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2013-09-14 02:40巢小丽
治理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因素

□ 巢小丽

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证明,人力资源开发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农业经济领域亦如此,人力资源成为农村经济增长要素的重要供给者。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言,“构成高收人国家和低收人国家经济现代化的一个共同内容是,耕地的经济重要性在下降,而人力资本,即知识和技能的经济重要性在上升”①西奥多·舒尔茨:《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并且“受过教育的农民更可能采用新技术,其产出和收入要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高许多。……健康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紧密,生病和残疾会影响工作量,身体不健康的农民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显然要低”②西奥多·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中国作为农村人口占大陆总人口50.32% 的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终取决于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

一、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一定范围内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指标;与物质资源和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再生性、能动性、时效性和可塑性等鲜明特征,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第一资源。③窦胜功、卢纪华等编:《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因此,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农村劳动人口中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农村女性劳动人口的总和。农村妇女人力资源附着于农村女性劳动人口身上,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然而,中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中一般性女性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低效使用甚至闲置,高素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却极其缺乏,尤其女性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现实人才需求相悖。鉴于此,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进行开发,通过素质提升和智力加工,有助于推进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培育,实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人才基础、智力支撑和内生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是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主要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质量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农村妇女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体系,通过教育、培训、医疗、就业、转移和社会保障等有效方式,促使农村妇女获取更丰富的资源、更充裕的机会、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全面的支持,提升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素质、法律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综合素养,实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质量的整体提升,推动农村妇女全面发展。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升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涵括五方面内容:(l)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体质开发。包括提高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平均寿命,增加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体质强度,如力量、速度和耐力等人体运动的功能状态及一定劳动负荷的承受能力,以及农村妇女疾病治疗等;(2)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智能开发。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培训和社会环境塑造,使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智能得以挖掘和展现,如具备较高水平的认知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等;(3)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知识开发。通过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等综合教育方式,推进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文化程度提升,使之能掌握和应用经济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基本知识;(4)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进行专业技术、经验积累和操作能力的训练,提升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科技素养,推动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5)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就业转移开发。针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就业和劳动力转移要求,有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和内容,推动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顺利就业,是最实用的开发方式。

二、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一)DEMATEL法及其研究步骤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法,译作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因素间综合影响的有效方法。①Fontela E,Gabusa A.The Dematel Observer,Dematel 1976 Report[R].Geneva:Battelle Geneva Research Center,1976.在充分利用专家知识与经验基础上,DEMATEL法运用图论理论,构造直接影响矩阵和综合影响矩阵,来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掌握要素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和影响强度。DEMAIEL法对分析系统要素关系不明确的复杂社会问题,优势显著。

DEMATEL法研究基本步骤如下:

1、针对所研究问题,采用系统诊断的方法,确定系统影响因素,具体可设为 Q1,Q2,Q3,…,Qn-1,Qn;

2、分析各要素之间直接关系的有无以及关系的强弱度来构造有向图,并用射线上的数字表明因素之间关系的强弱,其中强=3,中=2,弱=1,如图1所示:

图1 因素关系强弱度有向图

3、将有向图表述的内容转换成矩阵形式,称为直接影响矩阵,记为Xd;

直接影响矩阵中的元素值直接反映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强弱。如果某因素与另一个因素有直接影响关系,则相应的第i行第j列元素值为1;如果没有直接影响关系,则相应的元素值为0。

4、求综合影响矩阵T,分析各因素之间的间接影响关系;

求综合影响矩阵之前,先将直接影响矩阵正规化,将Xd转换为X(计算公式:X=Xd=Xd各行元素之和并取最大值/Xd各元素除以该最大值;之后,通过运算公式T=X(I-X)-1=tij;将直接影响矩阵转换为综合影响矩阵。

5、考察综合影响矩阵T中的因素tij,计算每个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以及原因度和中心度。tij表示因素i对因素j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程度,或因素j从因素i受到的综合影响程度。

T的每行因素之和为该行对应因素对所有其它因素的综合影响值,称为影响度;T的每列因素之和为该列对应因素受其它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值,称为被影响度。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和称为该因素的中心度,表示该因素在系统中的位置及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度与被影响度之差称为该因素的原因度。原因度大于0表示该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原因要素;原因度小于O表示该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结果要素。

(二)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的提取

从系统论视角看,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各要素各安其位、各具功用;同时,各要素之间也并非是孤立的,会相互作用产生影响。此外,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还会在投入、产出和信息反馈等环节与外部环境产生关联,因此必然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基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和课题调研,经过系统分析,提取出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四大类内外部环境要素,总共16因素。

1、自身内部环境要素 (5个)

(1)农村妇女人口数量(Fl)

(2)农村妇女人均纯收入(F2)

(3)农村妇女知识技术能力(F3)

(4)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意愿与需求(F4)

(5)农村妇女健康状况(F5)

2、外部经济环境要素(4个)

(1)整体经济发展水平(F6)

(2)市场经济发育水平(F7)

(3)农业现代化水平(F8)

(4)城乡收入差距(F9)

3、外部社会环境要素(4个)

(1)户籍制度(F10)

(2)社会保障制度(F11)

(3)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F12)

(4)传统性别角色(F13)

4、外部教育环境要素(3个)

(1)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投入规模(F14)

(2)教育培训的内容与模式(F15)

(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水平(F16)

(三)应用DEMATEL法分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1、根据提取的四大类内外部环境要素,建立由16个因素构成的直接影响矩阵,一般称为Xd。直接影响矩阵Xd是四大环境要素中16个因素相互之间的两两判断分析而建立的,表征的是16个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量化关系。

2、根据运算公式:T=X(I-X)-1将直接影响矩阵转换为综合影响矩阵,其中X=Xd各行元素之和并取最大值/Xd各元素除以该最大值。

3、针对综合影响矩阵的数据计算出16个因素相互之间的综合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综合影响矩阵中的各行之和(sl),为各行因素的综合影响度,每列之和(sc)则表示该列因素的被影响度。行和与列和之差(rd)为该因素的原因度,表示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因果逻辑关系程度。原因度大于0表示该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原因要素;原因度小于O表示该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结果要素。行和与列和之和(md)为该因素的中心度,表示该因素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

分析上述16个因素的数据,可以看到各行行和对应的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度。如因素F14(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投入规模)对应的综合影响度为1.6323,位于16个因素中的首位;因素F13(传统性别角色)和F12(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对应的综合影响度分别为1.5591和1.4996,分别具有第二、第三位。由此可见,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中,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投入规模、传统性别角色,以及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三因素综合影响度最强。

由原因度数据,因素F14(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投入规模)、因素F13(传统性别角色)、因素F10(户籍制度)、因素F11(社会保障制度)、因素F12(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因素F5(农村妇女健康状况)等对应的原因度大于0。显然,这些因素对其他因素的逻辑影响程度较高,属于原因因素。

由中心度数据,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中重要程度较高的因素主要有:F14(政府对教育科技的投入规模)、F12(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F3(农村妇女知识技术能力)、F4(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意愿与需求)、F10(户籍制度)、F11(社会保障制度)、F5(农村妇女健康状况)、F13(传统性别角色)和F16(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三、影响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DEMATEL法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表明,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会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外部教育环境和外部经济环境三大外部环境要素的影响,其中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影响程度较高的因素有政府教育培训的投入规模、传统性别角色、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和现行户籍制度。

(一)从外部环境视角分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1、政府教育培训投入规模

政府教育培训的投入是农村妇女素质提高的基础,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物质前提。纵观国家统计年鉴历年数据,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直接影响的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总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比较小。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澳大利亚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5.5%,加拿大则为5.8%,美国是5.1%,印度是3.4%,突尼斯是5.1%,津巴布韦是8.3%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数据年鉴》(第13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版,第76-79页。;而中国2005年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仅占GDP的2.82%②吴雨才:《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府行为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8年。。尤其在农村,国家对农村教育培训的师资、设施和项目等明显投入不足。虽然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教育培训投入比例提升,但总量依旧无法和国外资金规模相比,其结果自然可以预料。这种投资现状既影响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素质的提升,也制约了新农村建设所需“新型农民”的成长。

2、传统性别角色

传统性别角色是现实中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发展的阻力。传统性别角色,按照性别的差异进行社会分工,男女两性在社会公共领域和家庭私域从事各自不同活动,承担各自不同责任。这种分工将两性劳动赋予不同的价值,是一种将男性置于更多机会和更具优势岗位的社会机制。③叶玲珍:《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要新农村建设初探》,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同时,妇女特殊的生育职能使劳动力供给出现中断,妨碍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积累和职业发展。传统性别角色还制约了农村妇女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发展。传统性别角色内化于社会大众脑海,形成对男女两性的性别定位和角色期待的一系列性别观念和规范体系。当这种性别角色定位影响到农村妇女自身时,会让其在不自觉中制约行为,弱化其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此外,受此影响农村妇女的活动更多地被局限在家庭内部;闲暇时间也多被家务劳动所占据。传统性别角色所形塑的“男主女从、男外女内”农村社会结构致使农村妇女利益的不被重视和边缘化。

3、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

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迁移是以收入预期为基础的。在迁移过程中,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不仅增加了收入,还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专业管理技能,获得相关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这事实上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积累,会使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质量明显提升。然而,现有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没有起到促进农村妇女多渠道、多层次就业和转移的作用。当前的就业服务方式和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业现实和择业需求,且涵括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另外,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更出现了所谓“性别职业”④李春玲:《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这使劳动力市场对性别的选择更加模式化和社会化,农村女性劳动力根本无法进入“男性领域”就业。城乡隔离、性别隔离的劳动力市场既阻碍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迁移,也影响了其社会流动。

4、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予以保障的制度。然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首先,农村的社会保障尚未普及。从养老保障视角来看,农村缺乏相应的养老保障制度,村庄年长者的赡养主要依靠儿子,这使“养儿防老、多子多孙多福气”观念难以改变并被进一步强化;同时,女孩被看轻且受到歧视。此外,父母长辈认为男孩读书能光耀门楣,为家增收增光,女孩则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孩受再多的教育,将来受益的主要是婆家,导致家庭内部缺乏对女孩教育投资的动力。这种生育观念的存在以及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的性别偏好,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紧密相连。其次,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未被完全纳人城市劳动保障体系,属于被忽视的弱势利益群体。

5、现行户籍制度

我国实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客观上让农村人力资源丧失了享有与城市人口相对应的教育、医疗、就业等诸多国民待遇,是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划分。从农村富余女性劳动力转移的视角来看,户籍制度已成为其转移的制度性障碍。首先,户籍制度未赋予农村妇女在城市永久居住的认可和权利,因此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迁移只能是暂时的或者流动的;其次,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在就业、保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被歧视性对待,无法拥有与城市女性相同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在城市实际就业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所从事的多为非正规就业,且就业层次低、收入水平不高、劳动强度大,使得农村妇女始终徘徊在城市边缘,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二)从内部环境视角分析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以上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此外,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还受到农村妇女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重要程度较高的影响因素有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

1、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

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影响和决定其社会经济行为,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妇女的思想素质有了提升,但仍存有问题:首先,农村妇女自我开发意识、学习意识薄弱。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村生产规模小、居住分散、思想相对封闭,形成了农村自给自足、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农业社会时代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依旧对农村妇女群体带来影响,使之自我开发意识、学习意识缺乏。其次,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农村妇女自我关注较少,普遍将家庭当成生活的重心,认为其主要职责就是照顾孩子、丈夫和家庭。第三,农村妇女的男性依赖特征明显,缺乏个体发展的独立进取精神。受“男主女从”、“男强女弱”观念影响,农村妇女对家庭中的男性如父亲、丈夫或儿子有明显的依赖思想和依附情结,缺乏缺乏应有的自信和个体发展的独立进取精神。第四,农村妇女法律意识、参政意识不够。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已经逐步有了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己的意识。但是,很大部分农村妇女对法律的认识还停留在面上,具体条款的认知和了解不够深、不够细,因此不用法、不守法的现象明显。

2、农村妇女的知识技能水平

知识技能水平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重要衡量指标,它直接影响农村妇女人力资源质量。农村妇女的知识技能水平低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1)农村妇女在教育资源分配体系中居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女性在受教育方面还没有完全实现与男性平等。农村社区中存在明显的男女两性受教育权利差距,农村女童在校率除了低于城市相应年龄的女童外,与农村男童在校率的差距也大于城市的男女差距。(2)农村妇女各教育层次的比例与农村男性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推行,男女两性受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由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男女两性受教育程度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其中城市男女两性受教育程度差距较小,基本相当;而农村男性在各教育层次中受教育水平所占比例仍然具有显著优势。(3)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项目的缺乏。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各地在政府引导下设置和开展了农民素质提升项目,但这些项目是针对所有农民的,缺乏农村女性的独特视角和需求。

3、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

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体质的反映,是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其他素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妇幼保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妇女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农村妇女作为人口再生产的承担者,其健康素质不仅对自身产生直接影响,也对子女和家庭产生深远影响。①庞海云、张辉等:《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口素质提升》,《学理论》,2011年第16期。当前,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整体健康状况呈良性发展态势,生命质量、生殖健康、生育调节和卫生保健环境明显提升。然而,农村妇女健康状况亦存在诸多问题:(1)农村妇女多种身体疾病发生率与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数据表明,在人群的年患病率中,男性患病率为27.37%,女性为29.54%。②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编:《上海女性发展60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版,第218页。(2)乳腺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农村妇女乳腺病的发病原因既有膳食结构、生育、遗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心理压力、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负面事件等社会因素的影响。(3)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精神卫生中心资料显示③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编:《上海女性发展60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版,第239页。,女性神经病患者患病率高于男性,城乡皆如此;常见的心理问题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如就业不顺、躯体疾病、子女教育和夫妻关系紧张等,求助者以25岁-40岁女性居多。(4)农村妇女对自身健康的忽视。由于习惯、家庭收入等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妇女很少主动上医院,只有当病症特别严重或难以忍受时才会到附近的卫生院或城市的大医院就诊。

四、结 论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新农村建设的纵深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实问题。作为农村经济增长要素的重要供给者,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决定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然而,当前一般性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数量庞大,高素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却极为匮乏,因此政府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

通过DEMATEL法,构造因素影响矩阵研究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障碍性因素,其中既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外部教育环境、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也有来自农村妇女自身内部环境的影响,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提升、影响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16个影响因素中,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综合影响度最高的是政府教育培训的投入规模、传统性别角色,以及就业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三大因素;其他的如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农村妇女的知识技能水平、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社会保障制度和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利用和开发中,政府应消除以上因素,加大对教育培训的投资力度,建立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科研和推广四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教育体系;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提高社会大众对性别平等的认同感,拓宽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就业转移渠道和空间;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现实化服务,实现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在城乡的合理有序流动;打破户籍制度的城乡壁垒、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流动和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激发农村妇女参与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塑造农村先进性别文化,拥有独立人格;传播科学生活方式和女性健康新理念,推进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维护自身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因素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解石三大因素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农村妇女对日常生活的主体性评价——以广东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