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现实价值①

2013-08-15 00:51宋成鑫赵美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权为民权力观纯洁性

宋成鑫,赵美云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2010年9 月 l日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讲话时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习近平关于权力观的讲话表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加强自身修养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公仆的基本前提,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准备。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研究对于党的建设、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权力观,顾名思义就是对权力的观点及看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即马克思主义主张的权力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民才是历史活动的主人。此论断首先表明了权力的来源是人民,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意志的体现是人民赋予政府,再由代表政府办事的公务人员具体执行。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持有者看来权力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他的主体是广泛的人民群众;其次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的归宿必然要求回归其主体,即人民群众。所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求权力必须从人民出发、以人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核心要求和本质体现;另外,鉴于当前社会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权力作为人民群众公共意志的体现只能通过人民群众选举的代表人民意志的少数代表来执行,所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求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应该受到监督,只有这样,权力的实现才能得到保证,只有权力行使的过程公开透明,才能认为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民权力。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党自身建设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毫无疑问其权力观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执掌政权,究其根本就是能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有利于全党始终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以此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人民。

1.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1]马克思主义这段话表明了共产党从产生之初就是一支先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建党91年、执政63年的政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其先进性,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亘古不变的主题。

第一,要不断加强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才有可能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局势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只有先进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地创造奇迹。

第二,要不断加强党的制度的先进性建设,制度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保障。先进的制度有利于党的各项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给我们党的各项工作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只有保持其先进性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为人民执好政。

2.加强和改善党的纯洁性建设

尼克松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曾经说过“东欧的共产党早已丧失理想和斗志,多数是追名求利的官僚”,由于贪腐导致了东欧剧变,东欧共产党失去了执政党的地位。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前提与基础,纯洁性与先进性建设都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法宝,所以必须一以贯之。

第一,要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纯洁性教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与建设的道路上,正是始终将队伍的纯洁性摆在了政党安身立命的第一位,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以及党执政地位的日益牢固,部分党员干部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违背了党的信念和宗旨,破坏了党的纯洁性,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威胁着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我党必须加强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廉政为民的观念,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第二,要完善纯洁党员队伍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党员严格遵循党的规章制度,按照相关规定来办事。要有完备的监督机制,制定完善的党内监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监控,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通过各方面努力,加大力度严密权力监督,严惩贪污腐败等有损党员队伍纯洁性的行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净化党员干部队伍环境。

3.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在《中共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决定》中这样提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党的纯洁性建设是统一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重点,无论是党的先进性建设还是纯洁性建设,都是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服务的,只有党执政地位的稳固才能确保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求“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所有者根本利益是否得到保证,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是来源于人民的,所以权力必然要求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执政党能够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心中装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执政党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加强和推进,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要求权力能够真正成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正能量,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从权力任用、权力运行、权力监督以及对违反人民权力观的异化权力行为严惩不贷等方面着手,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指导进行全方位的政治体制改革。

1.完善权力任用机制

能够客观、公正、高效地行使权力,是对当权者正确使用权力的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倡导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权力任用机制,选拔优秀的公务人员,更好地服务大众。第一,选贤任能,对于公务员的选拔一定要选取德才兼备的人员——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以此“六廉”作为公务人员选任标准,改进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第二,精简机构,深化公务员队伍的机构改革,废除闲散机构裁汰冗员,恢复公务员队伍的廉洁高效行政能力。第三,端正观念,全体公务员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民公仆意识,强化服务观念,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作为自己执政办公的思想指南,为人民掌好权办好事。

2.健全权力运行机制

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衔接严密合理是确保权力合法运行的基础。第一,要有完备的权力运行法律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依法治权的依据,完备的法律条文是权力行使的指南,使整个权力作为过程明确化,另外,法律要明确规定对不作为行为的惩罚,以减少越权、失范等情况的出现。第二,要有完善的权力运行制度规范,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权力运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规范的权力运行制度有利于权力的优化配置,通过权力的合理分解与整合,使权力的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形成统而不同分而不散的系统,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权力的机制。第三,要有明确的权力运作方向。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角度来看,权力的公有性质决定了权力是大家的,因此,政府及政府公务人员不应该将权力用做谋取个人或者小团体利益,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权力寻租,而应该树立服务性政府的公仆理念,为人民谋利益。

3.严密权力监督机制

要确保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执行,严密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由权力运行的相关单位在内部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由于对本单位工作的了解,有助于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从源头监督权力的规范运行。第二,过程监督。南京市政府推出的“政风行风热线”构建媒体联动评议机制,通过广泛的调动人民民主参政的积极性实现对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有效监督,此举不仅唤起群众作为权力主体的意识,更开创了政府管理权力行使的新模式,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很好体现。[3]第三,独立监督。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由总理直接领导,其主要职权是调查公共服务部门和政府法定机构中的贪污行为,并负责向检察机关提请起诉包括行贿、受贿在内的贪污案件。独立的机构不受任何公检法的制约,有完全的执法能力,可以有效地弥补内部监督和过程监督的不足。另外,借助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实现对政府权力运行过程的全方位多角度严密监督,确保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实现。

4.强化权力惩罚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在此过程难免会有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于是出现了贪污、腐败、以公谋私、政府寻租等行为。针对这样的事件,在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应以预防为主,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思想教育、采取监督机制防范未然等等,但是一旦腐败事件确实发生了,指望通过教育悬崖勒马是不可能的,必须要通过法律途径严惩,方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只有严厉的惩罚机制才能使堕落者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属于人民,是神圣不可亵渎的。此外,严厉的惩罚对于其他蠢蠢欲动的公务人员也能起到威慑作用,使其尽快摒弃贪念转入正轨,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作为行政指南。

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来指导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廉执政、高效执政的执政理念,杜绝腐败,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国现代化建设迈向更高点。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所有理论都是为实现人类这一伟大的目标而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提出及践行就是要求执政者能够一心一意为人民谋权益,执政者通过行使手中的权力,坚持民主和法治、注重公平和效率,营造一个有利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环境;推崇诚信和友善,提倡包容和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与成长,维护全体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有利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和谐的局面。

1.有利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政治环境的形成。一个有序而有为的政治环境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只有当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4]也就是说只有在真实的人类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实现解放,才能实现作为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就是致力于创造这样一个让人“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4]的政治环境。将民主和法制作为权力运作的准则和依据,建立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长效机制,在国家政治事务的治理层面上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层面上,民主和法制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民主与法制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到社会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克服集权制、官僚制等给社会造成弊端,才能创造一个有利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环境。[5]

2.有利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环境的净化。一个丰富而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沃土。在社会的转型期间,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复杂化,价值观多样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致力于创造人与人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矛盾,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使整个社会呈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局面。[6]因而,要进一步弘扬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使全体人民有共同的美好理想和社会信念,有着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营造丰富而和谐的文化氛围,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综上,“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精髓所在,它是一种人民权力观,更是一种群众权力观,它强调权力的使用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掌权者更要用好权为人民的切身利益而奋斗。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为指导,有利于执政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在心,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为民执政的战斗力;有利于政府铭记“权为民所用”通过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升为民服务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创造的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终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

[3]张弛.打造群众全程监督法律运行的平台[N].学习时报,2012-09-2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43.

[5]郭金彬,徐朝旭.构建和谐社会与哲学理论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25-429.

[6]洪波.马克思的个人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7-31.

猜你喜欢
权为民权力观纯洁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某贪官的台上与台下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始终坚持公权为民的权力观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
以党的纯洁性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