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置语文课堂的问题情境

2014-08-26 10:41覃巧珠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问题设计问题意识

覃巧珠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体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意,引导学生思考,参与探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来进行学习。本文着重从问题情景、问题意识、问题设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素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问题意识、问题情景、问题设计、探讨、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依据,“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俗话说“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形成,一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已成为课改教学的一种主流。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参与探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在轻松、愉快等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笔

者在以下五个方面深有体会。

一、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的转化为问题情境

将学习内容细化,以提纲挈领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趣味性学习。它有别于以前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它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升华,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促进学生自觉去合

作、探究。例如,上《枣核》时,笔者将课文内容细化为下面一个表格。序号项 目内 容1人 物2年 龄3社区环境质量4家庭成员简介5最想做和事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旧时同窗”年龄,学生的思

维可能会产生了“同窗有多大?六十还是七十岁?”的问题。疑而不惑时,就能促使学生去合作、共同探究,经积极商量、探讨后,他们决定用“风烛残年”来概括。牵一发而动全身,探讨社区环境质

量好时,他们就可用“枫城、姹紫嫣红“等词概括;家庭成员简介可用“家庭幸福美满,人人事业有成”等词来概括;点拨、分析之后,学生新的疑惑又产生了,“旧时同窗”有了让人羡慕的经济基础

实力颐养天年,为什么还有最想做的事呢?学生再带着新的问题去阅读课文,那是因为想旧历年,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棵枣树,因而要“我”托带正宗的枣核来美,试种一下,寄托思乡之情,学生填好

了上表,文章的主题就跃然跳出“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士的。”作为炎黄子孙,学生被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感染了,他们没有一个不为有这样伟大的民

族而骄傲。如果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去分析、理清文章的线索“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点主题”,以“文章按照什么线索来写的?”来组织学生学习,它就难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之中。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使他们积极去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造成认知矛盾和冲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愿望和兴趣,使他们主动

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的转化为问题情境,教师则要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意识。问题情景设置,以能促进学生自己合作探究为最佳。

二、“先摹仿,后创造”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知识为下策。会学知识才为上策。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做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讽刺、不打击,保护好他们的自尊,使学生敢提问。假若要使问题提出具备有

一定水平,非要下一番苦工夫不可。我的做法为:(一)先摹仿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每一课后都赋有四道练习,先引领学生去探讨这些练习的共同特点。细说了两个单元的练习后,他们终于

悟出了一些东西,例如“整体感情题型的特点,问题设计要使答题者能流露出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你把自己看作鲁迅的同学,

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二)、进行问题设计的创造。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推荐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微型小说选刊》等图文并茂的刊物,结合“我

读帮我思”的读书活动进行问题设计的创造。“思的表现形式为问题设计,摘抄阅读内容或对阅读内容进行概括,然后提问题给老师回答”。教师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特点:爱给老师出难题。活动一开始

,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进入活动状态,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原来的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过渡到这个词语有什么作用?它可用另一词替换吗?最后能提出一些有水平

的问题。例如,一个学生摘抄到“如果能舍弃自我的执著,随时与山河大地融合在一起,和大自然的脉搏一起跳动,和诸佛菩萨同一鼻孔出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任它百花开,秋天随它黄

叶飘。在翠竹黄花中蕴含着无穷的百般苦,在山河大地中可以看到不假造作的实相,何等放旷,何等优游,寻乘虚物外,落落独往,芳韵孤清的写意,是人间极乐!”她提出的问题是:这一段文章对你

有什么启发?启发了什么?它对你的以后工作、生活有什么作用?

不难看出,这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领他们进行问题设计的创造,他们阅读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有独特修改的语文素养。

三、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例如,当我教到《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如果老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问题。如果老师能抓住“三笑”来做文章,让学生思考

:“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否调换?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更具体、细微且有趣,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

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思念是刻苦铭心的;“笑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不记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以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

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四、利用学生差异进行问题设计

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倾向上各有差异,这些差异从逻辑上讲可能导致两种情况:冲突与共享。学生之间可能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发

展自己。上《冰心诗三首 成功的花》这首诗时,一位学生读了后说:“这首诗太拗口,很难读。”,“什么惊羡现时明艳的?还有要浸透泪泉,读起来就觉得不通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造成

的,有否定的,特否定意见的同学认为,名人的诗还能改吗?一场能引发辩论的问题敲定了“惊羡、明艳、浸透、泪泉、洒遍、血雨,能改动吗?如果能,用哪些词语?如果不能,那为什么不能?”在

争辩中,学生感悟,积累到一些优美词语,在接触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倾向、价值观,从而提高了能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充分重视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货币上的差异性,并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因差异存在敢于争辩、敢于去挑战的课程资源,设置符合情景的问题,也不愧为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好渠道。

五、问要适时

老师既要抓住课堂提问的恰当时机,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作适时的停顿,让学生有进行思维的空间。在学生想求明白但又不能明白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释疑”,这样就可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和掌握的木的,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问题是启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和中介。一位科学家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问题,常常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问题,往

往是发明创造的起点。课堂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问题意识,学生就能养成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

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问题设计问题意识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精设计,巧提问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巧妙提问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