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36例手术治疗体会

2015-02-22 14:59周旭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踝后踝踝骨

周旭生,谢 琴☒

(吉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江西吉水 331600)

三踝骨折36例手术治疗体会

周旭生,谢 琴☒

(吉水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江西吉水 331600)

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是一种严重复杂的关节损伤,主要由联合外力所致,以青壮年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3.92%[1]。三踝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又称Cotton骨折,常同时伴有周围的韧带损伤。三踝骨折需解剖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治疗,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如处理不当,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踝关节功能明显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经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的36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32.5岁;均为单侧闭合性不稳定骨折,左踝12例、右踝2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跑跳扭伤9例,压砸伤5例,坠落伤4例。根据Danis-Weber分型:A型6例,B型20例,C型10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上气囊止血带。外踝手术取外踝后方,沿腓骨后缘切口,内踝采用内侧短弧形切口,需固定后踝时延长外踝切口暴露。整复固定:手术时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后踝,复位固定顺序为后踝-外踝-下胫腓联合-内踝。后踝骨折复位后,用1-2枚螺丝钉从后向前与骨折线垂直固定;外踝和腓骨下段骨折,选择长度合适的解剖型钢板或重建钢板、克氏针作坚强内固定,恢复腓骨的长度和外翻角,抵消距骨对外踝的部分向外压应力,有利于关节的复位及稳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则用1枚皮质骨螺丝钉贯穿2层腓骨及1层胫骨皮质固定,同时应注意保持螺丝钉与胫骨下关节面平行,以免腓骨上下移动,使分离的下胫腓关节获得解剖复位,避免踝穴变窄。内踝借助C臂机透视,闭合或有限切口去除内踝骨折端软组织及骨碎块后复位,继以加压螺钉固定,进一步减少对血运的破坏,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对踝关节垂直压缩型骨折实施内固定手术时,内固定必须要有足够的长度,术中应将关节面附近的碎骨片仔细汇集凑合,较大骨折块可通过钢板上的螺钉给予固定,缺损区需要植骨时,应果断地采用植骨术。扎实的植骨块不仅为骨折的愈合所必需,而且能为内固定提供可靠的基础和力学上的支点。需要强调的是,此型骨折进行内固定不能采用通常的加压固定,应以支撑的方式实施内固定,同时对断裂的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及三角韧带进行修复。

1.3 术后处理 坚强内固定后,一般不用外固定,术后早期抬高患肢和进行伸屈功能锻炼。如内固定欠牢靠,踝关节稳定性差,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有利于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修复,可避免骨折移位,且对后期踝关节伸屈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8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10周后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去除下胫腓固定螺钉,开始并逐步加大负重行走练习。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2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1)优20例:踝关节无肿痛,无骨性关节炎改变,X线示踝穴正常;(2)良12例:踝关节无肿痛,踝关节活动正常,范围>40°,X线示踝穴正常;(3)可4例:长距离行走时踝关节稍肿痛,踝关节活动差,X线示踝穴正常或踝关节已融合;(4)差0例:负重行走踝关节肿胀,疼痛不稳定,有骨性关节炎改变,X线示内外踝向内或向外移位,外踝移位大于5mm,后踝向近端移位大于5mm,距骨移位大于1mm。本组病人优良率88.89%(32/36)。

3 讨论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段和距骨形成,关节结构紧密,以伸屈为主要动力方向,属于屈戌关节,是高度匹配的鞍状负重关节,是将人体重力由垂直柱状转为弓状平面负重形成的重要关节,负重时,80%-90%的载荷由胫骨远端传向距骨顶,合并内外翻应力时,高达22%或10%的载荷传递至内侧或外侧关节面[2]。踝关节的三踝和内外侧韧带恰好组成类似环形结构,如环形结构的任何两处发生断裂,踝关节运动都有失稳可能。三踝骨折时,不仅造成骨性结构的紊乱,同时造成韧带和软组织的复合损伤[3]。由于上述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得踝关节发生骨折时,尤其是复杂骨折时,要求整复达到解剖复位。

本组中治疗的36例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优良率88.89%(32/36),效果较好,且均未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三踝骨折最理想的手术时机是踝部出现严重肿胀之前(一般伤后6-8h内),因此时组织内无水肿,肿胀几乎全是血肿,未形成皮肤张力性水泡。若有皮肤擦伤,水肿明显或骨折水泡存在,或疑有复合伤者,应先行抗感染、脱水,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及时缓解骨块对皮肤压迫,同时将患肢抬高、制动、冷敷,待5-7d消肿后再手术。本组中36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15例于6-8h内行急诊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21例于7-10d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总之,对于三踝骨折患者,我们主张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使踝关节的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医军出版社,1999.743.

[2]蒋协远.踝关节骨折脱位近代文献复习[J].创伤骨科学报,1996,25(1):7.

[3]陆宸照.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51.

R683.42

B

1004-6879(2015)03-0251-02

2014-11-27)

猜你喜欢
外踝后踝踝骨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外踝尖部钩匙状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