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①

2013-08-15 00:51滕松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介体受教育者教育者

滕松艳

(漳州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363000)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大问题。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认知素养,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1.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认知素养。众所周知,认识是人特有的活动,有其自身特殊的本质和复杂的结构。人的认识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实践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以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3](P3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P311)。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的认识世界,而不是在原有的水准上踏步。而人们的思想、观点一旦形成,就绝不会只停留在主观认知上,总要表现在人们的行动中。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是希望学生记住多少原理、掌握多少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实践过程。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在于不断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会不断促进关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5](P139)也就是说只有使主观世界不断的得到改造,才能更好的推动客观世界的改造。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自然界和社会的任何一个具体的过程都不是凝固不变和静止不动的,因而,人们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也是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特别是对规律的认知和掌握,更需要反复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过程,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下真功夫、苦功夫、长功夫不断跟进,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5](P141)。

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恰恰可以让大学生在原有的基准上,逐步形成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认知素养,从而达到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是有内在逻辑的,没有正确的事实判断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正确的事实判断的形成。然而人的正确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际中形成。有了正确的认知、判断、分析才有可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唯有有效的教学才可以达到这一教学需求。据此,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素养,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

2.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的价值观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扩张演变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话语权的争夺。正如德里克所言:全球化也具有意识形态性,因为它试图根据一种比任何东西都更有效地服务于一些利益的新的全球想象来重新建构世界[6](P3),这不仅使全球化图景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织更为复杂,而且呈现为文化领域中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文化交流和冲突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重挑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回应。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充分发挥精神生产和文化功能,发挥文化建设和管理功能,发挥意思形态建设中的主导性,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个体进行导向。[5](P61)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担负的重任就无可替代,有效的理论传承可以帮助学生在冲突中学会选择,这是时代提出的新的课题。为此,必须改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失效的态势,让大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

3.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诉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漠视程度与日俱增,所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共识。从传统的灌输到启发,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堂到实践,从单向到互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革新的历程。但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改,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失效的教学对教育主体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对教育客体来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势在必行,改革的必然发展诉求就是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困境及生成原因

1.教育主体的困境。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教育者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不复存在。[3](P127)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施教者自身的综合素养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首先,“教育者本身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结果,全面客观的认识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研究时代发展及人发展的新变化,科学预测发展趋势,适时提炼出反映时代和人的发展最新要求的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充满时代性的发展性”[5](P287)。但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育者的理论知识的把握还流于形式不能把握其实质,断章取义,照本宣科。其次,教育者本身课堂的组织和调控能力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适时适度进行引导,主动适应、选择和改造教育环境,抓住机遇进行有力的教育。而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始终如一的教学节奏屡见不见,全然不顾学生反映的施教者比比皆是。最后,教育者本身应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际影响着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改变过去传统教学高处不胜寒的圣人形象。唯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基本的保障。然而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主流。

2.教育客体的困惑。受教者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受教者是教育活动的依托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离开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就无法展开,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3](P127)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目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视为一种外在的强制与约束,从而采取被动、消极的态度,甚至产生逆反和抵触的心理。尤其是大班上课,教师很难掌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上课的目的单纯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课上真正听课的人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态势下,教育客体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缺少学生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教育介体的制约。教育介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各种方法与手段。教育介体是联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纽带,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时的思想信息内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5](P238)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才能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介体也不断完善,如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等。但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现代介体的利用不到位。实际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生存理念,高校教师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真正在心灵的平台上与学生牵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很难实现。

4.教育环体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体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日益开放,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只有融入开放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才更具有生命力。[5](P240)但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如今的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在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比如改革开放过程出现的一些灰色因素,一些非主流的消极因素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使大学生在选择中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要尽量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空间,尽量避免不良环境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唯有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才能有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前提。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导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教学的必要前提。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用最前沿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与时俱进关注时代的热点、难点和学生的困惑。其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用自身的行动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远远超过空洞的理论说教。最后,教育者还需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真正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注重与受教育者的平等、互动,面向实践,自觉实现理论教育的实践转向,避免理论教育的抽象化,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离不开施教者自身素养的提升。

2.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失效在很大程度上和受教育者的漠视有着直接的关联。为了改变受教育者的受动地位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给受教育者发挥的空间,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维度,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选择富有时代性的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引导受教育者展开积极的讨论,实现教育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不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很难实现。因此,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转变受教者对学习的冷漠态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保障。

3.利用现代介体,建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介体不仅承载和传递一定的思想信息,而且联接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和客体,并使之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多媒体电脑、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介体步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施教者需把传统介体赋予时代内涵,现代介体厚植历史底蕴,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育模式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它力图从知识形态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联接问题。教育模式是教育理论实践化和教育实践理论化的中介,没有教育模式的研究,理论的应用性就失去基本的知识依据。因此,建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教学的必然需求。[5](P286)为此,教育者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主体和目的,而不是教育的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进而实现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依据主体间性理论,“主客体之间虽然有不同的视界和前理解,但这并不是理解的障碍,反而是不断产生新理解、新真理的意义源泉,意义发现的无穷过程就是通过它实现的,当教育者的视野与受教育者的视界相遇、交融时,就形成了新的理解。在理解和对话中,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的视界融合思想与思想碰撞,心与心交流,相互激励和促进,求得共同发展。”[5](P290)这种互动式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方法。

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是人们渡河的船,过河的桥。科学的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很好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揭示出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现状和活动特点,能针对受教育者生活世界中的具体因素对思想品德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施加影响。如果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科学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如果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只会事与愿违,不仅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甚至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错误。[5](P363)所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利用现代介体,建构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是关键的因素。

4.优化整体环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然需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指充分利用环境中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自觉手段,充分发挥其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从集体学习情境、认知情境和人文感化情境创设等方面入手,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7](P167)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外在因素,实现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有利于把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协调起来,有利于整合教育过程的诸要素的关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力。[5](P320)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施教者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理论交流、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创设集体学习的情境,以历史、个案、多媒体电子手段等为背景资料创设认知情境,通过人文学科教育和心理关怀创设人文感化情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的变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必须要迎接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挑战,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现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1]吴杰,程飞,胡斌武.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4).

[2]施丽红.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教学的表征[J].教育探索,2011,(8).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阿里夫·德里克.全球化的形成与激进政见[C]//王宁,薛晓源.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199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介体受教育者教育者
黄麻无纺布漆酶/介体催化交联改性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浅谈漆酶-介体系统在染料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子系统及其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子系统及其要素
介体不同投加方式强化低温污水生物反硝化脱氮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