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治疗颈脊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体会

2013-01-09 08:05朱庄臣蔡国栋王俊勤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氧分压指征血氧

朱庄臣,焦 伟,蔡国栋,张 辉,王俊勤

脊柱脊髓损伤是骨科的常见创伤[1]。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目前已成为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气管切开作为脊髓损伤后重要的一个辅助治疗措施,对早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5年间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情况,以探讨气管切开的疗效和意义。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85例颈椎外伤致颈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男性65例,女性20例;年龄21~65岁。伤及节段C4以上19例,C5~C629例,C6~C726例,C7~T111例。严重程度依据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类,所有患者运动评分平均为(20.8 ±7.67)分,感觉评分(37.9 ±9.61)分。根据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分为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气管切开的指征: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动脉血氧分压<8.0kPa,血氧饱和度<90%,并且经吸氧后无缓解,立即行气管切开。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变化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根据病情情况立即组织抢救。气管切开组中8例在抢救过程中进行了气管切开治疗。气管切开后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定时吸痰并进行雾化吸入。气管切开后的观测指标: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切口情况、对病情发展及转归的影响。拔管指征:当生命体征平稳,呼吸道痰量少,能够自主呼吸时,拔除气管插管。

3 结果 气管切开组55例,非气管切开组30例。其中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者28例,第2d 12例,第3d 10例,受伤3d以后5例。气管切开后,经精心护理和治疗后各项监测指标有了明显改善(见表1)。平均气管切开时间为5d(2.5~11.5d)。85例中手术治疗63例,其中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2例;后路手术1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1例。气管切开组行手术治疗45例,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4.5d(2.5~13.5d),术后无需再行气管切开;未出现因气管切开发生手术切口感染。非气管切开组行手术治疗18例,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8.5d(6.0~17.5d)。气管切开组无一例死亡患者,非气管切开组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呼吸系统并发症。

表1 5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平均值对比

讨 论

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常出现呼吸节律及呼吸幅度的异常。气管切开术不但可以保持呼吸通畅,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便于气道护理,还可以预防误吸这一严重并发症,为后续治疗提供条件。本文气管切开组55例患者,气管切开后,经精心护理和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较切开前均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顺利拔管,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无一例患者因呼吸系统并发症死亡,非气管切开组死亡4例。

把握气管切开的指征,掌握切开的时机尤为重要。我们认为脊髓损伤严重、截瘫平面高者,高龄患者,平时有长期吸烟史者,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导致呼吸困难者,如胸部严重损伤、颅脑损伤等均是气管切开的适应证。血气分析提示:动脉血氧分压<8.0kPa,血氧饱和度<90%,并且经吸氧后无缓解,立即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Romero等[3]研究认为对于指征明确的患者,气管切开越早越安全。本组气管切开患者,大部分在72h内进行气管切开,同时损伤节段越高,越早需要切开。

把握气管切开指征和时机,早期气管切开对颈脊髓损伤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是治疗脊髓损伤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积极方法。

[1]赵建华,刘鹏.脊髓和脊柱损伤诊治的争议热点[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1):1 -4.

[2]戴力扬,倪斌,袁文,等.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J].中国脊柱骨髓杂志,1995,5(6):255 -256.

[3] Romero J,Vari A,Gambarrutta C,et al.Tracheostomy timing in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J].Eur Spine,2009,6(18):1452 - 1457.

猜你喜欢
氧分压指征血氧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