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农村低年级高效识字课堂

2015-09-10 07:22陈欣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低年级农村小学识字

陈欣

[摘 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模式的推出,农村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打造农村小学低年级高效识字课堂: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运用策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年级 高效课堂 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89

随着新一轮教育模式的推出,我们农村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在农村小学工作多年,深知农村小学生在入学时,除了会说家乡的方言和会用方言数几个简单的数外,语言文字几乎是一片空白,就像一张白纸。他们不像城里的学生那样从两三岁起就开始进行幼儿教育,从认识事物到认识汉字、认识数字,到了一年级就已经初步会使用汉字了。农村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起步晚了三到四年的时间,在教育程度、方式与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打造农村小学高效识字课堂?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农村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厌烦情绪,使他们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农村学生的识字兴趣,能充分发挥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妙用故事识字

我们都知道,不只是城里学生爱听故事,农村的学生也爱听故事。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如果在教汉字的时候融入故事的趣味性,就能让汉字成为农村学生心中的烙印。如我在执教《归类识字之丁丁冬冬学识字》时是这样组织学生学习的:

上课铃响后,我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开始和学生一起学习新的内容。我在黑板上写“游”字,接着请学生说出它的结构以及自己是怎么记住的。很多学生说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方”,右边上是“人”,下边是“子”。我听后喜形于色,心想:孩子们真不简单,这么快就记住了。于是,我放心地让他们在下边写这个字。过了一会儿,我下来巡查,越看越不对劲,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写。于是,我再一次强调“游”字的结构,但收效甚微。怎么办呢?突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种想法,于是说:“同学们,你们想游泳吗?”同学们一听,马上来了精神说:“想。”我卖了个关子说:“但游泳需要有谁陪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大人陪同。”我趁机引导说:“不错,要有大人陪同,所以‘游泳’的‘游’字就是一个大人(人)陪着他的孩子(子)到一个有水的地方(方)游泳。”我边说边指着“游”的部件。学生听后有的说:“啊!原来这个字这么简单。”有的说:“太好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字。”有的说:“老师,这种方法记生字太好了,你能教我们吗?”

我知道我已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我说:“我当然愿意教给你们,其实很简单,就是给生字拆部件编故事。比如‘束’字是有一个老农,上山打柴,他砍了很多树枝,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的,所以‘木’表示很多树枝,‘口’表示用绳子捆树枝的样子。”有的学生听了高兴地说:“太简单,太有趣了。”有的学生干脆跳起来,兴奋地说:“我会了,我会了!我也来编一个故事。”有的学生也抢着说:“我也编一个!”我看到了一张张跃跃欲试的面孔,心里可乐了,于是不失时机地说:“现在就来一次生字拆部件编故事比赛,把本课的生字编成故事说出来,越多越好,看谁是编故事大王。现在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或自己想想。”学生乐开了,忙开了,一会儿与同学讨论,一会儿自己独立思考,一会儿在纸上写写画画,谁都不甘落后,人人争当故事大王。过了一会儿,叶静仪同学说:“‘克’。这个问题真难,不过有十个(十)聪明的小兄弟(兄)克服了它。”话音刚落,“调皮鬼”梁宇同学就抢着说:“‘拐’。在街头,爸爸开着汽车,手(扌)一用力,口喊一声‘转’,车子立刻拐了个弯。”就连平时最腼腆、不爱发言的魏上斯同学,现在也站起来自信地说开了:“‘徒’,有两个人(彳),走到一座寺庙里,请求师父收他们为徒。”“老师,老师,我不但能说,还可以表演出来呢!”最活泼的叶素娟迫不及待地大声喊,露出一副准备上场的表情。我兴奋地说:“那好,你就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只见小叶拿出自己用小竹子做的“枪杆子”,还借了李丽的毽子兴匆匆地跑上讲台说:“‘笔’。今天,我在教室门口捡到一根小竹子(竹),就在竹子的一端装上一束毛(毛),这样就成了一支笔了。”她一边说,一边把毽子放到小竹子上,还滑稽地转了一圈。“好极了,好极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喝彩,同时以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她……一堂课在这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听故事,农村学生就更不在话下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丰富的想象力,把字形复杂的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汉字就不再是单调、枯燥、抽象的笔画组合,而变得富有灵气,充满趣味性,使农村学生在不能借助多媒体的情况下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2.猜字谜识字

因家庭生活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不要说接触字,连连环画几乎都没接触过,因此对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认清字形、记忆字形是儿童识字的难点和关键。猜字谜识字教学法就很适合,有利于农村学生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的特点,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很多汉字都可成为一则谜语。教师可将识字教学与我国自古就有的猜字谜游戏结合起来。“大雨下到田里去——雷”“人在门中站——闪”“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秋”,这些字谜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他们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的欲望,自己给新学的汉字编顺口溜。学“天”时,有的学生说:“大字上面加一横。”有的说:“一人顶个二”。学“入”时,有的说:“人字照镜子。”“国——口里含块玉”“会——人在云上站”“雪——大雨推倒一座山”等,这些充满稚趣的顺口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汉字,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如“月”:“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八月十五”“弯弯的月牙像什么——小船、香蕉、眉毛”。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猜字谜识字寓知识、趣味、哲理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农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谓两全其美。

3.吟诵口诀识字

有些字形比较复杂,尤其是一些合体字,它的每一个“零件”并不是一个汉字或部首,用多媒体一笔一笔地展示,学生难以记住,会对汉字产生厌烦情绪。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而这些为记忆单个词的字形(有些兼记字音、字义)而创设的口诀很适合农村的课堂教学。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开口,小口里边藏。”这是写“高”字的口诀,借用了谜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边念一边书写,这样朗朗上口的谜语,学生想要写错都难。“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是记忆“金”字的口诀。一个“人”字,一个“王”字,口袋里的两块糖自然就是指那两点了。“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这是记忆“美”字的口诀。“两朵鲜花”是指两点,再加一个“王”字和一个“大”字,合起来就是“美”字,“真漂亮”,表示“美”字的意义。学生一边念口诀一边写字,连笔顺都记住了。在口诀声中,农村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主动识字的愿望得到激发,课堂识字效率得到提高。

二、运用策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在听课中,我发现许多教师都把识字教学与朗读和其他知识的传授分开进行,教学时,教师往往先把生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带读。一堂课就是读,不必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连教师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更令人忧虑的是,识字教学要求的时间多,而语文课时却没有增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天到晚补课,结果是费力不讨好。为此,要打造高效的识字课堂,可在课堂上运用如下识字教学策略。

策略(一):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小学识字教学要善于发现、挖掘儿童身边熟识的语言物质材料,充分结合儿童的身心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措施指导识字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识字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识写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形成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能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学,坚决破除以死记硬背、多抄多写为主要方法的不良识字习惯。其次,要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方法,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识字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字在组内合作学习,让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闯难关。这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让学生组内讨论,探究学习生字的不同方法,学生体会到了做课堂主人的快乐。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他们发现、探索、交流、讨论,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共同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大大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同时,通过这样的识字教学,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识记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熟练运用。

策略(二):趣味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以单一的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扑灭。在引导学生变换形式时,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教学中游戏法的使用倍受学生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始终处于愉快的状态。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有“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苹果”“开火车”“跨栏”等。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内心激起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1.找朋友

玩法:将“苹果”“太阳”“天空”“船”“比赛”“美丽”等词,分成单字做成字卡。如将“比赛”剪开成两个单字卡———“比”“赛”,学生一人拿一个单字卡,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此法用于学生会认词之后,可将词语拆开让他们认单个字。

2.摘果子

玩法:把字卡做成各种水果的形状,贴在大树上,请学生上来摘“果子”。摘下“果子”后,如果学生能念出“果子”后面的字,就把“果子”奖励给他。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还有“火眼金睛”“大转盘”“捉迷藏”等。游戏的时机以及时间的长短可以随机控制。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策略(三):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通过正确的语言叙述来识字,这样既巩固了识字,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雨铃铛》一文时,在识记“招呼”二字的环节,让学生同桌之间表演如何招呼人,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识记字形理解字意,然后指导学生用“招呼”说话。这样一来,单一、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多样有趣,学生表现积极、热情、自主,识字也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就这样,教师在不停地针对问题进行设计,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改变了识字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教得轻松,教得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认识到识字教学,不在于教师花多少时间来教学生认字,而在于让学生灵活掌握识字方法,并能在课堂中和生活中积极、热情、自主、独立地识字,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使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需要,改变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花费许多课时的状况。

三、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在教学同一类偏旁的生字,如“早、星、晨、春、阳、晚”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与太阳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在教学象形字,如“火、山、石、木”等时,我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起来,明白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对会意字的教学,我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入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农村教师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寻找各种适合农村学生识字的方法,使识字教学充满勃勃生机,彻底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说到底”的现象。识字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性强,便于农村学生储存记忆,又便于他们展开联想,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课堂识字的效率。

总之,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努力寻求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农村学生快乐识字,健康成长。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低年级农村小学识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