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分析

2012-11-21 08:25王会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6期
关键词:爆裂性腰段植骨

王会战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分析

王会战

目的 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54例,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术前术后的AMS评分情况;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椎体高度、Cobb角等。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结论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胸腰段爆裂骨折;后外侧减压;内固定

近年来,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患者在逐年增加,其中以爆裂性骨折最为多见。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碎片常常压迫椎管,导致患者脊神经受损而瘫痪。近年来采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式多为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但前路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手术操作比较困难,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报道较少,我院于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54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13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6.7岁。根据Dennis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分型,其中Ⅰ型患者22例,Ⅱ型患者5例,Ⅲ型患者9例,Ⅳ型患者15例,Ⅴ型患者3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5例,重物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1例。全部患者按照ASIA提出的脊髓操作评分方法详细记录患者术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sia motor score,AMS)。术前患者AMS评分为(40.9±11.2)分。

术前对全部患者脊柱进行常规X线、CT及MRI检查,脊柱后突 Cobb角为26°~37°,平均为(27.59±3.7)°;测量患者损伤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并计算平均值。所有患者无严重血管损伤和脏器损伤。

1.2 治疗方法

术前严格固定患者的脊柱,给予患者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择期进行手术。

手术方法,患者俯卧位,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如果患者有脊椎关节脱位,先行复位,然后以损伤椎体为中心,常规后正中入路,充分显露受损椎体及其棘突、椎板以及两侧的关节突关节。胸椎和腰椎分别采用Roy-Camille法和“人字嵴”顶点进针法进针。依据术前患者CT提示,首先将椎弓螺钉置入椎管压迫程度较轻的一侧受伤椎体,床旁透视下安装螺钉连接杆,然后经后路撑开复位受损椎体至正常高度,然后拧紧螺帽进行固定。然后从受伤椎体主要受损一侧的上推板进入,充分显露受损脊椎,磨除部分受损椎体内侧皮质及突入椎管内的碎骨块,最大程度的恢复椎管容积。对部分患者的受损脊膜进行缝合,减压完成后,固定椎弓根。最后用后路撑开装置恢复椎体高度,紧固内固定,行自体骨骼椎体、椎板、棘突植骨融合术。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骨外科护理,给予抗生素、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出院后半年内每2周复诊一次,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脊柱功能,术后1、6、12个月时分别对患者复查X线、CT,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1.4 疗效评价

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术前术后的AMS评分情况;患者骨折恢复情况:椎体高度、Cobb角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4例患者全部进行术后随访8~25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0.5)h,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30±46)ml。术后所有患者脊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无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前术后AMS评分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及Cobb角术后较术前恢复效果明显(P <0.05,见表1)。

表1 54例患者AM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54例患者AM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比较±s)

项目 术前 术后1年 t值 P值27.59±3.7 9.12±5.6 21.62 <0.05 40.9±11.2 77.9±12.4 27.53 <0.05椎体高缘高度(mm) 18.3±1.4 24.6±0.9 32.12 <0.05椎体后缘高度(mm) 19.5±1.2 23.3±1.3 21.01 <0.05平均椎体高度(mm) 18.6±1.6 23.4±1.5 20.87 <0.05 Cobb角(°)AMS评分(分)

3 讨论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表现比较复杂,病性轻重程度不一,损伤以椎体的中、前柱损伤为主,严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后柱的损伤。脊柱爆裂性骨折造成脊柱稳定性的严重破坏,除脊髓压迫症状外,骨折碎骨块突入椎管内极易损伤脊神经,造成患者肢体功能受损,因此对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应十分小心。一般认为无脊髓压迫症状及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当患者50%以上椎管受损、脊椎发生30°以上后突、晚期的神经损伤及不明确的不稳定性骨折及脱位,应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以解除患者受损椎体的神经压迫及重建患者脊柱的稳定性,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脊柱的功能[1,2]。

[1]黄继锋,朱青安,胡耀民,等.胸腰段后路减压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5,5(1):14-19.

[2]万军,张学利,田融,等.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实用骨科杂志,2009,15(2):81-83.

[3]王文跃,陈顺方,周海平,等.侧前路减压、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实用骨科杂志,2004,10(2):103-105.

454650 河南济源市肿瘤医院

传统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手术对脊髓及椎体的破坏性较大,术后黏连严重,对椎体的爆裂性骨折治疗效果不佳,有时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侧前方减压手术与传统后路手术相比有很多优点,但其创伤大、操作比较复杂,且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及Cobb角的恢复程度有限,效果不是十分明显[3]。

本文中54例患者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患者AM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手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脊柱脊髓功能恢复明显。因此,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可行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爆裂性腰段植骨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眼眶爆裂性骨折X线平片、CT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脊柱爆裂性骨折的X线诊断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围手术期护理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