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有效办法

2015-09-10 07:22陈淑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

陈淑娟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随文练笔却常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随文练笔的实效取决于训练点的发掘和组织,要实现高效随文练笔,教师要依需筛选训练点,丰富学生对训练点的感知,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练笔。

[关键词] 随文练笔;依需筛选;丰富感知;循序练笔

2011年版新课标颁布后,语文课程的本体性得到明确,即:“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是大部分语文教师认可的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随文练笔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开掘出许多的“训练点”,如“遣词造句精妙处、内容安排独到处、谋篇构思独特处、段落结构独具处、文本语言空白处”等。练笔的策略也多种多样,有“仿其路、仿其言、仿其法、仿其理”等。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却普遍发现精心组织的随文练笔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随文练笔低效主要源于练笔的题材未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筛选,练笔内容没有合理安排,练笔步骤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环节。由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让随文练笔精彩飞扬的三点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依需筛选训练点

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或改编的文质兼美的范文,每篇文章不管从遣词造句到行文结构,还是语言风格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随文练笔训练点。教师应从众多的训练点中筛选符合学生实际所需的训练内容,让随文练笔练在该练处,练在需练处。

1.关注单元习作寻练点

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教科书,其习作内容都旨在“提高学生写作兴趣,鼓励自由表达、创意表达,倡导学生自主选题”,因此习作要求泛泛,习作内容宽广。面对这样的习作教学任务,教师应根据单元习作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让习作指导化抽象为具体。如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内容是让孩子写观察日记,习作要求为:“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这样泛化的要求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因此,在这单元课文的教学中就可合理安排“观察方法”“观察中的发现”两个训练点。在这单元课文中,《花钟》第一自然段按时间顺序介绍各种花的开花时间,教师可引导孩子学习“按时间顺序”观察的方法,并在班上组织育豆苗实践活动,让孩子学习按时间顺序观察豆苗的生长,写豆苗生长日记。接着教师再以“育豆苗”为内容引导孩子观察,引导孩子思考。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将单元习作教学的习作方法渗透到课文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分散训练,孩子完成单元习作时,已心中有法、心中有感,就能较轻松地完成随文练笔。

2.根据学生所需找练点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按低、中、高学段提出了不同的学段目标。但学生因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自身的语文素养,可能未达到该学段或该年级的学习目标,或者早已达成所在年级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基于生本,根据学情,从课文中众多的随文练笔训练点中找到最符合孩子需求的一个训练点进行教学,以有效进行随文练笔。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一课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这篇写人的范文可挖掘三个随文训练点:一是抓住罗丹神态、动作、语言传神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在人物描写中运用比喻与联想的方法;三是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在这几个训练点中哪一个是学生最为需要的呢?笔者让学生先写一篇关于写人的习作。透过习作发现学生目前关于写人的习作中最为凸显的问题是不懂得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为此,笔者以“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这一主题作为本篇课文的教学要点,也是随文练笔训练点。

二、丰富对训练点的感知

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心理特点是以丰富的感知为基础,而随文练笔,课文提供的范本只有一个,较为单薄。孩子无法有丰富的感知,也就针对训练点没有“厚积”,“薄发”时便显得空乏无力。因此随文练笔时,可针对训练点丰满所随之文,给予孩子拓展的感知,让练笔灵动起来。

1.重组教材

重组教材是拓展范文的一种途径。教师在确定课文的随文练笔训练点后,通过找寻本册、本年级、本学段或跨学段的教材中已学过含有相同训练点的课文作范文,将这些课文围绕这一训练点构成一组群文,引导孩子阅读感受,以丰富训练点的感知。选择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孩子已学过的,在熟悉文本的情况下更能深刻感受其练笔的训练要求。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草丛的村落》的随文练笔点是“在写景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完成基本的字词学习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直接将学生引向课文的表达特点,即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联系前两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并将之前学过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三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带领孩子在阅读中比较,在阅读中体会,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感受的写景的写作方法。

2.扩展课外

拓展课外选文是丰富对训练点感知的另一种途径。教师同样可以将所学课文作为基点,根据学情所需确定随文练笔训练点后,在课内文章教学完成的基础上,拓展补充围绕训练点组织的选文,同样构成一组选文。课外拓展选文较重组教材更具自由性和延伸性,教师可以根据所需选择范文,可以是由点拓展不同角度的辐射性选文,可以是由浅入深递进性选文,可以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选文,还可以是正反对比比较性的选文。总之,其广泛的自由让教者有的放矢。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其文章的结构特色十分鲜明,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呼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教学此课应当提取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课文上完又增加拓展《忽略》《风雪夜中的一盏灯》《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三篇不同风格但都聚焦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的表达特点,深化学生对这种结构特点的感知,为后面的练笔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练笔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周一贯老师在《重构以“读写一体”为本位的语文教学体系》中写道:“以‘读写一体’为本位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应体现写作训练的系列。”可见写作训练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教师必需根据其内在联系搭建有序的训练框架。例如词、句、段、篇之间是环环相扣、逐渐上升的关系。词语掌握不扎实,在句的表达中就运用不准确;句子表达不完整,就影响到段的流畅等。随文练笔涉及运用与表达,因此教师更需合理有序安排练点,让学生能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以保证练笔的扎实有效。

随文练笔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落脚点,教师应在原有练笔训练的研究上,基于生本,着眼全册教材,构建合理的训练框架,让练笔随文不再随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罗丹红.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J].小学语文教师,2013,(1):14-15.

[3]吴立岗.努力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新体系[J].小学语文教师,2013,(12):5-8.

[4]吴淼峰.读写结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途径[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9):9-12.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方法的实施分析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解析分析
随文练笔,要踩在“点”上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随文练笔,让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层层深入让语文教学向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