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基于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

2016-03-15 20:46黄振宣韦文荣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启示思想政治教育

黄振宣,韦文荣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广西 南宁 530007)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基于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

黄振宣,韦文荣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培育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意识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等路径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这是认真总结和梳理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后得到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形成过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有科学认知,并能与其它民族文化取长补短,自主创造条件适应当今的多元文化格局和社会思潮的冲击,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1]195。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频繁,提高全民特别是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尤为迫切。十八大以来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自觉思想,认真总结和梳理这些思想,对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具有重大启示。

一、习近平关于文化自觉论断的主要内容

(一)发扬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进行现代转换

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准确认知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其生存样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习近平历来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他在出席2014年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发表讲话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不能将其丢掉,否则,将会割断了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2]。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尤其要清醒认识到发扬、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保持自我并发展壮大的重要元素。而对于如何发扬、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则提出了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的转换,即“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2]

(二)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系统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多元价值观的格局正逐渐形成,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对国民思想的影响正在加剧。因此,如何通过培育引起全民形成共识的核心价值观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显得至关重要。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系统地提出了其建设路径。一方面,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习近平多次强调,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本,在于这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习近平还从国家治理层面来审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他认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关于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习近平提出了系统的路径。首先,强化社会氛围,“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其次,注重榜样的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最后,加强制度建设,“要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3]

(三)强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

民族文化只有积极融入世界,跳出只是审视自我的怪圈,在世界文化发展大潮流中吸取合理的元素,才能更好地扩大自身影响力。在此过程中,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融入世界,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元素,对个体文化思维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当前,在西方的话语体系明显占优势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对外话语体系使世界各国了解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理念,是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的重点任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4]要以一种对方能接受的话语体系来阐释自己的文化,扩大我国的话语影响力,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话语能否让对方愿意接受并在此基础上与我们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产生更多的共鸣。习近平以自身行动作出了如何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表率,在外交演讲中,他经常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运用具有“中国色彩”的话语阐明中国对外交往的立场。例如,在2014年中阿合作论坛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5]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还讲述了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在义乌市创业的故事,通过通俗的话语以及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中阿共谋发展的观点,拉近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

(四)以中国梦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增强社会共识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仍然没有放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分化瓦解,我国正面对多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因此,作为凝聚人心思想武器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一个政党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须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式。2012年习近平参观国家博物观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后,“中国梦”一词在社会各阶层引起广泛的共鸣。“中国梦”的提出,是对近代中国衰落文化缺陷的反思以及对现在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以凝聚社会共识的集体表达,“以中国梦为核心重组意识形态话语,既尊重历史,又面对现实;既体现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原则立场,又突出国家整体利益和求真务实理念。[6]“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强调国家目标实现,而且强调个体价值实现,对焕发人们内心对国家发展的情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习近平还用“三个共同”生动描绘了中国梦的愿景,即让每一个个体“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总之,以“中国梦”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当前中国社会文化共识的创建,从而维护社会和谐。

二、习近平文化自觉论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

1.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提高其文化素养的内在需要

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文化自觉是理想、信念、德行等精神层面要素的强力支撑;另一方面,文化自觉也是提升大学生辨识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开拓进取能力等思维能力层面要素的强力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道德伦理、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想等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个体一方面享受着社会转型及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福祉,但另一方面又同时承受着道德伦理、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想急剧转变带来的浮躁喧嚣等各种精神文化矛盾。要解决这一精神文化矛盾,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意识嬗变的自觉性,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激烈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中保持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大学生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追求。

2.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实现高等教育“以文化人”功能的重要途径

教育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两者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包涵,而且互为手段与目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以文化人”,即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承担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因此,高校不仅要积极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用大学生特有的语言风格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大学生易于接受,主动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并以此引领、推动,进而达到全民族高度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以文化人”功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3.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在当前文化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加速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传播,导致不同文化之间不仅产生了同化,也产生了异化,而且将会越来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应对文化多元化和各种社会思潮所带来的挑战,必须要积极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工作而言,文化自觉是其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通过教育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激发内心潜在的精神力量,培育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对文化转型的认知和适应能力,青年大学生才不会在各种不良社会思潮面前感到迷茫、浮躁,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的主要路径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通过对习近平文化自觉论断的梳理,可以感受到其本人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习近平的文化自觉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有着浓厚的责任感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充分认知基础上的。习近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熟知,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对外国的优秀文化非常欣赏。他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发表讲话谈到自己在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很感兴趣,阅读的书籍涉及到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可见,读中西经典著作,熟知中西文化是培养文化自觉非常重要的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育者,如果要有效引导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自身首先要成为文化自觉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主动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多读经典,既要读中国经典,也要读外国的经典,从经典中吸取精神资源,了解其中蕴含的理念主张和价值取向,并将其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

当代大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如何让他们愉悦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习近平多次强调,政党要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必须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形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创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式方法。一是多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话语来进行教育,多通过鲜活的例子来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二是要突破只是面对面宣讲的方式,注重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营造适合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三是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选取典型人物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既要从正面积极的方面进行宣传引导,也要充分运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从而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价值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践行能力;四是要组织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换为行动的信仰和力量。

3.培育文化主体性意识,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文化自觉论断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文化主体性意识,无论是对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路径分析还是对“中国梦”的阐释,无不体现了个体生命的价值。当今时代,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同时并存于中国社会。大学生虽然每天都可以接收海量的信息,但是,有的学生对文化的选择和吸取流于表面化,只把文化作为一种娱乐商品进行消费,而缺乏对所接受文化的主动思考。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不仅具有工具理性意义,更具有价值理性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所接触到的文化进行过滤、挑选、辨析,吸收优秀文化的因子,然后为“我”所用。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丰富以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有意识地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正视历史、反思历史,激发学生主动关注本地的民族文化,并主动进行文化比较,在文化比较中体会不同的文化样式对人生的意义。

4.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提高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习近平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加强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性,他对“中国梦”的论述,就是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传播的典型范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之所以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话语体系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感觉教育者是对他们进行一种思想灌输、理的说教。而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网络发展产生的大量流行话语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这应该引起教育者深刻的反思。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走出脱离实际的困境,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用能触动学生心灵的话语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深入研究紧跟时代发展的特色话语,不断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运用不同风格、不同特色、不同气魄的话语体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争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更多的亲和力、感染力以及影响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2014-09-24)[2015-12-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1112612018.htm.

[3]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2014-02-25)[2015-12-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4]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2015-12-25]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rb/2013-08/20/c_117021695.htm

[5]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4-06-05)[2015-12-25]http://www.gov.cn/xinwen/2014-06/05/content_2694830.htm.

[6]郝保权.中国梦的意识形态话语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5):27-30.

[责任编辑罗传清]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Colleges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Based on the Spirit of XI Jin-ping’s Series of Speeches

HUANG Zhen-xuan,WEI Wen-rong

(Department of Society Science,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Nanning,Guangxi 530007,China)

[Abstract]Lea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promot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s the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colleges.Enlightened by the spirit of XI Jin-ping’s series of speeches,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we should promote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innovate the method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cultivate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students and innovative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cultural consciousnes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21(2016)01-0084-05

[作者简介]黄振宣(1979-),男,广西钦州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KY2015LX693)。

收稿日期2015-12-13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启示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