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2015-12-21 21:50易徐炎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易徐炎

【摘要】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加功利化,失去了其原有的本质。因此,初中作文教学必须回归作文的本质,遵循作文写作的规律。基于此,本文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让学生密切关注生活、让学生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教师对学生评价要以鼓励为主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生在字词积累的基础上,运用文字来自由表达思想的书面交流工具。在任何阶段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永远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因而,作文教学也就有明显的应试痕迹。若初中作文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素养,一味用“套路”来训练的话,就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初中作文教学必须提高教学的实效,回归作文的本质。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不竭动力,若初中生能够保持对作文浓厚的、持久的兴趣,那么其写作水平就会有长足的进步。激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必须认真研究初中生的群体特点,结合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从语文课堂教学着手。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作为引子,逐渐导入对作文内容的讲解和写作。初中生对故事有天然的兴趣,课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用文字复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听得认真、写得仔细。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先向学生讲解课文作者与自己父亲的感人故事来勾起学生对亲情的思考,体会到父爱如山的伟大。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来记录自己与父亲之间印象深刻的一件事。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其写作水平。

其次,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教材里的选文都是非常经典的,不但有优美的语言,而且有深刻的思想性,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利用好这些课文文本,真正领悟到课本中佳作美文的意境,才能激发起其写作的兴趣。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以及对济南冬天的特殊情感。同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在感受美景之后,再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故乡的冬景,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得以激发,灵感也源源不断。

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有扎实的文字、语言知识作基础。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作文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其语言素养的积累,要夯实初中生的语文基础。这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 点:

一是让学生根据每课的课文内容整理重要的字词,课下牢固掌握。对于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积累,熟读背诵。此外,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初中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错别字以及用错的词语、成语等,要及时指出并让学生改正。只有这样一点一滴的长期积累,才能“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二是强调初中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意识。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个长期自主的过程,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做好这件事情,教师要给学生灌输学习基础知识的思想,指导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如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记载生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长期坚持必见效果。

三是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让学生多阅读课本外的名家名篇。名家名篇对于提升学生的视野,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班级开辟“每周必读”,让学生每周阅读一篇名家的作品;然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去寻找一些阅读资源,并将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书可读;最后,在阅读完成之后,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摘读的习惯,以丰富自身写作素材的积累,打好写作的基础。

三、让学生密切关注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初中生的作文要获得真实感以及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必须从生活中汲取无尽的营养。让初中生密切关注生活,首先,要让初中生有生活的意识,教师要给初中生灌输写作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的思想。初中生是学习作文的开始阶段,这一时期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在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使得语言更具美感。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摘录积累,学习作者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模仿其写法。同时,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学会知识的迁移,将修辞手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描写中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要鼓励学生及时记录生活的点滴。写作不是靠一时的神来之笔就能写好的,也不是靠一时的心血来潮就能写出优秀作品的,学生必须有对生活的积淀和思考才行。这需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生活,及时把对生活中的故事及感慨写下来,长期积累,通过量变达到初中生作文质的提高。例如,针对“东方之星”轮船翻沉、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可以让初中生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写出自己思念的感情,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四、让学生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写作贵在勤于练笔。初中生也必须通过勤学苦练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初中生来讲,养成勤学写作的习惯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三个笔记本,即一个日记本、一个小作文本以及一个摘抄本,用来每周写一篇日记观察,每两周写一篇小作文,每日摘抄一句优美的语句。课外写作的联系,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其积累知识的习惯,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写作片段的练习。当教师讲完一篇课文后,如在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让学生认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并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最后,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既可以让学生坚持写传统的纸质日记,也可以让其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把自己一天的经历和发生的故事写进QQ空间、微博等。如,微博因其信息多元、反应及时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粉丝。用140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写惯了作文的初中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学生也更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但是,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表达,提醒学生在网络空间同样需要自律。

五、教师对学生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初中生由于基础知识、思想方式的不同,个体之间对写作的理解和掌握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坚持写作的一般规律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写作基础。可以通过多次练习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字词的运用、字体的工整度、语言、思想等,然后制定每个人的作文提高规划。只要学生在其基础上有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对其鼓励。二是对学生作文的亮点要在班级内共同分享。有的整篇文章较好,可以张贴出来给其他同学学习,有的写作角度或者语言较好,教师也要在班级读一读,既是分享也是鼓励。三是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写作的作文随机发给班上的学生,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作文,然后教师在加以指导点评。实际上,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所塑造的。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有助于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热情,达到以评改促的写作目的。

六、结语

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要求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回归作文的本质。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初中生写作的兴趣,夯实其基础知识,使其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泉,并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相信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光军.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吴菊花.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导”[J].海峡科学,2012(4).

[3]王萍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