工业化生产干酪)占全球天然干酪产量的80%以上。剩余的部分包括牧场和家庭制作的产品及其它动物乳(绵羊、山羊和水牛)制作的干酪产品。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产量占全球天然干酪总产量的80%。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干酪产量保持适度增长。欧洲的产量是增长趋缓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内需求下降,占欧洲干酪产量(900万t)90%的以奶牛乳为原料生产的干酪产量稍有下降。与之相反,由于国内需求强劲,美国的干酪产量保持稳定,补偿了自2008年以来出口量下降而导致的产量下滑。

2.2.4 乳粉

全球全脂乳粉产量约为400万t。除去新西兰和阿根廷,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全脂乳粉产量在2008-2009年间均有所下降。而欧洲近十年来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去年产量下降尤其严重,因为对于乳制品生产企业来说,生产脱脂乳粉再销售给干预库存要比生产全脂乳粉再出口到全球市场利润要更大一些。国际市场价格低迷,使得巴西的乳制品生产厂家少生产了10万吨全脂乳粉,而转向生产国内市场需要的产品(液体乳、鲜乳产品和干酪)。在澳大利亚,由于旱灾影响到乳产量,致使其乳制品生产包括全脂乳粉产量均出现下降。

考虑到中国乳品工业近年来的发展,去年该国全脂乳粉产量出现大幅下滑实在出人意料。据美国农业部分析,去年中国的全脂乳粉(包括婴儿配方乳粉)产量由112万t下降至98万t,相当于下降了13%,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2000-2007年间,全脂乳粉产量的复合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粉产生信任危机,并最终导致中国的全脂乳粉产量出现严重下跌。目前看来情况已有所转变,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0年上半年乳粉(主要是全脂乳粉和婴儿配方乳粉)产量已增长10.6%。

全球脱脂乳粉产量约为400万t。除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外,去年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均有所增长。在欧洲,乳品工业经济形势窘迫,乳制品生产受到激励,使欧盟委员会启动干预库存并购进奶油和脱脂乳粉,3月至10月间,28.3万t脱脂乳粉 (相当于年产量的四分之一)从市场上购回。在新西兰,由于对东亚和南亚国家出口量增加,其脱脂乳粉产量也出现大幅增长。

2.2.5 炼乳

过去三十年间,炼乳产量的地域分布变化巨大。上世纪80年代,全球炼乳生产主要由欧盟、美国和前苏联所控制,而如今的主要生产国家则主要在远东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中国)和南美洲(巴西、秘鲁和智利)。FAO预测2009年全球炼乳产量约为470万t。

根据IDF各国家委员会和其它组织收集的资料,去年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炼乳产量均出现下降:欧盟(-3%)、中国(-8%)、智利(-20%)、乌克兰(-10%)、加拿大(-8%)、秘鲁(-8%)、俄罗斯(-4%)、美国(-6%)。

2.2.6 乳清产品和干酪素

2009年,全球过剩的乳蛋白使大多数国家(有相关的统计资料)的干酪素产量出现下降。欧盟的产量为11.5万t左右,比2008年减产2万t。欧洲的乳制品生产商更乐于将过剩的乳蛋白加工成脱脂乳粉并销售给干预库存。

液体乳清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化干酪的生产过程,超过乳清总量的80%,再一个来源是干酪素的生产。出于上述原因,主要的乳清产品生产商都集中在干酪的主要生产国,包括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2009年,美国的乳清粉和浓缩乳清的产量为49万t,浓缩乳清蛋白产量为19万t。欧盟的乳清粉产量约为160万t。

3 乳品工业

3.1 2009年整体不景气

2009年,大多数乳品企业的营业额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全球乳制品价格出现严重下跌。整体形势如此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特别是亚洲和美洲。亚洲乳业巨头营业额仍保持增长,虽然增长幅度已不如过去5年间强劲。去年,蒙牛乳业营业额增长8%,伊利增长14%。

在美洲,一些乳品企业通过强势并购策略来促进业务发展。墨西哥的Lala公司购进美国的几家公司,包括:国民乳品公司(拥有18家乳品厂,年销售额18亿美元)、Promised Land公司和Farmland Dairies下属的一家乳品厂,Lala公司的销售额因此有望达到50亿美元(2008年为29亿美元)。

加拿大的Agropur公司表现也十分活跃。该公司并购了三家美国乳品生产企业:施罗德牛奶公司、Green Meadows公司和Farmland Dairies下属的一家乳品厂。最终,Agropur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增长8%,达到27亿美元。

2009年,巴西Born Gosto公司并购了几家巴西的乳品企业:帕马拉特公司和雀巢公司的两家加工企业以及Laticínios Credense公司。 最终,Born Gosto公司的营业额增长一倍,达到8.2亿美元。目前这家巴西第四大乳品公司正计划拓展海外市场。2010年初,Born Gosto公司公司宣布在乌拉圭投资3000万美元新建一家乳品厂。

3.2 2010年再度加快重组进程

如果说2009年欧洲企业表现不算活跃,那么2010年开始的表现则相当抢眼。法国Lactalis公司并购了西班牙的两家主要乳品公司:一家是Forlasa公司,该公司是曼彻格干酪(一种西班牙特有的羊奶制成的块状硬质干酪,译注)的主要生产厂商,年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另一家是Ebro Pulava公司的分厂,这家公司是西班牙液体乳市场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年营业额超过6亿美元。法国达能公司与俄罗斯Unimilk公司达成协议,将双方独联体地区的乳品业务进行合并,达能公司持有57.5%的股份,其年销售额有望达到20亿美元。

另外欧洲还有两个重要项目正在进行中。法国乳业巨头Sodiaal公司将收购Entremont公司,后者是埃曼塔尔干酪欧洲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年营业额达20亿美元。德国的Nordimilch和Humana公司在2009年已经合并成立新公司Nordcontor,将于今年秋季有新举措,完全合作经营。

除欧洲之外,巴西的公司重组也十分活跃。2010年2月, 巴西的5家公司(ltambé、Centroleite、Confepar、Cemil和Minas Leite公司)宣布将按计划进行合并。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乳品公司,年营业额超过20亿美元,每天有将近4万户奶农为其提供700万升奶。

中国乳业开始进行海外投资。2010年7月,中国乳业排名第3位的光明乳业投资6000万美元购进新西兰Sylait公司51%的股份。新西兰的公司重组缓慢但较为规律。目前有5个项目在洽谈中。因此,在2011-2012年间,新西兰乳品工业可能会达到10家公司,而在2002年的时候,新西兰仅有3家乳品公司。

4 消 费

4.1 全球消费水平

如果不考虑私股和公开发行股票的变化,全球消费水平基本上相当于全球乳产量。这一数量不仅包括人类的消费,还包括饲料用途、一些产品的技术应用(食品和非食品用途),如干酪素和酪蛋白酸盐。没有可用的数据来分析不同用途的乳所占比重。因此我们这里谈到的消费,即是指总体消费水平。

2009年,全球乳产量/消费量(包括各种乳)超过7.03亿t。 与2000相比,总量增长21%(增长1.22亿t)。 根据联合国全球人口预测报告可以估算出全球人均消费水平。根据估算人口68.3亿来计算,2009年全球人均消费水平为103.0 kg。由于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因此2000-2009年间全球人均消费增长率不超过8%(+8 kg)。平均消费水平掩盖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距,比如传统乳制品消费地区的欧洲国家与新兴乳制品消费地区的亚洲国家之间。

不过,2009年的全球平均消费水平在数年间首次出现下降(-0.4%)。当然,股票变化的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我们知道2009年欧盟和美国将大量的乳制品购入干预库存,否则全球人均消费量可能会下降得更多。消费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在2008年第四季度时已经十分明显。另一个下降的原因是中国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减慢了乳制品消费的增长速度。

4.2 地区消费水平

虽然全球消费水平可以根据全球乳产量计算得出,但计算出每一个国家的消费量则相当困难。需要考虑到贸易的因素。2009年,全球乳制品贸易量相当于5000万t牛奶等价物,比上一年度增加7%左右。尽管全球人均消费量稍有下降,但事实上消费量的更高份额来自全球乳制品的贸易量。国际贸易中的全球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比去年增长超过5%,达到7.3 kg。

FAO食品工业展望报告(2010年6月)中提供了各地区乳制品产量和乳制品贸易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通过平衡进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各地区的消费量。亚洲是消费量最大的地区(38%),以下依次为欧洲(30%,包括欧盟和非欧盟成员国)和北美洲(13%)。如果一个地区乳制品的自给供应量不能达到100%,就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乳制品。亚洲、非洲和中美洲(包括墨西哥)是乳制品净进口国的典型地区。南美洲、北美洲和非欧盟成员国地区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进口量较小。欧盟与上述3个地区相比,进口数量相对较大。新西兰是全球唯一人均消费水平低于进口数量的国家。大洋洲产量的60%出口到全球市场 (根据FAO数据),导致其自给率达到将近250%。

将2009年的消费量与2006-2008年间的地区平均消费量相比较,得出地区消费量的发展情况。亚洲的增长最为强势,这一地区的增长率达到6%左右,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贡献最大。这些国家的消费量受当地产量增长的刺激而增长。美洲和非洲的消费量稍有增长。欧洲的消费量则停滞不前,不论是欧盟国家还是非欧盟国家。

4.3 各种乳制品的消费量

每一种乳制品的消费量数据很难得到。消费数据主要是根据平衡表中收集的各国明确的消费量。这种计算方法的一个问题在于产量统计数据还未完成,数据过时或者没有数据。另外,在许多国家,非正规渠道生产的乳制品占有很大比重,这部分乳品产业链生产的各类乳制品没有具体的数据。另一个问题是,许多乳制品要进一步加工生产或作为食品原料进行生产,因此很难确定原始来源。这部分产品可能用于国内市场的消费也可能出口国际市场,因此非常难以确定这些产品中的乳制品含量。最后一个困难在于乳制品工业私有库存的资料保密,由于私有库存不包括在消费量的计算中,导致消费数量出现估计不足或估计过高。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因此不同国家某种乳制品的消费量对比分析是十分困难的。更多的消费数据请参见附录2中的表24-26。

5 全球乳制品贸易

5.1 简介

全球乳制品贸易受到各种动态因素的影响。全球各地区的乳产量、乳制品需求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对其产生影响,并且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另外,国家和国际间政治环境与市场机会、公司战略相互作用,描绘出国际乳制品贸易的流程。

5.2 尽管出现经济危机,乳制品贸易量仍保持增长

2009年,全球乳制品贸易量(不包括欧盟内部的贸易)约为4980万t乳等价物,比上一年度增长将近7%。很明显,随全球经济危机而来的需求低迷有可能对某些国家的出口业务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导致其年产量出现大幅下滑,但危机最终并没有对整个全球贸易产生造成影响,至少从贸易量上看是如此。另外,需求缓慢可能对贸易量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2009年上半年期间,影响的产品包括干酪和脱脂乳粉,但2009年下半年贸易形势出现了强烈复苏。同时,对中国出口量的大幅增加是全球全脂乳粉贸易量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中国,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时国际市场价格低迷,对国外产品需求强劲,进口需求量大幅增长,2009年大部分时间也符合这一特征。

5.3 新西兰乳业复苏是贸易量增长背后的推动力量

2008年新西兰的出口业务不尽如人意,但2009年新西兰乳业的强劲复苏构成了全球出口量增长的基础。该国各种乳制品的出口量几乎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最终,新西兰恢复了全球乳制品出口第一的位置,占据了国际市场贸易份额的27%。

同时,欧盟和澳大利亚也扩大了其整体的出口量,但较为适度。欧盟的脱脂乳粉出口增长量较小,主要是干酪的出口增长量较大。

在澳大利亚,奶油和乳脂类产品出口量大增,脱脂乳粉出口也有所增长,经历了数年来下降趋势之后,经历了适度的恢复。同时,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压力骤增,源于其奶源供应不足和市场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在亚洲市场。

5.4 贸易量超过产量

自2000年起,国际市场的贸易量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贸易量与同期产量相比增长速度快,后者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左右。这实际是一种逻辑现象,因为乳产量需要时间来应对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同时,国际贸易是用来填补供需缺口的手段。2009年,全球乳制品贸易量仅为全球乳总产量的7%多一点,可以说相当有限。这反应 了国际贸易的作用,并强调全球乳产量的绝大部分都不会用于出口,而在大多数地区主要用于本地消费。

这种情况在近期内不会有所改变。FAO和OECD的最新年度报告指出,在下一个10年间,由于发展中国家鲜乳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进一步增长,因此国际贸易量占全球总乳产量的比率有可能会下降到6%。

5.5 不同产品的贸易量

虽然2009年所有主要乳制品的贸易量均有所增长,但是不同乳制品的国际贸易量差别很大。增长量最高的是奶油、乳脂产品(+16%)和脱脂乳粉(+12%)。这一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这两类产品在逐年萎缩的国际贸易量中一直保持稳定,2000-2009年间年平均增长率非常有限。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出口量的增长,使得奶油和乳脂产品的贸易量大增。经历了几年的贸易量下降之后,奶油和乳脂产品的贸易量恢复到2005年的水平。2009年,奶油和乳脂产品的贸易量为91.2万t。脂脂乳粉的贸易量超过130万t,比上一年度增加14万t。贸易量的激增主要来源于亚洲市场,该地区面临着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新西兰、欧盟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商获利最大。

2009年全球干酪贸易量增长5%,达到180万t。这反映出贸易量从去年减少到今年恢复的过程。虽然增长势头在2009年下半年才出现,但2009年上半年已经出现从2008年退步的情况下有所恢复的迹象。2009年干酪贸易量的增长完全符合已观察到的长期发展趋势,尽管近年来贸易量受到一些抑制因素的限制,但2000-2009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将近4%。

2009年全球全脂乳粉的贸易量增长5%,达到约210万t,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需求旺盛所致。同时,全球其它几个全脂乳粉市场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而需求低迷,这种影响在2009年上半年表现尤为明显。由于上述原因,全脂乳粉的主要出口国均面临压力。主要出口国要么竞争力不足(欧盟),要么产量下降(澳大利亚)。但新西兰有所不同,其2009年的出口贸易量强势恢复。该国重返国际市场统治地位,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另外,阿根廷的全脂乳粉贸易量也有强势恢复。

随着全球干酪产量增长和近年来全球范围乳清生产线的不断增加,使得2009年乳清和干酪的贸易量进一步增长,贸易量达到120万t,比去年增加不到5%。这一增长率与长期发展趋势相比较为迟缓 (2000-2009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重新开始的脱脂乳粉市场竞争可能对此产生了影响。乳清产品在过去几十年间的增长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特定市场大量需求乳清粉作为脱脂乳粉的替代品用于饲料,同时乳清产品在全球食品与配料工业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作为功能性和节约成本的配料用于食品和非食品方面的应用。

5.5.1 干酪

欧盟占据了全球干酪市场龙头的位置,出口市场份额达到31%。2009年,欧盟出口量增长超过2.2万t(+4%)。以下地区的进口需求促进了出口量的增加:亚洲(日本)、中东和北非。美国作为欧盟主要的出口国之一,贸易量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内部需求低迷,供给充足至补充库存,因此进口需求减少。俄罗斯的需求也有所下降(-4%),但仍为欧盟最主要的干酪产品出口国。

欧盟成员国中干酪出口的主要国家包括德国(+18%)、荷兰(14%)、法国(13%)和意大利,上述四国出口量约占欧盟出口第三国总量的60%。

新西兰是2009年出口增长最大的国家,其出口量增长超过4.2万吨(+18%)。这一出口量使得该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干酪出口国,出口市场份额超过15%。新西兰的出口增长涉及全球各个国家,对欧盟的出口量也再创新高。同时,新西兰的主要出口地区还包括亚洲和大洋洲 (澳大利亚),上述地区的干酪进口量占2009年新西兰干酪出口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澳大利亚的干酪出口量增长3%,达到16.2万t,自2008年出口量锐减以来稍有恢复,2008年由于不利的气候条件导致供应量不足而对干酪出口造成巨大打击。大部分澳大利亚的干酪均出口亚洲市场,日本占据进口量的重要位置,2009年其进口量超过澳大利亚干酪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全球干酪市场的其它几个出口国家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这些国家包括白俄罗斯、阿根廷和乌拉圭。白俄罗斯的出口量增长不到19%,增长量超过1.9万吨,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联邦国家。阿根廷出口量的增长应该看作是部分恢复而不是出口量增加。南美洲的主要出口国的干酪出口量将近4.7万t(+34%),主要出口到巴西、智利和墨西哥。2009年乌拉圭的干酪出口量大幅增长,达到创记录的3.5万t左右(+22%)。大部分增长的出口量都售往拉丁美洲(74%),巴西是最有前途的出口市场。乌拉圭对亚洲出口业绩也不错,主要出口市场是韩国。

5.5.2 全脂乳粉

目前为止,新西兰是全球最大的全脂乳粉出口国。该国的出口量增长三分之一,达到了创记录的78.8万t。虽然2008年出口出现暂时性下降,但新西兰一直在持续扩大其在亚洲和中东地区的市场份额,采取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中国,包括最近与马来西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策略来增加出口量。2009年,新西兰三分之二的出口量销售到上述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是主要的进口国,新西兰超过五分之一的出口量销售到中国。向中国的出口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几乎4倍。

如果假设向中国出口的全脂乳粉增长量超过了全球市场的贸易量,可以说是中国在2009年最终挽救了全球低迷的市场。

除新西兰之外,阿根廷是唯一主要的全脂乳粉出口国并在2009年出口量有所增长。该国的出口量达到14.4万t(+43%),占出口市场份额的7%左右。过去几年该国在全球市场撤回,一方面是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是临时政府颁布政策限制全脂乳粉出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免受高价的影响。

其它(较小)出口国家包括乌拉圭和白俄罗斯。乌拉圭的主要出口地区是南美洲,对巴西出口增长强劲,这或多或少地补偿了对委内瑞拉出口量的大幅下降。但毫无疑问,乌拉圭出口量增长的主要地区是非洲,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中东地区。2009年,上述两个地区的进口量占该国总出口量的27%,而上一年度这一比率仅为7%。

白俄罗斯虽然以完全不同的地理和历史的角度来运作,但很明显,也在进行相似的出口产品多元化进程。尽管该国的传统出口市场是俄罗斯,但在2009年其出口在该地区其它国家实现了增长,这些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另外,还有大量产品出口到委内瑞拉。因此,2009年白俄罗斯向非俄罗斯国家出口的市场份额翻了一倍,达到总出口量近50%。

而同样是主要的出口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量下降。欧盟的出口量将近46.3万t,比上一年度低4%。出口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乳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严峻的市场竞争而导致产品加工优先权的不断变化。欧盟成员国之间出口量的变化巨大。荷兰和丹麦的出口量均有所增长,而比利时、法国和英国均大幅下降。

2009年澳大利亚的全脂乳粉出口量为13.3万t,比上一年度减少5%。澳大利亚的全脂乳粉产量受到气候影响而导致乳产量不稳定的影响。另外,2009年国际市场乳粉价格普遍偏低,市场竞争严峻,使乳品企业转向生产利润率高的产品,比如干酪。澳大利亚的全脂乳粉出口市场主要在亚洲,该地区各国家的进口量均出现下降。在2009年出口量下降的情况下,斯里兰卡表现抢眼,澳大利亚对其出口量增长了近3倍。

5.5.3 脱脂乳粉

2009年,全球市场脱脂乳粉供应量大幅增长,来源于所有主要的脱脂乳粉出口国,但只有美国例外。新西兰的出口业务增长最为显著,达到将近40万t(+69%),增长了16.2万t。新西兰凭借其出色表现,从美国手中重新夺回全球市场第一大出口商的位置,其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目前为止,新西兰的脱脂乳粉主要销往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2009年,上述四国也是进口量增长最大的国家,其进口量占新西兰脱脂乳粉总出口量的46%。

2009年,美国的脱脂乳粉出口业务遭遇重创,下降到24.9万t左右(-36%)。一方面是产品供应量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欧盟的出口量增长5.4万t,达到23万t。欧盟成员国中主要的出口国家包括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出口数量均有所增长(其中德国幅度较小)。与此相对,法国的脱脂乳粉出口量由于乳产量供应下降,在经历几年来的强势增长后出现回落。欧盟出口的脱脂乳粉一半左右销往非洲,主要是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同时,亚洲也是欧盟主要的出口市场,占其总出口份额的40%。

作为排名第四的脱脂乳粉出口国,澳大利亚巩固了其现有的位置。该国的脱脂乳粉出口量增长三分之一,达到将近24.9万t。其中近90%的出口量销往东南亚地区,菲律宾、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是主要的进口国。在上述这些国家中,2009年进口量均实现增长,另外孟加拉、日本和秘鲁的进口量也有少量增长。

2009年,脱脂乳粉四大出口国和地区(新西兰、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占全球脱脂乳粉总贸易量的78%。这一比例稍高于2008年,表明脱脂乳粉向全球市场的供应相对集中的趋势。在出口量较小的国家中,只有白俄罗斯和乌拉圭的增长量比较大。

白俄罗斯的出口量达到8万t(+30%),促进了其乳品工业的结构性增长,使其脱脂乳粉的出口量与2000年相比增长近3倍。除了数量增长之外,白俄罗斯正在改变其产品的出口市场。结果2009年的出口增长量主要销往非俄罗斯地区和亚洲地区,向俄罗斯的出口面临压力。虽然俄罗斯仍是白俄罗斯的最大出口国,但其进口量仅占白俄罗斯出口量的54%,而上一年度这一比例为83%。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联邦经过一番磋商之后,于2009年夏季签署乳制品贸易协定。协定中规定,俄罗斯生产商减少购进国外(白俄罗斯)生产的乳粉,而另一方面白俄罗斯可以增加其干酪、凝乳和奶油产品的出口量以满足俄罗斯国内的市场需求。

2009年乌拉圭的脱脂乳粉出口量增长一倍多,达到1.9万t。其中四分之三出口到拉丁美洲,墨西哥和巴西的需求刺激了出口量的增长。

5.5.4 奶油和乳脂

2009年的国际奶油和乳脂市场更加受到新西兰的控制。该国的出口量剧增,达到将近44.2万t(+38%)。因此,新西兰仍保持此类产品全球第一出口国的位置,其出口量占全球同类产品贸易总量的将近一半。尽管大部分产品出口到亚洲和中东地区(39%),但新西兰的产品出口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几乎遍布全球所有主要的进口国家。2009年,排名前8位的进口国家依次是埃及、比利时、伊朗、美国、俄罗斯、墨西哥、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占新西兰总出口量的60%左右。2009年,新西兰有6万t奶油和乳脂销往欧盟,由于历史原因,该国的一直被视为优先选择的进口国。

欧盟排在新西兰之后,位居第二,出口量为14.8万t(-1%)。尽管数量稍有下降(主要是乳脂类产品相关的贸易量),但我们相信经过几年来持续下滑的局面之后,目前的出口量多少保持了相对稳定。除北非和中东地区之外,俄罗斯是欧盟主要的出口国,而俄罗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奶油产品市场。在欧盟,除荷兰外,所有奶油和乳脂的主要出口国对第三方国家的出口量均有所增长,但这些增长明显无法补偿其它成员国出口量的下降。

由于出口量达到创记录的8.5万t(+39%),白俄罗斯首次成为全球第三大奶油和乳脂产品出口国。尽管俄罗斯仍是白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国(2009年占白俄罗斯出口量的75%),但该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进口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出口量经过几年下降之后,澳大利亚的奶油和乳脂产品出口量在2009年一路飙升,达到8.3万t(+75%),这一出口量是自2002年以来的最高值。出口量的一半销往亚洲地区,包括新加坡、韩国和马来西亚。其它主要的进口国包括北非(埃及、摩洛哥)、土耳其、墨西哥和美国。这些国家的进口量均有所增长。

5.5.5 乳清粉和乳清产品

全球乳清粉和乳清产品的出口大国分别是欧盟和美国,2009年占全球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二。

欧盟的出口量为44.6万t,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15%,其中90%的产品为乳清粉。欧盟成员国中主要的出口国家包括:法国、荷兰、波兰和德国,这些国家出口量占欧盟总出口量的73%。在上述4个成员国中,波兰出口量的增长(+43%)占据欧盟出口量增长的大部分。目前,欧盟此类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除韩国外,其余上述亚洲国家2009年的进口量均呈上升趋势。中国的进口量达到11.5万t(+48%),占欧盟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强。

在美国,乳清粉和乳清产品是2009年仅有的几类出口数量上升的乳制品。总出口量上升2%,达到36万t。与欧盟相同,美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也在亚洲,2009年美国出口量的70%左右均销往亚洲地区。中国巩固了其市场第一的位置,进口量增长29%,进口量占美国出口量的26%。美国在亚洲地区其它的出口市场包括:安哥拉、韩国、菲律宾和越南。与此相反,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和台湾地区的出口量均有所下降。除亚洲外,中美洲和南美洲也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地区。其中墨西哥仅次于中国,位居美国乳清粉和乳清产品进口国第2位。2009年,墨西哥不仅作为美国的邻邦,而且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合作方,共进口6.7万t乳清粉和乳清产品(+13%)。

6 价 格

6.1 批发价格

2009年年初开始,乳制品市场遭遇了超低价格的冲击。全球金融和信用危机导致2008年年底国际市场的乳制品需求量下跌,并在2009年上半年对乳制品价格产生巨大影响。欧盟内部需求量下降和全球市场价格崩溃,对欧盟市场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欧盟内部,价格再度下跌和市场的进一步不确定性与欧盟委员会出台的市场支持政策相遭遇。干预购入计划被扩大,2009年2月欧盟重启对乳制品出口的补贴计划。同样,美国重新启动了乳制品出口激励计划,从5月份开始,已经分配了第一批出口补贴。在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迅速下降的背景下,私有和公用乳制品的库存量在上升。这种情况已在新西兰、欧盟和美国出现。

主管部门推出的支持措施使市场重拾信心,并保证价格不会进一步下跌。在价格跌到最低点之后,2009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部分时间里,价格已慢慢趋于稳定。夏季季末,国际市场价格开始转强并在2009年年底快速反弹。

价格的强势恢复由需求量增长而引发,增长的需求量主要来自石油输出国,同样还有中国(利用价格较低的机会)。同样,造成价格反弹的原因还有由于上一年度较低的利润率而导致一些地区供应量不足和南半球主要乳制品产区天气条件产生的影响。大洋洲2008乳业年度中,由于乳产量增长7%,使得新西兰的库存量巨大。而2009年由于对中国的出口量大增而使供应量大幅减少。

2009年下半年,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的乳制品数量激增。一方面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国内消费者拒绝国内生产的乳制品,另一方面由于价格比上一年低很多。中国对全脂乳粉的需求是乳制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乳制品进口量占据了绝大部分本年度国际乳制品贸易的增长量 (与2008年相比增长5%左右)。

2009年第四季度价格受10月、11月的市场激励而稳定上涨。实际上价格的恢复主要受供应增加而需求减少的推动,因为2009年较低的乳产量已经限制了国际市场的贸易量,只有在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才有可能强劲反弹。

2009年年末,欧盟市场的奶油和脱脂乳粉价格与年初相比增长超过50%。在国际市场上,所有乳制品价格均出现强劲恢复的迹象,而这种恢复的程度是自2008年秋季以来未曾有过的:价格上涨超过年初的80%,部分价格上涨的因素与美元汇率下跌有关,其余的因素是供应量低和需求量增加的共同结果。

同样,FAO的乳制品价格指数解释了这种特殊的价格变化。这一指数(2002-2004年间为100)由2008年的高峰值220,跌至2009年2月的142。自那时起,价格指数在2009年第一季度跌至谷底,并开始反弹,并在2009年12月达到216。

2009年不同市场的价格水平差别巨大。2009年5月,大洋洲地区的部门乳制品价格为:奶油1 900美元/t,脱脂乳粉2 000美元/t,全脂乳粉2 200美元/t,契达干酪2 585美元/t,而这一价格仅相当于上一年度价格水平的一半。2009年下半年,这些产品的价格分别恢复为:奶油4 110美元/t,脱脂乳粉3 375美元/t,全脂乳粉3 550美元/t,契达干酪4 425美元/t。

6.1.1 2010年发展情况

2010年上半年,国际乳制品市场价格异常强劲,大洋洲市场奶油和干酪平均价格4 000美元左右/t,脱脂奶粉平均价格高于3 000美元/t。价格强劲的原因在于大洋洲预期乳产量下降而导致产品供应紧张,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刺激了需求量增加。

除去基本因素之外,市场细分也促使价格上涨。乳原料供应量短缺加上进口商持币观望的态度,使得市场变得对价格十分敏感,即使产量稍有下降和/或者需求稍有上升,都会使价格产生强烈反应。2010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对乳粉产品的青睐仍是决定性因素推动全球乳业市场的发展。截至2010年5月,脱脂乳粉和全脂乳粉的进口量均比2009年同期增长约65%。

6.2 奶价

2007年、2008年奶价的增长趋势被2009年的暴跌完全扭转。2010年上半年,奶价在2009年下跌的基础上有所恢复。

6.2.1 2009年

欧盟的奶价在2008年达到历史新高之后,2009年的奶价达到创记录的新低。除了2009年的价格大幅下跌之外,2007年以来欧盟乳业自由化政策之后价格波动程度增加,但价格的剧烈下跌使欧盟委员会在2008年年末和2009年年初,采取了额外的市场管理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为乳制品市场提供了安全保护并阻止价格进一步下跌。

6.2.2 2010年

在欧洲和美国,从欧洲乳制品生产商每月给奶农支付的奶价和美国三级奶价的情况,可以看出2010年上半年市场得以改善的形势变得越发明晰。2010年第二季度,欧盟的平均奶价开始增长,至6月份,奶价已比去年同期高出20%。

2010年上半年美国的三级平均奶价比2009年上半年高出30%。同样,恒天然公司公布的2010/2011年度价格也要高于2009/2010年度,该公司预计奶价为6.60新元/kg乳固形物,可派发利润30-50分。

很难预测奶价在2010年剩余时间和2011年的走势。不过,毫无疑问地,奶价将持续剧烈波动,全球的奶农应对此有所准备。

(中国乳品工业信息中心 沙淼译)

(未完待续)

S8-1

B

1001-2230(2011)08-0057-08

猜你喜欢
脱脂乳贸易量全脂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低脂/脱脂牛奶一定比全脂牛奶更健康吗
喝全脂牛奶 儿童少肥胖
未来全球脱脂乳粉价格将明显上涨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评估
低脂/脱脂牛奶一定比全脂牛奶更健康吗
不同WPNI脱脂乳粉对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贸易便利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全脂牛奶的奋斗史
2010年世界乳业形势(续)[国际乳品联合会公报43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